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解经家认为, 10:1-13:14 应該是第五封信,从内容来看,保
罗用尽最后的方法,答覆那些「假使徒」的控诉,同時除去哥林多人心
中因为这些控诉而造成的疑虑。
一、回答他人的具体批评 10:1-11:15
(一)殷切的恳求哥林多人完全顺服,别让保罗使用「勇敢」。10:1-6
●基督的「温柔」:指一种「温和善良的友谊态度」。
●「和平」:也可以译为「仁慈」、「温柔」、「忍耐」。是一种受
欺负也不急於报复的态度。
●「谦卑」:「低下的」、「卑贱的」、「不显著的」。
●「见面....是谦卑的....不在....勇敢」:可能是哥林多人对保罗
的批评。
●在「血气」中行事:「肉体」、「身体」、「肉身」。
●「凭著血气行事」:按照人的准则,按照人或世俗的方式处事。
●「坚固的營垒」:城墙内的營楼,指「敌挡与拦阻福音的心意与勾
当」。
●「计谋」:指「理论」、「思想」、「诡辩」。
●「自高之事」:直译是「建立高台来抵抗」。「高台」指的是当時
的一种防御工事,用来居高临下对抗入侵的敌人。
●「心意」:指「思想」。
●「预备好了」:军事用语,表示「军队准备就绪」。
◎哥林多教会中有人认为:保罗写的信「沉重」严厉,刚强「勇敢」
地責备人 10:10 ,但见面時却柔弱「谦卑」,不足畏惧,可见保罗
的信只是威吓罢了 10:9 ,其实言行不一致,是跟世俗人一样(「
凭血气行事」)。为此保罗指出他行事为人不是采取世俗的方法,
乃是靠神福音的大能,使人顺服基督。
◎ 10:3 中保罗承认自己活著是受到肉体的限制(事实上谁不受到肉体
软弱的限制呢?),但是他绝对不承认自己争战的兵器也是属於这
个世间的(凭著血气),反倒是肯定他争战的兵器是有效可以攻克
各样阻挡人认识神的防卫措施。
◎这一段是 10:1-13:14 的导言,说明保罗用「争战」的心态来看福音
事工,当然也用争战的心态来看使徒身份的争议。「使徒身份争议」
对保罗来说,也是一种「计谋(诡辩)」与「抵挡用的高台」、「坚
固的營垒」,打破这些工事,目标是为了让人信服基督,而不是为了
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是否能看清楚福音事工的本质是一场争战,而
不是「行销」而已。
(二)保罗说明自己的权柄来源与目的,并回应对手的毁谤,表示他一定言行
合一。 10:7-11
●「眼前的」:可以指「表面的事物」或「眼前的事实」。
●「属基督的」:指「具有基督所赐使徒的身份和权柄」。
●「权柄」:「权威」、「权力」。
●「稍微夸口」:「有点過份地夸耀」。
●「我说这话」,免得....:原文中没有「我说这话」。
●「免得」:可以翻译为「免得」或「别以为」。
●「沉重」:「严厉」、「不留情」。
●「利害」:「有力」、「强壮」、「强硬」。
●「气貌不扬」:指「虚弱的」、「衰老的」、「软弱无力的」。与
「利害」互为对照。
●言语「粗俗」:原有「可耻」、「轻视」的意思。跟当時的希腊演
说家相比,保罗的言词显得粗俗。
●有一本著作於西元200年的书籍提及保罗身材矮小、头发稀疏、眉毛
粗而纠结在一起、双腿弯曲、身体结实、鼻如鹰爪。显然保罗真的
是其貌不扬。
◎保罗要求哥林多人不看表面,明白神赐使徒权柄的目的,知道保罗
没有使用責罚的权柄并不表示他没有使徒的权柄,事实上他对敌对
者正会使用这权柄。
◎人要批评另一個人,一定不会找不到理由。传的信息没問题,就可
以批评相貌、修辞等等。可惜一般人都会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人,
所以用这种世俗而短暂的标准来批判保罗,还是能够迷惑一些人,
弄得保罗还得为这些事情自辩。既然保罗都会被这种世俗化的批判
攻击,我们就更没办法避免啦!
