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什麼比得上傳道書中,對人生極大痛苦和快樂那種鍥而不捨的探究精神,對成功和失敗的看法,和那種憂傷的高尚情操。再沒有任何詩歌可媲美傳道書所給予人在屬靈上的啟發。” ~史德曼
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
傳道書在聖經中的獨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縱然關於書的作者、寫作日期、主題、神學理論等問題都受到質疑。這卷書看來與聖經中其它書卷有衝突,原因在於表達“日光之下”純粹人的理論。“日光之下”一語是理解傳道書最關鍵的字眼。這片語在整卷書出現二十九次,足以顯示作者的總體看法。但他所尋找的只限於地上,徹底搜索整個世界以解答生命的謎。整個尋求過程都只靠自己,沒有靠神的幫助。如果“日光之下”這關鍵片語沒有印在腦海裏,這卷書會令人難以理解。至少可以說,內容似乎與聖經其它書卷有矛盾,不但闡明奇怪的教義,而且還主張令人置疑的道德觀。
但是假如我們記得這書卷只是一本闡述人的概要書卷,而不是神的智慧,我們就會明白為何有些結論是真的,有些卻半真半假,有些甚至是完全假的。
現在讓我們嘗試解釋一下。傳道書十二章1節是真的,對歷世歷代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可靠的意見。他們實在應趁着年輕的日子記念他們的造物主。第一章4節只是一半真,真的是一代確是跟着一代,不真的是地的永遠長存(參看詩一○二25,26;彼後三7,10)。若從表面的價值看,下列的看法都不是真的:“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二24);“人不能強於獸”(三19);“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九5)。不過,如果我們不是有從神而來的啟示,我們大概都會歸納相同結論。
傳道書和神的默示
我們說這卷書在“日光之下”的一些結論是半真半假,有些完全是假的。那麼這對傳道書的默示有什麼影響?至少這不會影響默示這個問題。
這卷書是聖經的一部分,是神所默示所啟示,就正如我們相信聖經其它書卷的啟示一樣。(參看舊約簡介,頁12。)
不過,神默示的聖經有時候包含撒但或人所說的假話,例如創世記三章4節中,撒但告訴夏娃:她吃園中的果樹不一定死。顯然這是個謊話,但聖經 仍然引用,目的是想教導我們明白魔鬼從起初已經是個說謊者。正如薛弗爾博士所觀察:
默示中記錄撒但(或人)的假話,但並不是想證明它是正確的,或者想把它神聖化,而是不論好壞,都能準確地記錄下來。1
傳道書的錯誤運用
因為傳道書真的表達人在“日光之下”的看法,所以成為懷疑論者和異端者最愛的書卷是有理由的。他們大多引述傳道書,為要證明他們的不信或異端的教義,特別關於死亡和死後生命的教義。例如他們引用這卷書裏一些章節去教導人死後靈魂睡覺和惡人的煙滅的知識。他們不理文脈,斷章取義,曲解節數,否認靈魂不滅和永遠審判的教義。
他們從不對準真理,從不告訴受害者,其實傳道書是講解日光之下人的智慧,所以並不是基督信仰在教義上的可靠經文。
貳.作者
直到十七世紀,大多數猶太人和基督徒都相信傳道書是所羅門寫的。十六世紀時,只有總體保守派的馬丁路德反對所羅門是作者。
有些人感到奇怪,今天大多數聖經學者,包括保守派都相信傳道書並不是所羅門寫的,只是以所羅門寫作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但這不是欺詐,而是一種文學手段。
所羅門作者身分的問題
反對傳統認為所羅門王是作者的主要論點是語言學上的理由。很多專家指出,這卷書中有些詞語和文法結構在當時並不存在,直到巴比倫俘虜時期或後期才出現。對大多數福音派信徒來說,借所羅門的口說出神的話,這整個理念似乎是不慣用的文學手段,至少對西方信徒這是欺騙行為。支持或反對所羅門是作者的論點都是很長的,牽涉範圍廣泛,所以我們不能在這裏深入研究。可以這樣說,反對所羅門是作者的論點中沒有一個是難以越過的。有責任感的學者如顏齊指出,相信所羅門是這卷書的作者之說仍然是個有力的選擇。2
支持所羅門作者身分的論點
由於傳統的觀點從未真正被推翻,不論現在如何不受歡迎,我們覺得保留所羅門作者身分是最安全的做法。間接指出所羅門寫這卷書的經文包括第一章1節和12節,指出作者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因為“兒子”可以指較後的子孫,所以若與直接的細節連系一起時,正好與所羅門王已知的傳記吻合。這兩用語真的很重要。
由於作者自稱“曾”作王,很多人就以此為證,認為作者不再是王。因此,他們宣稱這卷書的作者不可能是所羅門,因為他死時仍是王。其實,這是個不必要的推論,因為他年老時才寫這卷書,用這種方法記述往事是不足為奇的。
在傳道書中直接的歷史引文正好與所羅門吻合,事實上沒有第二個比他這樣吻合了。
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王:
( 1 ) 有大智慧(一6);
(2)有很多財富(二8);
(3)否認自己沒有喜樂(二3);
(4)有很多僕婢(二7);
(5)記錄有建造房屋和美化環境的大工程(二4~6)。
猶太人傳統3認定傳道書是所羅門寫的,而數百年來的基督徒學者都跟隨這種看法,直到近代。
這證據連同反對所羅門作者身分的語言學的論點,受到希伯來文專家的嚴峻挑戰,因而使我們選擇支持傳統猶太教與基督教對這卷書作者的觀點。
叁.寫作日期
