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至十节:葡萄收成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都希望可以在一天就把所有农作物收成完毕。「因为」表明这 的比喻和第十九章国度的奖赏是相关连的。「清早出去雇人」古代犹太人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六点钟日出开始,到下午六点钟日落时分为止,算作一天,故『清早』应是指早上六点钟。「家主」是指神自己。「葡萄园」是种植葡萄的园子,旧约圣经中常以此象徵以色列是神掌权统治的领域(参赛五1,耶十二10),而葡萄树和枝子在新约圣经中则指基督和属他的人(参约十五5),故『葡萄园』豫表基督的丰满,就是教会(参弗一23),也就是天国的实际;教会乃是神在宇宙中工作的 围和对象。神在宇宙中有一个工作,就是栽培那真葡萄树(约十五1~2),亦即叫人得神的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不只叁一神亲自作工(参约五17;十六13),并且也呼召人一同作工(参赛六8,林前叁9)。

  「一天一钱银子」『一钱银子』即指一个得拿利乌(denarius);由本节可知当时的工价,据说当时罗马士兵一日的薪资也是一个得拿利乌。我们的劳苦,在主 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凡我们为主摆上的,都必蒙主记念,将来必得赏赐。「巳初」第叁小时。「约在巳初出去」『巳初』是上午九点钟。「看见市上还有 站的人」『市上』是寻找工作的人通常等候的地方;『 站』就是无所事事。「他对他们说,你们也进我的葡萄园去,无论甚麽是对的(whatever may be just),我必给你们。他们就进去了。」「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主的话是信实的,他所应许给我们的,必定不至落空(参林後一20)。「午正」第六小时;「申初」第九小时。「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午正』是中午十二点钟;『申初』是下午叁点钟。「酉初」第十一小时。「约在酉初出去,」『酉初』是下午五点钟。

  古时候的工作环境特殊,凡是是临时雇用的工人,并不能保证翌日仍有工作机会,故一般均於工作完毕时就发放工资。依照旧约的条例,工资也是当晚支付的(参利十九13,申廿四15)。「到了晚上」指过了工作的时间,约在下午六时许。在酉初雇的人只作了一个小时的工,却得了一天的工资;这是表明国度 的奖赏,不是按照人所作的工,乃是按照主的恩典。「他们以为必要多得」此表明一般世人的心态:多有付出,相对的也必多有收获;多受劳苦,也必多得工价。「以为必要多得,」说出信徒在事奉中的通病:一、事奉的目的不是单纯为着神的荣耀,而是要为自己有所得着。二、凡动机是为自己有所得的,常会与别人的『得』作比较,以致 面会觉得不平。「各得一钱」:对先雇的人而言,这是公义的;对後雇的人而言,这是主人特别的恩典。但我们若认识这『一钱』的属灵价值,便会觉得主的奖赏是远超过我们所配得的,乃是在公义之上格外施恩。

  十一至十六节:「整天劳苦受热」说出他们在事奉上自觉得受到委屈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情形也显明他们的存心有问题(参创廿九20;卅一40)。我们事奉的存心若是正确的话,就会为别人也能同得奖赏而欢喜快乐。神赏赐我们,不是根据我们的劳苦,乃根据他的恩典。我们若靠着主的恩典来服事主,就不会埋怨、不平,反而能感谢赞美。我们事奉的目的若不过是为着工钱的话,就都会『埋怨』;在事奉上,目标不是单纯为着基督的话,而是为自己有所得着的,必定很容易心灵 觉得不平。

  「朋友」同伴,夥友(友善的语气)。我们不只因犯罪而亏缺了神的荣耀(罗叁23),我们在事奉上也常「亏负」了主。虽然我们对主多有亏负,但主从来不曾亏负我们,将来的奖赏更不会亏负,因为主是公义的,公义乃是他宝座的根基(诗八十九14)。他若有丝毫的亏负,便会动摇他的权柄。主乃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弗一11),他喜欢充充足足的赏赐恩典。

  「红眼」邪恶的眼,坏心术的注目。『善眼』与『恶眼』是犹太人熟悉的俗语(参箴廿二9;廿叁6;廿八22)。「你就红了眼麽?」『红眼』指因嫉妒而心生怨恨。主「作好人」,是凭他的主权,随他自己的意思向人施恩。主的恩典并不违反他的公义,却超过他的公义。主向自义的人是公义的──『讲定的』,『不亏负』(13节),无可指摘;主向亏欠的人是恩典的──「作好人」。主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我们对他的恩典不可以「红眼」,正如我们对他的公义不可置疑一样。人们的态度不对,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心眼坏了,有问题。

  「在前的将要在後」『在前的』指最早来的工人;『在後』指後得赏赐。晚服事的先得奖赏,早服事的後得奖赏,因此,奖赏不是按照人的推理,乃是按照主的旨意。那向来跑得好的(加五7),不一定终局也好,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懈。任何跟随耶稣的人,主耶稣给他们什麽应许?「在前的要在後,在後的要在前」,这句话是什麽意思?为什麽会如此呢?(二十1~15的比喻,便是在解释这句话)。未来得到国度的奖赏,不是根据事奉的长短与多寡,乃是根据事奉的存心与态度。凡参与教会事奉的,无论先後都得一样的益处。在事奉中自觉劳苦功高(『整天劳苦受热』,12节),必能多获赏赐(『以为必要多得』,10节)的,终必落到『在後』。主欣赏存感恩之心事奉他的人,多过那些自恃劳苦功高的人。

