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福音10123

前一章的末了,我们看见王对门徒的吩咐,本章记载的是王的行动,两者之间有极明显而密切的关联。首先我们当留意这里王所差遣出去作工的人,正是祂吩咐去祈求打发收庄稼工人的那些门徒。王先前命令,“你们当求”;现在祂命令,“我差你们去。”这些人已经学会用耶稣的眼光看事物,一直到他们能摸着耶稣心中的感觉,他们开始用这种眼光和感觉来祷告,他们已经预备好可以出去收割了。他们第一件当作的事是“祷告”,然后是“你们当去”。但我们切勿忘记除非祂吩咐“你们当求”,否则祂绝不会先发命令说,“我差你们去。”

我们若明白了王的怜悯,和祂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两者之间的基本关联,就能发现这一段记载的价值。它主要的价值是在于祂的吩咐。111开始时说,“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0章中祂对那些即将奉差出去的人所作的吩咐,是要他们与祂同工,从事那在祂心中有强烈负担的工作。在这吩咐里面,王也亲自启示了他们服事的范围,采用的方法,和应该为他们作的祈求。

在王的传扬工作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思想过祂所宣讲的伦理,也看过祂所揭示的福祉。现在祂就要开始那伟大的工作,以实现祂所作的宣告。所以,祂先差遣这些门徒出去。这样,他们就不再只是门徒,祂设立他们作“使徒”。这是头一次将“使徒”这个名词应用在他们身上。马太福音里,这个词只用过一次,说明在这一个划分清楚的服事工作上,他们和祂之间的关系。使徒是一个代表,是使者,他所代表的是王,他的工作就是作王的代表,代表王发言,并以王的权柄说话。因为他奉了差遣,经王授权,是王的大使。

我们先就全章作一个大略的分析,以便根据本章的次序,看看祂在预备这十二个人,差遣他们去作工时,王实际上作了些甚么事。

王所看到的,是祂所设立的这些人,直到这世代结束以前,所必须从事的那工作。祂所说的某一些事,只应用在当时与祂同在的人身上,和我们无关。然而,主所有的吩咐,每一部分背后都有它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任何时代。王知道环境会改迁,情形将随之变易;因此祂非常有层次,十分均衡的指示使徒们有关祂所要开创的整个时期的事。王在十二使徒当中时,祂不单看清当时跟前的事;祂清澈锐利的目光,也看见此后数十年的事,并且遥遥望见多少世纪之后的事。祂对头一批使徒们所作的吩咐是概括性的,也是终末性的,可以适用于祂第二次再临以前的整个计划中。祂宣布了持久不变的原则,是每一个时代都要遵循的。祂描写了将要改变的情形,因此他们所用的方法也必须随之而改换。

在这个吩咐中,祂将这个时代分成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头四节经文,我们读到主如何呼召这些门徒,并称他们为使徒。十二使徒的名字,也记载在这一段中。接着从515的末了,我们读到主吩咐的第一个部分。15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那是指任何拒绝接待门徒的城巿而言。祂吩咐他们对待这样的城巿,要在离开的时刻,把脚上的尘士跺下去。这是这一段讲论的第一个阶段。

到了16节,明显的可以看出,我们的主举目远眺,预见祂的使徒们,祂的使者,就是站在身边的这些人,不久将进入他们工作的新阶段,将面临新的难处。祂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这是对于一个新过程的描写,和515中所描写的完全不同。往下读,我们将更清楚这一点。它以23节那些奇特的话作结束,“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个大吩咐的第二个阶段到此结束。

接着是第三个阶段,以下面的话作开端,“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这阶段一直继续到本章的末了。

因此,在这一段讲论中,王提到三个明显的时期。头一个阶段是515节,论到使徒们的工作,从他们被设立的那日起,直到祂被钉十字架那一天为止。所以其中所论到的,都是当时的工作。在这个阶段中祂所有的指示,只适用于蒙祂差遣的那些人身上,从祂仍生活在他们中间的时候,直到祂被钉十字架为止。随着祂的被钉十字架,这一阶段的指示就告结束。因此除了基本的原则之外,这几节里面的使命,只适用于当时的使徒们,而不能应用在我们身上。

