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士师记概论

旧约概论 by 徐思学

一、本书概略
  1、书名:从约书亚到扫罗之间的这一段时期执政掌权的人,就称为士师。这些士师是神特别兴起的仆人来治理他的百姓,并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这个时代就称为士师时期,因为书中记载了十几位士师的历史,所以就称它为士师记。这个时代长达450年(徒13:20)。
  2、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的光景正如本书十七章六节:“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在人群社会混乱的时期,我们从士师记中可以看见神的政治,就是神在天上仍然看顾并治理他的百姓,不断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
  在此时期内以色列因为不能除尽迦南地的七族,所以他们就逐渐远离神,随从外邦人的风俗,敬拜外邦人的偶像,与外邦人通婚,且有许多淫行。因此神就照着以前多次警告过的话,把他们交在外邦人手中。可是他们一旦悔改,神就垂听他们的呼求,藉着士师拯救他们。这也是士师记特有的公式:远离神——被交在外邦人手中——悔改——得拯救——远离神。这样的循环重复有七次之多(3:-16:)。
  本书记载的士师计有十三位:
  (1)犹大支派的俄陀聂(3:9);
  (2)便雅悯支派的以笏(3:15);
  (3)流便支派的珊迦(3:31);
  (4)特别的妇女代表底波拉(4:4);
  (5)拿弗他利支派的巴拉(4:6);
  (6)玛拿西支派的基甸(6:12);
  (7)以萨迦支派的陀拉(10:11);
  (8)玛拿西东支的睚珥(10:3);
  (9) 迦得支派的耶弗他(12:7);
  (10)西缅支派的以比赞(12:8);
  (11)西布伦支派的以伦(12:11);
  (12)以法莲支派的押顿(12:13);
  (13)但支派的参孙(13:2-7、21-25);
  亚比米勒(基甸的儿子)并不是神所兴起的士师(9:),不过是一个篡位的野心家。此外,在士师时期中还有其他士师,只是在本书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像祭司以利(撒上4:18)、先知撒母耳(撒上7:13)等人都是例子。
  士师记所记载的士师有十三位。“十三”在圣经中是个扰乱的数字。士师时代是以色列人最黑暗最扰乱的时期,先是因为信仰的败坏,他们便去敬拜巴力,继而就是道德腐败堕落,社会混乱,人心黑暗,于是敌人就来侵犯。他们因为敌人欺凌、压迫、苦不堪言,就向神呼吁哀告。神因为怜悯他们的苦情,就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他们就平安绥靖若干年。
  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他们胜而未灭。当他们得胜的时候,没有听从神的吩咐马上把敌人灭掉。他们想利用迦南七族的人为他们打柴挑水(书9:27)。结果成了他们肋下的荆棘,迦南人的假神成了他们的网罗,无法摆脱(士2:3)。第二,他们悔而未改,他们在波金虽然痛哭流涕(2:1-5 ),但却是悔而未改。他们并不是依照神的旨意而忧伤,他们乃是世俗的忧伤。因为他们不是因为恨罪,怕得罪神而痛哭,乃是因为惧怕刑罚。例如:有的孩子因为自己作错了事情而痛哭,有的孩子是因为怕挨打而哭,有的孩子是因为自己叫母亲伤心而痛哭。
  二、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不详。从本书末后几章内四次提到“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17:6,18:1,19:1,21:25)这句话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它必是作于以色列建国之后。有不少解经家认为士师记就是先知撒母耳写的,他是以色列人最后一位士师,当他半退休之际,扫罗开始作王。撒母耳用如此愉快的心情来描写士师基甸在功成名就时而隐退(8:22-23),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基甸隐退的原因,第一,表示他不愿意建立王权政治。第二,他愿意在以色列国家真正实行神权政治。第三,他把战利品制成以弗得以作神权政治的代表。后来以色列人把以弗得当作神来拜,那是另一件事,因为那并不是基甸的本意。
  三、本书写作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三百零五年(自纪元前1425-1120),整个士师时代约有四百五十年,正如使徒行传十三章廿节所记的“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
  四、本书性质
