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至第十四章

第一章至第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容提要:

一、救主的到临(一:1至二:23)
  他的名字已显明了他的使命:「耶稣」(一1)的意思是「耶和华施行拯救」;他是「亚伯拉罕的後裔」(一1),他来是要成就神在远古的时候给犹太人和外邦人所作的应许(创十二1~3);他是「大卫的子孙」,是「基督」(即弥赛亚的意思,太一1),到世上来展开神的国度(四17)。马太用十四代的背景是:十四是大卫的数字。希伯来文的大卫译为英文为 DWD,希伯来文的字母各有其数字代码的用途,D=4,W=6,D=4,所以 DWD=4+6+4=14,马太选用十四代来代替长长的家谱,ㄧ方面有简化的用意,另ㄧ方面有说明耶稣就是大卫子孙的含意。从「经由圣灵怀了孕」,到「约瑟为人正直」,都是在表明耶稣基督一开始就很不一样。再者,作者要强调耶稣基督的出生就是上帝圣灵直接的做工,不是人的决定,也不是来自人的努力,因为拯救是上帝的工作。作者用圣灵来表示上帝的力量,如同他在创造万物时一样,不是人的力量能成就,也不是人的力量能阻止的。此外,正如预言(一22、23)和马利亚受孕的性质所证明,他是「与我们同在的神」,「以马内利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应验以赛亚书七14,更是要告诉我们他就是道成肉身(约一14)住在我们中间。现在来「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 救出来」(一21)。

  作为大卫的子孙,他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出生在伯利恒(二1~6,弥五2),在以色列弥赛亚之星的带领下(参民二十四17),几位博士从东方来敬拜他(二1~12),希律意图消灭他,他却在外邦之地受到庇护。博士找到耶稣时,可以肯定的是,耶稣已是小孩子(二8、9、11、13、16),绝对不是传统圣诞节所演的在耶稣降生的那夜,可能那时耶稣已有一岁多,因为大希律王屠杀两岁以内的男孩。二章15节:马太认为耶稣被带逃亡埃及後将返回,这符合何西阿书十ㄧ章1节的经文应用。二章18节:希律王为了杀耶稣而杀及无辜,造成伯利恒城多人的丧子哀哭,这事件马太以耶利米书卅ㄧ章15节已有预言为证。神呼召自己的儿子从埃及出来,象徵一个伟大的救赎工作的开始,就好像另一次出埃及,却是在新摩西--耶稣--的带领之下(太二13~20)。耶稣(大卫的 裔)在最卑微的环境下出生了,来到小城拿撒勒居住(21~23节)。二章23节:约瑟返回犹大,又移往拿撒勒,住在那里,耶稣也长在那里,因此日後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约瑟叁次的移居,都有神的使者显现,一方面显示神计划与带领,另一方面也看出约瑟是一位顺服的义人,虽然不断的搬家,为了保护耶稣,仍然顺服。

二、传道工作的开始(叁:1至四:25)
  面对耶稣即将要施行的审判(审判是神国到临的印证),施洗约翰出来呼召以色列人悔改(叁1~12)。施洗约翰像以利亚(王下ㄧ8)。他的信息也如以赛亚(四十3~5)和玛拉基(叁1~四5~6)所描述的先锋-像以利亚的人物。这样的受浸方法,是旧约所没有的,在当时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通常会受浸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外邦人要加入成为犹太教徒,另外一种是犹太人知道自己有罪,愿意悔改认罪的人,他们都是自己为自己受浸,但是施洗约翰却跟以前的人不一样,他要人到约旦河,他帮他们受浸。希伯来书六章说的各样的浸洗,是指旧约说的;约翰的浸,是领人信那在他以後要来的那位。受浸在当时是个人的行为,可见认罪也是个人的行为;不能以马太福音叁章六节作为在公众前认罪的根据。要承认罪才为他们受浸,而不是受了浸就能赦罪。第八节说要与悔改的心相称,说的跟做的要一样。这一句话是特别针对那些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而说的,基督徒如果只有嘴巴说说要悔改,但却没有实质的果子来证明他已经悔改,那麽就算他们已经受浸也是没用的。耶稣要来让施洗约翰受浸时,施洗约翰他说耶稣的能力比他更大。位份比他尊贵,就是给耶稣提鞋也不配。工作比他超越,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未来将审判万民。『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这里所提至少有叁种浸(一)水浸,(二)圣灵浸,(叁)火浸,此处的火有几种解释:是指光照的意思。是指洁净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审判的意思。