紧接着这些指示,祂又继续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在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先,他们实际上对受逼迫之事一无所知。主虽然被弃绝,但众人还不失对他们的尊敬。众人与他们辩论,要明白他们和耶稣之间的关系,但众人并妙逼迫他们。祂保守他们直到末了,一切的逼迫都由耶稣亲身承担了,因此门徒对逼迫的事一无所知。然而当那残酷的十字架显露时,来自同族人的逼迫就会临到他们。耶稣早就看到这点,因此吩咐他们,在遭逼迫时,要从这城逃往那城,又说,“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话显然是指祂的审判将临到耶路撒冷,主后七十年这话就应验了。因此第二个阶段,随着耶路撒冷的被攻陷而告终。“人子就到了”所指的,正是那审判。历史上有一件奇妙的事,可以说明这一点。从耶路撒冷陷落之日起直到今日,从未有一个基督徒,曾在犹太人的会堂受鞭笞。当耶路撒冷在人类的历史中失去“国家”的地位时,她对基督的直接迫害也停止了。令人感叹的是从那时起,犹太人不再逼迫基督徒,基督徒却反过来逼迫犹太人。因此在第二个阶段中,王谈论的是从祂被钉十字架以后,直到耶路撒冷陷落这一段期间,祂的使徒们在新的情形下所要作的事工。同样的,除了基本的原则之外,其中的指示,是针对着使徒们的,也不适用在我们身上。

然而主的眼向前越过了好几个世纪,从耶路撤冷被攻陷起,一直看到这世代的末了。针对着这一个阶段,祂开始论到祂的仆人和祂的关系,祂不再用“使徒”这一个词,又回复使用“门徒”,因此这最后阶段的指示,对象包括了祂所有的儿女,他们将要作祂的仆人,直到祂再来的日子。“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在这一段奇妙的信息中,启示了一项至高的真理,就是从以色列亡国的那日起,祂的教会就成为宣扬祂福音的器皿,她的能力来自与祂的联合;她的使命,是不断遵行祂的旨意。

当然这只是对王的命令的一般概述,我们需要更仔细的加以思想。不过,还没有详细思想以前,我们首先要注意到,耶稣被钉十字架和耶路撒冷被毁这两件事,分别造成的改变情形是很明显的。这些人的地位,因着主的钉死,起了极大的变化;而那逼迫他们,苦害他们的主要势力崩溃时,所引起的变化也同样巨大。很显然的,王早已预见这一切事。祂全然了解,在祂前面的年日中,一切事情将要有的演变。但愿我们能认识祂完全的智慧和丰富。今日我们在基督徒的服事上,所以信靠基督,最奥妙的原因之一,就是祂对人不能预先知道的各种情况全然明白,并且这些情形都会照着祂的预言,丝毫无差地成就。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对头两个阶段特别加以细察。我们会发现祂所吩咐有关在祂钉十字架以前,他们所要作的工作,都是直接适用于祂四周的那些人的。然后是论到祂钉十字架以后,直到耶路撒冷被攻陷那一段时期的话也是一样,是直接应用于当时的那些人。我们要从其中看两个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则,这也是这段经文所带给我们的信息。

关于头一个阶段,我们首先注意他们工作的范围。他们不到外邦去,也不进撒玛利亚的境界。他们“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因此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范围。等不多久,在祂升天之前,祂吩咐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个范围就被突破了。

再进一步看,祂不但禁止他们进外邦和撒玛利亚的城邑,并且吩咐他们即使进了选民所住的城镇,也得打听那里谁是好人。他们只当住在好人的家里,不然,就不要进他们的门。这和今日我们所作的正好相反;今日主的使者所要寻找的反而是那些失丧和不配者的家。因此这是当日祂给他们的吩咐,不是给我们的吩咐。

然而,我们还当留意祂要他们传的信息,“天国近了。”天国之所以近了,是因为王已经来临,他们多年来所期待,所盼望,所等候的王,已经来到了他们中间。他们若肯转向祂,就会发现祂就是弥赛亚。那是一个特殊的信息。没有一字提到罪的赦免,也没有一字提到被圣灵充满,或其它我们喜欢传讲的特别信息。他们的信息是关于弥赛亚的,但没有详细解说。他们用来证明他们是神所差来的证据,就是“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痳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有些人对主的这段话的真正意思没有深入了解,以为这些仍是我们今日该作的工作。这些不是我们今日该作的工作。神没有差遣我们以神迹医病。倘若神差我们以神迹医病,那么神也差我们去叫死人复活,因为二者是紧紧相联的。任何人若自称受差遣去医病的话,就必须也同时有使人复活的权柄。现在我们不打算讨论神医的问题。事实上一切医治都是神圣的,魔鬼从不医病。神能使我们的病不赖医治而愈,但无人有资格自称可以随己意医治病人。这里所说的“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痳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是主给早期门徒的权柄,以证明他们的能力,因为他们是在传耶稣基督的国度。到了圣灵降临之后,这一切权柄就被收了回去,因为圣灵要“使教会”成为属灵国度的使者。

