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十三44
现在我们来到第二部分的比喻,就是王单单对他的门徒所讲的那些比喻。他离开了哗的众人,进入安静的房子,他的门徒也来到他的跟前。他首先应门徒的请求,解释了稗子的比喻,接着他又继续教训他们。
在往下看这些比喻之先,我们当记得,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对他们讲论的主题,是他再来之前,天国在这世代的光景。然而从这时起,王的观点有了转变。头一部分的四个比喻,和第二部分的四个比喻之间,有显着的不同。在头一系列的比喻中,王主要是对那些凭眼见,留意时代演变的人而讲,这班人大多是在理性上对他所宣讲的天国之进展或受挫,怀着兴趣的人;换句话说,这班人并不在天国之内,他们是从天国之外观看,是好奇的旁观者。因此他针对旁观者,所论到的都是天国显而易见的方面--由不同品质的种子产生不同的收成;仇敌的摹仿;天国异乎正常的发展,使他转为属物质的权势;教会的影响,因着使用错误方法,受到腐化。这种种情形,对留意各时代演变的人,是一目了然的。
剩下的四个比喻,王不是对凭眼见的人说的。从这时起,他专对有信心的人讲论,就是那些不单凭眼见,更凭看不见的信心而活的人。对凭眼见的人,他讲说天国中明显可见的事物;对着凭信而活的人,他讲说天国的奥秘。他既宣告了天国的外表将在这世代中显露,又进一步对自己的门徒,指出神正在成就的事。因此我们要看的这些比喻,将教导我们从神的旨意和制度的观点,来看天国在这世代中独特的价值。让我们先对这些比喻,作一个大略的综览。
头一个比喻所陈述的,是这世代与神对这世界的旨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买这块地」,真是一句极伟大的话。在珠子的比喻中,我们看见这世代和其他世代,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那是论到在这世代中,收聚各样宝贝。这宝贝属于将来的世代。撒网的比喻,启示了神在这世代中所经营的方法。最后是那个家主的比喻,从他的库里拿出新的和旧的东西来,这比喻指明了门徒在这世代的责任。
我们仍将循惯例,先从比喻所呈现的画面来看藏宝于田的比喻。我们当牢记,解释象徵性记号时当持定的原则,就是他们在这些比喻中,并且在全本圣经中,意义必须一致。到现在为止,我们曾遇到两个象徵性记号,我们也曾对他加以解释。另外还有两个新的象征性记号,我们要特别留意察看。已经用过的两个象徵的记号是田地和那人。我们会看见人子在田地上撒下好种,仇敌接着撒下稗子。我们也看过,有人将芥菜种种在田里。「田地」在前面的比喻中是什么意义,在这个比喻中也应该是同样的意义。
让我们回头看主自己的解释--「田地,就是世界。」因此这个比喻中,藏有宝贝的地也是世界。这比喻中还有一个象徵的记号,我们在前面也会遇见过,就是那人。第一个比喻中那撒种的,第二个比喻中那撒好种的,还有那将并某种种在田里的--都是指王自己。因此在藏宝于田的比喻中,那找着了宝贝就将他藏起来的人,仍是人子。这比喻中新的因素,第一个是宝贝,他原藏于地,人遇见了,又把他藏起来。第二个新的因素是购买,并且是出重价购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在这个比喻中,两个已出现过的象徵性记号,加上两个新的象徵性记号,应该能帮助我们的研究。其中有两点,已经用不着我们去推敲。关于田地和那人,我们已经有了认识,按这认识,我们可以进而探讨两个新的象徵性记号,就是那宝贝,和出重价的购买。
我们对这个比喻的解释,又和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相冲突。他们认为这比喻中的宝贝,与下一个比喻中的珠子,是代表救恩或基督。若是这样,那么这里发现宝贝的人,和下一个比喻中发现重价珠子的那人,必须是罪人才说得通。这种解法,不但和前面几个比喻相互矛盾,而且十分荒谬。或许有人要说,这样批评似乎太严厉了,但我毫不犹疑地下这个断言。假使藏在田间的宝贝果真是救恩,遇见藏宝的是我,我竟能藉着购买那地而获得救恩,我岂不是靠着变卖我一切所有的而得救?但我确知自己真实的地位:在寻找救恩的时候,我早已破产;只有白白得来的救恩,方能使我得救。
既然有两个象徵记号在前面的比喻中已经用过。而且有他们明确的解释,我们就能肯定,那遇见宝贝的人是基督,那藏宝贝的地乃是世界。现在我们可以立刻看到这比喻中关乎购买宝贝的教训。
如果我们简单的认清,这块地是世界,我们就不难发现王所遇见的宝贝是什么。那藏在其中的宝贝,是指这世界中隐藏着神执掌王权,施行管理的可能性。那藏在这世界中的宝贝,是由神掌权的原则,和他管理的秩序,与神治理的美妙构成的。这世界原是为着彰显神的国度与他的管理而造的。神所设立来管理这世界的,背叛了他,结果使全地成为荒凉,因而无法实现和彰显神国度的宽广,荣美,和福祉。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且假设,我们这世界正受到其他世界的观察,其他世界是否能看到我们这世界所彰显神国度的广阔、荣美、和福祉?有人或者要说,这是一种无稽的幻想,但我这样说不是没有理由的。倘若我们不知道有其他的世界正在注视我们,请看圣经给我们的启示,「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所以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在神所创造的全宇宙中,是被注视观察的中心。