(三)保罗说明自己不像批判他的人,自己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自己,保罗建
立哥林多教会的事迹已经很明显,哥林多人是上帝赐给保罗的工作范
围,保罗是遵循上帝给的工作范围,不是拿别人现成的成果来夸耀。
10:12-18
●「用自己度量自己」:敌对者用他们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如:收取生活费 11:7-11 12:13 、是正宗犹太
人 11:21-22 、曾看见异象 12:1-6 、行過神迹
奇事 12:12 。因此而自命不凡、贬低保罗。
●「不通达的」:「不明理」、「不明白」的。
●「分外」夸口:「无从计量的」,意思是「超過限度的」。
●「界限」:「范围」。指哥林多教会被上帝当成保罗的工作范围。
●「构到」:「来到」。
●「但夸口的,当指著主夸口」:引用七十士译本 耶 9:23-24 。
◎保罗对於敌对者居然「以自己的标准来推荐自己」的这种行为自叹
不如,他是照上帝给他的使徒身份和范围,在未传福音的外邦地区
建立教会。在这原则下,他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并且盼望下一步把
福音传到更遠的地方。在这原则下,保罗一定不会如同敌对者一样
将别人的成果归功於自己。
◎保罗反对的并非是敌对者进入他的「界限」或「工作范围」,乃是
反对他们「在别人界限之内,藉著他现成的事夸口」,然后进一步
诋毁保罗的为人与事工。也曾有人用这里的经文,劃地为界,设定
自己的工作地盤,不许别人进入传福音,这恐怕是误用经文了。事
实上每個人的呼召不同,工作范围也不同(当然可能重叠),只要
不要用邪恶的手法彼此诋毁,应該都是神所允许的。
◎这些假使徒,与保罗之间争议的焦点似乎不在教义,虽然 11:3-4
也提及有教义偏差的迹象。但如果教义认知差异不大,却使出诋毁
的手段来破坏保罗的影响力,就让人怀疑这些假使徒的「动机」,
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真基督徒?还是他们是打算先混入哥林多教会
中,先不处理教义差异,等到获得信任以后再改变信徒的观念。
(四)保罗直接責备哥林多教会居然听信了假使徒的信息,表明他下文要「
愚妄的夸口」动机是因为怕哥林多信徒会失去纯一清洁的信仰。
11:1-6
●「但願」你们宽容我:表示一個不一定能实现的希望。
●其实你们「原是宽容我」:也可能译为「本当宽容我」。
◎因为保罗於下文中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只好夸耀了他的
家世、特殊经历等,这跟他所教导的不一致,可是又不得不这样做
,这样的行为恐怕会引起更大的误会,所以他请求哥林多人能够宽
容他。
● 11:2 之前有個「因为」,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愤恨」:「热心」、「嫉妒」,指「夫妻间因爱而生的嫉妒」。
旧约中上帝用这個字来表达他对以色列人不忠的一种反
应,因此保罗说这是「上帝的嫉妒」。保罗是以哥林多
信徒「属灵父亲」的身份来说话。
●「许配....献给」:犹太人结婚有两個阶段,第一次是「订婚」(
许配),第二次是「结婚」(献给)。订婚与
结婚的间隔通常是一年。
●「偏於邪」:「腐败」、「破坏」。
●「纯一」:指「无保留的完全献上」。
●「清洁」:指「本质上毫无玷污」。
●「誘惑」:「欺骗」。
●「另传一個耶稣」:有学者认为这里不用「另传一個基督」,可能
是这些假使徒还是接受耶稣为弥赛亚,但是对
耶稣的生平和事迹做不同的解释。
●「另受一個灵」:可能指著假使徒强调圣灵带来的权力、异能等,
与保罗所传的圣灵带来生命品质的改变 加 5:22
不同。
●「另得一個福音」:可能指著与保罗所传的「因信称义」福音不同
,而变成「因行为称义」、「有能力才能得救
」。
●「你们容让....罢了」:直译可作「你们容让得好啊」,是讥讽的
说法。
●「最大的使徒」:原文是「超级使徒」。可能指哥林多信徒心目中
最大的使徒(如彼得、主兄弟雅各等,参
加 2:9 ),或为保罗嘲讽的用法,指搅扰他们
的假使徒。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应該是指「假使徒
」。
●「粗俗」:「没有受過训练」或是「没有经验」的人。
◎哥林多信徒在保罗带领之下归向了基督,如同童贞女许配了丈夫,
他们在便应贞洁、纯一,好在主再来時可以将自己呈献予他 11:2