我们再留意他们所用的方法。他们不为自己肉体上的需要作准备,而是依靠他们所到的人家来供应。他们不带金银铜钱。这命令后来显然被我们的主搁置一旁,因为路加记载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甚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为生活所需作准备,成了当时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主在最初给门徒的使命中所谈到的,是他们即将展开的一个地方性的、有限制的工作。

当他们进到人的家中时,要向他们请安,那是喜乐欢愉的信息。对不接待他们的人家,他们脚上所跺下的尘土,将成为这家的咒诅。这些在今天都已有所改变。

祂是不是因为初期的方法失效,才改用新的方法?不是的,这是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想法。祂用这初期的方法,完成了祂最初的计划,以后就改用其它的方法。

在接着的一个段落中,我们也看见同样只适用于当时的话。首先祂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在教会的历史上,曾有过不同受迫害的时期,然而从耶路撒冷被毁之后,信徒不再受到犹太人有系统的迫害。主的这话,显然是指主钉十字架之后紧接着的那一段时间所特有的光景。另外一件事,是关于家庭中的纷争,当传福音的进到犹太人的家中,有的因而相信了,于是家庭中起了严重的冲突,是前所未曾有的。然而主说到他们在受试炼的环境中,父的灵将要为他们作见证,教导他们当说的话。

最后论到时间的紧迫,因为人子就要来到,他们若不赶紧动身,人子来的时候,他们将无法走遍以色列的城邑。这里的事实也需要慎加分辨。自从耶路撒冷被毁之后,以色列在地上再无属它的城邑。以色列人分散在外邦人中,虽然渐渐形成影响力,但总不能称之为以色列的城邑。以耶路撒冷而论,那“大君的京城”,她的每一粒尘土,在犹太人的心中都是珍宝,这城是他们在世上最切慕的产业,却是举世争论的焦点,成为疾恨者不愿失,狂爱者不能得的地点。她成为国际政治上难决的悬案,在这棘手的难题上,我们不能不考虑到神的旨意。今日以纽约巿而言,犹太人的数目,超过任何犹太城邑所曾有过的人口,但纽约不是他们的城;犹太人在列国中是外族。

这里的“人子就到了”是甚么意思?有人据此以为耶稣已经第二次降临了,因为在耶路撒冷被毁时,祂亲身降临,且被少数忠信的人看见。持这种见解的人,虽然具有一点儿真理,但毕竟不是包括了新约中关于主再来的一切教训。祂曾多次降临,祂曾与亚伯拉罕谈论;祂曾以耶和华使者的身分向以前的人显现,对他们说话。人怎能排除祂以人的样式显现,指引罗马军兵攻取耶路撒冷的可能性?显然“人子就到了”这话,除了在“审判”的意义上解释之外,难作其它的解释,这是可以确定的。这样说是表示祂将在耶路撒冷陷落时降临,从此以色列不复再拥有城邑,因此情势非常紧迫,祂必须火速打发门徒出去,宣告王与国度的信息。

虽然以上两个阶段,主要是指当时的情形,但其中也有持久不变的原则。在头一个阶段中,我们所提过的一切事,都不适用于我们。但其中有一句话,“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使我们摸着一个极深刻,永不更易的真理。祂打发第一批门徒去宣讲祂是弥赛亚时,祂讲了这句话。但这也是祂对那些奉差遣出去,如同羊进入狼群的门徒说的;同样这也是祂今日对我们所说的话,“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然后在第二个阶段中,我们看见适用于当时的话,以及它持久不变的原则:“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灵巧”的意思是伶俐而不是狡猾,这是指蛇在自卫时保持警觉的特性。“驯良”的意思是单纯。马丁路德翻译得非常好,他说那是一种单纯,没有瑕疵,不偏颇的生命。将这两种性质放置在一起,是一种很奇特的组合,却是一个完美的启示。我们若不像鸽子那么单纯,就不可能像蛇那样灵巧,因为蛇一旦凶性大发,就失去它的灵敏。同样若无蛇那样灵巧,也就无法有鸽子那样的单纯,因为鸽子一旦粗心大意,就失去它的单纯。