  耶稣受约翰之洗的行动,也是神用圣灵膏立他,又亲口见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所以耶稣的受洗可视为他的献身礼及受膏礼。耶稣受浸时从天上而来的声音,显示他是王,但是他却服事他的子民,并且承担他们的罪过(13~17)。试探这一个字,希腊文常常是会让人想到,引导人去做坏事情。试探这个字可以有两方面的含意:试探或试验(参考雅各书一12『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神会试验人为了要教他向上提升,而魔鬼撒但是要试探是为了让人向下沈沦。耶稣受试探的原因:他是被圣灵引到旷野,(太四1) 当时,耶稣刚刚圣灵充满之後,这里会让我们联想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昼夜,以利亚也是在西乃山四十昼夜。也有可能是神要让他在旷野如同以色列人一样,经历四十年一般。耶稣就在旷野禁食四十天,这四十天耶稣是否完全没吃没喝,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但重点是耶稣要去面对试探,而且是圣灵把他引导去面对试探的,就好比约伯一样,撒但到神面前来控诉他是一位义人,神允许撒但试探他,同时神也要试探他,看他是否能胜任。魔鬼试图引诱耶稣离弃神和他的使命,耶稣却倚靠神和神的话而得胜(四1~11)。回到加利利,耶稣故意住在夹杂着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地区(12~16),并开始出来传道(像约翰一样,面临新国度的来临,他呼召人悔改),教导人(他呼召了第一批门徒)和医病(17~25)。

叁、登山宝训(五:1至七:29)
  正如摩西登上西乃山接受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耶稣-作为新的摩西和道成肉身的神-也上了山,颁发神国子民的要旨(五1、2),这一段好像耶稣基督在颁发天国的律法一样。登山宝训是基督教的黄金律法,就像一个国家的宪法一样的地位,而八福又是宪法的开始,可见它的重要性。耶稣基督通过这篇八福的讲解,让人领悟到八福的真意,而在这天国国度里面成为有福的人。他以福音(不是律法)开始,宣布神必定拯救那些沈溺於罪恶中的人,只要他们投靠神,听从他的命令,和渴望他在世上建立公义的统治(3~12)。朝着这个目标而行,门徒必须在罪恶的社会上,发挥防腐(盐)和见证(光)的作用(13~16)。古时候,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半是『矿盐』或『井盐』,那些盐块从矿场或井 挖出来时,就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在这石块的外层包着一层盐。犹太人在吃饭时,右手拿着菜,左手握着盐块,用舌头舐盐以取味。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等到盐块的咸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原先的盐块就成为石头了,於是随手弃置,这些盐份用尽的石头就任人践踏了。在古老的传统中,如果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後再回头时,在蒙接纳回到会堂之前,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会堂的人用脚踩在他身上。有些基督教团体也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凡被教会法规驱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纳归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门口,对走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基督徒的地位如同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城,是显明在世人眼前的,所以是不能隐藏的,古代的城堡都会建造在山上,老远从平原就能看见这座城堡。光能照耀指引;基督徒应有光的功用,能照亮在黑暗中的人,并见证神的荣耀。我们行事为人当像光明的子女,显明、光照并消除所有黑暗的事(弗五8、13)。「光」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它能被人看见;人从你口 所听见的,是否和在你身上所看见的一样呢?他来既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书,而是要成全(也就是说他展开了旧约所指向的新时代,17),所以他呼吁门徒坚定地遵从神的律法,现在赐律法者已来,就该按着他的本意来诠释律法(18~20)。