。然而正如昔日夏娃受了蛇(撒但的化身)的欺骗,哥林多有些信
徒也轻易受一些假使徒 11:13 的迷惑 11:3 ,有撇弃福音真道,
離開主的倾向 11:4 ,难怪保罗为神的缘故起愤恨 11:2 。
(五)保罗说明自己为何不向哥林多人收取金钱。11:7-15
○ 林前 9:4-18
●「白白」:「免费」。
●「自居卑微」: 徒 18:1-4 记载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是以织帐篷来
维生。当時的希腊人认为靠手工艺赚钱的人是下等人
,一個哲学家或教师(上等人)还需要体力劳动来养
活自己,是一种羞耻的事。
●「亏负」:原文是「夺取」、「掠夺」。因为马其顿教会没有义务要
负担保罗的生计(他已经到了哥林多),所以保罗用这样
强烈的字去描述马其顿教会的奉献。
●「工价」:「薪水」或「军饷」。
●「效力」:「服务」、「服事」。
●「谨守」:「仔细看守」、「谨慎小心」的意思。
●「为要....一样」:更好的译法是「为了断绝那些寻找机会的人的机
会,不让他们在所夸的事上,被人认为是跟我们
一样的」。
●「寻机会人」:指「假使徒」,他们明显地向哥林多人收取金钱
11:20 。
●「装作光明的天使」:保罗可能是以 创 3 当背景,另摩西启示录等
次经、伪经也都提及魔鬼以天使的模样出现欺
骗了夏娃。
◎保罗在哥林多传福音時,坚持不要当地信徒供养他,而依靠自己辛
苦赚钱 11:7 徒 18:3 ,或倚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 11:9 。这与希
腊哲学教师以授徒谋生、按资格收费的情形完全两样,可能成了假
使徒攻击保罗的把柄 11:7 。保罗为此自辩,声明他的做法只会叫
信徒「高升」――不花钱而得属灵福气 11:7 ,不至在经济上受累
11:9 。这一切乃是出於爱心 11:11 。他并且要继续持守这原则,
以便与假使徒区别。不過保罗并非认为传道人不应該拿信徒的供应
林前 9:4-18 ,而是说他对哥林多教会放弃这個权利。
◎有句俗语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在当時有些有钱的人会
资助一些有学問、有道德的人,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当然,受
资助的人难免就无法对资助者做太過严厉的批判。哥林多教会問题
多多,恐怕其中也有人会有这种「养著有学問的人」的心态,因此
保罗坚持不由他们中间获得金钱的供应。我们自己奉献给传道人時
会有「养传道人」的心态吗?如果我们自己是传道人,会有「因为
谁是出钱的大老,所以不能批判」的心态吗?
◎保罗对假使徒的评语:这些人的品格有問题 11:13 ,其主人就是
撒但 11:14-15 ,他们的行为虚假,结局是要受审判 11:15 。这
些假使徒并不正面攻击保罗的神学,仅仅是離间他和教会信徒间的
关系,进而获取好处。这种行径显出他们的邪恶,因为他们也不是
忠於哪一种信仰,因而与保罗为敌,纯粹只是为了获取利益就去拆
毁对手的工作成果,难怪保罗直接指責他们是撒但的差役。
二、诉说自己過去的经历 11:16-12:12
(一)保罗诉说自己下文自夸的原因。11:16-20
●「不是奉主命」:原文是「不是照主说的」,也可以翻译为「不是按
照主的榜样说的」。
●「凭著血气」:「凭著肉体」,即「按世俗标准」。
●「精明人」:「聪明人」、「智慧人」。是对哥林多人讥讽的话。
●「甘心」:「欣喜地」。
●忍耐「愚妄人」:原文是复数型态,显示这是指著假使徒。亦即保罗
讽刺哥林多人精明到「高高兴兴的容忍那群愚妄人
」。
●「强你们作奴仆」:「奴役」、「自设权柄要人绝对服从」。
●「侮慢」:「自吹自擂」、「高抬自己」、「自大」。
●「打你们的脸」:这在当時是极严重的侮辱,耶稣就曾经被这样侮辱
过路 22:64 ,保罗大概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哥林
多信徒受尽假使徒的侮辱。
◎ 11:17 中保罗谨慎的把他自夸的话跟主的命令分開,表明他目前的
作法是为了向假使徒「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的,不是一個基督徒
应有的行为。
◎ 11:20 说明假使徒的真面目是在信仰上辖制信徒(「强....作奴仆」
,参 1:24 加 2:4 ,要信徒在金钱上供应(「侵吞」、「掳掠」),
欺负及支配信徒(「侮慢」、「打你们的脸」)。我们自己服事动机
,是否也跟假使徒一样?用各样的理由只是为了取得自己的利益,辖
制、控制其他信徒?