但是我们却能将这两种性质,融合在我们身上,因为祂说,“我差你们去。”若差我们的是祂,祂就必将祂的智慧,祂的驯良赐给我们。让我们看到,我们是替祂办事的,随时听命于祂,这样,我们就可以全然依靠祂,支取祂一切的丰富作供应。

我们从王最初的行动中所得的教训,可以简述如后:

我们的权柄是祂的,是出于祂对那些不配的人所生的怜悯。

我们的服事必须像祂的服事,不求回报,是白白的服事。

我们的态度也必须与祂相配,只有祂的智慧,方能使我们灵巧敏捷;只有祂的纯洁,方能使我们单纯。

马太福音102442

这一段话可以直接应用在我们身上。正如约翰福音17章,耶稣在祂那伟大的代祷中,将我们也包括在当日围绕着祂的那一群人中。这里,祂也把在祂第二次再临以前,一切和祂同工劳苦的人,全都包括在内。

因此,这一段经文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也有莫大的帮助。它的应用范围也较广泛了。这可以从祂所指示门徒的话中看出。祂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我们应记住其中两个词──学生,仆人。然后看这一段的末了,41节里祂论到那伟大的合一时说,“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我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这些话说明祂最后这一段话,不单是对使徒们说的,也包括着门徒。使徒必定是门徒,但门徒却不一定是使徒。使徒是王所打发的使者,有特殊的使命。使徒们常是先锋,踏上新的领域,将光投射在从未有光照亮的暗处;我们为历来接续使徒劳苦脚踪的人,深深感谢神。

然而在教会的事奉中,作工的人并非单是使徒们,他们并不包办所有的事奉。“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即使这里所提的除了使徒之外,还有那些人,但他们也不能总揽教会中的一切服事,因为再往下读,我们就看见,“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这说出整个教会都在服事,那在教会中有恩赐的人,他们所以承受恩赐,正是为着成全圣徒,使能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因此有分于事奉的,不单是使徒,不单是先知,不单是传福音的,也不单是牧师和教师,一切作耶稣门徒,成了祂仆人的,全都有分。任何人一旦得著作使徒的恩赐,这就使他成为王先遣的使者;若得著作先知的恩赐,他就在所经过之处,成为火炬;若得着传福音的恩赐,他是奉命带着基督的柔和,去吸引人归向基督;若得著作牧师和教师的恩赐,就要喂养神的羊群,负责监督神圣的圣工。这些全是为着发掘恩赐,装备门徒,使他们能各尽其职。

每一个门徒,都是蒙召在祂的工作上与耶稣有交通。主站在那十二个受差,即将作使徒的人中间,对他们说话,并透过他们,对一切作门徒的讲话。在这一段奇妙的话语中,祂将我们在事奉上,与祂之间的关系,那极重要,极基本的功课教导我们。这里并未详细描写有奉的工作,但可以推想而知。这工作就是在人前承认基督。这也正是教会的工作。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无论是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以及一切作门徒的,作仆人的,无不作这工作。不管我们在教会中的恩赐是甚么,只要是教会的一分子,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人面前承认基督。承认基督并非单说,祂是属我,我也属祂。这样的见证原本十分蒙福,若所有的门徒,都如此向人见证,就必有更多的人诞生在神的国中。承认基督的意思是,将基督揭示出来,彰显祂的荣耀,使人人都知道祂。耶稣基督的教会,并非为讨论哲理或探索未来而建立。祂的设立,乃为见证基督。除非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中,最后一个被罪捆绑,痛苦忧伤的人都听到了祂的福音,见到了祂的荣光;否则教会就不能须臾停歇她的工作。

这一章的第一个阶段,说到那些将要受差遣出去的使徒们,他们带着祂的怜悯。在第二阶段中,我们看见一个事实,他们去,虽然如同羊进入狼群,但圣灵使他们与祂联合,当他们被交付,受审问的时候,能以放胆分诉,毫不畏惧。在最后的这一阶段中,更是充满恩惠与温柔,也更锐利、炽热。其中的主题是,作工的人与耶稣的合而为一,然后就带着这种合一所得的能力向前进。