  律法和先知的话可分为两方面:一、道德伦理。二、仪文条例。主耶稣来到世上成为人,一方面丝毫不违背道德伦理;另一方面他自己就是仪文条例所豫表的实体,所以他并不是来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成全』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指实现、应验:旧约律法的要求,在主耶稣身上得着完满的实现;旧约先知的预言,在他身上也得着完满的应验。二、指填满、使之完全:旧约的律法和先知,只不过是字句和影儿,若没有主耶稣的到来,就仍然会有缺陷,还不够完全,所以他来填满律法和先知,使之完全。主来成全律法和先知,说出丰满的基督乃是整个旧约的总和与实际(西二17)。律法乃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十1),那形体却是基督(西二17),所以说主耶稣来到这世上,是使律法得着完满的成全。

  第五章耶稣基督特别要对比旧约律法的十诫,以崭新的成全律法角度来说明十诫。神的诫命包括内在的意念和外在的行动,不可偷工减料,也不可单凭理性去理解,反而要比以前更彻底地遵行,因为末时已来到(21~48)。五22「拉加」亚兰语中辱骂人的话(reka);含有无用、无知或者是废话的意思。「魔利」希伯来文中辱骂人的字(moreh),指愚蠢、叛逆或者是笨蛋的意思,其轻蔑的语气比『拉加』更甚。28节动淫念是什麽意思?在这 主并不是定罪正常的性感觉,因为正常的性感觉和婚姻并不是罪,而是圣洁的(来十叁4),是出於神的创造;主所定罪的,乃是用情欲的眼光特意去定睛注视妇女。淫念乃是奸淫的动机和原因;天国子民不仅不可有奸淫的行为,并且连奸淫的念头和存心也必须铲除。当我们看到异性,撒但把不正当的性感觉射入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立刻拒绝,而不该为着满足那感觉再去注目观看。没有人能够完全防止情欲的搅扰,但是当情欲来叩心门时,我们不可准它进入,也不要招待它,更不可让它逗留。观看色情小说、照片、电影、电视等,都是犯奸淫的行为。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什麽意思?旧约的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出廿一24,申十九21),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意即公平的报复就不获罪;别人先敲掉你的牙是罪,你还过来敲掉别人的牙便不是罪。世人所求的是公平、公道,但基督徒所求的是超过公平、公道。效法天父的榜样能叫我们的品格更完全像天父一样;能叫我们体恤别人的软弱和需要。请记住,一张忧愁脸的背後,都有许多伤心的往事;一双下垂的肩膀,都有一付沈重的担子,而一只会咬人的野兽,常是饥饿和受伤的。因此,唯有透过体恤和了解,才能挽回人的作恶和人的破坏;报复主义只会增加问题的严重性。这段话的重点,在要求基督徒不可采取报复主义,而不是鼓励一种懦弱的道德主义。

  第五章所说的是基督徒的社会生活,是要活出来。但第六章讨论的是宗教生活是与神的关系,不须作给人看。为善欲人知,为了高举自己;为善不欲人知,有真实的怜悯。他也知道能为善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的感动,在感恩中为善,是神所喜悦的。施舍是对有需要的人直接的帮助,不是习惯性的投钱入袋,神喜悦常施舍与人,但不是为了让人看而是讨神喜悦。施舍、祷告和禁食这叁方面是犹太教中,把它拿来做实践个人敬虔生活的主要条件。而那些伊斯兰教又把这叁条以外又加上朝圣和念经,构成回教信仰的五柱。门徒在施舍、祷告和禁食的时候,切忌假冒为善,反而要用以神为中心和忘我的态度来抗拒伪善(六1~18)。主祷文(9~13)有神学家解释说耶稣要教导门徒有关神国降临的预备,要他们常常用这个主导文来祷告,预备主基督第二次的来临。两千年来每一位基督徒都在背主祷文,但是主祷文并不仅是为末世性的需要而已,它也可以做为我们祷告的一个 例,如果我们不是以主祷文为中心的话,我们可能所祷告,都是只有关心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了。我们的存心纵然是为着神,但我们的行为配不上神,所以仍需求神的饶恕,才能坦然无惧的来到神面前祷告(来四16)。我们若要蒙神饶恕我们的过犯,必须先能饶恕别人的过犯;也惟有能饶恕人的,才配为神祷告。那不怜悯人的,也必受无怜悯的审判(雅二13)。信徒不要随便批评别人,定别人的定罪;你对人的态度如何,关系到神对你的态度如何(太六14~15)。呼求神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使人都尊他的名为圣;并求神宽恕、保护和供应他儿女所需。

