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大喜事——迷羊和失钱的比喻
读经:太18:11-14;路15:1-32
内容:
《马太福音》18:11-14节和《路加福音》15:1-32节是同一主题的三个比喻,都是表明天父对罪人的大爱,因此把这三个比喻放在一起分解一下。
一、迷羊的比喻
1、事件全貌
18:11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
(15:1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15: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
15:3 耶稣就用比喻说:)
18:12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
18:13 若是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18:14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2、详细分解
18:11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
失丧,原文是“迷途者”(the lost)。
《路加福音》19:10节税吏撒该悔改的故事当中耶稣也说过同样的话。
上文讲的是天国的尊卑观、接待门徒与接待主的关系、跌倒的问题。这节经文似乎与这个几个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看看路加的记载,我们就知道耶稣为什么做这样的教导了:
(15:1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15: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
众税吏和罪人,他们是当时敬虔的犹太人所藐视的一个社会阶层,前面耶稣已经遭到过质疑,因为耶稣和罪人一同吃饭(9:11,参考第四十一讲:呼召马太)。
这里我们看到事情的起因。耶稣针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私下议论,就是说对耶稣和他们视为罪人并且不屑与之往来的税吏、娼妓打成一片、同流合污深为不满。当然我们知道,主和他们在一起的为了引导他们悔改,并没有效法他们的犯罪,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为了揭露法利赛人和文士的伪善;揭示天父的心意,就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耶稣说了三个比喻。我们先看的是“迷羊的比喻”:
15:3 耶稣就用比喻说:)
18:12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
18:13 若是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18:14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迷路的羊,羊性愚拙,容易走迷,需牧人的照顾和引导。
羊在犹太极其容易迷失。草地是在山坡上的,好像是地中间的一条背脊骨那样。这片如同山脊的高原很狭窄,宽度仅有数英里。并没有围墙,而且最糟的是草地甚为稀少,因此羊只很容易走失。如果牠们从高原的草地,跌进两旁的山壑与山谷之中,常会使它们被悬在岩礁上,既不能上也不能下,只有在那里不断哀鸣至死。
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犹大地牧羊人的使命,艰巨并且危险。乔治·史密夫(George Adam Smith)描述这些牧羊人说:“高旷的荒原上,晚间野狼在嚎叫,牧羊人不眠不休,放眼四望,不避风箱,手执武器,斜靠在他的杖上,为四散的群羊彻夜警戒,而每一只羊他都放在心上。这样你便明白为什么牧羊人在犹太人历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什么他们把这个名称给他们的王,并且把他作为神保佑的象征;为什么基督拿牧羊人作为自我牺牲的典型。”
牧羊人对羊要亲自负责。如果丧失了一只羊,牧羊人至少也要把羊毛带回来,好知道羊是怎样的死去。这些牧羊人都是追羊的能手,他们可以起循着迷羊的脚印,穿山越岭走上好几哩。对每一位牧羊人来说,每一天的工作都要为他的羊冒上生命的危险。
在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羊群经常是公共的,它们并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一个村子。因此经常有两三个牧人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牧人可以撇下九十九只羊。如果没有人保护看守,等他回来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羊走失了。当他在寻找失丧的那只羊的时候,他只是把它们留给其他的牧羊同伴照顾而已。牧羊人经常不屈不挠地,以最大的努力和牺牲来寻找一只迷失的羊。按照规定,如果不能把活羊带回来,至少也要把它的毛或骨带回来,藉以证明它的确是死了。
我们可以想象到其它的牧人,怎样在黄昏带着他们的羊群回到村里,他们怎样述说还有一位牧羊人滞在山旁,寻找迷失之羊的情景。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举目瞻望着山边,等候着尚未归来的牧人;我们还可以想象到,当他们终于看见他的肩上扛着疲乏的流浪羊,平安回来,欢呼的喊声。我们可以想到全村的人怎样欢迎他,欢喜快乐地聚集在一起,聆听着这只迷失了又寻回来的羊的故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耶稣最喜欢用以比喻神和祂之爱的一幅图画。
悔改,心思的转变,思想上的改变,这里是指心思从背向神转而归向神。
不用悔改的义人是反语,是针对法利赛人而说的,指他们是自以为义,且不觉得需要悔改的人。
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对罪人悔改,神所表现的关心与喜乐之心,恰与法利赛人及文士的态度成了极强烈的对比。
这个比喻教导我们许多与神之爱有关的事情:
1)、神的爱是一种个别的爱。九十九只还是不够,还有一只羊远在山边,牧人就无法在家休息。作父母的人,无论家庭有多大,他决不能舍弃一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是无关紧要的。神就是这样,在最后一个流浪儿回来以前,是不会快乐的。