如果我們接受所羅門王是作者,於大約主前九百三十年寫成傳道書,就要假設他的寫作日期是年老時對自我追求的人生感到疑惑的時候。
如果所羅門不是“ 傳道者”(koheleth),這樣,“傳道書的寫作日期跨越近乎一千年”。4
由於很多學者考慮“後期”的希伯來人(雖然顏齊分類為“獨一的”),傳道書的寫作日期便約在放逐後的晚期(約主前350~250年)。有些福音派人認為是在波斯時期晚期之前(約主前450~350年)。“傳道書次經”(約主前1 9 0年)肯定參考過傳道書,而死海古卷(主前二世紀末) 也有這卷書的殘余部分,所以學者推測傳道書的寫作日期最遲可能是在主前二百五十至二百年間。
肆.背景與主題
確立所羅門寫傳道書的身分後,就有信心且較易去追溯這卷書的歷史背景和主題。
所羅門的尋求
所羅門人生的一段日子裏,他試圖尋找人類存在的真義。他決定要發掘出美好的人生。所羅門王天賦有無比的智慧,又有巨大財富作儲備(王上一○14~25;代下九22~24),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能找到永久的滿足的人。
不過,所羅門的尋求卻有自我色彩。他打算靠自己,希望自己的智慧能讓他發掘出人生的成就。這與神的啟示相距甚遠,完全是人的探索,沒有神的幫助。他“在日光之下”尋求最美好的人生。
所羅門王的發現
所羅門致力尋找人生的真義,結果得到令人沮喪的結論:人生“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一14)。據他所理解,日光之下的人生都是徒然的,他找不到任何成就或永久的滿足。縱然他擁有財富和智慧,仍不能發掘出美好的人生。
當然他的結論是正確的,如果人從未認識日光之上的神,人生的鍛鍊都是無用的,毫無意義。即使同時擁有世上每樣東西,也不能滿足人的內心。帕斯卡說道:“人心裏有個象神形象的空間。”奧古斯丁觀察到:“為着自己,祢造了我們,主啊!我們的心不能安息,直到在祢裏面才能安息。”所羅門的經歷預示主耶穌所說的真理:“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約四13)世上的水並不能提供永久的滿足。
所羅門尋求現實只是短暫的階段,在傳記中的一章而已。我們不知道他着手尋求這個真理的哲學問題時的年紀有多大,不過,很明顯他寫這卷書時已是個年紀大的人(一12;一一9)。所羅門最終真的看見日光之上的神,這事實足以證明聖經中三卷較大的書都是他所寫的。不過,他去世前幾年被罪和挫敗纏繞,這提醒我們信徒倒退是多麼嚴重的,即使是主耶穌最出色的預表5也是不完美的。
所羅門和神
顯然所羅門相信神,即使在他尋求成就期間都是一樣。在傳道書中,他寫了四十次以上有關神的引述,但這並不表示他是那時敬虔的信徒。他用“以羅欣”來稱呼 “神”,這名稱顯示祂是全能的造物主。他不止一次稱神為“耶和華”(主,耶和華﹝Yahweh﹞)──與人立約的神。這是個重要的觀察:日光之下的人能夠知道有神,正如保羅在羅馬書一章20節裏提醒我們: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神的存在從創造中已顯明出來,因此,無神論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故意的盲目。所羅門是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人,靠自己的頭腦尋找真理,最終知道至高無上的神存在的事實。
不過,任何人都能夠知道神以羅欣創造一切萬物,但我們只能借着特別的啟示才能認識耶和華神。因此,這卷書中重複提到神(以羅欣)並不能等同拯救的信心,這是要證明,神存在的創造見證,以及否認的人都是愚昧的(詩一四1;五三1)。
傳道書的需要
以下的問題無可避免會出現:“為什麼神要命令把這卷從不升到日光之上的書列入聖經裏?”
首先,把傳道書列入聖經裏,就能提醒人,以後不要再過所羅門那種陰暗的生活,尋求一種不能找到的滿足。
人本能上覺得一方面借着佔有、自娛、旅遊,或者另一方面借着吸毒、飲酒、沉溺性慾來令自己快樂。不過,這卷書給人的信息:有一個人比我們任何人更有智慧、更富有,他在人生中曾嘗試過,但最終也是失敗。所以,我們只能夠借着眼望日光之上那位惟一能滿足我們的主耶穌,才能拯救我們脫離一切的花費、心痛、挫折和失望。
此外,這卷獨特的書對那些仍未接受福音的人有進一步價值。正如戴偉生博士說:
我們最終不用指示傳道書和基督的福音之間的分別。也許有些人需要堅持一個事實,就是新福音的出現並不能把較早期的智慧文學廢棄。它自有工作,在當代仍有工作要做。人的經歷有時仍未準備好要受耶穌教導。有時候,對這樣的人來說,受教於傳道書比較好。人的心必須倒空,才能真正被填滿。現代的傳道人要時常教導信徒明白到“ 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這並非過時,而是永不過時的真理。人必須來到基督面前,學習如何有效地實踐這真理,並學習更深邃的教訓。這樣,祂就為你準備前路。6
大綱
壹.序言:日光之下,萬事盡屬虛空(一1~11)
貳.萬事盡屬虛空(一12~六12)
一.尋求智慧的虛空(一12~18)
二.喜樂、名譽和財富的虛空(二)
三.生死有定時的虛空(三)
四.人生際遇不平的虛空(四)
五.信仰和政治的虛空(五1~9)
六.歛財的虛空(五10~六12)
叁.日光之下,人生的金石良言(七1~一二8)
一.日光之下的善和更善(七)
二.日光之下的智慧(八)
三.日光之下享受人生(九)
四.日光之下的智愚(一○)
五.日光之下多行善(一一1~一二8)
肆.後記:日光之下至善之事(一二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