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作者以「传道者」自称 (1:1), 这词原文作「召集者」或「集会的
发言人」,意思大概是他召集一群听众聆听他所宣讲的属灵信息。传
统以所罗门为本书的作者,因为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王的大卫後裔(
1:1, 12), 就只有所罗门一人。并且作者享尽荣华富贵(2:4-10),
又满有智慧 (1:16), 多作箴言(12:9),正符合所罗门王的生平事
迹(见王上3:12-4:34; 9:15-11:8)。
但有不少学者反对这个看法,主要原因有二:
1 本书有关虚空人生的观点,不切合所罗门太平盛世的时代,反
而与被掳後犹太人受苦之情景较为吻合;
2 本书原文字汇及文体乃受被掳後亚兰文的影响,应属後期的作
品。
不过,这些论点仅是主观的看法,不足以成为定论。至於本书的写作
日期,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所罗门作王的後期,那时是他奢淫堕落背
叛神之後,对往日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作出懊悔与批判。
主题特色
本书结构相当松散,辞句晦涩;其中许多词语在旧约中是独特无双的
,故准确意义不容易确定。书中关於事情、习惯和谚语方面所作的暗
喻,当日读者或不难领悟,然而今日读者则会茫然不知其所指。不过
,本书对人生有敏锐的观察和批判,能吸引人去探讨其中隐晦部分,
试图得著更深的智慧。
本书的主调似乎带有「否定」意味,包含幻灭和绝望的意思,表面上
似乎否定来生的盼望,甚至有鼓吹纵欲主义之嫌,因此,曾有人抗议
把此书列入圣经正典中。然而读者须明白,「传道者」对人生的观察
,是局限在今世事物的范围内,使人知道世界的本质乃是虚空的。在
作者看来,罪恶和死亡这两件事把日光之下人的全部生活否定了,因
而任何在这种生活中力求生存意义及满足的做法,都受到挑战。世界
若能够成为神启示的媒介,显出 善良、智慧和公义的本性,人生才
有意义。今世若成了人追求的目标,人生就变得虚空。作者指出,人
若要在日光之下活得有意义,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归向神,以敬畏顺
服信靠的态度接受一切出於神的安排,并运用神所赐的力量去享受现
有的生活。
本书大纲
Ⅰ 标题:本书作者及论题(1:1-2)
Ⅱ 作者经验之谈(1:3-2:26)
1引言:显示生命的厌烦(1:3-11)
2以智慧享乐探讨人生(1:12-2:23)
3结论:人生的满足乃在乎神(2:24-26)
Ⅲ 明白神全盘的计划(3:1-5:20)
1认识神掌管万有的原则(3:1-15)
2现实矛盾的探研(3:16-4:16)
3对现实矛盾的回应(5:1-17)
4结论:人生的满足乃神所赐(5:18-20)
Ⅳ 正确地检讨人生表面的现象(6:1-8:15)
1顺境不一定是好(6:1-12)
2困境不一定是不好(7:1-14)
3善恶的报应并非行为之可靠准则(7:15-8:14)
4结论:人生仍可欢乐(8:15)
Ⅴ 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应用(8:16-12:8)
1不让未悉的奥秘削弱人的喜乐(8:16-9:10)
2不让未悉的奥秘拦阻人全力以赴(9:11-11:6)
3要思想将来的光景和记念审判的主(11:7-12:8)
Ⅵ 结语:本书目的及总结(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