  基於这祷告,加上凡事以神为中心的态度(19~2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是什麽意思呢?这里事奉的原文是做奴隶的意思,一个奴隶不能事奉两个主人。天国子民是主用重价买来的,我们不再是自己的人了(林前六19~20),乃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9),我们也可以说是神的奴隶了,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但我们的心若是向着地上的财富,它就会霸占我们的心,成了我们的主人,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它的支配、奴役。「恶」恨恶;「玛门」金钱,利益,财富。地上的财富是神的对头,它会夺去神子民对他该有的事奉。贪爱地上钱财,就无法专一爱神;我们不能又爱神又爱钱财。贪财是万恶之根;贪恋钱财,就会被引诱离弃真道(提前六10)。门徒不应再有任何忧虑(25~34),「...因为明天有它自己的忧虑...」神是要我们好好注意『今天』,不应好高 远,为明天忧虑。信心的道路是一步一个带领的,主的带领先是脚前的灯,然後才是路上的光。天国子民要好好地活在『今天』 ,不该作「明天」的奴隶。其实,明天如何,我们都不知道(雅四14)。天国子民在地上免不了有难处(约十六33),所以须要有信心;而信心是为着今天(来叁13~14),不是为着「明天」的。

  门徒要有洞察力,却不要论断(七1~6),要靠着神所赐的能力去爱人(7~12)。「量器,」原是指量取食物的器具(如斗等),这 转用来指度量人是非、对错,以及其程度的尺度。待人的原则有二:一是公义,另一是怜悯。凡以公义待人的,就受公义的对待;凡以怜悯待人的,必得怜悯的对待。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二13)。属天度量越大的人,他越有容人之量;反之,属天度量越小的人,他对别人的宽容度也就越小。破碎自己,是扩大属天度量的秘诀。「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多给的多得,少给的少得,这是无可更改的原则。当一个人用大的量器量给人时,必得着大量的回报(路六38)。当你受到人的批评时,先不要觉得愤恨不平,因为极可能是由於你也同样的批评过别人。进天国的人是完全遵行神旨意的人,神旨意在此最直接的内容,就是登山宝训本身。口称耶稣为主啊!主啊!的人,并不见得是真心的,也不见得是有好行为的。至於奉主名传道,赶鬼的,他也可能是恶者的工具,恶者常装作光明的天使,让人由一些外在的表现中,难以分辨。

  事奉的动机、事奉者的生活品格远比事奉者的工作表现,更能看出是好或坏。耶稣解释律法完毕(五21~七12),就呼召这些有可能成为门徒的人以这严格却自由的方法来守律法(七13、14),犹太人的城,周围都有河,入城处,有一窄桥,大门中有一小门,要进入城门时,通常是要经过这个小门。「你们要进窄门」此处的『门』在希腊文里面,这个字是引到通路或进入城门的一条道路的关口。进『窄门』,方能找到『正路』。警告那些引诱人不守律法的假教师(15~20),并强调真信徒必遵行神的旨意(21~23),神不在乎我们的工作有多伟大、多兴盛,神所要问的是,我们的工作究竟是出於神呢?或是出於自己呢?不是一切的神迹都出於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认可,因为邪灵也能利用人作出一些超自然的奇事。建基於耶稣的教导的生命,才是真正稳妥的生命(24~27)。

四、耶稣的权柄(八:1至九:38)
  耶稣在教导中用言语表达了他的权柄之後(七28、29),就付诸实行,以一连串的医治神迹,使人亲眼看见他的权能,同时在这一切事情上他也再显明自己就是以赛亚所说的神的仆人(八17)。他用口 所出的话语,就洁净了一个长大 疯的人,治好百夫长的仆人和一个患血漏的妇人(八1~13;九20~22);他抚摸病人,热病就退了,死人也复活过来(八14、15;九23~25)。根据旧约圣经的事例,『长大麻疯』与背叛权柄和不听从命令有关(参民十二1~10,王下五9~14),所以那个长大麻疯的,乃是豫表悖逆的百姓,就是以色列人(罗十21)。本节启示给我们罪人得医治的条件:1.要认识自己的败坏无救。2.向主俯伏,承认自己的罪。3.相信主有医治的能力。4.求主耶稣。我们必须先从自己的宝座上下来,带着谦卑的心来到主面前(「来拜他」),才能经历主的权能。