◎保罗以愚妄的人自居,细诉经历。他认为「自夸」虽是愚妄的行径,
但由於哥林多的假使徒以自己的出身和身份自夸 11:18 11:22-23 ,
质疑保罗的权柄,并实质上影响了信徒 11:20 ,所以保罗迫不得已
也要「自夸」。
(二)保罗说明自己血统纯正,并且阐明自己为传福音受苦的经历 11:21-33
●「我说....软弱的」:与假使徒的这些表现相比,保罗自认一直以来
软弱多了,以致没有办法做出像假使徒这样的
行为。这也是一种反讽。
●「希伯来人」:指「会讲希伯来话或亚蘭语的犹太人」。
●「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即在血统上、信仰上、神学意
义上,保罗都是不折不扣的犹
太人。
●「说句狂话」:像失去理性的人一样说话。
●「劳苦」、「监牢」、「鞭打」、「冒死」:原文都是复数型态。
●「多下监牢」:使徒行传谨记载了保罗部份的牢狱经历,根据革利免
壹书五章六节(写於西元92年),保罗坐過七次牢。
●受鞭打是「過重的」:「意料之外的更多」,也就是次数上的「非常
多」之意。
●「四十减去一下」:这是最重的鞭刑,按照 申 25:1-3 的规定,最
重的鞭刑是40下,不能過数,为了确保不会過数
,所以打39下。鞭刑時用的鞭子是用一条牛犊皮
两条驴子皮绑在把手上,受刑者脱光上身,双手
绑在枕木上,前胸打三分之一,后背打三分之二
。
●「被棍打」:罗马政府的刑罚,只能对「非罗马公民」施行。保罗是
罗马公民应該可以免去这种刑罚,不過他还是被打過三
次。徒 16:22-23
●「被石头打」:应該是指保罗在路司得的经历 徒 14:19 。
●「船坏三次」:使徒行传仅记载一次保罗的船难 徒 27:9-44 ,不過
使徒行传记载了保罗写此信前九次坐船航行的经历,
因此应該是使徒行传省略其中船难的事迹。
●「江河的危险」:当時橋梁不多,常常需要涉水過河。遇到暴雨時,
涉水過河就相当危险。
●「外面的事」:可以译为「外在的事」或「其余的事」。
●有谁「软弱」:包括信心上的软弱(参 林前 8:9 8:12-13 9:22 )
、任何能力不足的情形(如 罗 8:3 )与经济上、社
会地位上的能力低下 林前 12:20-26 。
●「我不软弱呢」:这是表达保罗对软弱者的境况感同身受。
●「焦急」:原意是「燃烧」,引申为「心急如焚」或「怒火中烧」的
意思。
● 11:32-33 的事迹可以参考 徒 9:1-2 9:20-25 。
●「亚哩达王」:为拿巴提阿拉伯人的王,「亚哩达」是王号,跟埃及
的「法老」一样。这里指的是亚哩达王四世(西元前
9年到西元39年),大马士革城可能一度在他的势力
范围之内。
◎保罗由大马色城逃出来的事情,其实是一個「羞辱」或「软弱」的事
迹。他不是勇敢的攻上城墙,反倒是软弱的逃離城墙。不過这样的「
软弱」事迹也显出他怎样为神冒死传福音。
◎我们可以想像保罗不是故意要讨苦吃,但是他的福音工作就让他吃尽
苦头。我们今天願意为福音工作受苦吗?