第一点,从2428节,我们的主指出,与祂合一所带来的结果,是显在工人个人的地位方面。

第二点,从2933节,论到与祂合一的结果,显在工人与神的关系方面。

末了的一点,从3442节,论到工人与祂合一的结果,显在他们与外人,就是他们被差前往的那些人之间的关系上。

工人与基督的合一

我们先来看工人与基督的合一。主先说明合一的事实,然后宣告合一的结果,接着又基于合一的事实,向他们提出保证。祂又进一步说,差遣正是合一的结果。最后祂说到合一的结果,所需要惧怕的惟一的一件事。

合一的事实,可以从主所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这些话中清楚看出,几乎不需要再加甚么解释。这说明工人与主合一之事实,非常美丽,含有奇妙恩典。当我们一读到,那论我们地位的话──“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已足使我们向祂俯伏。这里的仆人原意是奴隶或家奴,他们不仅是提供服务的仆役,他们且是主人所拥有的财产,因此要侍候主人。这是新约中论到仆人的服事之意义。主的这段话,道出了我们与祂之间实质的关系。我们是祂的学生,理当跟祂学习。我们是祂的奴隶,理当凡事顺从。因此我们不能高过祂。

倘若主只说到此就停住了,我们就只能一直低着头,虔诚地敬拜祂。但接着祂还说了一件极奇妙的事,世上从未有作主人或家宰的曾说过如此奇妙的话。祂说,“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王以这话教导我们,我们为祂所作的一切服事,祂都视同祂亲自与我们一起作的。因为在结论时祂说,“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我们是祂的学生,祂是我们的先生,祂高过我们;然而祂教导我们要学祂一样,在服事的事上,凡祂所有的,就是我们的。因此祂将我们带到一个地位,与祂自己完全一样。奴隶理当顺服主人,因为奴隶是王的产业。但当他受差出去,因他已与他的主合一了,所以就带着他主的君尊,他主的权柄。因王授权给他,可以奉王的名,以王的性情和能力,代表王发言。

合一的结果

“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这话的意思是,家主尚且被误解,祂的作为尚且横遭恶意曲解,家人岂能盼望得好评呢?倘若我们的主,尚且不能使人尽都明白祂所教训的真理,我们也当有心理准备面对同样的难题。毫无疑问的,王原知道在十二使徒心里潜伏着的想法,这些想法也常在我们里面产生,他们对自己的无能,和主打发他们去从事之工作的艰巨,深怀战兢。他们也惧怕那抵挡他们的势力。主的话等于告诉他们说,是的,你们会遇到难处,会被人误解,被人歪曲,但是你们当记得这是与我合一的必然后果。

为着这个缘故,祂向他们保证,“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主这些话所指的,并非恶人心中隐藏的罪;虽然隐恶终必显出,但主这里的话,另有所指。祂彷佛这样说,不要惧怕前面的艰难;人将误解你们,对你们恶意妄评,正如他们对待我那样。但你们不要惧怕,你们将要去使世人知晓的那些隐藏之事,人早晚会知晓的。你们想要揭露的隐秘之事,早晚会揭露出来。

被差前往

现在我们要留意,来看主所交付他们的使命,从这个使命得着的亮光,可以解释前面我们所讨论的事──“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那就是掩盖的事,“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就是轻声耳语,指隐藏的事,“要在房上宣扬出来。”换一种方式来说,王说,你们要熟谂掩盖的事,和隐藏的事,就是这世上的官长和哲士,所未曾知道的事。因此你们有两重的工作要作,首先你们要留意听我附耳对你们所说的话,然后你们要在房顶上向人宣扬出来。这正是基督徒服事的真正程序。人若不先与耶稣独处,在隐密处等候祂的话语,他就没有甚么话值得向会众宣讲。我们的使命是,“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留意这里的转变。在此之前,耶稣一再吩咐他们,不要把所见的告诉人。祂吩咐他们,在人子得荣耀之先,不要把所见的异象告诉人。在他们受训练的时候,耶稣告诉他们的那些话是隐密的。这是耶稣在肉身之日的态度,但不久日子将到,门徒要将暗中所听见的,在明处宣扬。这正是今日我们的工作。

