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大喜事——浪子的比喻
读经:太18:11-14;路15:1-32
内容:
一、详细分解
这个比喻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情节:
1、索要产业
《路加福音》
15:11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15:12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应得的家业。按犹太人的习俗,长子可得两分家业(参申21:17),故小儿子应得的家业约为三分之一。父亲可能将家业预先划分好,但仍会保留其收入直至死时;通常不会在生前就实际的分配家业。
在犹太人的律法底下,做父亲的不能随意处置他的产业。大儿子按例要取得三分之二,小儿子则承受三分之一。做父亲的,为了不想再劳神打理业务,早点退休,因此在死前便把产业分给儿子,这是常有的事。至于小儿子的请求,实在是有一分无情的冷漠在其中。他实际是说:“现在就把我当得的那一份产业给我,反正在你死后我总是要承受的,好叫我早日离开这儿。”父亲并没有跟他争论。他晓得若要叫他的儿子能够有所了悟,那便得叫他经历艰苦。因此,他照儿子所求给予他。
2、离家出走
15:13 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儿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但看他在外面的表现,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估计他出走的原因是在家没有自由,要受父亲的约束。他在外地是自由自在了,用通俗的话说是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了,但是他要的自由是犯罪的自由,是堕落的自由。他也堕落成为浪子了。
3、落魄之下
15:14 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
15:15 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5:16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猪,在神的眼中是肮脏不洁的(利11:7;彼后2:22);一般说来,那时犹太人不养猪,因为既不能用来献祭,也不能作为食物(犹太人不吃猪肉),故那养猪的人家可能是外邦人。
豆荚是巴勒斯坦常见的一种长青树所结的种子,名“稻子豆”,可用作牲畜的饲料和贫民的粮食。一则有趣的拉比记载说:“以色列人必须沦落到吃豆荚的地步,他们才肯悔改。”传说施洗约翰在旷野,曾以这种豆荚为食物,因此又称“圣约翰饼”。
浪子纸醉金迷、肆意挥霍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就从少年财主落魄成青皮光蛋了。不顺又加上天灾,就是大饥荒,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了活命,无奈之下,只得为外邦人放猪,要知道这一份差事是犹太人所禁止的,因为律法上说:“养猪的人是可咒诅的。”不但是从事犹太人所不耻的职业,而且是饥饿难当,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犯罪、堕落的自由,带来的是更深更大的痛苦。
4、幡然醒悟
15:17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
15:18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15:19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我得罪了天,犹太人通常不敢直呼神为神,而改以天代表神。
这里,我们看见了浪子生命的转折。他不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不是就此沉沦下去,而是幡然醒悟。而且对自己的罪有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得罪了父亲,更重要的是得罪了神。得罪人,还不要紧,得罪神才是最可怕的。
浪子愿意以实际的行动表明自己的悔改,就是回去,向父亲承认罪孽。他并不敢以儿子的身份要求被接纳,而是以最低等的奴隶身份,一个雇工,一个以日工计算的工人身份,请求收容。普通的奴仆还可说是家庭中的一份子,至于雇工,则随时可以解雇。他与家庭沾不上任何关系。
5、悔改征途
15:20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15:21 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这不是偶然发生的;父亲必定是天天倚门眺望,痴痴地等待浪子回家。
就动了慈心,原文是“就有了怜悯”。注意,在小儿子还未曾说一句话以前,父亲就已动了慈心。
跑去,跑字显明父亲是何等迫切!这是用最短的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
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这是温暖慈爱的接纳。
注意,本节对父亲的描述非常生动:(1)看见,眼动了;(2)动了慈心,心动了;(3)跑去,脚动了;(4)抱着,手动了;(5)连连与他亲嘴,口动了。父亲的全人都动了。
其实这是浪子悔改最可贵的地方。他不是只在落魄之地一个劲的后悔,不是在那里只是思想上的自责。这种后悔、自责固然有价值,但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话,只能是一场空。浪子的悔改是真实的,他的悔改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或者说,行动见证真实的悔改。
6、慈父接纳
15:22 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15:23 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
15:24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上好的袍子是高贵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地位。快字与父亲的跑相配。