  1、士师记是一本极其惨痛的历史,记载以色列人在取得迦南地为业之后,屡次犯罪得罪神,屡次失败亡国。民数记是一本惨痛的书,记述以色列人因为犯罪而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可是士师记是一本更惨痛的历史书,它记述以色列人的失败不止四十年,甚至有十一个四十年——四百五十年。本书也是一本黑暗的历史,记载以色列人背叛神、拜偶像、内战、支派之间的对立与争执。“各人任意而行”,满了淫乱、污秽、残酷、杀戮等种种罪行。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以色列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2、本书着重讲述选民连续的失败,因此无形中使读者有个印象,就是四百五十年士师时代,完全是在罪恶生活中渡过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在四百五十年中,至少有三十五年选民还是忠于神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在这段时期就是有路得记的出现,它所描写的是另一个蒙恩的方面。如果我们有个错觉,认为士师记都是叙述以色列人犯罪失败的历史,那么我们就会从路得记中得到纠正,因为在路得记中看见神慈爱的恩光。以色列人在这四百五十年中有这么多的叛逆历史,这已经使神的心够忧伤的了。
  3、“士师”一词在希伯来文是审判官之意,这些人是神所拣选,有神赐给他们的特别能力,奉命作百姓的领袖,他们的工作不但是裁判百姓案件,更重要的就是拯救百姓脱离仇敌的手。
  当时的政治基本上可以称为神权政治时期,因为那时以色列人没有君王,也没有中央政府,乃是由神自己直接统治,可惜人不肯接受神的统治,所以就遭到许多失败,但是神仍然设法拯救他们。
  士师记第一章就说到因果报应的道理,亚多尼比色:“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1:7),从前他怎样对待别人,如今人也怎样对待他,真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士师记就是讲的因果报应。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自己的言行,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
  五、本书分段
  1、依靠主(1:1-2:5)。
  (1)主命令并且作成 (1:1-2);
  (2)犹大家出去争战 (1:3-4);
  (3)胜亚多尼比色 (1:5-7);
  (4)不完全的胜利 (1:8-36);
  (5)主的责备 (2:1-5);
  2、离弃主 (2:6-16:)。
 二章六至二十三节是他们以后历史的概略
七次悖逆
经文
侵略者
时期
拯救者与士师
第一次
3:1-11
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
8
俄陀聂
第二次
3:12-31
摩押王伊矶伦和非利士人
18
以笏和珊迦
第三次
4:-5:
迦南王耶宾
20
底波拉和巴拉
第四次
6:-8:32
米甸人
7
基甸
第五次
8:33-10:5
内战互相残杀

陀拉、睚珥
第六次
10:6-12:
亚扪人和非利士人
18
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
第七次
13:-16:
非利士人
40
参孙
3附录17:-21:)。这一段特别讲到社会的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1)放任的宗教信仰 ( 17:-18:);
  (2)浪漫的家庭生活 (19:);
  (3)在政治方面,是自由的军事行动 ( 20:-21:)。
  六、本书中的特殊事物
  在本书中有几件特殊事物的记载:
  1、有两个开始。第一个开始就是上去攻打迦南人。”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1:1)。第二个开始就是占领土地。”从前约书亚打发以色列百姓去的时候,他们各归自己的地业,占据地土。“(2:6)
  2、本书有一个最古老的寓言(9:8-15)。这是基甸的儿子约坦用比喻责备示剑人。
  3、本书有最伟大的庄严的战歌(5:)。这是女士师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的战歌。
  4、本书最先记载一个妇人在紧急之时为民立功(9:50-57)。可能她还是一位寡妇。
  5、圣经中唯一的女士师底波拉(4:4)。
  6、第一个拜偶像的祭司(18:30)。
  七、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本书内容的秩序并不一定完全是按时间的先后秩序编排的。按理似乎二章六至九节在先,然后一章、二章一节至五节、十节至十三节,再后是十七章至二十一章,最后是二章十四节至十六章。但实际上它却是按这样的秩序编写的:(1)以色列人信神;(2)以色列人离弃神;(3)以色列人遭遇的结果。使人读时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那么混乱,完全是由于他们对神背叛不信。
