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保罗改变计划的辩护

第四讲 保罗改变计划的辩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文:1:12-2:11

保羅在寫哥林多后書的時候,他心裡受著許多委屈。在他所建立所愛的教會中,有人否認他使徒的權柄,說他行事憑血氣忽是忽非,批評他的外貌和言語,質疑他的愛心。在哥林多后書這封信中,他用了不少的篇幅來真誠剖白。從1:12 7:16,我們得見他在自我辯護時的風度和謙讓。今天我們先來看看保羅如何為自己改變計劃而表白。討論的經文在1:12-2:11

林后1:12-14,保羅道出了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是要能通過自己的良心。[林后 1:12]:“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這裡保羅提到作為主的僕人,他做人處世,對自己有三樣要求:一、對得起良心;二、活出聖潔;三、做人誠實忠信。不知保羅的勸勉給你甚麼勉勵?實在在世為人,誰能完全避免不招是非?不管我們說甚麼做甚麼,總會有人說的,只在乎說的人是誰。倒不如學保羅,憑良心、清心聖潔、表裡如一,在世為人。不是靠人的聰明、看多少討論人際關係的書,裝模作樣,左右逢源,而是根據神話語的教導。哥林多人既然對保羅有猜疑,不但善於挑人的不是,而且裡面又有黨爭,所以,保羅在他們中間,更要小心,不能靠屬世的手段或聰明,只能靠神的恩典,簡簡單單的、誠懇的按神的吩咐而做人處事。甚麼人批評他不重要,最重要是他是否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憑良心是保羅做人的一貫宗旨,徒23:1 記述他向公會的人申辯的時候,說自己“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良心”徒24:16記述他在巡撫面前受審時,又說常自我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憑清潔的良心事奉神,卻是保羅留下來的榜樣。我們在人前人后所說的、所做的、是否能通過我們的良心,證明是誠實忠信、在神面前是純潔的?

接下來1314 節:“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14]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這裡的意思是說:保羅已經毫無保留的把該寫的都寫給他們了,是按哥林多人所能明白理解的。14 節中的“誇口”是引以為榮的意思。保羅在14 節中借他並同工與哥林多教會中人的關係,來表達出一種互託的信賴。這節中包括了兩種的“誇口,一種是信徒以神的僕人為傲,另外一種是神的僕人以信徒為傲。信徒以建立他們的神僕人為傲是自然的事。神藉著祂的僕人賜下各樣屬靈的恩惠,像保羅和他的同工們,都是神忠心的僕人,可是哥林多人對使徒們認識得不夠深,只有“幾分”認識,他們不知道神賜下好僕人給他們。另一方面,就是神的僕人以信徒為榮耀,保羅說他和他的同工們,要在主耶穌的日子,以哥林多信徒為誇口。為甚麼呢?因為哥林多的信徒是保羅和同工所建立的教會,他們能夠得救、能夠成為神的兒女,是保羅勞苦的功效,雖然他們之間有各種失敗,但使徒在主面前為他們有信心,相信神會在他們身上繼續工作,以致保羅能以他們為傲。這些話對哥林多人來說,既使他們慚愧,又叫他們受激勵。就如今天假如你所敬愛的牧者對你說:她以你的生命見證引以為傲那種感覺。

之后保羅在1 1516 節繼續他親切的表白:“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16]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這兩節經文是有背景的。本來保羅打算訪問哥林多教會兩次,一次在從以弗所去到馬其頓,一次在從馬其頓回來時。但可能因哥林多城教會事態緊急,他提前單獨去了那裡一趟。這就是這封信中提到的不愉快的、“憂愁”的旅行。這次訪問后,他寫了封情詞迫切的信,交提多送去,然后才上馬其頓。他在馬其頓時又寫了這封《哥林多后書》。從他《前書》末尾所記,他原來的計劃是先從以弗所去馬其頓,再來哥林多(林前16:5-7)。這裡16 節則說他計劃去兩次,並在回程時同捐款從哥林多去耶路撒冷(“從猶大去”)(15:25)可是他寫前書時曾表示恐怕不能親自去耶城,可見訪問哥城兩次的決定是在寫了《前書》之后才作出的。保羅多次改變行程,受到教會中一些人的批評,他就在此作出了辯護。從林后1:1516,可見保羅的確很希望能到哥林多去,跟信徒們有更多的交通,這意念是根據他信心,也是上文14 所說的“深信”而作的。他深信無論是哥林多人,還是使徒保羅和他的同工們,都知道他們在主的面前有一天都要彼此為著對方而歡喜並感到光榮。這裡保羅先肯定彼此在主裡同為肢體,互相記念並信任,這是深入溝通的基礎,之后就在第17 節作出自辯。

