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整本箴言书可分为四个大段落。1-9章乃序言,讲智慧之道的超越;10-29章乃所罗门的箴言集,其中10-22:16直接指出是所罗门所著;22:17-24:22及24:23-34乃智慧人所说,而25-29章乃希西家的人所收集的所罗门智慧的言语。30-31:9章乃增补的亚古珥的真言(30章)及利慕伊勒王的言语(31:1-9)。最后以智慧妇人结束(31:10-31)。本章乃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
二、主要内容与分段:1-6节是亚古珥个人的信仰声明;7-9节是他的祷告;10节提醒不要谗谤别人的仆人;11-14节指出四种不义之人;15-16节指出四样不知足的东西;17节警告蔑视父母之人的结局;18-20节指出四样测不透的东西;21-23节讲四样无法容忍的事;24-28节讲四样聪明的小物;29-31节讲四种行走威武的人;32-33节乃警戒行事愚顽者。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1,            如何理解亚古珥1-6节中的信仰声明?A)在认识神的事上,说明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真正智慧人的起点。不是假作谦卑,装模作样,而是他意识到自己在永生神面前,对于他的认识实在是少而又少。他不敢把自己与人比,若是真的相比,也不过是“我比众人更蠢笨,也没有人的聪明”(2节)。正是这样的人,得了从神而来的“真言”(1节)。真正的智慧便是认识至圣者。B)他用4节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来说明自己认识的有限性。这几个问题应证了亚古珥在2-3节中所说的自谦之词不是假冒,乃是在他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客观的认识。坦然地承认自己对神认识的有限也算是智慧了。注意4节中说,“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这里不是问“他有儿子没有?”而是确定神有儿子,只是想知道“他儿子名叫什么?” C)在提出自己的无知和有限之后,更使人得以认识和体会神话语的确定性。从5-6节可以看出他对神的认识比我们要多得多:神话语本身是炼净的,有几个层面的意思:不含杂质,不可增添,不可减少;是炼过的,靠得住的,因此凡投靠他的,便作他们的盾牌。神的话实在是最有效的盾牌!第6节是对每个读经之人极好的一个提醒,对神的话当有敬畏的心,不可照自己的意思强解或加添。“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传道之人在这事上所遇见的试探要比别人大得多!
2,            如何认识亚古珥的祷告(7-9节)?这是箴言书所记载的唯一的祷告。有两个祈求:一是关于品格及属灵生活,另一是关于物质生活。“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这给我们是极好的提醒,因为人极容易落在虚假和谎言中。离开神的保守,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落入这种试探。愿这也成为我们的祷告。亚古珥在物质方面的祈求是我们极好的榜样。他看重神的荣耀,或富足或贫穷,均可能使神的荣耀受亏损。什么是不富足也不贫穷呢?“需用的饮食”刚好够用!这是一个看重神的荣耀,又照自己需要的祷告。神必垂听!亚古珥十分清楚富足及贫穷的试探,愿我们各人也有这样清楚的认识! 
3,如何理解第10节?罗马书14章说,“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4节、13节)。你向主人谗谤他的仆人,很可能会自己遭咒诅:一是因为你的心不对;二是打狗还看主人,你谗谤他的仆人,无疑也容易伤着此主人。
4,11-14节四次讲到“有一宗人”,该如何理解?这里提及四种罪恶:A〕不孝敬父母是罪在家中最突出的表现(11节)。家庭是整个社会是否健康的一个缩影。当人充满对父母的不敬时,这是整个社会颓废的表现。B〕人最大的问题是不认识自己。自己虽满了污秽,但还自以为清洁,这是一种极大的因自义带来的欺骗性(12节)。我们是认识自己污秽的人吗?或觉得我们自己还颇为清洁?这所讲的是人性格上的问题。C〕与人相处时极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眼目高傲(13节),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等人心中无神,目中无人。诗人大卫在神面前祷告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诗131:1)。求神给我们这样的心志。D〕欺压困苦人和贫乏人向来是神所恨恶的(14节)。凡是面对困苦人和穷乏人便“刀如剑,齿如刀”,这是一种极大的罪,会带出严重的社会问题。 
5,15-16节如何形容不知足的事?当人只知道要别人“给”,他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蚂蟥即水蛭,生活在水中,一附在人身上,便吸取人血,且不轻易放开。15-16节讲到数字的递进,有“两个”女儿,“三样”不知足的,连不说够的有“四样”。现代中文译本作,“从来不曾说‘够了’的有四:就是阴间,没有儿女的妇人,干旱缺雨的土地;蔓延不息的火”。 