我的问题是,倘若有其他的世界正在注视我们这世界,今日世上的情形,是否能彰显神管理的荣耀?在某些方面、某些地方、和某些事上,我们必须回答说,是的。对视力清楚的人,草坪上的每一朵花,都展示了神管理的荣耀;耕种、收割,四季更迭,无不证明他管理的完美。然而在更高层次的生命里,却是到处呈现着混乱。就人来说,且不去提个别的例子,或朋友之间的小圈子,我们且从总体的人性来看,人类是否彰显了神执掌王权的荣曜?今日的世界岂不是处处被黑暗笼罩,充满着残暴?且转过来看看,那些所谓文明之邦,他们岂不是对被看为文化落后的地区,贪婪的掠夺,以不义的利益自肥?倘若我是一个从别的星球来的访客,我会禁不住要问,神在那里?全地是为他造的,是属于他的,每一叶小草都表现出他生命的能力,每一朵花,都歌唱他的荣耀,然而当我留意观察,那本该将神的管理彰显得最完美的人类时,我却找不到天国荣耀的踪影!他还没有清楚的被彰显出来。这世界尚未实际认识到神的国,因此无从将神国的真正意义彰显出来。我们歌唱神国、讲论神国,以为我们在晨光和夜影中,已经看见神国。历来众先知、众先见,以及作诗之人,都不断讲论到神国,可是,实际上这世界还没有找到神的国。神的国虽是一种超越的实际,但还是隐藏的。
但是,这比喻中的那人却找到了他。找到了他并不叫那人惊讶。他原知道那地中有宝藏,因而定意前来寻找。这比喻说明了什么有关天国的事?第一,王原知道这一个隐藏的事实,就是神在这世界中的管理的事实。通过这混乱的光景,他清楚地看到了井然有序的世界。在这被豺狼追逐四散的羊群的背后,他看见神的羊群在牧者的引领下,脱离一切危害,躺卧在青草地、可安歇的溪水旁。他通过已有的天国的景象,看见了天国应有的情况。他深知这个世界隐藏着的奥秘。我们若要明了基督的一切工作,就必须明白这真理;尤其是那些和他同工的人,更是需要明白。什么事能使基督徒在服事劳苦之中,得到力量和支持?就是要对神的潜在可能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无论在个人的败坏或世界的混乱背后,都有神美好管理的可能性。这就是那藏在地里的宝贝,既然知道了,就去把他发掘出来。他知道在败坏掌权的地方,终将有秩序起而取代。他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地上每一寸疆土,每一片草叶,原属于神;也惟独藉着神,与他的王权发生联结,才能实现其潜在的可能性。他在这世界中发现了这个宝藏,就是天国的理想。
关于这一点,耶稣在他传道之日,曾用一些奇特的方法把他表明出来。他不停地周游各地宣告这事。从一地到另一地,他的信息总是神的国。花朵?神给他们美丽的衣裳。小孩?神的使者在照顾护卫。人?神的国是他们首当关心的。他看每一样东西都是在神里面,是属于神的,因此他立意告诉人,神是王。他用简单的语句,或用有系统的讲论,来启示这个真理:这世界的价值尚未实现。他来到地上,这地藏着他的宝贝。宝贝早就存在着,只是人不知道。每一个人都能受神的管理。整个社会都在等候神的宝座得到承认。全世界都需要神的管理。然而这一切都是隐藏的,人看不见。人类背叛了神,受造之物背叛了神。到处充满了罪恶和叹息。使徒那极有力的话:「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说明了全部光景。但他所看见的,不只是败坏,他还看见潜在的可能性,他无论在所说和所行上,都将他所发现的这个可能性,告诉他的那一个时代,并以后的时代。在他个人的生活中,他实现了写诗的人关于人的一切宣告(诗篇第八篇)。他诚然管理了天空的鸟,海里的鱼,和田野的走兽。在他受试探的时候,他「与野兽同在一处」。这样说并非要使人生畏,他只是说明一个极美丽的事实:他与那些野兽为伴,管理他们,因为他原是神所要的完全人。
这个人来到了地上,发现了宝贝,又将他藏了起来。这是这个此喻中最奥秘的一点。这比喻明白说,所找到的宝贝又被藏起来。在基督的身上,那一点与此相同呢?如果我们用主的传道事工来解释这比喻,我们会发现,这正是主所作的。他原呼召人进入神的国,但人若拒绝,不肯接受他作王,他就将国度的门向他们关闭。他用一个严肃的行动,将以色列国弃绝;他没有向他们宣告八福,反而向他们宣告八祸,他宣布耶路撒冷将遭毁灭,不能再施行管理。他将这些事,向聪明和通达?人就隐藏起来。此外这位王和救赎主又把神的荣耀隐藏起来,不使他藉着物质的宏伟彰显出来,他只执行国度的工作,就是救赎和恩典的工作。
