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本章多处对比恶人与义人的行为,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及结局。管教始终是箴言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章中特别有关于孩童及仆人的管教。
二、主要内容与分段:义人与恶人:2、6、7、16、27;管教:1、15、17、19、21;君王:4、12、14;怒气:11、20、22;不当有的行为:5、10、24;神的作为:13、25、26;智慧人的表现:3、8、9;异象:18;不骄傲:23。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1,            本章从哪几个方面讲到管教的事?A)不领受管教的人:乃是硬着颈项的。这种人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1节)。我们是硬着颈项的人吗?屡教不改吗?是否神劝勉的话在我们身上已经不管用了吗?全当作耳边风了?B)管教儿女的事:箴言中关于管教儿女的经文有好多处,包括13:24,“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19:18“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22:15,“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23:13-1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此外还有本章的15节及17节。“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15节)。“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17节)。总结起来,在管教孩童的事上:B1)必须管教,因为愚蒙会迷住孩童的心;B2)要随时管教,这才是疼爱他;B3)趁着有机会、有指望时来管教;B4)管教的目的在于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并加增智慧;使他不至于死亡;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B5)管教的手段:杖打和责备,针对肉体和心灵同时管教;B6)管教的结果:使你得安息,也使你心里喜乐;B7)不施行管教的:是恨恶他;并使母亲羞愧。C)管教仆人的事(19、21节):19节指出人的一种本性:人听见责备的言语,也明白了,但却未必留意。因此在管教的事上,若单用言语,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杖打。这岂不是我们的光景吗?以色列人不也是这样吗?从出埃及记、士师记一直到列王纪、历代志,岂不是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吗?所以主说,“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这人有福了!人对福音的领受也是这样:在顺境时,人虽多次跟他传,他也不在乎;非得等到环境起了变化,落在极大的难处中时,才反应过来,信靠主。21节的几种不同译法有:“对奴才自幼加以娇养,他日后终必反仆为主”(天主教思高译本)。“纵容仆人,让他自幼随心所欲,有一天他会夺取你所有的财产”(现代中文译本)。我们这些作主仆人者,当有怎样的心志呢?主在路加福音17章有最好的提醒:“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咐吩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10节)
2,            本章从哪几个方面对比义人和恶人的表现与结局?A)人都愿意义人增多并掌权(2节):民或喜乐或叹息,与此有关。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两种势力:义与恶的势力。我们是要“义人增多”呢?还是叫“恶人掌权”?B)人是否行公义就在乎是否愿意查明穷人的需要(7节)。一个社会或团体若是秉行公义,就当照顾穷乏及软弱之人。对比加拿大和中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我们这个民族实该汗颜!“恶人没有聪明,就不得而知”(7节)。这话岂不是在说我们吗?作为教会和基督徒,我们又如何呢?主啊,怜悯!C)恶人与义人不同的结局:恶人犯罪,不过是自陷网罗(6节),恶人会使过犯加多(16节)。但惟独义人,欢呼喜乐;也必看见恶人跌倒。D)恶人与义人针锋相对的态度(27节):这两股势力将一直争战到最后的时刻。因此人无论作好、作坏,都将面对不同的仇敌。这提醒我们:我们若要讨众人的好,永远作不到!愿我们单单作一个讨神喜悦的人!
3,本章是如何讲述君王的(4、12、14节)?A〕使国坚定的一些事:借公平(4节),并凭诚实判断穷人(14节)。一个国家必须晓得眷顾穷人的需要。14节对我们是极大的提醒:神的国得以在这地上永远坚立就在于神格外眷顾穷乏之人,历世历代均是如此。结合7节,这对我们教会的运作又有何提醒呢?B〕使国败坏的一些事:贿赂(4节)及听信谎言(12节)。
4,本章如何讲述怒气的事(11、20、22节)?A)谁控制谁:是怒气控制你,还是你控制怒气。愚妄人被怒气全然控制,以致“怒气全发”,但智慧人却控制怒气,“忍气含怒”(11节)。B)人若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语,以致“言语急躁”,这样连愚昧人都比他更有指望(20节)。我们是控制自己言语的人呢?还是为自己言语所控制?C)“好气的人”原文为“a man of wrath”;“暴怒的人”为“an owner or possessor of anger”。争端和犯罪必不离开这两种人。
5,本章中讲到耶和华的一些作为,这些对我们有何提醒(13、25、26节)?A)13节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为,“穷人跟强暴人有一处相同的地方-他们同样蒙上帝赐予眼睛”。我们有眼能看,乃蒙了神的恩惠。因此我们当有敬畏和感恩的心;B)看人或是看神(25节):若看人的眼目行事,我们必陷入网罗;但我们若定睛在神身上,必得安稳。愿彼得、约翰的话坚固我们:“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徒4:19)。C)求人还是求神(26节):今天多少时候人遇见难处,就想如何找关系、托人办事、塞红包。人却常常忘记那位定事的神。注意26节中的“多”字。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吗? 
6,本章提到哪些关于智慧人的表现(3、8、9节)?A〕要爱慕智慧(3节):这里把智慧和妓女对比。主耶稣的教导是,“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路7:35)。我们属神儿女的人,当作爱慕智慧的人,寻求神的道,读神的话并留心领受,这样,我们便使天父欢喜。若是离开智慧,去寻求其它东西,便是“与妓女结交的人”,无疑是浪费钱财、耗尽生命,抱憾终身。B)智慧人是使人和睦的人,得以止息众怒(8节),但亵慢人却煽惑通城。在家中岂不也是如此吗?人若有智慧,家里便和平;但有一个亵慢人,全家都不得安宁。我们是煽惑通城的人呢?还是止息众怒的人?C)第9节新译本的翻译为,“智慧人与愚妄人争讼,愚妄人只会咆哮或嘲笑,总不能安静”。这是劝戒智慧人不要与愚妄人争讼,因为愚妄人连自己要作什么都不清楚,他不过是个无法安静的人。
7,其它:5节:一个谄媚邻舍的人,是一个知道真相却说假话的人,或为不真实的东西称赞他,“就是设网罗绊他的脚”。这里“他的脚”可指邻舍的脚,也可指谄媚之人的脚,正如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法,“谄媚邻舍,无异为你自己张开罗网。”有一天当邻舍知道你的内心时,你就为自己设了一个网罗;或是邻舍因着你的谄媚而忘了自己是谁,以致骄傲狂妄,你也为自己设了一个网罗。

10节:好流人血的乃是那些杀人不择手段者,嗜杀成性,更要拿完全人下手。 18节:异象可指神借先知所传的信息或启示,乃神的旨意和目的。放肆指任意而行,正如士师记中记载以色列人一样,“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23节:“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所以“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24节:新译本的翻译为,“与盗贼分赃的,是恨恶自己的性命;他虽然听见要他起誓作证的声音,却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