  2、在神兴起的士师中,有的出身相当寒微(6:15)。有的是女子(4:4)。但耶和华的灵一降在他们身上(3:10,6:34,11:29,13:25,14:6、19,15:14),他们就能胜过仇敌,作了以色列人的拯救者,这就是”万军之耶和华: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
  3、士师记的内容与历代教会的情形也很相似。如果教会不让基督作主,信徒各人任意而行,教会就会远离神,事奉偶像。教会分门别类,树立宗派,不能合一。其结果就会与当初的以色列人相同。
  4、随从士师基甸的本来有三万二千人,只因为惧怕就有二万二千人被淘汰了(7:3),又因放松懈怠,不能儆醒,九千七百人被淘汰了。结果只剩下三百人(7:8)。这样的淘汰是相当厉害的。我们这些跟从主的人,也可能在某些事情上,够不上主要求的标准而被淘汰了。
  经过淘汰所剩下的那三百人,因为他们大有胆量毫不惧怕,所以他们三百能战胜十几万人,基甸把那三百人分成三队,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夜半三更的时候,他们在敌军的营盘四围各站各的地方,三百人齐声呐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全部敌人都惊慌失措,三百人吹角,主使敌人全军用刀互相击杀,然后逃跑,三百人追赶,杀败了他们,都是因为那三百人坦然无惧信靠顺服。由此可见,人如果依靠主大有信心,大有胆量,就能作成大事难事。今日教会所需要的并不是光有知识口才的人,是真有信心的人。要知道圣灵充满与胆量有密切关系。彼得在五旬节时信心与胆量那么大也就是因为圣灵充满。基甸带领那三百人争战,所用的武器就是三样东西:(1)火把;(2)空瓶;(3)角。火把即火热的心灵。空瓶即倒空的器皿。角即传信息与听命令。
  5、参孙每次都是在大得胜,大成功之后失败的。他从小就是奉献归主为圣的拿细耳人,可是关于拿细耳人的禁例(见民6:1-8),几乎每一条都被他破坏了。比如:禁例说”离俗归耶和华“。他偏要亲近妓女(16:1);”不可喝清酒、浓酒、葡萄汁“,他偏要到葡萄园去(14:5);”不可剃头“,他偏把长发的秘密告诉人(16:15);”不可挨近死尸“,他偏在死狮内取蜜。他能顶勇敢地打死强壮的狮子(14:5),击杀了一千个非利士人(15:14),但他却是顶软弱地去对付自己。参孙是个大有能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放荡无羁的人,他是个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相当严重的人。他的结果是何等的惨。在参孙失败的事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教训:
  (1)人在成功时最易失败,因为他骄傲。
  (2)他的体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他的灵力却相当弱小。
  (3)他胜过了有形的狮子,却败于无形的狮子(情欲)。他能胜过强敌,却不能胜过自己,可见人的自己比猛狮更厉害,更难胜过(16:18)。然而在那背道和不信的时代中,对神始终有信心,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所以他仍被列入信心见证人之中(来11:32)。
  6、有人对士师耶弗他许愿献女儿作燔祭的事(11:29-40)非常怀疑。这么一位热爱神,敬畏神的少女,为何把她活活焚烧当作燔祭呢?神为什么能容忍这么残忍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把这一段经文仔细反复多读几遍,再参考其他有关经节,就会对这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所发生的难题也可以解决。
  (1)耶弗他所许的愿是”无论什么东西(包括人和动物)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或将它献上为燔祭“(照原文另译),他的意思就是,如果神将仇敌交在他手里,又使他平安回来,无论什么东西包括家属,牛羊等一从他家门口出来,必归耶和华,或者将那东西献上作为燔祭。他许的愿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把那东西归给耶和华,另一部分是献上作为燔祭。和合本译作”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那个”也“字原文可译作”和“,”或者“,”否则“等词。耶弗他还愿时,是照他许愿的第一部分,将他的女儿归给耶和华,并没有将他的女儿焚烧作为燔祭。