17 節“我有此意,豈是反覆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誠懇地表白了保羅的意念。從這節開始,保羅把他的行程改變計劃與神的旨意和信實,並他自己所傳的道,連起來講。他行程安排,是由他所起的意念決定。他所起的意念,和他對於神旨意的領受又相關。神的旨意不會忽是忽非,人也不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裡也將信徒作決定順從神引導與一般人做決定憑“情慾”作了對比。這裡要留意:“情慾”不是指淫亂性慾那類事,而是指到從肉體的私慾喜好而生起的意念。保羅慣用這詞指“未重生的人性”。保羅說他並不照未重生的人的心意、隨個人自我的想法而定計劃,今天說是明天說非。

18 20 節談到保羅所傳的真道、基督、並神的應許。“[18]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19]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作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無論是傳講福音或是計劃訪問,都是本諸他作基督使徒的責任,因此不能憑己意反復不定。他不會為兩面討好,既不敢背乎真理,又不想開罪人而講論含糊的信息,而是指明他講的道是清楚又肯定的,因他所傳的道是建基在神的信實上。

他和另外兩位同工在哥林多所傳講的神的應許都在基督身上一一實現。哥林多教會已接受這福音為教會建立的基礎,信徒也一致同意,藉著主耶穌都能說“阿們”。對保羅之前所傳講真道和基督時的誠信,大家都能見證那份實實在在,像計劃旅行這類次要的事,保羅怎會“是而又非”呢?那豈不是行事為人不一致嗎?保羅若改變行程,一定有站得住的理由,因為他一生處事,不分大小,首要為傳福音。事實上,從徒20:1-12 所記,就可知保羅在徒21:1-12 突然先到馬其頓才到希臘的行程確有神帶領,因為猶太人未能害他,他在特羅亞也行了一個神蹟。

接下來的2122 節保羅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神賜聖靈給一切信徒。承接20 節提到我們生活在主耶穌基督裡,能經驗到神應許的實在,這裡保羅進一步提到神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21]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22]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這裡“膏”和“印”指同一件事,這裡是用舊約的膏油預表新約的聖靈(約一2:27)。在我們身上有神兩方面的印記,都是藉同一位聖靈成就的。一方面祂用膏膏我們,就是用聖靈把我們分別為聖,因為在舊約的時候,凡被聖膏油抹過的東西,就已經分別為聖歸神了。(8:4129:7;30:30;約一2:27)另一方面神“用印印我們”,表示我們是在神的權下,受祂的管理和保護,正如我們在甚麼東西上蓋了我們的印,就表示那樣東西是歸屬我們,在我們的權下了。既然每個信徒都受了神的印記,理當專一屬神,聽從的旨意行事。保羅在這裡提出這行事為人的原則,說明他們既是神的僕人,他們的行,當然也是以順從聖靈的引導為前題,不是憑自己的意思了。弟兄姊妹,這是保羅給我們的提醒,你是神用印和膏所膏的,受了聖靈,只是你願不願順服聖靈的帶領?

林后1:23-24[23]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24]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保羅用上了以神為證的莊嚴字句,可見他有多認真。他表示不先去哥林多,是要寬容這教會中某些會友,給他們多一點時間預備,好去悔改。這暗示保羅有刑罰的權柄。然而保羅又恐怕有人會因保羅這些話而誤會他有獨裁或轄制的意圖,想要干涉他們的私生活,所以就說“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作為一傳道人,在信仰生活上指導信徒是責任之一。保羅希望哥林多的信徒能夠明白自己所做的,是要為幫助信徒能夠在信仰上站立得住,能幫助哥林多教會會友離開罪惡,過喜樂的生活。的確保羅是很關心哥林多信徒的,他的情感也被他們的言行所牽動。這從下文2:1-4 節就可知道。“[1]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2]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3]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4]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的疼愛你們。”弟兄姊妹,你聽這番話時候,會不會聽出牧者對羊群的那份真誠的愛顧呢?保羅是帶著感情、而不是帶著憤怒來自辯的。保羅說已經立定主意,再去哥林多的時候,一定不要帶著痛苦的心情去,也不要讓哥林多的人,因為聽說保羅要來而擔心不知道要發生甚麼事。他定了立意,要大家都愉快地相見。這裡有個背景要交代。

原來,在一次愉快的、結果是建立了哥林多教會的訪問后,曾有過一次帶著憂愁的訪問。(那次不愉快的旅行在哥林多前書發出之后),那次使他苦惱的經驗,他不願意再重複了。他不願意使哥林多人感到憂愁,因為他們是他在基督裡親愛的朋友,是他希望能帶著喜樂來歡迎他、分給他快樂的人。他想自己最好留在遠方,直到他能帶著喜樂到他們中間。怎樣的情況下保羅會快樂?就是之前在哥林多教會中犯罪的人悔改。保羅的憂愁與快樂不在乎物質方面的得失,全在乎信徒靈性方面的長進或退后。而從2:2,可見保羅也預料有些人會讓他失望。但保羅不會減去對哥林多教會信徒的信心。他相信如果他為那犯罪的人悔改而喜樂,哥林多人也會跟他同樣喜樂。”弟兄姊妹,保羅對自己再到哥林多,定下了要相見歡的原則,要做到的話,彼此都要付代價。然而這也是實踐彼此相愛的一個方式。在你和教會眾肢體相處時,可會也像保羅那樣,定下些原則,例如:不叫人憂愁?另一方面,教會中的弟兄姊妹犯罪,你會為他們憂愁嗎?他們若是悔改,你會快樂嗎?你若有保羅那樣的心,就具備了好牧者的質素。