  他行使神本身的主权,宣布罪得赦免(九1~8),并呼召罪人悔改,作他的门徒(9~13);国度来临所带来的喜悦少不了对国度完成的期盼(14~17);「新布」未缩过水的布,尚未制作完成的布。新布因未缩过水,若用来「补在旧衣服上」,当洗衣後晾乾时,因新布会收缩,就会把旧衣撕裂、烂得无法补救。耶稣说到禁食或新布与旧衣服或新酒放在旧皮袋,都在说明他带来新的律法是那些法利赛人无法接受的。耶稣用言语,也用动作(摸)医治瞎子(九27~31);九章35至38节的总结耶稣呼吁『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九38)他来到世上的目的,要选召更多的人起来收庄稼,这一段也是回应四章23至25节所说他来到世上,传天国的福音与医治人的病症。这些就是要叫人回想五至七章天国律法的教导,也是要为下一篇讲论作一个前奏。

五、差传的托付(十:1~42)
  基督吩咐门徒为收取庄稼的工作祷告後,便亲自设立十二门徒,赐给他们使徒的权柄,并派他们出去收割他的庄稼(九37~十4)。这段教训一方面针对使徒当时的使命(5~15),另一方面也针对教会更广的责任(16~42);目前使徒要集中向犹太人传福音(6),并为外邦人的福音工作做好准备(二十八19)。愿意接受使徒及其信息的人,是「配得平安」的,拒绝使徒的,就是「不配得」的(11~15);在更广的宣教工场中,门徒必会遭受逼迫(16、19、24、25),但事实上,这些逼迫会帮助他们见证神(17~23)。神会救助他忠心的传道者(19~23),审判那些压迫他们和不认基督的人(26~39)。那些传报福音和接受福音的人,有神的赏赐等待着他们(37~42)。他们会面对鞭打(十17)、审问(十18)、被众人恨恶(十22)、逼迫(十23)等,所以耶稣形容他们的处境,如一只羊进入狼群中,情势极为险恶,因此传福音的人要学习『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耶稣要他们灵巧,即聪明、反应敏捷、有危机的意识,例:十章23节适时的「逃」;也要他们驯良,即对神完全的信任,例:十章19~20节神要赐话语、圣灵要在他们心中说话,十章28~33节因信而不惧怕。魔鬼和它的差役(包括世人),顶多只能杀害身体,却不能杀灵魂。

  但我们今日若因着怕被人杀害身体的缘故,而不敢为主作见证,恐怕有一天我们的灵魂要被神惩治,我们所该怕的正是这个。信徒所当害怕的,不是那能叫我们外面暂时受亏损的,而是那能叫我们永远受亏损的。人的难处是该怕的不怕,不该怕的却怕。人所要惧怕是要怕神;怕神是我们得胜的根基。驯良不等於对逼迫妥协,而是对神完全的信任,并且勇敢面对困难。门徒去传福音不能有过分理想的期待,虽然他们传福音时,有权柄医病、赶鬼,但人对福音的反应是:有的信,有的不信且反对。虽然如此,耶稣要求门徒要绝对的顺服。「我来... 乃是叫地上动刀兵」耶稣讲这一句话,只是叙述将来会真正发生的事实,主耶稣不是要发动战争,他是预言将来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历史上告诉我们,从早期的教会受到各样逼迫,到中古世纪一直到十字军东征,处处可以看见动刀兵的历史记载。坚决跟从主的人,常会得不着家人的谅解;这是因为不信主的家人背後有魔鬼撒但的权势,对属天君王的抗拒,才造成属地的魔鬼与人憎恨属天的人。主不是说我们不该爱父母、儿女,主乃是说我们所爱的顺位次序应该有所调整--我们必须让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譬如:若有不信主的父母以脱离亲子关系来胁迫我们放弃信仰,我们如果为此退让,便是爱父母过於爱主了。