最后,是关乎他们个人的关系。主说,当怕的事只有一件。对那些听见启示出来的隐藏之事,却不明白的人,你们不必怕,他们有时且因光的照耀发怒。当光谴责无知所造成的罪时,无知的人就会萌出敌意。

我们的王对这一点所作的指示,无限庄严动人。“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这话带着何等大的得胜的把握。人所能作的,最多不过是杀害身体。主说,相比之下,这只是小事。不多久,王带着不容冒犯的庄严,毫不犹豫地走向十字架,使那些定祂罪的人,在祂面前永远难掩他们的卑劣与可鄙。祂就是带着这个看法所具有的能力,走向十字架的。超越了人能力所及的界限之外,还有一个无限的实体存在。因此祂说,不要怕他们,他们的手无法触及那一个属灵的境界。

然而有一位你们当畏惧。有人竟谬误的以为,耶稣说当怕的是指魔鬼。撒但无权将人的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从创世记起,到启示录止,圣经从未告诉我们,当惧怕魔鬼。圣经一直告诉我们,当敬畏神。人只能杀害我们的身体,只有那独一的神能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投在地狱中永远毁灭,我们当怕祂。

紧接着,耶稣的话突然转到工人与神的关系。这是与祂合一的结果。在此我们看见两个段落,很有趣的融汇为一。在前一段结束的时候,主吩咐门徒,在事奉上惟一当怕的是神。现在留意祂下面的话。祂先用两个简单的例证,向他们说明,他们所当怕的神之真相。第一个例证是每一个麻雀死亡时,祂都亲自陪伴在旁;第二个例证是我们的头发,祂都一一数过。我们的翻译──“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使第一个例证大为失色。主不是如此说。祂的原意是,天父总是陪伴在垂死的麻雀之旁。

随后祂又说,我们的头发都被数算过。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常常喜欢用这段话来取笑,说“难道每一个人的头发神都曾数算?”耶稣的意思不止这样。“数算”翻译得不十分正确,耶稣的原意是我们每一根头发都被编上号码。数算只是算一下数目,编号则每一个号码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耶稣是在告诉我们,神的无限细致,正如祂的无限伟大;当一个困倦的工人,伸手擦去额头的汗时,触动了他的头发,即使只有一根,父也知道!我们当敬畏神,却不是惶恐惧怕,祂是温柔的神,满有慈爱与恩惠。在此我们的主,吩咐我们当敬畏神,目的是为使我们无所畏惧。祂吩咐我们从敬畏中,产生无畏。

主在这里清楚地启示了神的温柔慈爱,以及我们和祂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结束时祂说,“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希腊文的新约里面,有一个介系词,在译文中被省略。主是这样说,“凡在我里面当着人面前认我的,我也必在他里面,当着我父的面前认他”。但这段话的后一半,就无这介系词──“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不是在我里面),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不是在他里面),也必不认他。”在认同与否定之间,分别非常明显。我们今日的工作,就是在基督里,在祂生命的领域里向人认祂,完整的介绍祂。“凡在我里面当着人面前认我的,我也必在他里面,当着我父的面前认他。”这人站在我父跟前,他在我里面,我也在他里面。在地上认祂的,天上就认他。无论何时,当我们前行,在基督里向人承认这真理,我们就是屹立在祂里面,既隐秘又安全。当我们这样作的时候,祂也在我们里面,站在宝座前,向天上的父承认我们。因为当人在我们里面看见主时,父在基督里也看见了我们。

与基督合一是极重大的责任,也是无比的特权。我们若不认祂,就与祂分离。我们既和祂隔绝,祂在天上的父面前,也就不认我们。

本章剩下的少数几句话,说到与基督认同的人,和世人之间的关系。拒绝我们的,必大有人在;我们去到一地,免不了会引起分歧,树立敌人,甚至有刀剑相向。但是在面对各样的分歧、刀剑、顽敌时,有一件事我们不当忘记,就是我们必须和祂相称。我们必须爱祂,胜过爱自己的丈夫、妻子、父母、儿女。我们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祂。

然后我们看见话题忽然转变了,王彷佛站在遥远之处,欢迎作工的人归来。留意祂所说的,“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哦,巴不得与祂面对面的那日,我们能听祂亲口说,“你既为我失丧了生命,如今你就得着了生命!”──《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