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上一篇   下一篇

12:1-14  安息日的争论:

 

 

一 掐麦穗事件(1-8

 

法利赛人的责难,并不因这事本身不妥(见申23:25),而是因为在他

们看来,掐麦穗等於收割,即犯了安息日不可作工的条例(出34:21)。

 

 

3-4       耶稣在此的答辩,见路6:3-4注。

 

5-8       按律法,祭司於安息日须在圣殿里更换陈设饼及献加倍的祭物

            (串6) , 工作更繁多。所以,於天国的范畴内(即比圣殿更

            大的东西 ── 「一人」原文为中性,同41, 42),按著父神怜

            恤人的心意(7, 见太9:13注), 身为安息日之主的耶稣,有权

            定夺安息日的行为准则。

 

 

二 治病事件(9-14

 

10        「枯乾」:大概指肌肉萎缩。

 

            「有人 ...... 控告他」:见路6:7注。

 

11-12   参串12,羊在安息日掉进坑里,虽无生命危险,人还不忍坐著

            不理,何况更为贵重的人类,岂不更配在安息日获得解救吗?

 

 

参考:

 

安息日的禁例

 

 

12:15-21  神的义仆耶稣

 

15        「耶稣 ...... 那里」符合太10:23上的原则,但参可10:32-34

 

16        「不要 ...... 传名」:见可1:25注。

 

18-21   引自赛42:1-4

 

            「公理」:指神的审判与旨意。

 

12:22-37  「靠鬼王赶鬼」的争论

 

23        「这不 ...... 吗」:应译作「这不会是大卫的子孙吧?」

 

            「大卫的子孙」即弥赛亚,见1:1注。

 

24        「别西卜」:指鬼王撒但。

            此名可能演变自外邦神「巴力西卜」(蝇之王)的名号,

            (王下2:1)或源出「别西布」(住所之主)。

 

25-26   耶稣指出「靠鬼王赶鬼」的荒谬。

 

27        法利赛人必须接受靠神赶鬼的可能性。

 

28-30   耶稣的赶鬼,表明 已战胜了撒但(壮士)的权势,神的灵与

             同在,神的国已在地上启奠。在耶稣与撒但的属灵战争中,

            人不可能保持中立,必须选择效忠的对象。

 

            「收聚」、「分散」:取材自聚散钱财(路16:1)或羊群

            (约10:12)的事例。

 

31-32   耶稣分明是倚赖神的灵行事,所以人若硬说 是被鬼操纵,便

            是亵渎圣灵,坚拒真理。这种顽梗的罪,自然永远不得赦免。

            (见可3:29注)

 

33-37   从树的果子可知树的好坏,同样从人的话语可知人心的善恶。

            法利赛人在说话上诬赖耶稣与鬼王为伍,正反映他们内心的丑

            恶。当末日审判之时,人的话(与行为一样),将是审判的根

            据。

 

36        「闲话」:指「无果效、无用的话」。

 

            「句句供出来」:也可能是「供出理由来」。

 

 

12:38-45  法利赛人求看神迹

 

38        「神迹」:在此指能证实耶稣身分与权柄的神迹记号。

 

39  「淫乱」:指对神不忠贞(参何1:2)。

 

39-40   有关先知约拿在鱼腹及後来传道的事,见约拿书。

 

                「三日三夜」:是约略的说法,可指头尾共三天。

 

                「人子 ...... 地里头」:耶稣以约拿的经历作为自己死後第三

                天复活的预表,以及法利赛人可有的唯一神迹记号。

 

41-42   见路11:31-32注。

 

 

43-45

 

当代的犹太人受了施洗约翰或耶稣的教训,如果只是表面上悔改,内

心没有让神的灵居住和陶造,将会有更可悲收场。

 

 

43        犹太人认为鬼魔出没於荒野之处,但更喜欢附在人身。

            (参串44; 8:29

 

 

12:46-50  谁是亲属

 

在天父里的属灵关系,可比拟血统之亲。

 

 

 

思想问题(第12章)

 

1 法利赛人严守律法(如谨守安息日),却忽略律法的基本精神。

  你遵守神的话语上,有否潜伏著这方面的危机?

 

2 何6:6曾出现於9:13,如今再次被引用(12:7)。

  这两处所引伸的意思有何异同?

 

3 12:33-37对信徒的言语有何警惕?

  就省察一下你平常所说的话,那些是发自恶心,或属闲话之列,

  需要杜绝?

 

4 为何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求耶稣行神迹(12:38)呢?

  今日我们可以求神迹麽?

 

5 按12:43-45,信徒悔改後如不结果子会有怎样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