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四千人吃饱
读经:太15:29-39;可7:31-37
内容:
一、事件全貌
15:29 耶稣离开那地方,(经过西顿,就从低加坡里境内来到)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就上山坐下。
15:30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著瘸子、瞎子、哑巴、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15:31 甚至众人都希奇,因为看见哑巴说话,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 神。
(《马可福音》
7:32 有人带著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7:33 耶稣领他离开众人,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
7:34 望天叹息,对他说:“以法大!”就是说:“开了吧!”
7:35 他的耳朵就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清楚了。
7:36 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越发嘱咐,他们越发传扬开了。
7:37 众人分外希奇,说:“他所做的事都好,他连聋子也叫他们听见,哑巴也叫他们说话!”)
15:32 耶稣叫门徒来,说:“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15:33 门徒说:“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
15:34 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有七个,还有几条小鱼。”
15:35 他就吩咐众人坐在地上,
15:36 拿著这七个饼和几条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15:37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
15:38 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共有四千。
15:39 耶稣叫众人散去,就上船,来到马加丹的境界。
二、详细分解
1、是否雷同?
猛一看,这段经文与14:13-21节是雷同的,所以有人说,是不是门徒们的记忆出现了错误?除了一些细节有不同,但总体上是相似的。因此,很可能是一次事件的重复记载,意在夸大耶稣的能力。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人往往不能多次犯相同的错误,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你看门徒,面对耶稣的试验性的话语,却问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比较约6:7)。
我们不妨先看看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人数众多,都是解决食物问题,耶稣都是在考验门徒,门徒都是不知所措。
不同点:
事件 |
地点 |
所用材料 |
剩余数量 |
人数(约数,除了妇女孩子) |
对象 |
目的 |
14:13-21 |
加利利北岸伯赛大(路9:10) |
五个饼 两条鱼 |
十二个篮子 |
五千 |
犹太人(约6:14-15) |
预尝弥赛亚的筵席,表明弥赛亚身份 |
15:29-39 |
加利利东岸(太15:29;可7:31) |
七个饼 几条鱼 |
七个筐子 |
四千 |
外邦人(太15:31;,对比可7:37) |
表明神的大爱,表明耶稣也是外邦人的救主 |
再看看下面的经文(《马太福音》):
16:8 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这小信的人,为甚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呢?
16:9 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零碎吗?
16:10 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
这是主亲口说的话,难道说耶稣也记错了?因此显然,这两次事件不是相同事件的重复记载,而是确实是两件事。
2、要点分析
这两件事情确实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相同的地方就不再赘述,请看“第六十讲:五饼二鱼的神迹”。
1)、对象
15:31 甚至众人都希奇,因为看见哑巴说话,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 神。
归荣耀给以色列的 神,很明显的交代了众人的身份,是外邦人。
2)、特写镜头
(《马可福音》
7:32 有人带著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7:33 耶稣领他离开众人,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
7:34 望天叹息,对他说:“以法大!”就是说:“开了吧!”
7:35 他的耳朵就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清楚了。
7:36 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越发嘱咐,他们越发传扬开了。
7:37 众人分外希奇,说:“他所做的事都好,他连聋子也叫他们听见,哑巴也叫他们说话!”)
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我们看到这次主施洗神迹有一些有趣的动作。当然,我们不要做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要生搬硬套。耶稣医治这个耳聋舌结的人,不是靠这些动作,而是靠神的大能。
望天,天父是他医治力量的来源;叹息,悲伤神所造的人若非犯罪,哪会有这些痛苦(罗8:19-23)。
以法大,是亚兰话,是当时居住在巴勒斯坦地犹太人的通用语言,意即“开了罢”。
他所做的事都好,他连聋子也叫他们听见,哑巴也叫他们说话!这是众人的赞叹。也可以看出这些观众的身份,明显不是犹太人,说话的口吻不像(对比可7:37;太9:8;14:33)。
3)、行神迹的原因
15:32 耶稣叫门徒来,说:“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困乏,晕倒。
这次神迹交待了耶稣行神迹的原因,除了试验门徒之外,还有就是出自主的怜悯。他既顾及众人灵里的需要,也体恤众人身体的需要。他真是慈爱的主。
4)、剩余的零碎
15:37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
筐子,是用灯芯草和藤条混织而成的贮物器具,比篮子大(参14:20)。
15:39 耶稣叫众人散去,就上船,来到马加丹的境界。
马加丹,是加利利海西岸的一个地区,又名“大玛努他”(参可8:10),确实位置不详。
5)、行神迹的目的
分析行神迹的目的一个主要依据是神迹施与的对象。给五千人吃饱那次参与者是犹太人,因而目的是预尝弥赛亚的筵席、表明弥赛亚的身份。而这次的参与者是外邦人,他们虽然多少听说弥赛亚,就像那个大有信心的迦南妇人也知道“大卫的子孙”,但毕竟不可能像犹太人那样有旧约的背景和对弥赛亚的切盼。因而目的是表明神的大爱,表明耶稣也是外邦人的救主。
3、质疑
15:33 门徒说:“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
提到容易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说门徒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怎么可能?
但是,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亚伯拉罕(创12:10-14;20:1-4)、以撒(创26:6-7)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只能说,这些门徒太愚钝,太习惯依靠自己而忘记神。虽然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危险临头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吗?要不怎么有话说叫“屡教不改”呢?求神怜悯我们的软弱。
三、反省反思
1、太15:29-39与太14:13-21是相同事件的重复记述吗?为什么?
2、两次事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门徒的愚钝给了你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