2)、神的爱是一种忍耐的爱。羊是特别愚笨的,它所遭遇的危险,是不能责怪它不知道的。我们对于愚笨的人往往少有忍耐,当他们遭遇患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错,是他们自找的麻烦,不用在这种傻瓜身上浪费同情吧!“神并不是如此。羊儿可能愚笨,牧羊人还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救牠。人也许愚拙,但神的爱仍旧临到有罪但为罪忧伤的愚拙人。
3)、神的爱是一种寻找的爱。牧人并不是只等迷羊回来,他一定要出去寻找。这就是犹太人不能了解基督徒关于神的思想之地方。犹太人欣然同意若罪人沮丧爬行而归,神将会赦免。但是,我们知道神的爱远胜于此,因为 神在耶稣基督里来寻找那浪子。神不满足于等候人自行回家,祂不计代价地出去寻找他们。
4)、神的爱是喜乐的爱。处处都充满着欢喜;他没有指责,也没有怨恨与不肯接纳,只有欢喜。我们时常在接纳一位忏悔者时,附带着一篇道德演讲,而且清楚的表明,他必须自认为该受谴责,否则我们不会再用他,不信任他了。人永远也不会忘记别人的过去,时时提起他的罪,与他作对。神把我们的罪放在他的背后,当我们回到他那里时,完全充满纯粹的喜乐。
5)、神的爱是一种保护的爱,是寻找并拯救的爱。有的爱使人毁灭,有的爱使人软弱。但神的爱,却是保护的爱,能够拯救人,叫他服事他的同伴。这种爱可以使流浪的有智慧,软弱的变为刚强,罪人得清洁,罪的俘虏成为圣洁的自由人;而那曾经被试探所胜的,成为得胜者。
神对罪人的爱也是新旧约一贯的主题——
《以西结书》
34:11 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
34:12 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样寻找他的羊,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他们来。
34:13 我必从万民中领出他们,从各国内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边,境内一切可居之处牧养他们。
34:14 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他们;他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他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
34:15 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
34:16 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他们。
《约翰福音》
10: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0: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10: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10: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耶稣用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神的大爱,表明了神亘古不变的心意。一个罪人悔改,就是天上的大喜事。同时也斥责了这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不明白神的心意,他们不希望罪人悔改;他们也自负的认为他们是义人,是不用悔改的。这些刚硬悖逆之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地狱的永火。
二、失钱的比喻
《路加福音》
15:8 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
15:9 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15:10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一块钱系希腊币制的基本单位(drachma),相当于罗马的一钱银子(denarii);约为当时工人一天的工资(参太20:2)。
细细的找,古时中东的房子通常窗户极小,甚至没有窗户,而且是泥土地,地板是一片压实了的泥土,盖上一些干芦苇和灯心草,要在这样的地板寻索一个钱币,就好比在海底里捞针。妇人打扫屋子,好盼望见到银钱的闪光,或是在碰到它时听见响声。
这个妇人之所以这样迫切的找寻这个银币,有两个原因。
1)、这个银币对妇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看来不值什么,但这是巴勒斯坦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了。这些人家无长物,时刻都在饥饿的边缘。这妇人正在迫切的搜寻,因为若找不着,全家人便要捱饿了。
2)、第二个理由就较为罗曼蒂克。一个已婚妇人的记号就是她的头饰。这是由一条银带子串起十块银币。经年累月,一个女孩子可能要勉强地过活,以求积攒起十个银钱;因为这个头饰就好比是她的结婚戒指。当她拥有这十个银币,那就与她形影不离;即使是为了还债,也不容许别人夺去。很可能这妇人失去的,正是这样的银币。因此,她竭力寻找,就正如一个妇人寻找她失去了的婚戒那样的努力。
无论是那一种境况,这都不难想象妇人终于目睹这失而复得的银币所闪耀的光辉,和把它握在掌中时那一种莫名的喜乐。耶稣说,神就是这样。当有一个罪人悔改,神和众天使的喜乐,就好比一个陷于饥饿边缘的家庭,重获那赖以维生的银钱一般的高兴;也好比一个妇人在失去比金钱还要珍贵的财物之后,竟然再度获得时那样的喜乐。
法利赛人从来没有想象过神会是这样子的。一位伟大的犹太学者亦曾经承认,耶稣教导了世人一件崭新的事物──神确实是寻找失丧的人。犹太人或许会同意,人若愿意放下一切的骄傲,匍匐到神的面前,祈求祂的怜悯,这样他或会得蒙接纳;但犹太人却从来没有想到,神四出寻找罪人。我们相信神这种寻找罪人的爱心,因在耶稣基督身上,我们目睹这份爱的道成肉身;耶稣基督,神的儿子,他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三、反省反思
1、耶稣教导“迷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起因是什么?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牧人寻找迷羊容易吗?耶稣要用这个比喻说明什么?
3、不用悔改的义人是指哪些人?他们真的不需要悔改吗?
4、妇人丢失了一块钱,为什么要细细的寻找?要表明的观念与法利赛人的想法一致吗?
5、天上的大喜事是什么?你是天上大喜事当中的主角,还是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