保羅也向我們示範了牧者責備時的態度。2:4中提到的那封信,是在前書與后書之間寫成的。那封信的語氣是很嚴厲的,重重責備了哥林多教。那封信使保羅的心感到憂傷:“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所謂愛之深、責之嚴,這種憂傷,就像是父母對子女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懷,是由真摯的關懷和期許而生出來的。這就呈現出一個能影響羊群生命的牧者的心腸。原來能夠感動人去改變的,不是循例奉行責任;也不光是對真理作智力上的提示,而是一顆真誠關愛人的心,一個有感情、會流淚,能與他所服侍的群體同憂同樂的人。保羅牧養哥林多信徒的態度,真值得我們每位事奉神服侍人的同工們參考。

接下來的2:5-11 節,保羅則勸勉信徒要收納悔過的人,不要過份苛責他們,免得叫他灰心跌倒。2:5-9 這麼講:“[5]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6]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7]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8]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

[9]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第5 節中所講的那叫人憂愁的人,指的是誰呢?有些學者解說,認為是林前5:5 那犯淫亂的罪、娶了自己繼母的那個人。然而保羅對他的建議分是“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這是一種長期性嚴厲懲治,所以在這裡好像並非指到收納他。又有一些學者解說是教會中另一位反對保羅最突出的信徒,可能就是令保羅要趕去哥林多,回來后,又流著淚寫那封信的問題人物。那人犯了很大的錯誤,以致保羅要求教會懲治他。這人或在搞小圈子,敵對保羅,製造分裂,不光叫保羅憂愁,也讓教會中某部份的人難過憂愁。保羅要求懲治,無意要對付那人到底,目的在考驗他們是否順服他使徒的權柄,也提醒那些沒有犯罪的信徒是否願意同心對付罪。后來,那人既已悔改,保羅因此就要求教會重新接納他,用寬容、愛心和忍耐,來對待他,免得他因責備過分,就深深陷在痛苦中自暴自棄,這也正是7 節中“沉淪”的意思。這裡顯出保羅的愛心,他像父母一樣,在責打了犯錯的孩子以后,心裡似乎覺得剛才的責打用力太大,就心痛了。他恐怕哥林多教會其他的信徒不肯饒恕那犯罪的人,所以一再勸他們要向犯罪的人“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像慈父對浪子那樣,像主耶穌對我們那樣,會管教,卻永不放棄。弟兄姊妹,願我們也能分辨愛心的責備和惡意的定罪,好以屬靈的智慧來使更多人回轉歸向神。

2:10-11 保羅接著講:“[10]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11]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這裡保羅道出一個活出自由自在的秘訣:肢體間要彼此寬恕。教會中犯罪的那人,在公在私都使教會和保羅受到傷害。本來,保羅以他使徒的身分,大可不必為此人說好話,可保羅卻提醒哥林多教會要寬恕。因為基督也寬恕了我們。是的,有時我們對犯罪而悔改的人,似乎比基督更公義,有時基督已赦免了的人,我們卻不能赦免,這種不肯原諒,不光使對方痛苦難以重新開始,我們自己也深受其害。11 節更提到,這種記恨的情緒,容易讓人陷在撒但的網羅裡。責備犯罪的人是好的,教會同心不容納罪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教會同樣也是能挽回罪人悔改的地方。如果我們太苛責一個犯過錯的人,常常提醒自己、他和別人他犯過甚麼甚麼大罪,就會引致他灰心喪志,又會引起各種憤怨不平,使教會陷在紛爭之中。

總的來說,我們從保羅在2:1-11 的敘述,不光看見責備和赦免不可偏廢的重要,也看見一個牧者的心懷胸襟。就教會行政來說:沒有任何教會可以對犯了過失的會友,不加懲戒,一味姑息;這種懲戒絕不能由教會中一個人作決定而實施,而是要本諸教會中大多數人的意思。然而這種懲治的最高目的,該是對犯錯者施以感化,當他表示懺悔的時候,他應該得著赦免,我們也要用愛心來對待他,幫助他下定決心來回轉重新開始。因為太嚴厲斥責,可能會驅使一個犯事者挺而走險,結果再一次伏在撒但的權勢之下了。

另一方面,讓我們效法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心。雖然我們未必每個都是牧者,但或許在教會中、在工作環境中,在家庭生活中,都受過些誤會、憂愁。但願我們能像保羅那樣,心存真誠來表白,不犧牲真理原則,持堅定愛心來挽回彼此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