  十七至十九节:「他们要定他死罪」这表明耶稣的死,不是被人暗中谋杀,而是经过公开的审问程序,确定罪状後被判处死刑的。门徒以为主耶稣上耶路撒冷去,是要实现弥赛亚国的豫言(亚九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 !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徒一6『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他就要在那 作王,难怪那些门徒没有把耶稣的话听进去,因此引起他们之间的地位之争(20~24节),但是主却说他此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可惜门徒并没有把这话听进去。

  「钉在十字架上,」钉十字架并不是犹太人所用的酷刑,而是罗马帝国用以对付重大罪犯(诸如:强盗、杀人犯、叛国者等)的刑罚。他们用熟铁大钉,穿过手腕和踝骨,将受刑人钉在十字木架上,使其筋疲力竭而死。「又交给外邦人」『外邦人』指罗马人;耶稣是由罗马巡抚彼拉多判死罪而被钉十字架的(参廿七20~26)。「将他戏弄、鞭打」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曾遭罗马巡抚彼拉多的鞭打和罗马兵丁的戏弄鞭打(参廿七26~31)。前节的『祭司长和文士』代表犹太人,指宗教圈 的人或信徒;本节的『外邦人』指政治圈 的人或世人;两者都会成为我们的苦难和十字架。主一路带领门徒,常向他们提起十字架的事(参十六21;十七23);这说明主的道路一直是指向十字架的。我们的眼光若能越过十字架的受苦,而看见复活 的荣耀,就会欣然奔跑前面的道路,毫无畏怯。

  二十至二十八节:「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西庇太儿子』就是雅各和约翰(参十2),他们的母亲据说是耶稣的肉身姨妈撒罗米(参约十九25,可十五40,太廿七56)。她为两个儿子求主的左右座位,意即在国度 仅次於主的地位。由此请求可见,当时跟随主的人都以为他此次上耶路撒冷,乃要赶逐罗马人,建立弥赛亚国,在荣耀中作王。「我将要喝的杯」『杯』是指神所量给我们的分(参诗十六5~6『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神差遣耶稣降世,原是要他背负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所该受的刑罚(参赛五十叁4~6),因此他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参廿六39,赛五十一17),也就是指十字架的苦难。「他们说,我们能」他们如此说,乃因他们不认识自己(参廿六31、56)。主所要喝的『杯』是指顺服父神的旨意(参廿六39、42),而经历十字架的苦难。「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果然後来他们都为主受了苦(参徒十二1,启一9)。「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主在这 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尊重父神的主权,把一切都交在父神的手中,毫无自己的爱好和倾向。这就证明十二个门徒没有一个例外,彼此争论谁可算为大(路廿二24),互不相让,竟至嫉妒、恼怒。我们若活在肉体 头,也都要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参加五19~21、26)。

  「...列国的君王作主治理他们,那些大人物掌权管辖他们。」这世界的灵都是喜欢作头,掌权管理别人,支配别人。在属地的国度 ,所有的地位都是为着辖管别人。「用人」执事,管家。「为大」是指较一般人尊大。「用人」是指服事别人的工人。「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世人贪求高位以便能辖管别人,这种灵绝不容许混到教会 来。在国度 ,越大者就越没有自由;反过来说,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者,就越显出为大。「用人」的原文与『执事』同字──在教会中作执事,乃是以服事为本的。『为首』是指最大;『仆人』是指失去主权的奴隶。「作多人的赎价」『作』在原文中这个前置词,是用来强调基督之死的代赎性质。『多人』基督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6);救恩是给“万人”的,但只有“多人”(即“信徒”)得着。『赎价』按原文的用途,这个字通常是指买回奴隶的赎价;同样,基督以他自己的生命为赎价,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释放出来。「正如人子来」这话说出主并非空谈,只要求别人,却不要求自己;主乃是以身作则,自己率先作榜样。主耶稣原是最大的,但他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甚至将他的性命服事给人(可十45,腓二8),使多人得着救赎。主要我们学习他的榜样,不在意地位,却专心致力於服事人;而我们最高、最大的服事,乃是『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服事。

  二十九至叁十四节:「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路加福音记载此事是发生在将近耶利哥的时候(参路十八35);我们必须了解耶利哥城的背景,才能明白其间有出入的原因。耶利哥在当时有新、旧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两城之间有一条道路相通。马太是记载耶稣出旧城之时,而路加是记载耶稣进新城之时,所以两者并没有矛盾。『耶利哥』乃是被咒诅之地(参书六26)。

  「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马可和路加福音均只记载『一个瞎子』,马可福音更提到他的名字是『巴底买』(参可十46,路十八35),或许是因为巴底买的态度比较积极,所以其他两卷福音书只提到他。马太福音乃在『见证』耶稣是大卫的子孙,是弥赛亚,故提到『两个』瞎子,因为『二』在圣经 含有『见证』的意义。「大卫的子孙」这是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称呼;他们盼望弥赛亚来临,施行拯救,除去人间困苦(参赛九7,耶廿叁5~6)。紧接着主纠正门徒想要为大的事例之後,就记载主医治两个瞎眼的事,有其属灵的含意。换句话说,这两个瞎子就是代表门徒;门徒因为瞎眼,不认识神国的事,所以彼此争着要为大,主乃在此医治他们。「瞎子,」意即没有光照和启示,在黑暗中,不认识神,也不认识自己。「坐在路旁」意即停滞不前,生命不长进。跟随主才是蒙福之路,但人因眼瞎,不能跟从主走路,只得『坐在路旁』;这是一幅人在黑暗中可怜光景的图画。求看见的祷告,常会被人禁止;但越被禁止,越发要迫切求告,这样才能蒙恩。求启示的祷告,应当不顾一切的艰难和拦阻,迫切肯求,才会有结果。「要我为你们作甚麽?」祷告须有明确的目的。我们的祷告往往是一般性而无专一目的,或者是妄求(雅四3),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麽(参22节),因此祷告得不着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