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1-16 工钱的比喻 前文讨论过奖赏的问题,又两次宣告‘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十九30,二十16)。这比喻强调天国似矛盾而又正确的价值观。当时社会没有福利制度,也没有工会,失业的人要捱饿,故园主雇用超额的工人,而且当时已近黄昏,此举实属慷慨。而更超乎寻常的是,他所给的工钱,从经济角度而言,毫不成理,所以工人口出怨言,以为被家主待薄了,他们的埋怨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家主没有‘不公平’,没有人被克扣工钱,只是有些工人‘无理地’获得厚待。这就是天国的真理:神的恩典,并不受制于人对‘公平’的想法;祂的恩赐远超过我们所配得的。但正如浪子故事中的大儿子,我们很难放下我们对价值观的尺度(尤其当我们将自己和别人比较!),去接受神宽宏对待我们这些不配的人。如此门徒多上一课了,要他们接纳神的原则:在前的要在后,在后的要在前。 20:1-16
二十17-19 第三次预言耶稣之死 (参可十32-34;路十八31-34)
耶稣多番提起耶路撒冷,强调将要发生的事,这次的预言更加详细,包括提及耶稣要被定‘死罪’(即公开处决),被‘交给外邦人’,祂还要被‘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这是马太福音中首次提及主要被钉十字架(虽然十六24曾暗示钉十架)。此处列明祂要如何受辱被杀,似乎人子在世没有可见的荣耀。 20:17-19
二十20-28 服侍人者为大 (参可十35-45;比较路二十二24-27)
按前段所述,‘西庇太儿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所提出的要求,实在奇怪,她是否仍想着地上的国度,又或冀盼将来的荣耀(十九28),竟然轻易地忘掉耶稣先要受苦,才能得着以后的荣耀?无论如何,耶稣清楚向门徒指出,要先尝苦难(22-23节)。
妇人央求让她儿子位列十二门徒之首(特别要替代彼得的位置,他们3人一同目击耶稣登山变像)。此举令其他门徒恼怒,引致耶稣再教导他们有关为大的道理。‘你们中间不可这样’,这正是马太福音此段的主旨;天国产生了另一个社会,它向传统的价值观发出挑战。
耶稣本身是最佳的例子,祂身为人子,应当受人服侍(比较但七14),祂却要去服侍人。祂为我们立下舍己的榜样,甚至‘舍命,作多人的赎值’,这种牺牲是无人能仿效的。耶稣这番说话,与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0至12节相似。这段说话也是新约中最精简的摘要,道出耶稣之死,是为世人赎罪。 20:20-28
第22节 第22节‘喝……杯’是受苦的隐喻(比较二十六39、42;其他例子参赛五十一17;结二十三31及其后经文)。 20:22
二十29-34 两个瞎子 (参可十46-52;路十八35-43)
‘耶利哥’是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路上的最后一站。当耶稣接近目的地,又被热情的跟随者前呼后拥之际,祂还把握机会‘服事’(28节)两个有需要的人,而同行的人都认为那两人不值一顾。耶稣在此要以身作则,申明天国的价值观与传统不同。在马可和路加的记载中,只提及一人,马可称他为巴底买。正如在八章28节,马太提到两个瞎子,可能是加强印证耶稣正是大卫之子。九章27至31节描述了另一个故事,当中也有两个瞎子重见光明。两人得治后跟从耶稣,可能暗示这故事象征属灵的眼瞎获得医治,进而跟从耶稣成为门徒。 2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