6,17节讲不孝敬父母的结局:“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箴言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到孝敬父母的事,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趁着我们还有机会的时候,好好地孝敬我们的父母。 
7,我所测不透的四样是什么(18-19节)?亚古儿用“测不透的奇妙”来说明“前三样”:鹰在空中的道;蛇在磐石上的道及船在海中的道。讲到“男与女交合的道”时,他用“我所不知道的”来描述。前三样的重点在于“奇妙”。第四样的重点在于“我不知道”。男与女之间感情的发展实在是一个超乎人理智的事。这句话给我们的提醒是:如果在男女交往中有些事是你所不理解的,不要着急。因为自古以来,“男与女交合”的道是一个奥秘。但淫妇的道却是羞耻的道(20节),这一点却极为明确。20节也是对我们众人的一个提醒:我们对自己所犯的罪是否有认识?淫妇“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我们犯罪又如何呢?是否也是如此轻松,厚颜无耻!

8,使地震动的有哪四样(21-23节)?有一些事情发生,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有使地震动的果效。这里所提的四样事均与人的品格和地位有关。一个人他的品格是适合作仆人,但有一天他却作王了,这会使地震动,因为他的品格和他所处的地位不相称。他自己不知如何是好,别人也无法接受,因此不能不导致不安定。愚顽人注定要面对缺乏。但有一天当愚顽人也饱食了,他只会变得更愚顽,如同拿八(撒上25)一般,必然引起争端。“丑恶的女子”原文作“被恨的女子”,一个与人无法交好的女子到了别人家里,从此以后这个家庭注定不和睦,以致鸡犬不宁,使地震动。如果前三样事会使地震动,则第四样却是地承担不起的,就是“婢女接续主母”(23节)。好比在创世记中16:1-6中的夏甲与撒拉的关系。夏甲因着有了身孕,便看不起主母,先是造成不和(“使地震动”),后来不得不彼此分开(“地担不起” ),只好离开那地。21-23节提到两种情形:一是不和(“使地震动” ),二是分裂(“地担不起” )。求神给我们智慧,好叫我们能处理各样的关系,不致造成不和,甚至是分裂。 
9,我们当如何学习四样聪明的小物(24-28节)?蚂蚁:虽然力小,但在夏天预备粮食。“提早准备”是我们当向蚂蚁学习的,作一个勤奋的人。沙番:虽然软弱,却在磐石中造房。“知道寻找倚靠”是我们当向沙番学习的,客观面对自己的软弱,在磐石夹缝的空间中造房,是我们当走的路。学会如何真正信靠主。蝗虫:虽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团队的精神”是我们当向蝗虫学习的。当我们知道作为个人能力甚小时,若是能有团队精神,便能带出极大的果效。守宫:此句新译本的翻译为,“壁虎虽可以用手捕捉,却住在王宫中”(“A lizard can be caught with the hand, yet it is found in king’s palaces.”NIV)。守宫又称壁虎或蜥蜴,擅长于在石壁上爬行。它小而无力,人用手就可以捉到它。但它却住在王宫中。“懂得择处而居”是我们当向守宫学习的。我们虽然弱小,但若我们晓得活在神的旨意里,就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常活在神的面前。因此选择遵行神的旨意极为要紧。

10, 如何理解步行威武的四样(29-31节)?24-28节讲四样小物,29-31讲四样大物。或大或小我们均要学。狮子:最为猛烈,无所躲避。要学狮子的勇敢或胆量。“你当刚强壮胆”!(书1:6)。猎狗:敏捷、迅速。要学猎狗的速度。“要爱惜光阴”(弗5:16)。本节新译本翻译作,“还有高视阔步的雄鸡和公山羊”。若是翻译作“雄鸡”,便是指信心而言。作领头的人,要有十足的信心。公山羊:在群羊前头迈步前进,是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作为群羊的看守者,当有作众人榜样的心。无人能敌的君王:这是一种气概。领头者当有王者的气魄。天主教的思高译本为,“举止昂然之物,共有三样,连威仪赫赫的,共有四样:即兽中称雄的狮子,面临一切从不退缩;独步鸡群中的雄鸡,开头领队的公山羊,和检阅人民的君王。”指有得胜者的心志。小物要有聪明;大物要有威严,各从其类。 
11, 32-33节在说什么?一个行事愚顽的人,是一个自高自大或心怀恶念的人。一旦有这种情形,人就该用手捂口,连一句话都不要说,否则一定会导致激动怒气而大起争端。这是必然的结果,正如“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一样。愿我们能明白自己的心,并保守自己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