(三)保罗诉说自己所领受過的启示 12:1-5
●「主的显现和启示」:指「从主来的异象和启示」。
●「我认得....的人」:这人是保罗自己。
●「前十四年」:约在西元41-42年之间,这時保罗应該在大数城
徒 9:30 11:25 。保罗提这么早的事情,大概是因
为要证明他很早就有很重大的特殊经历。
●「被提」:「夺取」、「抢走」、「突然取走」。显示保罗是被动的
,并非是主动追求的。
●「第三层天」:犹太人认为天有好幾层,至於有幾层则说法不一。保
罗在此应該是指天上最高、最完全的境界。
●「或在身内....神知道」:当時的希腊作家提到「被提」都是指灵魂
出窍,而身体还在地上经验。对保罗而言
,他是刻意与希腊作者的「被提」经验区
分,并且表明他究竟是在肉身之内还是離
开肉身被提见异象,并不重要。
●「乐园」:信徒離世后与主同在的地方(参 路 23:43 )。此处与
11:2 之「第三层天」同义。
●「隐秘的」言语:「无法形容的」、「不能言说的」。
●「为这人」、「为我自己」:前者是保罗用第三人称来表明得独特经
历的自己,后者是指作使徒的自己。保
罗这样区别是要防止别人将这可夸的经
历与作使徒的资格混为一谈。
●「软弱」:此字的动词、名词与形容词在新约中总共出现45次,其中
保罗用了39次,哥林多前后书共用了30次,哥林多后书十
到十三章出现15次。可以想见保罗在此处是要强调这個「
软弱」反倒是神彰显能力的机会与管道。
◎在其他书信中,我们都看不见这個经历,显然保罗不願意去强调这個
独特的经历,即使在这里,他也不去强调启示的细节。他说出这個特
殊经历,纯粹只是希望哥林多信徒能够看穿假使徒的虚妄。但是,我
们自己会不会为了一些独特的经历(神迹、方言、醫病....)骄傲起
来?觉得自己因此高人一等?
(四)保罗说明自己本可以自夸,但他更乐意夸自己的软弱,并且他乐意
为基督受苦。12:6-12
●也不算「狂」:「愚昧」、「无知」。
●「把我看高了」:「归入我的帐上」。亦即「把异象的功劳全部归於
保罗身上。
●「有一根....肉体上」:很多学者认为那根剌是一种顽疾。不過究竟
是怎样的疾病,则没有确定的答案。
●「称许」:「举荐」、「推荐」。
●「用百般的忍耐」:「在各样的坚忍中」,表达保罗到哥林多传福音
时,处境艰困。
●「神迹、奇事、异能」:是一组惯用语,从不同角度形容神迹。参
罗 15:18-19 来 2:4 。
◎保罗希望别人用他现在所行所说来评价他,而不是用他的经历来评价
他。我们有没有同样的把握?认为现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更能代表
自己?还是仅仅是緬怀於過去的功绩中?
◎保罗在这段中提及自己喜欢夸自己的软弱,正好与假使徒用保罗的「
软弱」诋毁保罗的作法相反,保罗这里的阐述正好教导了哥林多信徒
与我们:基督徒的价值观与这世间的价值观的差异。基督徒没有必要
遮掩自己的软弱。
◎ 12:11-12 中保罗表达自己非得要炫耀、夸口,其实是因为哥林多信徒
不帮他辩护,反而听信了假使徒的话,导致他只好自己拿以前的经历
出来「愚妄的自夸」。
三、为第三次访問哥林多作准备 12:13-13:10
◎保罗计劃第三次往哥林多去,目的不是要向当地信徒收钱,或占他们的便
宜,乃是要表明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12:14-18 )。不過,保罗担心哥林多
人仍继续犯罪,令他失望忧愁( 12:19-21 )。无论怎样,他警告那些犯罪
者及受假使徒怂恿的(「其余的人」 13:2 ),他确实有主的权柄,并会在
他们中间施行惩罚( 13:1-4 )。最后保罗劝勉他们不要作恶事,乃要作完
全人( 13:5-10 )。
(一)保罗陈明自己为何拒绝哥林多人的捐助。12:13-12:18
●「不公之处」:「罪行」、「不公义」、「不公正」。
●不「該」:「必须」。这是表达一种「通则」,不是「命令」。
●「积财」:「屯积」、「儲备」。
●「甘心乐意」:原文是「最高兴」、「最願意」的意思。
●「灵魂」:「气息」、「生命」、「魂」,这里应該是指「整個生命
」的意思。
●「费财」:不仅是「耗费金钱」,而是「耗费金钱、時间与精神」。
●「费力」:「完全被消耗殆尽」。
●「累著」:「加重」、「成为负担」。
●「牢笼」:「攫取」的意思。
◎保罗以父母对儿女的心来比喻他对哥林多人的爱;他会向他们坚守分
文不取的原则,并願意为他们付出自己的一切。
◎虽然保罗没有向哥林多人收取应得的生活费,但仍有人攻击他,说他
