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

箴言书前9章是整本箴言书的引言,劝戒人选择智慧的道。内容非常系统,前后联系紧密。从第10章开始,进入正文,主要有由“所罗门的箴言”所组成的箴言集。相对于前9章而言,这些箴言相对零散,乃智慧在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具体应用。每节箴言大多为两行,透过对照、类比、借喻、劝谕等方式来说明智慧的法则,连续的两节之间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二、 分段与主要内容:

本章从智慧的角度来谈财物(2-5节;15-16节;22节)及口舌(6-14节;18-21节;31-32节),也谈到恶人的结局(23-30节)。

三、 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1, 读10:1,体会智慧之子与今世之子在家庭观念上的不同。
今天的人强调独立与自由,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对于家庭的观念越来越淡泊,上不孝敬父母,下不花时间教养儿女。把属于父母的责任推托给社会及学校,而社会和学校又无法担当这一部分的担子,以致儿女成了失落的一代。

所罗门箴言的第一句便是:“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圣经是极为看重家庭的。在与神的关系之外,最最要紧的便是家庭里面的关系。今天多少人为了外在的利益,牺牲家庭的关系,把家庭作为代价来获取外在的东西。这实在是神的儿女不得不谨慎的事。人对家庭是有责任的,我们每个人均是为人儿女者。神教导我们说,要作智慧之子,好叫父亲欢乐。不要作愚昧之子,免得叫母亲担忧。你我究竟是叫父亲欢乐的人,亦或是叫父母担忧的人?

主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他叫父神的心快乐,父神为他作见证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保罗也劝勉我们,“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弗4:30)。

2, 基督徒当如何看待财富?
A〕财富本身是好事:“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15节)。但人用什么方式来得却是极为要紧:不义之财毫无益处(2节);恶人的进项致死(16节)。

B)神愿意赐福给人:“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22节)。人要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你福气的源头是否在神,唯有当你能全然确定神是你福气的源头,这样的富足,可以使你不加上忧虑。否则你的财富不过是你的担子而已。

C)人亦有自己当尽的本分:“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10:4-5)。神的赐福是源头,人的勤劳是本分。人的本分连上神的源头便可使人富足,因为“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3节)。

D)人不当把财富的寻求放在首位,而当把公义及灵魂的兴盛放在前面。这可以用来分辨人是在寻求耶和华所赐的福或是自己的富足。太6:33把这种前后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神所赐的福是“加给”的。约翰三书二节中说,“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灵魂兴盛在“凡事兴盛,身体健壮”之先。用财物和公义比较,公义远在财物之上,正如箴言书10:2中所说的,“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神看重人的生命,远胜于看重财物,因为神能确保义人不受饥饿。只要人是对的,温饱不是问题。

3, 恶人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恶人与义人相对。义人乃是在神面前行得对的人,就是照着神的话语去行的人。恶人正相反,就是撇开神的话去行事的人。
恶人必永远不满足:因为“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3节)。“恶人的指望,必至灭没”(28节)。
恶人的进项致死: 恶人的收入越多,越要他的命,他的担子亦越重。他并不能因他的进项欢喜,反倒有更多的愁烦。
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他所要的得不着,但他所怕的却临到他。
恶人必将归于无有:在审判时(“暴风一过”),恶人将站立不住,他将一无所有。

4,义人有什么福分?
神不使义人受饥饿(3节);神叫福祉临到义人的头(6节)。“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24节)。注意这句话。它不是说“人所愿的”,它乃是说“义人”所愿的。义人是寻求神旨意的人,人若在神的旨意中有所盼望,神无不赐下,正如约壹5:14-15中所说的,“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这是我们对于祷告蒙应允的信心。“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28节)。义人的根基是永久(25节),因为是建立在神的话语上,因此义人永不挪移,但恶人却不得住在地上(30节),正如箴2:21-22中所说的,“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恶人必然剪除;奸诈的必然拔出”。 神在圣经中绝对强调作义人。先要有对的人,才能作对的事;对的人在对的事之先。没有对的人,不可能有对的事。换句话说,如果人不对,既使看上去事似乎是对的,但它长远的果效一定不对。因此我们来到神面前时,首先要鉴察:我们这个人对了没有?是神所赐福的人呢?还是神所定罪恨恶的人?这也是为何箴言书强调“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

5,背诵默想10:12节。
在新约圣经中有两处提到遮掩过错的事:一是雅5:19-20,“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二是彼前4:8,“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遮掩过错不是把错的说成对的,也不是对过错视而不见。乃是在爱心中来解决过错的问题,不是把它挑大,而是把它解决。用爱心来解决过错,就不致带来更大的亏损。这是我们在家庭中及教会里所当有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6, 在口舌上当如何学智慧?
口舌上要避免的事:(1)首先是少说,“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19节);(2)不说谗谤的话(18节);(3)不说谎话(18节);(4)口中没有强暴(6节、11节),弃绝用恨恨的口气来说话;(5)弃绝乖谬的话,即歪曲事实,扭曲真理的话。

口舌能造就人的方式:首先是人要作个义人,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11节),且滋生智慧(31节),教养多人(21节),并令人喜悦(32节),其次是要有知识,能分辨是非,因为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13节)。

不保守口舌的结局:口里愚妄,必致倾倒(8节),而且速速来到(14节);乖谬的舌必被割断-将来面临审判之时将无话可说(31节)。

7, 对照17节,体会基督徒的生命是如何长进的?
人的生命能否有长进,即他是否行在生命的道上,与此人是否谨守训诲大有关系。一个人愿意用神的话来改正自己,也愿意接受弟兄姐妹对他的建议,就是一个可以常常长进的人。若人弃耳不听劝戒,无论是从神的话语而来,或是从弟兄姐妹的口中而来,甚至是从家人,包括自己配偶、父母、儿女的指责而来,我们若是掩耳不听,便是失迷了路。求神时刻鉴察我们的心怀意念。

8, 在你生活的经历中,你见过23节的情形吗?
“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许多人自己犯罪,作了得罪神或得罪人的事,既使他本人意识到了,他也不认错,反说“我是开玩笑”或“随便说说”。多少时候我们以为是随便说的话,却已经伤了人了。我们在这方面是否敏感呢?唯有时常全然活在主里面,才可能真正避免犯这样的过错。

9,对照29节,体会神的作为。
神的道对大家都是公平的,而且是绝对有益的,只要人愿意行在其中。正直人因为行公义,于是神的道就自然成了他的保障。作孽人因为行不义,因此耶和华的道就成了他们的败坏。他们遭败坏的缘由乃是因为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