六、主基督(十一:1至十二:50)
  施洗约翰所预言的审判已经开始;一个人在最後审判时所得到的评分会根据他现在对耶稣的话和工作的反应来决定(十一2~6)。施洗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锋,耶稣基督将来要受害,现在这一位先锋也先为他受苦。「约翰在监 」『约翰』是指施洗约翰;他是因为替神说话,定罪希律王不该娶他自己兄弟的妻子,而被下在监 (参太十四3~4)。这一位施洗约翰在第叁章有提到他为耶稣施洗,他也提到那以後来的会比他能力更大。现在他被关在监狱里,他「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是马太第八、九两章所记载的许多神迹奇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施洗约翰原认识基督是神的儿子(约一34),他有能力行神迹奇事,却没有为约翰作任何事,使他免於牢狱之灾,所以就差遣他的门徒去质问主耶稣(参3节)。人在患难中(「在监 」)容易起困惑,因此当我们身陷危难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中了魔鬼的诡计,而去怀疑主的心意。

  「...天国是用强暴夺取的,强暴的人就抓住了。」「努力」强暴,猛力伸展,极力地作;「进入」夺取(在原文『努力进入』为一个字,意思是以暴力夺取,进天国要非常努力才能进去,而非随意以为只要信就好。像传报他的信息的人一样,耶稣也遇到许多敌对他和对他极其冷漠的人(7~19)。虽然耶稣的职事有恩典相随,但那些拒绝他的人,就要接受最严厉的审判(20~24)。然而另有一些人--那些卑微的、劳苦担重担的,和受教的,知道(透过圣父和圣子的启示)「天地的主」也是「柔和谦卑的」神;他来了,叫那些信从他的人得享安息(25~30)。「凡劳苦担重担的人」指所有世人的实际情形:不只有生活上的『劳苦』(创叁17),并且有罪恶的『重担』。「我的担子是轻省的,」若是我们觉得担子的沉重,就恐怕那个担子不是出乎主的,因为主绝不会把难担的重担,搁在我们的肩上(参太廿叁4)。主的样式是安息的,主的轭是容易的,主的担子是轻省的。如果我们感到不安息、不容易、不轻省,就恐怕不是出乎主的。与主联合,有交通,就一切都变成容易且轻省。当我们真能完全顺服神的时候,就会觉得一点都不难;所难的,是我们的 面并没有完全降服。

  作为领进新时代的那一位(十二6),耶稣废除旧约礼仪方面的律例;但作为安息日的规 (8),他就是安息日的主。法利赛人非常注重遵守安息日,甚至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们给安息日加上许多摩西律法所没有的繁文缛节,勉强人遵守。『法利赛人』代表遵守圣经规条的宗教徒。他们注重那些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西二21),却忽略了神颁给他们这些礼仪的实际用意。他支持第四条诫命(1~8)。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神殿内的『陈设饼』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出廿九32~33)。当大卫在逃避扫罗王的追杀时,他和跟从他的人吃了陈设饼(撒上廿一1~6)。大卫和跟从他的人吃了陈设饼,并没有被神定罪,这是因为大卫改变了时代,现在是从祭司时代改为君王时代了。本节是说,主这位『真大卫』来了,时代也改变了,从旧约律法时代,改为新约恩典时代。在新约的时代 ,可以不必守安息日。『陈设饼』豫表基督做我们生命的享受。旧约律法上的礼仪规条,具有时代过渡的性质,它们不过是後事的影儿,那实体是基督(西二17);我们在新约 的信徒,既已得着基督,就没有遵守礼仪规条的必要。

