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讲【续2】

第九十二讲【续2】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埋葬(57-66

1、领尸安葬

这一小段强调两件事:第一,耶稣真的死了;第二,他的安葬是合乎礼仪并含有敬意的,与习俗相悖。罗马人一般不给一个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下葬,只将他卸下丢在地上就是了。犹太人遵经守法,不允许这样做,但也不向处死的犯人表示任何敬意,只把他们埋在一个公墓里,不许葬在自己的祖坟墓地上。约瑟的处理既符合犹太律法,又不同一般,且相当高贵得体。

27:57  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是尊贵的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也是等候 神国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 

晚上的原文是指黄昏逐渐接近日落之时(evening),而安息日是当天(礼拜五)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翌日(礼拜六)下午六点日落为止,故这时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参可1542)。申命记2122-23要求,挂在木头上的尸体必须在天黑之前下葬。而按照罗马的法律,罪犯的亲戚可以要求埋葬其尸体,可是如果没有人提出申请,就把它留在那里腐烂,直到被野狗吞食。现在,耶稣的亲戚没有一个有可能来要求耶稣的身体,因们他们都是加利利人,他们在耶路撒冷并没有一座坟墓。因此富有的亚利马太的约瑟,去见彼拉多要求把耶稣的尸体给他,由他来照顾,并安于在尚未用过的新墓之中。约瑟因为赠给耶稣一座坟墓而扬名百世。

亚利马太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英哩处。

他也是耶稣的门徒,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摸着,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这里特别指明他是个财主在都城郊外拥有一座未用过的新坟(只有马太告诉我们这是他自己的坟,60节),藉此证明连主耶稣被埋葬,也应验了旧约“与财主同葬”的预言(参赛539)。

27:58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

《马可福音》

15:44 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百夫长来,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

15:45      既从百夫长得知实情,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就吩咐给他。 

《约翰福音》

19:39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著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19:40  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27:59  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 

27:60  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27:61  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 

那个马利亚就是上文雅各和约西的母亲(56),也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向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异常──倒是犹太宗教领袖们可能反对约瑟的要求,认为他这样作是“扰乱民心”。彼拉多不会把尸首给卑微的门徒,因为它仍是罗马政府的财产;若是交给像约瑟这样富有而又有地位的人,则可以趁机示惠,增进友谊。

那个时期在盘石里凿坟墓的现象在耶路撒冷周边地区(包括一些在圣墓教堂内)仍然可见,有时一个坟墓里有不止一个室,室壁上各有数个壁龛,可安放多具尸体,不过入口只有一个,很低矮,外面有一个凹槽,可以滚过一块大石头挡在墓口,以防动物潜入或窃贼盗墓。

一个坟墓并非指刚刚建好的坟墓,而是指从未使用过,亦即所有的壁龛都是空的。马太提及这点,还提及干净的细麻裹尸布(只见于《马太福音》),都是为了强调约瑟在处理耶稣尸体时表现出的关切和敬意。《约翰福音》1939-40还提到极为贵重的香料,更进一步证明约瑟高尚的赤诚之心。

当然那里也提到了另一个暗中作门徒的尼哥底母,他曾经夜间拜见耶稣,讨教进天国的方法(约31-21),也曾出言为耶稣辩护(约7:45-52)。在耶稣死亡的时刻,他们勇敢站了出来。

2、守兵封石

在《马太福音》关于耶稣复活的一段记述中显得十分重要的卫兵,在其它福音书中连提也没提。马太之所以提及是因为当时有谣传,说耶稣的尸体可能被门徒偷去,以使人怀疑基督徒关于耶稣要复活的宣言;游斯丁说这种谣传直到公元二世纪中叶还有人努力传播着。谣传本身恰好证明,坟墓中空无一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27:62  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 

次日,指礼拜六,是安息日。

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预备日是指预备逾越节的日子(参2619;约1914),从礼拜四日落到礼拜五日落,故礼拜六白天应算是预备日的第二天。

马太的时间短语显得有些累赘,简单说来就是“安息日那天”。要彼拉多办这事、当节的日子以石封墓等,显然都不符合文士对律法的理解,祭司和法利赛人在这一天做这些事是最违法不过的了,按理马太应特别提出“安息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才是,可是马太为什么偏回避使用“安息日”而代之以如此奇怪的说法呢(这说法是仿照可1542的短语,马太在第57节略去了)?因为对来说,重要的不是安息日,而是耶稣的死日,即预备日

请注意法利赛人在此再度出现(见263{\LinkToBook:TopicID=279,Name=ii. 殺害耶穌的預謀(二十六35}),马太重提他们是为了强调,公会里这相互对立的两派因为惧怕耶稣的影响,至今仍坚持联合,甚至不惜违犯他们自己有关安息日的规定。在福音书记载的故事中,再也没有一件像这里这样显明地表示犹太人的权威人士是多么迫切地非要把耶稣除灭不可。他们为了要确实的把祂消灭,甚至甘愿违犯他们自奉为最神圣的律法。

27:63  “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 

27:64  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门徒来把他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他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 

在希腊文中,诱惑人的和迷惑是同根词。耶稣在24451124等节里正是这样斥责假先知的(用“迷惑”一词),现在他的敌人反过来也这样攻击他,但事实将证明他们是错的。

先前的迷惑应是指耶稣的弥赛亚宣言,后来的便是那为了证明前者而捏造的“复活说”了。

27:65  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 

27:66  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 

这些是彼拉多的部队;犹太宗教领袖们前去是争取最大程度的保安防御力量。至此,彼拉多已被这整个案子搅得筋疲力尽;他本来想挫败那批犹太宗教领袖,这次却表现得出乎意外,有求必应。

仇敌采用了大石头封印兵丁等三层严密的措施,来看守主耶稣的身体,唯其如此,就更显明了他复活的真实与超绝;如经上所记,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参林前319)。

六、反省反思

1、犹大可耻的下场给我们什么教训?那些过河拆桥、一推了之、翻脸不认人的祭司长们又给我们什么教训?

2、决定我们归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罪人在圣灵光照之下都愿意认罪悔改信耶稣?

3、祭司长们为什么不以宗教罪名控告耶稣?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处决耶稣?从哪里可以看出耶稣确实是无罪的?

4、如何评价彼拉多这个人物?他为什么屈从祭司长们而最终作出违心的判决?“金盆洗手”就可以表明他对耶稣的死毫无责任吗?

5、耶稣为什么在整个审判过程当中不为自己辩护?而更多的是“沉默”?

6、耶稣在十字架上讲了七句话,通常被称为“十架七言”,请分别找出来(本讲里面就有),说说耶稣要表达的意思。

7、耶稣能不能从十字架上下来?他为什么不从十字架上下来以堵住仇敌的嘲笑?

8、那个在生命最后时候得救的强盗给我们什么启示?

9圣殿的幔子从上而下裂为两半;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这些惊人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10、守兵封石可以阻挡耶稣的复活吗?祭司长为什么为了对付耶稣的尸体竟然不惜违反他们自奉为最神圣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