然而这个比喻,并不包含一切,其他还有一些事没有论及。虽然如此,他却启示了神的国和这时代的关系。这个世代是弃绝基督的世代。这也是教会的世代,而教会在其本身范围之内,乃是天国的实现。教会的存在,是为实现天国的原则,显明天国的美丽,个别的呼召人和事国建立关系。就社会的一面说,即使是藉国会通过法案,教会仍不能建立神的国。不错,神的国至终要被建立,但必须是王自己来建立的。我们对这世界的盼望,完全在于王的降临,那时他要操铁杖管理这个世界。我始终不太明白,何以人一听他将以铁杖管治世界,就恐惧战栗。铁杖并不可怕。他是正直的,所以他的管治不弯曲。我们都该为此感谢神,他将以铁杖治理这世界。这世界长久以来,一直在那些操弯曲,易折的芦苇之人的手下,深受其苦。
于是王不仅买下那宝贝,乃是买下整块地。
仔细留意他要购买时的热切心情--「欢欢喜喜的」。再看所付的代价,「变卖一切所有的」。最后留意所购买的,「买这块地」。
第一,遇见宝物时他为什么心中欢喜快乐?要回答这问题,就得再问,使他心中充满喜乐的那宝物是什么?就是确认了有设立神的管治的可能性。这永远是耶稣的喜乐。「我的神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是主所说的话。这里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希伯来书作者那一段伟大的话得着佐证。他说,那有信心的人,从远处望见神的城,就将他们的一切失败留在背后,面向永生神的城邑直奔。他又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那摆在他前面的喜乐是什么?就是确信经过苦难之后,必可达成目的一一建立神的城;换句话说,也就是建立神的国。为着这个喜乐,他卖掉他一切所有的。那成为他走向十字架力量的喜乐,也是他领回迷失的人,使他们与神和好的喜乐。他降临这世界,心中知道天国有实现的可能,知道世界中有隐藏的宝贝;但他也知道,那宝贝与神的宝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惟有建立与神的基本关系,完全顺服神,那宝贝才能发挥完全的功用。他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敬拜,整个社会也能变得完美,全世界能同声高歌赞美神。因这确信而有的喜乐,使他「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
这比喻中的那人,变卖了一切所有的,而耶稣则「反倒虚己」,不求显扬名声。他「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藉着这无限量的牺牲,他买下了全地。全世界都已赎回,只等人接受、响应。十字架的牺牲是必须的。倘若他只是作人道德方面的导师,他就无法将神的国建立起来。他必须在毁坏的废墟中,投入重建的生机。他若不改变犬类的性倩,就难使犬类欣赏圣物。同样原则,除非猪的天性经过绝对改造,否则他们还是会践踏珍珠。感谢神,他已经以重价将全地买下。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买」字,千万不可以为,他仅仅代表耶稣的工作,只是一种交易行为。这种想法,只会自找麻烦。我们自然要问,他向谁购买这地?我听见有人竟说,他从魔鬼手下买下这地。绝无此事!他从未承认过魔鬼对地有所有权。他也从不为了拥有这地,付过魔鬼分文。我也曾听见人说,他是向神买的。要知道他原是神。。在他与神之间,没有丝毫区别。他从未试着要说服神,采取什么新的行动,或是要采取与他自己的性情不一致的步骤。我们不能将这里的买,看作一种交易行为。例如,有人被匪徒绑架,要他作出不利自己国家的事。他宁死不从。后来,叙述这事时,他说,「我不愿出卖我的良心。」再如,火灾中,为了抢救心爱的小猫,主人不惜冒生命危险,再入火中,事后他说,「我为这只猫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两个例一子,无一涉及商业性的交易,但都为着获取所爱的东西,经过挣扎,忍受痛苦和眼泪。基督也是这样买了全地。「知道你们得赎……,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一一这是交易行为的支付--「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宝血的流出,既不是应付魔鬼的要求,也不是为了说服神。宝血的倾倒,乃是实际地说明了耶稣的受难,藉着他的受难,那藏着宝贝的地被赎回。他心中最深处充满喜乐,虽然受难的过程极其痛苦。
虽然有信心的人,明白这时代中那些凭眼见之人所看到的事物,但眼见的事物不致使有信心之人失去盼望,因为他们听见了这比喻中的教训。
这比喻说明了基督对可能性的估计。他买下这世界,使他成为这世界的拥有者,这保证了他心中所定的旨意,至终他必完成,他只是暂时把宝贝藏起来。这一点,是一项难解的奥秘,但我相信他这样作,有无限的智慧,不久就要使他彰显得更完美,更荣耀。最后,我们当记得,他不是将宝贝向信他的人深藏。向信靠他的人,他要在他们生命的最深处,启示天国的荣耀。他并要在有信心的人心中,燃起喜乐的火焰,这喜乐曾使他有能力忍受一切苦难。因此他要装备他们,能够与他一同受苦,他们至终也必与他一同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