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祷告和待人之道

论祷告和待人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7:7-12

一. 觀察性問題 :

1. 這段經文與上文所提及的論斷人有何關係?它與下文 (7:13-29)又有關係嗎,或是另一個主題的開始 ?

2. 你會給這段經文什麼主題和分段呢?

3. 試掌握作者的思路 :

v7的應許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8指出什麼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9-11

v12作出什麼總結?這總結的目的在於回應什麼問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解經性問題 :

1. v7中的祈求,尋找和叩門表達了一個怎樣的進程呢?參看英譯本,它們的時態(tense)是什麼?以上兩者表達了什麼真理呢?

2. 試想想耶穌講解這些有關禱告的教訓正要針對他們什麼問題?

3. v9-11中,耶穌所舉的例子又如何解答和糾正他們的偏差呢?

4. v12中,「律法和先知」(原文沒有「的道理」)是什麼意思?(參現代中文譯本-「的真義」,呂振中-「道理的總綱」)你能想到聖經那一處有耶穌有關的教導?

5. 「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的教導如何回應了論斷人的難題?

 

三. 應用性問題 :

1. 在禱告依靠主的學習上,有什麼心態是你希望改善的?

2. 「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的教導可如何具體地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

3. 面對那一些讓我們不愉快的論斷,又或好心卻被誤解的事情時,這段經文如何成為我們的幫助?


論禱告和待人之道 (太:7:7-12) - 答案篇

一. 觀察性問題 :

1. 這段經文與上文所提及的論斷人有何關係?它與下文 (7:13-29)又有關係嗎,或是另一個主題的開始 ?

答 : 上下文可見,太6:19-34是一個主題(積財於天),而太7:13-28又是另一主題(如何防備假先知)。太7:1-12又自成了一個主題,因7:12中的「所以」正好回應著不可論斷人的問題。這表示,在解決論斷人的難題上,我們必需擺上禱告,這觀念與太18:19-20(指藉禱告幫助犯錯的肢體)很相似。

 

2. 你會給這段經文什麼主題和分段呢?

答 :不可論斷人續篇,論禱告中挽回肢體

 

3. 試掌握作者的思路 :

v7的應許是什麼:有求必應

v8指出什麼原因 : 因神必應允我們的祈求

v9-11

v12作出什麼總結?這總結的目的在於回應什麼問題呢?用「所以」開始,明顯是要回應上文論斷人的問題,指出待人的總則是「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

二. 解經性問題 :

1. v7中的祈求,尋找和叩門表達了一個怎樣的進程呢?

答 :由禱告進到行動,表達了盡發迫切的態度。 參看英譯本,它們的時態(tense)是什麼?以上兩者表達了什麼真理呢? 答 :現在式,表示祈求是一件持續不斷的事情,直致神應允我們的祈求。這是信心的表現,不易因環境而灰心。

 

2. 試想想耶穌講解這些有關禱告的教訓正要針對他們什麼問題?

答 :

(一) 在面對被別人論斷、被誤會或自己愛批評別人等的學習上,沒有恆切禱告的心,不信靠神會改變我們和別人的心。

(二) 失卻迫切禱告的心。

(三) 不相信神會按我們所求的給我們。

 

3. v9-11中,耶穌所舉的例子又如何解答和糾正他們的偏差呢?

答 :

(一) 學習這屬靈的功課非單靠人力所能為之,更需要恆切的禱告,神便會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心了。但我們可有這顆願負代價的心呢!

(二) 我們往往覺得靠自己努力找方法比禱告更實際,但耶穌提醒我們,我們與天父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祂愛聽我們的禱告,喜悅我們更多依靠祂。

(三) 若我們不是妄求(雅4:3),所求的是我們需要的,神必應允。但要明白神應允的方式往往與我們所想的不同,因他會把對我們最好的給我們。如荒漠甘泉(五月十三日)一篇很好的文章:

.我們求忍耐,神卻給我們患難,因為患難生忍耐 (羅5:3)

.我們求順服,神卻給我們苦難,好使我們因受苦學會順從 (來5:8)

.我們求溫柔,神卻給我們惹人怒氣的事情,讓我們在其中操練溫柔的心。

.我們求安靜,神卻給我們很多焦慮的事情,好叫我們到祂那裏去尋求安息。

 

4. v12中,「律法和先知」(原文沒有「的道理」)是什麼意思?(參現代中文譯本-「的真義」,呂振中-「道理的總綱」)你能想到聖經那一處有耶穌有關的教導?

答 :太5:17指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表示祂會活出和教導我們如何真正實踐舊約教訓的意義。這裏便是一個例子,指出舊約聖經中待人之道的總結或總意(參利19:18)。在太22:34-40,耶穌也指出律法中最大的一條便是愛神,其次的是愛人如己。可見待人之道中,是以這原則為最重要。

 

5. 「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的教導如何回應了論斷人的難題?

答 :

.7:1中,一開始便提到,當我們想論斷人時,若能想到自己也會如此被論斷,便會更小心自己的心思和言語了。

.7:2中,我們若想別人寬待自己,便要先如此待別人。

.7:3-5中,我們想挑別人的不是時,先想到別人也希望我們先有自省,再去幫助、了解和體諒他;那麼,我們便會先反省自己,才去評論和勸勉別人。

.7:6,若別人真是不領我們的情,不明白我們是用愛心說實話,我們也不要灰心,仍要恆切地為別人代求。當我們希望有一位如此關心我們的人時,我們便要先如此作,天父必喜悅和報答我們的。

 

三. 應用性問題 :

1. 在禱告依靠主的學習上,有什麼心態是你希望改善的?

2. 「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的教導可如何具體地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

3. 面對一些讓我們不愉快的論斷,又或好心卻被誤解的事情時,這段經文如何成為我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