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人无时无刻可以离开言语来生活。人的智慧与愚昧最多表现出来的地方就在他的言语上。因此箴言书一而再、再而三地从言语的角度来讲智慧的事。10章讲到“多言多语” (19节);11章讲到“往来传舌”(13节);12章讲到“说谎言的嘴” (22节);13章讲到“大张嘴的”(3节);14章讲到“假见证人” (5节);15章讲到“乖谬的嘴”(4节);16章讲到“嘴中的甜言”(21节);17章讲到“寡少言语”(27节)。18章关于言语方面论述也是特别多。
二、分段及主要内容:关于言语,有4、6-8、13、20-21、23;关于弟兄,有9、19、24;关于依靠,10-11节;关于争竟,17-19节;此外还有孤独人(1节),愚昧人(2节),恶人(3节),不公平的事(5节),骄傲之人(12节),聪明人(15节)。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1,            如何体会第1节?一个不愿与人交好,只是单独寻求自己心愿的人是一个恨恶智慧的人。这种人会落在一种极为可悲的情形中:自以为自己最对,以致无法从别人那里学任何的智慧,成了一个抵挡智慧的人。我们自己是这样的人吗?是否在家中我们不能与任何其他人商量问题,只会“独自寻求心愿”,以致一直不能得智慧,因着我们个人,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是否在单位中我们没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以致成了一个“与众寡合”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及公司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造成难处?我们在信主的事上是否也这样呢?是否觉得我们自己信主信得最对?是否觉得自己的背景最特别?是否以为我们自己守真理守得最好?若我们有一点点这样的想法,在属灵生命的长进上我们已经成了抵挡真理的人。今天有多少的教会觉得自己最对:每个这样的教会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今天也有不少的信徒以为可以脱离与其他肢体的联系,自己单独地去寻求神,这只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抵挡真理的人。
2,            第2节对我们有何提醒?愚昧人作两件不当作的事:不喜爱明哲,却喜爱显露心意。一个智慧人乃是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却能多听别人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倾听别人的时候多呢?还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在家庭中我们是否“只喜爱显露心意”,而没有静下心来听听别人的看法?主的话提醒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1:19)。
3,第3节的意义可能有两方面:“恶人来,蔑视随来”。这里的“蔑视”可以是恶人对别人的蔑视,也可以是别人对恶人的蔑视。如果是第一种意思,则本节经文告诉我们:恶人因着他的恶,他来到人中间时,会蔑视别人,以致叫这个群体蒙羞耻,受辱骂。这些不幸的事情因着恶人来到,都带到这个群体中间。这警戒我们不要与恶人为友,免得自我羞辱。如果是第二种意思,因着此人的恶,他必被蔑视,羞耻与辱骂也会跟着他。这警戒我们自己不要作恶,因为必然会面对可悲的结局。
4,第四节也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就在于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如果是排比递进的关系,即两句话都是积极、正面的,则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人口中的言语因为充满了智慧,就象是深水一般,不能见底,乃是从丰盛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智慧又是泉源,好像涌流的河水,乃是从无止尽及清新的角度来讲。如果前后两句是对照反称的关系,即两句话的意义是相反的,对立的,则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没有智慧之人的言语如同深水,晦涩难解,深不可测,使人无法了解,时常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但智慧之人的言语却正好相反,象泉源一般,清晰可见,又新鲜活泼,直入人的心坎。主耶稣在约7:38-39中说,“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
