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课

第三十四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五) - 在雅典

经文:徒十七:16 - 34

主旨: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议会上,宣扬他的观点。

1。保罗约在主后51年八月踏足雅典。在五百多年前,这城是最能代表和反映古希腊的强盛和繁荣的辉煌岁月。那时,气势恢宏的帕德嫩神庙(Parthenon)正雄居于雅典卫城;生动精彩的古典戏剧正吸引着露天剧场中的无数观众;高扬理性的苏格拉底正在街头论辩哲学问题;满怀激情的文人正畅抒其歌颂雅典的华美诗篇;伯里克利推动下的公民大会正热烈地讨论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方案。。。这是雅典,也是希腊的黄金时代。保罗来到这里的时候,雅典的黄金时代虽早已过去,但希腊哲人所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却是令人惊叹不绝。对犹太民族来说,因着他们狭隘的民族观念,除了摩西五经和律法之外,他们对希腊哲人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可说是一知半解。可是保罗不同,我在第十八课不但介绍了他的法利赛人背景,也介绍了他的希罗文化背景,我说:

“。。像保罗出生在一个崇尚希罗文化思想的商业学术中心的大数城的人,又在迦玛列门下接受拉比的训练,他肯定对希罗文化,包括宗教哲学和一些流行文学,有很深的认识。我们从路加的记载,如他在雅典与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争论(徒十七:18),在以弗所居住的两年期间,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和人辩论(徒十九:9),以及他在书信中引用的《七十士译本》旧约经文,都可以证明他对希腊哲学和文化有很深的认识。在多一:12,他甚至还引用主前六世纪的古希腊作家 Epimenides 的句子。当诺斯底主义(Gnostic)在第一世纪开始生根萌芽的时候,我们在保罗的书信里,如《歌罗西书》,就已经看到他认识这种希罗思想对教会的影响,并不遗余力地与之抗辩。”

   当保罗踏足雅典的时候,那班已经作古的希腊哲人留给世人的究竟是什么?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又是怎样的?

   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希腊的哲学,就是“人本哲学”。“人本哲学”的起点与立场,是在人而不在上帝。苏格拉底(Socrates,470BC - 399BC)说:“认识你自己”;阿基米德( Archimedes,250BC)说:“只要给我一个立场,我便能移转乾坤。”;毕泰格拉斯(Protagoras,480BC - 410BC)说:“人为万事的尺度”;按伯拉图(Plato,427BC - 347BC)的说法,人类的知识乃是内在的,他以知性为真理的基准,以人心僭登上帝的宝座。所以整个希腊哲学体系,在没有得到上帝启示的亮光下,便无从认识宇宙的真体,哲人仅能凭自己的理性,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有如瞎子摸象,各执一是。(弟兄姐妹若要对人本哲学作更深一层的了解,可参考已故章立生博士的名著《总体辨道学》的《哲学篇》)

    他们的宗教信仰呢?法国历史学家 Fustel de Coulanges 在 1885年所著的《古代城邦》有对雅典居民宗教生活的详细描述。他说:“。。希腊人跟罗马人一样,对神明同样战战兢兢。出门远行必选望日;遇战事必先宰杀牛羊,反复求神问卜。。。雅典的宗教节日比任何希腊城邦都多。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也感慨良多:‘雅典不但庙宇多,神灵的牌位多,奉献的祭品和节日的朝拜也多。一年到头,天天因节日而为神明大摆筵席,供品上插满美丽的鲜花。’柏拉图亦直陈:‘我们不仅祭品送得多,朝拜的队伍也花团锦簇,隆重异常。’总之,大庙小庙遍布雅典地区。庙内所奉祀的神祗,有的保佑城邦,有的保佑部族,有的保佑家庭。每幢房屋就是一座神庙,每一寸土地都有一座神圣无比的坟茔。 雅典人一向情绪多变,反复无常,思想天马行空;可是对于旧传统,旧礼俗,向来谨守不渝,丝毫不敢懈怠。祖先和古代的英雄是他们主要信仰的对象。他们敬畏死人,每年新谷一登场,第一件大事就是以之祭祀先人。平时对待先人恭谨有加,不敢有半句不敬之词,生怕引起先人‘不快’。总之,既往一切,对雅典人来说都神圣无比。每家都有代代相传的记事簿,上面记载先辈所确定的礼俗和规章。这些礼俗和规章成了后辈的信条,不可逾越。若有祭司在神圣的祭仪中加新花样,结果必是罪不容赦。某些礼规虽然毫无道理,仍代代恪守不误。”

