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箴言书提到各种不同的人,有恶人、义人、穷人、富人、君王、贫民等等。本章主要论及恶人和义人,同时也花了相当的篇幅讲论人对财物的不同态度。
二、主要内容与分段:恶人与义人:1、4-5、10、12、17-18、28;君王:2,15-16;穷人与财富:3、6、8、11、19-20、22、27;父子关系:7、24;不听律法者:9、13-14、21;其他:23、25-26。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1,            本章中所提到的恶人有哪些特点?义人又是如何呢?A)恶人无人追赶也逃跑(1节):人只要行恶,神安在人心中的是非之心在那里起作用,以致时常有控告的声音在其中,虽无人追赶,他也逃跑。犯罪的人一定为罪恶所追赶。我们若是能真正明白恶人被恶追赶的真情,我们便再也不会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了。义人却是胆壮像狮子(1节)。这是人在神面前存无亏的良心之赏赐。人能刚强壮胆,与自己在神面前的是否是个“义人”有极大的关系。这种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称义,二是成义。称义是指我们切实经历神的赦罪之恩来说的;成义是指我们信主之后照着神的话语去行而活出义的果子来说的。人只有真正经历神的赦罪及照着神的话语去行,才得以真正地刚强壮胆。我们对神话语的把握和信心有多大,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胆量有多大。神的话语说,“义人却是胆壮像狮子”,愿我们有这样的勇敢。B)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4节):说什么样的人好话,也就显明了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人之所以会去夸奖恶人,乃因自己就是一个违弃律法的人。一个行律法者,乃是与恶人相争的人。这种争不是争吵,乃是用自己的行为在人面前来见证神的信实和圣洁,在这地上作盐作光。基督徒的日子是一个与罪抗争的日子。C)坏人不明白公义,惟有寻求耶和华的无不明白(5节):这句话点出一个要害:当人不寻求耶和华时,什么是公义他都不明白。这也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24)。人自己全然错了,他也不认识。这也正是这个世界落在如此混乱中的缘故:人都以为自己对,结果却都错了。今天对于圣经的真理也是这样。人若没有单单寻求耶和华的心,许多真理他也是不明白,不晓得什么是对是错。但人若有单单寻求耶和华的心,他就无不明白。犹太人对主耶稣感到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7:15)?主耶稣十分明确地对他们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7:16-17)。人若有志遵着神的旨意行,就必认识神的教训。愿我们作专心寻求神旨意的人。D)恶人害自己(10节):这里讲到两种不同之人的结局。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自己害自己;完全人必承受福分。“完全人”不是说此人毫无错误,而是指此人心里不存害人之心。这样的人终究必承受福分。E)恶人兴起,人就躲藏(12、28节):当恶人当道时,人不再敢讲当说的话,好像躲藏起来一样。但义人得志时,便有大荣耀彰显。一个世代是光明或是黑暗,就在乎是义人得志或是恶人兴起。在我们的肉体生命中,若是主掌权,则有大荣耀;若是情欲掌权,必收大败坏。“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当恶人败坏时,义人便增多。F)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17节):这与第10节有相同的地方。那里是掉在自己所挖的坑里,这里是掉在死亡的坑中,因为是害了人命。新译本的翻译为,“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逃跑至死,人不可帮助他。”这里的“跑”与第1节也相关: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血有呼喊的声音,正如神对该隐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创4:10),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这种人,除非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死。G)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18节):这里再一次讲到恶人必得报应的事,这等人的跌倒是必然的。但行动正直的,却必蒙拯救,因为拯救是出于神,而不是人。我们为何不作行为正直而蒙拯救的人呢?