5,本章从哪几个方面讲到言语的事?A)愚昧人的言语:愚昧人不开口也就罢了,但只要他一张嘴,便是启争端,他所面对的结局就是:自取败坏,招鞭打,并且是他生命的网罗(6-7节)。我们自己是愚昧人吗?我们在家中是否一开口便启争端呢?B)人因着败坏,对传舌人的言语特别有兴趣,如同美食一般(8节)。这种言语可以直接进入他的心腹。我们对于传舌之人的话又如何呢?是什么样的话能深入我们的心腹呢?是传舌之人的话?亦或是神的话?C)我们是否有先听别人话语的习惯呢?我们是一个常常打断别人言语的人吗?神的话告诉我们:未曾听完便回答的,这是我们的愚昧和羞辱(13节)。在夫妻之间,我们在沟通上是否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亦或是对方几句话还没有说完,我们一大串的话就已经先出口了?D)生死在舌头的权下(21节)。人的生死在舌头的掌管之下。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在话语上所结的果子:或是叫自己蒙福,或是叫自己遭殃,谁也不得逃脱。E)23节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就在于看“贫穷人说哀求的话”(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意思。若是正面的意思,即贫穷人说话心里谦卑,用恳求敬畏的心来说话,这便是好事。因为贫穷而能心里谦卑亦是好的。但如果是负面的意思,即因为贫穷,人变得低三下四,说话都抬不起头来,一幅奴才相,这便不好了。不管从哪个角度,后半句均是消极的:因为财富多,人说话就用威吓的口令,这是被神定罪的,却是人所常常热衷的。
6, 如何理解第九节??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为,“懒惰跟浪费无异难兄难弟”。NIV 为“One who is slack in his work is brother to one who destroys”。新译本为“工作懒惰的,是灭亡者的兄弟。”通常人们对于浪费者(或毁坏者,灭亡者)的认识比较深刻,这些人是被定罪之人,是敌我矛盾的问题。而对于懒惰者,通常认为这是一个性格上的缺陷,会有所亏损,但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但第9节告诉我们,懒惰与毁坏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乃是兄弟。这对我们是极大的提醒:在神的事上我们有意毁坏的时候并不多,但多少时候我们给自己的闲懒找借口?多少当传的福音没有传?当打的仗没有打?当跑的路没有跑?多少时候我们在神的事工上懈怠?主啊, 怜悯我们!
7, 什么是你的坚固台?是神还是财(10-11节)?许多人以财物为他的坚城,以为是他的依靠。但经上的话告诉我们,唯有耶和华的名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他保罗万有。耶和华的名是神向人启示他自己的个性特征。人透过耶和华的名来认识耶和华。因着“耶和华以勒”(创22:14),我们晓得耶和华必预备。因着“耶和华拉法”(出15:26),我们认识耶和华是医治我们的主;因着“耶和华尼西”(出17:15),我们认识到耶和华是我们的旌旗。这些名各个都是坚固台,当我们奔入其中的时候,就得安稳。
8, 如何体会14节?人的病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一种是心灵。人若只是身体的病,而心灵能安稳,这个问题并不大。但一旦人心灵开始忧伤,那就全完了。圣经把心灵放在肉体之上,人当保守自己的心灵胜过保守一切,包括肉体。什么样的人是在身体有疾病时依然能保守心灵的人呢?那是信靠耶稣,得着耶和华之名的人。
9, 16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若此处的礼物指的是贿赂,则此句话是观察及叙述性的,表明人在使用贿赂时,可以到高位的人面前来。这是世上的不公义。但若此处的礼物不是指贬义的贿赂,而是人出于尊敬和爱心的馈送,这样作的人,便有机会到高位的人面前。那这句话就是劝勉性的,好叫人能有智慧地来作这事。
10, 17节对我们有很好的提醒:听话要听双方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人都想作“先诉情由的”人,因为这样似乎有理。但他所说的,是否经得起对方的查问,却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冲突时,是否客观呢?还是带着个人的偏见?
11, 18-19节讲到解决争竟的事。当人在争竟中,又遇上争强好胜的人,透过“擎签”可以来解问题。如果双方的当事人在商量中遇到难处时都愿意借助于外界的裁判,那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若基督徒之间的纷争愿意带到主面前,便有了解决的方式。若夫妻之间真的能遵主的话为大,那么再大的问题都有了解决的余地。18节说可以止息争竟,19节说解决弟兄之间的争竟则是极难。19节给我们的提醒是:在相亲相近的人中间,当极力避免任何的争吵,既知道这种问题的解决是如此之难,最好的方式便是根本不开始这样的不和。
12, 22节中的原文中无“贤”字,因此直接的翻译为,“得着妻子的,是得着好处,也是蒙耶和华的恩惠。”这与神在创世纪中造男造女的心意正好一致:因他觉得那人独居“不好”,于是要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等神造了这一切,“神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因此一个寻得妻子的人,便是得了好处,也是蒙耶和华的恩惠。今天我们为人丈夫者,能认同神的话吗?我们可以见证自己是“得了好处,且蒙耶和华恩惠的人吗?“

13, 24节告诉我们朋友的关系不在乎数量,乃在乎质量。多交朋友而不谨慎,乃是自取败坏。但有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比弟兄更亲密。你我有这样知心的朋友吗?主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正如主在约15:13-15所说的,“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