  有意地拒绝这真理,就是亵渎圣灵,犯了不可赦免的罪(30~32);指控耶稣之人的话(24)已显明他们将来必被定罪(33~37)。『 话』的原文意思是指多馀无用的话。我们今天糊里糊涂随便说的废话,将来还要在审判台前供出来,更何况那些邪恶的话,将要受到怎样的惩治呢!人心中的意念若未说出口,仍有机会将它取消,但话语一出口,即无可更改;因此我们在说话上应当十分小心。我们常常会表示说:「我不是故意的」,那些不该说的话怎会从我口中说出呢?基督徒所说的 话,不只说一次,还要说第二次;今天糊里糊涂的说了,将来在审判台前还有一次要说。【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录像带,将来神把它放出来就能够看到我们一生所行所为】。他又说:求神迹的也必蒙允,耶稣复活的神迹就是这个要求的实现,但纵使这一个神迹,也需要有人去传和有人相信(38~42)。尽管经历了耶稣赶鬼的神迹(甚至领受了这经历的正确诠释),也比不上接受他的教训,和委身於他(43~50)那麽重要。犹太人过去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指斥他们现今的情况比从前更不好:犹太人经过被掳到巴比伦的事件,後来虽然蒙洁净而脱离了偶像,但因为他们对神的悖逆不信和心地刚硬,以致他们目前的景况,已经落到较他们被掳前更坏的地步。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若有鬼被赶出去以後,不要以为心灵已空(佛教讲空),不需要再努力。其实现在需要求圣灵进驻我心,免得魔鬼再去找另外七个更恶的鬼来侵占我们。

七、天国的比喻(十叁:1~58)
  耶稣特意用天国的比喻方式来说明天国的奥 ,其目的十叁章35节,要将天国清楚的显明出来。他采用拉比正式教导的姿势 坐下(十叁2,如登山宝训时五1),表明了他的慎重。但一般听众因动机不纯正,因原有的弥赛亚观和大卫王朝的概念,使他们虽然看见耶稣,却不明白他就是天国的君王,虽听见天国的奥 ,却不明白。而耶稣用比喻是希望他们能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且较容易明白的情况下,能开窍。但结果他们还是不明白,正如以赛亚说他们祖先不明白先知的话一般。在马太福音五段主要的教训中,这第叁段包含了7个比喻。撒种比喻中的4种土壤--硬土、浅土、荆棘和好土--说明对耶稣教导的四种不同反应(十叁3~9、18~23)。耶稣把天国的奥 和亮光告诉门徒,因为他们已接受了耶稣所宣传的国度(四17),而群众必要先接受这信息,才得着亮光,明白这比喻的解释(10~17、34、35)。在稗子和撒网的比喻中(24~30、36~43、47~50),耶稣向门徒保证,到了最後审判,他必要把真信徒与假信徒分开,并警告他们不要急於下判断(参七1~5)。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31~33)则把天国展开时的微小与天国完成时的伟大作一强烈的对比。藏宝和寻珠的比喻(44~46)解明天国的价值远超过世上所有的东西(参六33)。经过耶稣把比喻这样解明之後,门徒就有新的宝藏加在旧的宝藏上了(51、52)。相反地,拿撒勒人却与群众一样不明白,与法利赛人一样敌挡基督(53~58)。

八、耶稣行了超自然的神迹(十四:1~36)
  「分封的王」是指管理以色列全地四分之一地区的统治者;这一位「希律」是大希律(太二1)的四个儿子之一,又名希律安提帕,从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统治加利利和比利亚(约但河东南部)。安提帕是大希律与撒玛利亚人摩菲斯的儿子,与兄弟亚基老在罗马长大。他娶了阿拉伯王亚哩达的女儿,与她结婚以後有一次到罗马旅游看上了希罗底,无缘无故就把妻子休了,又娶了希罗底,希罗底本来是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这就是为什麽施洗约翰谴责他的原因,因此希罗底怨恨施洗约翰决心要把他杀害。「那时」就是主耶稣被自己家乡的人厌弃之时(太十叁54、57)。「分封的王希律」希律作王是罗马皇帝封他的。在十四章1至12节,约翰所传的道暴露了希律的软弱,而约翰被斩首则成了耶稣将会被钉十字架的前奏(参十七12)。真正的王不是希律,而是耶稣;他是自然界的主宰(十四13~36),道成肉身的神,「与人同在」的神,他是在旷野让饥饿人群吃饱的神(正如神从前供应吗哪一样),也是在海上行走和平静风浪的神(除了神,没有人能抑制这狂涛怒海,诗八十九9)。彼得的信心、恐惧和对耶稣的倚赖,正是基督徒的典型(十四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