「诡诈」、「用心计牢笼他们」,藉口说要为耶路撒冷圣徒募捐而中
饱私囊。保罗因而作出自辩,表明他和提多等人的动机和行为都是纯
洁的。
◎在此保罗表明他的无奈,他怎样热切的爱哥林多信徒,却换得对方的
怀疑。其实这個事件是来自金钱利益的纠葛。假使徒想要多收点钱,
但遇到個保罗不收钱,只好想办法造谣说保罗想用「耶路撒冷奉献」
私下弄钱。金钱的誘惑很大,常常带来各种恶毒的陷阱,难怪保罗死
前要跟提多说「贪财是万恶之根」 提前 6:10 。
(二)保罗陈明以上的辩辞不是要挽救個人的声誉,而是为了要造就哥林多
信徒 12:19-21
●还「想」:「考量」、「设想」、「相信」。
●「分诉」:「为自己辩护」、「为自己作辩白」。
●「造就」:「建设」、「建立」。
◎哥林多人可能以为保罗是向著他们自我辩护,目标是希望得到哥林
多人的认可。但保罗陈明他是在神面前自我辩护,也隐含著他是希
望获得神的认可的意思。
●「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即见哥林多人犯罪,不符合保罗的期
望。
●「你们见我....想望的」:指保罗到来用权柄严厉惩罚哥林多人。
●「纷争....混亂的事」:大概与假使徒的挑唆有关。
●「恼怒」:「暴怒」。
●「结党」:「自私」、「野心」。
●「我的神....惭愧」:保罗可能恐怕哥林多人不顺服他,让他受敌对
者羞辱,重演第二次探访的经历;或怕哥林多
人犯罪,叫他在神面前羞愧。
●「污秽、奸淫、邪荡」:都是跟「性」有关罪行。
◎大家都会希望见面和和气气的,好聚好散。但保罗基於使徒身份,
不能随意容忍犯罪,因此哥林多人如果一意孤行,下场就是保罗使
用使徒的权柄来刑罚恶人。那保罗自己一定会伤心,他也会因为自
己在哥林多的工作失败,导致在神面前惭愧。
◎我们的服事,到底是为了神的认可,还是其他人的赞许?
(三)保罗表示第三次到哥林多去就会采取严厉的行动来惩罚犯罪者。
13:1-10
●「定准」:「坚定不移」。
●「凭两三個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保罗引用 申 19:15 。
这里保罗应該只是表达哥林多信徒已经接受了足够的提醒和警告,
如果还不悔改就可以立刻施行惩戒了。
●「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原文没有「我必
不宽容」。当然把「使徒凭据」连於上文的「我必不宽容」是一种
可能的解释,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则是把「使徒的凭据」连於下文「
基督的软弱与大能」。
● 13:3-4 是保罗对质疑其使徒权柄者(「你们既然寻求....凭据」)
的回答:我们以前对你们的宽容好像是软弱的表现,正如耶稣是在
肉身软弱的情况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基督因神的大能已经复活
了,且在哥林多信徒里面显出其大能,这种「软弱的大能」是基督
信仰的精髓,也是拿来检验使徒权柄的正确标准,而非是拿外面世
俗的标准来衡量使徒。
●「省察」:「试验」、「检验」。
◎保罗叫哥林多人自我省察,看看自己是否基督徒。除非他们在试验
下不及格(「可弃绝」),否则他们应当知道自己真的是属基督的
,也就不应怀疑保罗使徒的身份和权柄,因为他们是他带领归主的
。
●「不能」敌挡真理:指「没有能力」,不是「不应該」、「不可以
」。
●「只能」扶助真理:指「只应該」,而非「只有能力」。
●「造就」人:「建立」、「建设」。
●「败坏」人:「拆毁」、「破坏」。
◎依照 徒 20:2-3 的记载,保罗第三次到哥林多停留三個月,并且写
成罗马书,時间大约在西元56年秋冬之际。依据 罗 15:26 的记载,
保罗完成了为耶路撒冷教会募捐的工作。所以可见哥林多后书是成
功的挽回哥林多教会信徒的心。不過西元96年罗马的革利免写给哥
林多教会的革利免壹书中显示出哥林多人的悔改仅仅是短時间,很
快的又陷入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警告的問题。
◎保罗存牧者的心,宁可哥林多信徒遠離罪恶,保罗自己不用展现基
督赋予的权柄,而继续显得「软弱」也没关系。我们肯不肯为了服
事的对象,即使自己被看轻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