2,            本章从哪几个角度讲到君王的事?A)君王的更换(2节):君王的多多更换与邦国的罪过有关。一个国家罪多,它的领袖就常更换;若人有聪明和知识,这个国家就安稳长存。就着我们个人来说,当我们不尊耶稣为大,而顺从自己的情欲去行时,我们自己就把握不住,东抓西抓,“君王就多更换”。但当我们个人认定主,就得聪明知识,全人也就因此安稳,“国必长存”。B)君王的暴虐(15-16节):当君王无知时,就多行暴虐。他不晓得民众真正的需要,也不明白如何可以叫自己的“年长日久”。一个丈夫,作为家庭的头,若是无知,不晓得妻子或儿女的需要,也只会暴虐行事。因此神的话提醒我们,“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识”)和妻子同住(彼前3:7)。“以贪财为可恨的”,不属自己的决不要,这样可以叫一个君王年长日久。一个君王若是只会用他的权柄而不能体察民心,就成了辖制贫民的人,如同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吼叫的狮子所指的是可怕,觅食的熊所指的是贪。
3,关乎穷人,本章又是如何论述的?A)穷人欺压贫民,好像暴雨冲没粮食(3节):雨原是为生产粮食预备的,这两者原是为相互得益而存在着。穷人和贫民原是一体,但穷人起来欺压贫民时,这就糟糕了,就如暴雨冲没粮食一样。今天实在有多少“穷人欺压贫民”的事!新移民之间不是常常挤压吗?中国人自己之间岂不是常常彼此算计吗?B)行为纯正而穷乏胜过行为乖僻而富足(6节):在神面前宁可吃亏而行得正,不能因要富足而行乖僻。C)以厚利加增财物者的结局(8节):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这是神的作为。有些人用高利贷来加增财物,看上去是他在得财,但神说这些钱财是给那怜悯穷人者预备的。我们是用厚利为自己积财的人呢?还是作一个怜悯穷人者?D)聪明比富足更要紧(11节):人一富足就以为自己什么也不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神的话说,聪明的贫穷人比这种人还强。主启示录中责备老底嘉的教会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3:17)。E)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19节):人要得饱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耕种”,没有耕种,便没有收成;二是必须耕种“自己的田地”,若所耕种的不是自己的田地,也不过是白辛苦。有些人把气力花在虚浮的事上,虽然劳力,但终究是一无所得。在解决人际关系上,这句话极为要紧:先要改变自己,这是在你能力所能及的。不要去改变别人,这是你无法控制的,你若如此行,不过是在“追随虚无”而已。要有实际的果效,必须是作一个“耕种自己田地”的人。你的孩子与别人吵架,先管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先管别人的孩子。F)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20节):人一想要急速发财,他的眼神便不对,成了“恶眼”人。这种人不免受罚,而面对苦果,最终也必有“穷乏临到他身”(22节)。真正得福的是诚实人。因此人保守自己的心当胜过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实在是从心出来的。22:9讲到善眼人,即“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在神的眼中,蒙福的不是急于发财的人,乃是心里诚实,并愿意将食物分给穷人的人。这也正是27节所说,“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按理说,给出去多了,自己就少了;留在手里不给,自己就多了。但神的律却是:多多周济贫穷的,反不致缺乏;但对别人的缺少佯为不见的,反倒受咒诅,而成为缺乏的人。这实在是神奇妙的作为!
4,本章中的7节和24节均讲到为人儿女的事,对我们有何提醒?A)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7节):一个人与什么厮守在一起,便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他守的是律法,他便是智慧之子;如果他厮守的是贪食之人,他一定会使父亲羞辱。23:20-21说,“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因为好酒贪食的,必致贫穷;好睡觉的,必穿破烂衣服”。B)偷窃父母的乃是强盗(24节):今天许多为人儿女者在父母身上榨钱,用父母爱儿女之心,不择手段。此等之人与强盗无异。我们这些为神儿女者又如何呢?神问人说,“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玛3:8)。求神怜悯我们!
5,当人不照律法而行时,会有怎样的结局?A)祷告不蒙垂听(9节):甚至这种祈祷还是可憎的。人自己转耳不听律法,而要神为他伸冤;人不怜悯贫穷人,却要神怜恤他;这样的祷告神岂能听?B)不亨通(13节):人不能遮掩自己的罪过,否则不可能亨通,因为这是藐视神的行为,以为自己所作的神不知,鬼不觉。人唯有真正面对罪,即承认并离弃罪过,这样必蒙怜恤。注意“承认”及“离弃”这两个动词放在一起。真正的悔改乃是承认并离弃罪过,有言行一致的表现。C)陷在祸患里(14节):人心刚硬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敬畏神。人若心存敬畏,便为有福。但凡心里刚硬之人,必陷在祸患里。人心中的顽梗不能根除,不是因为神不能,而是因为人缺乏真正敬畏神的心。敬畏神会使人的心地柔和。D)乃为不好(21节):人不看律法,却看人的情面,这是不好的。人不是没有饼,但却常常因一块饼枉法,这实在不好。这句话给我们的另一个提醒是:我们若不谨慎,也会成为因一块饼而枉法的人。亚当和夏娃岂不就是这样吗?他们跌倒在一个果子上!
6,其它:23节:用舌头谄媚人,终久必不蒙人悦纳。而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25节:争端是由贪婪引起的。当人心中有贪欲,伸手去要时,别人也将急不可待地伸手,于是争端便出现了。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也未能得着。但人若是专心倚靠耶和华,便必得丰裕。你的心究竟看重什么?若是在财物上,必多多纷争;若是在神身上,必得丰裕。26节:前半节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多少时候我们心中自是呢?我们岂不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对吗?我们的观点比别人好吗?我们的意见比别人高明吗?神的话说,“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便是不靠自己,单单靠神的人,这样的人必蒙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