    保罗就是在这样的希腊宗教哲学的背景下来到雅典。

2。徒十七:16 - 21  “16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17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18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19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20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21(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保罗来到雅典的时候,还记得其他宣教士在哪里?路加是留在腓立比,西拉和提摩太则留在庇哩亚。保罗有吩咐陪伴他到雅典的弟兄,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地来雅典与他会合(徒十七: 15)。我们要等到徒十八:5 保罗在哥林多的时候,才看到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和他会合。不过,按圣经学者(K Lake)的研究,其间有一些事是路加没有记载的:

一、西拉和提摩太从庇哩亚赶来雅典和保罗会合。(帖前三:1)

二、保罗打发提摩太到帖撒罗尼迦,坚固那里的弟兄。(帖前三:1,5);西拉则被差派到一个不知名的马其顿地方。(徒十八:5)

三、保罗离开雅典到哥林多。(徒十八:1)

四、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回来,在哥林多和保罗会合。(徒十八:5,帖前三:6)

五、从哥林多,保罗、西拉和提摩太写了两封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

“。。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雅典可能不是保罗原先的宣教旅程上的一个城市,因为他是被人仓促中从马其顿赶出来。现在的雅典在政治上已经比不上哥林多,后者才是亚该亚(Achaia)的首都;但雅典仍然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学城和文化中心,昔日伯拉图创办的学园(Academy)、亚里士多德的 Lyceum 还在,市民平日还在那里高谈哲学、诗歌、政治、宗教。。路加说:“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保罗大概从来也没有看过那么多的偶像,他心里“着急”,原文是 paroxuneto,在林前十三:5 是翻译为“发怒”,对于一个从小遵守十诫,不跪拜偶像的人,这样的反应是不足为奇的。我们要注意的是:保罗不是把所看到的偶像当作“艺术杰作”来欣赏,他是因为世人被这些偶像的外表所蒙蔽,而心里“着急”。

“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 “市上”和徒十六:19 腓立比的“市上” agora 同字,英文的 marketplace,在雅典卫城( Acropolis )的西南。在那里,他和遇见的人辩论,就像当年苏格拉底出现于街头巷尾,跟人辩论一样,不同的是,后者辩论的重点是道德伦理问题,保罗谈的肯定是救恩的问题。

“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 “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是什么学派?“伊壁鸠鲁”(Epicureanism)是一种人文主义哲学。他们提倡在追求智慧的基础上,应当尽情享乐,不尚禁欲;于认识论方面,主张以感觉为判断真理的准绳;于宗教方面,则不信超自然的道理,万物的发生都是由于机遇。他们虽不否认上帝的存在,却认为上帝是不问世事,所以人无需敬拜上帝,人死了便完了,跟无神论相差不远。“斯多亚”(Stoicism)则相信一种泛神论和宿命论的哲学,提倡抑制个人欲望,一切顺天而行,接受人生一切苦难的际遇。他们相信万物都是神,而神是易于发怒的灵。予人以生命的乃是那住在人中的灵的一点的火花,人死时它便会到神那里去。有解经家如 Knowling 称伊壁鸠鲁派为撒都该哲学,而斯多亚派是法利赛哲学。保罗现在面对面和这两派学士争辩。伊壁鸠鲁和斯多亚的学士是从来没有听过耶稣和复活的道,保罗要以什么作接触点和他们分享救恩之道呢?

“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亚略巴古”(Areopagus)在哪里?在卫城(Acropolis) 的西边,“市上”(Agora)或广场的北方,又称为马斯山( Hill of Mars)。雅典的法庭或议会(Court or Council)就在这里聚集,法院由精选的人担任,人数大约是三十人,在这里他们处理凶杀案件,外籍教师的许可证也是他们批准。但保罗不是以罪犯的身份被带到这里受审。按考古学家蓝赛爵士(Sir W M Ramsay)的解释,当时那些有名望的学者可以邀请人到庭上发表他们的学说,以便监察和发给他们在公众场合演说的许可证。但从路加的用字“胡言乱语” spermologos,是雅典人的俚语,等于把保罗归入胡说的江湖者之列。不过,两派的学士还是很客气地让他在庭上宣扬他的观点。