戒指是权柄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权柄。
把鞋穿在他脚上,奴隶只能赤足,鞋是自由的标记,代表作儿子的自由。
袍子、戒指和鞋,每一样都是代表有地位和被接纳的记号(参创四十一42;亚三4)。
肥牛犊是犹太人专门养在牛圈中,以备遇到重大喜事和特殊场合之用,例如招待高贵客人或特别的节期。上好的袍子使浪子有资格符合他父亲的要求,使父亲心满意足;肥牛犊使他得着饱足,不再饥饿。因此,父和子能一同快乐。
浪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父亲打断,根本没机会给他提出作雇工的要求。袍子代表着荣耀;戒指代表权威,因为人若把署上名字的戒指给予别人,那就等于把委托权授予了他;鞋子代表儿子的名份,这正好和奴仆相反,因为家中人可以穿鞋,而奴隶则不可。在黑人灵歌中奴隶的梦想便是想及那一天“所有神的孩子都穿上鞋子”,鞋子就是自由的记号。筵席的摆设,是要叫所有人都能够为这流浪客的归来而欢欣快乐。
7、生气的人
15:25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
15:26 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
15:27 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
15:28 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
15:29 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
15:30 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注意,大儿子在29-30节的话中,从未称呼“父亲”,而用“你,你,你”;这表示他虽然劳苦费力,心中却不尊敬他父亲,反而怨恨不满。
你这个儿子,哥哥含恨的心相当苦毒,甚至不肯承认这浪子是他的弟弟。这比喻表明法利赛人不明白神的爱,他们心中所存以自我中心的排他意识,与神的爱心,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大儿子的生气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不学好的浪子已经让全家伤透了心。现在他竟然有脸回来,同时父亲还竟然不计前嫌,为他回来而热烈庆祝,父亲是不是老糊涂了?呆在家里安分守己的大儿子没有得到父亲这样的热情,反倒把这份热情给了败家子,怎能不让大儿子气愤?况且,浪子是不是真心悔改?会不会回来是别有用心?比如抢夺已经属于大儿子的家产?光说一些漂亮话,父亲就相信了他,接纳了他,父亲的做法显然不够稳重。
8、父亲的解释
15:31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15:32 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 )
父亲郑重的告诉大儿子:“放心,家产已经都是你的了,而且是你该得的。你弟弟不会再得到什么。但是,他是你的弟弟,他已经认罪回头,就好比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大儿子听了父亲的话,是作何反应,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父亲的慈爱。
这是个故事。虽然,作为人间的父亲确实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像神那样无所不知。因而他对浪子的做法确实可能是冒险。但是,我们属灵的父亲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所有的真相。
9、思想比喻
现在让我们停下来,看一看这比喻中的真理。
1)、这则比喻不应称为“浪子的比喻”,因为小儿子并不是位英雄。这应称为“慈父的比喻”,因为所要说明的乃是慈父的爱,而不是描述儿子的罪。
2)、这则比喻对神的饶恕有极详尽的描写。这位父亲必定是天天都等待和盼望儿子的归来,因此相离远远,他便见到儿子归来了。当小儿子回到家里,他便宽恕他,既往不咎。有些人把对别人的宽恕看成一种的恩惠,更有甚者,就是饶恕了别人之后,仍然在言谈之间,或暗示或恐吓,提醒那人他过去所犯的罪行,老是揭他的疮疤。
有一次,林肯被问及如何处置那些反叛的南人,他们最后被打败了,并且被逼回归美国的联邦。发问的人期待林肯会进行极度残忍的报复,但林肯回答说:“我会以他们从来没有叛离般的对待他们。”
神爱的奇妙,就在他待我们如此。
故事还未结束。大儿子确实的为了他兄弟回来而难过。他代表了自义的法利赛人,他们宁可见到罪人被毁灭,也不愿见到他们得救。在他身上反映出一些要不得的态度。
1)、他的态度表示,他多年来对父亲的顺服,乃是基于一种冷漠无情的责任,而不是出自一份爱心的服事。
2)、他的态度表现他极缺乏同情心。他称呼那浪子“你的儿子”,而不是“我的弟兄”。他便是那种自以为义的人,很兴奋的替别人落井下石。
3)、他的思想特别的卑劣。故事中没有人提及到娼妓,而他是始作俑者。很明显的,他对弟弟的怀疑,乃基于他有此歪念。
4)、他不能体会父亲的心肠。他虽然一直在家,却一直不了解父亲。所以,他才是真正的“浪子”。就像指责耶稣与罪人为伍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不能认识神的慈爱,不能体会神的心意——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只是一味的指责、定罪,一直扮演神的角色;一直向别人伸出指头,而从来不把指头对准自己!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的了悟到这奇异的真理,那就是向神认罪,要远比对人容易得多。在他的审判中,神还要比许多正统人士来得仁慈。神的爱远远超越人类的爱。在人拒绝宽恕人的时候,神却仍在宽恕。面对着这样无边的大爱,我们只有感叹,敬爱和赞美他。
二、反省反思
1、浪子的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浪子的可贵之处在哪里?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为什么说真正的浪子是大儿子?他代表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