3。徒十七:22 - 31  “22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23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24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25也不用人手服事,好象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26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注:‘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27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28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29我们既是上帝所生的,就不当以为上帝的神性象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30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31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 这里的用字和徒四:7 “叫使徒站在(公会)当中”一样,虽然不是受审,但却对保罗存有敌意。

从 22 到 31 节是保罗在雅典议会的精选议员和伊壁鸠鲁、斯多亚两门的学士面前所发表的讲章;这篇讲章有别于在徒十四:15 - 17 的讲章,因为那里的听众是路司得未受过教育的农民(第二十八课)。现在,我们分析这篇对雅典智者所作的讲章:

谁是听众?雅典议会的一些议员和伊壁鸠鲁、斯多亚两派的学者。这是一群迷信偶像,受高深哲学影响的混合听众。他们听保罗的演讲是出于好奇,有的还对他在“市上”所传讲的没有好感,指他说的是“胡言乱语”(babbler),也就是不学无术、拾人牙慧的江湖术士。

信息的内容和结构:结构分为四部分:

一、第22 - 25节 -- 在路司得的讲章,保罗是以路司得人看见神迹的反应为接触点;在雅典,他是以雅典人的 “敬畏鬼神”,原文是(deisidaimonesterous)作接触点,告诉他们上帝的超越性,他是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不是人手所造的偶像,是不能把他限制在人手所造的庙宇中。这个“敬畏鬼神”的字原意非常模糊,既可以当作是称赞 - “虔信宗教”(religious),也可以视为嘲笑他们迷信鬼神。总之,这是一个很好的接触点,不会引起听众的不满。

二、第26 - 27节 -- 上帝创造了人,他赋予人渴慕追求认识他的倾向。

三、第27 - 28节 -- 上帝离我们各人并不远,故此人是可以寻求到上帝的。

四、第29 - 31节 -- 以前雅典人蒙昧无知,不认识这位上帝,上帝并不监察,现在认识了,就应当悔改,因为在末日有审判,审判者是那位从死里复活的耶稣。

与路司得的讲章一样,保罗并没有引用旧约的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他也没有说耶稣是基督,因为雅典人对旧约和基督一无所知。他反而引用了希腊诗人的诗词(第28节),目的是为了和他们认同。

从这篇讲章,我们得到什么启迪吗?我们和外教、儒、道学者传讲福音的时候,要以什么作接触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徒十七:32 - 34  “32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33于是保罗从他们当中出去了。34但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

传讲的信息有果效吗?有人讥诮他,因为他传讲死里复活的教义,在希腊哲学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观念;有人疑惑不定,要保罗再讲解清楚;但也有人信了,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Dionysius the Areopagite),这是议会里的一名议员,四世纪初的主教优西比乌(Eusebius)说他后来成为雅典的大主教,并一个殉道者;大马哩(Damaris)是一个妇人,我们对她一无所知;“还有别人一同信从”-- 不管我们在哪里传讲福音,必定有上帝拣选的人回应。

保罗给我们留下《加拉太书》、《帖撒罗尼迦书》、《哥林多书》、《罗马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立比书》,但他没有写给雅典的书信。一般解经家都认为,他在雅典传讲的信息并没有很好的果效。在林前一:18 - 二:5,他暗示这种失败的经验促使他改变在哥林多传道的方法,就是不再用高言大智,或智慧委婉的话宣讲上帝的奥秘,乃是只传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道理。

徒十八:1 说:“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有解经家说,保罗的离开是非常仓促的,他在雅典只逗留三至四个星期(按蓝赛爵士的推测),也许他在亚略巴古的讲说“过不了关”,得不到许可证,被迫离开吧。我们下一课再见。

默想:

面对希腊的伊壁鸠鲁、斯多亚两派的学者,你可能认为,一定要有博学多才的保罗才能跟他们辩论,传讲福音的真道。那你就大错了。本仁约翰(John Bunyan,1628 - 1688),一个只有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因着上帝的恩典,竟能以天来之笔,用生动的寓言体裁,写出了举世赞誉的经典巨著《天路历程》和《圣战》等书。英国皇帝查理士二世(Charles II)询问学问渊博的约翰欧文(John Owen)因何经常去听本仁约翰讲道,约翰欧文答说,他愿以所有的学问,去交换本仁约翰讲道的天份。

你愿意谦卑在主面前,让他所用,好叫主的道理快快传开,得着荣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