  把人经火作燔祭,这是神所憎恶的,也是神严格禁止的(利18:21,20:2-5;申12:31,18:10)。神曾要亚伯拉罕献以撒作燔祭,那是因为要试验亚伯拉罕是否会因着神这样一个无理的要求,和他自己性情矛盾的要求而不顺服神。结果亚伯拉罕还是顺服了,正当他要动手杀以撒献燔祭时,神就立刻禁止了他。
  耶弗他是明白律法的人,他是事奉神,里面有神的灵的人(12:29)。他也被列为信心的见证人(来11:32),他决不可能犯这么大的罪,把自己的女儿杀掉献作燔祭。如果他真的要将女儿献为燔祭,神在两个月之间决不会缄默不禁止他。
  耶弗他看见他的女儿,心中愁苦为难,并不是因为要把他的女儿献为燔祭,乃是因为那女儿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11:34),如果把她归给耶和华,”终身为处女“,那么,他就成为绝嗣无后的人了。这件事对耶弗他来说真是个大的难题。
  耶弗他没有可能把他的女儿献作燔祭,因为燔祭的祭牲,必须是公的(利1:3,10;创22:13)。同时也没有一个祭坛,没有一个祭司可以容许他把女儿献上。
  本书十一章三十九节也特别明确提到耶弗他如何”照所许的愿向她行“。就是使他的女儿从此”终身没有亲近男子“。这是说使他的女儿一辈子守独身没有出嫁。
  7、在士师记九章八到十五节有一个古老的寓言,其中有相当深刻的教训。当时社会流行用树木作比喻,约坦藉比喻指责亚比米勒。这比喻的含意是暗示那些对人有价值,会结果子的树木都不愿意作王。比如社会上身份尊贵,影响力大的人,都不贪爱王位,都不以自己对人的特殊贡献而居功。亚比米勒的父亲基甸就是如此。至于那些会伤害人,不结果子的荆棘却被立为王。像卑鄙无能的亚比米勒贪图名利要驾临于众人之上。九节说”飘摇在众树之上“,表明他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王位。十五节荆棘矮小不能成荫,要众树投在他的荫下,这是讽刺的话,说明亚比米勒绝不能保护示剑人。而且荆棘在干旱的季节容易着火,火势一蔓延就会殃及其他的树木。这个寓言就是暗示亚比米勒将来一定会成为示剑人的祸患。
  八、本书主要信息
  1、本书是选民悲剧重演的记录,它是人心远离神的写照,它表明人在蒙神的大祝福之后,仍可能有灵性堕落的危险。但是本书重点并不是记载堕落历史的书,而是一本记载神拯救的书。书中记载选民有七次悖逆与七次捆绑,也记载选民有七次向神呼吁,求神拯救,本书可以见到神有七次兴起士师,拯救那背道的儿女。
  本书说明以色列人种种背叛神的倾向。以色列人蒙神拯救出了埃及,又蒙神的奇妙带领进入了迦南,可是他们仍然是背叛神,远离神。
  本书也说明了神圣洁、公义的性格;人有罪他必定追讨,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同时本书也说明神的慈爱与怜悯,只要以色列人真心悔改,向神呼求,神就垂听他们的祷告,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甚至他们七次背叛,七次被奴役,七次悔改,七次蒙拯救。所以士师记可用罪、刑、悔、救四个字来概括。
  九、本书钥字和钥节
  1、钥字:拯救(2:18)。
  2、钥节:
  (1)”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
  (2)”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周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管理土地的神)和亚斯他录(管理生育的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们便极其困苦。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2:12-1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一、本书概略  1、书名:从约书亚到扫罗之间的这一段时期执政掌权的人,就称为士师。这些士师是神特别兴起的仆人来治理他的百姓,并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这个时代就称为士师时期,因为书中记载了十几位士师的历史,所以就称它为士师记。这个时代长达450年(徒13:20)。  2、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的光景正如本书十七章六节:“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在人群社会混乱的时期,我们从士师记中可以看见神的政治,就是神在天上仍然看顾并治理他的百姓,不断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  在此时期内以色列因为不能除尽迦南地的七族,所以他们就逐渐远离神,随从外邦人的风俗,敬拜外邦人的偶像,与外邦人通婚,且有许多淫行。因此神就照着以前多次警告过的话,把他们交在外邦人手中。可是他们一旦悔改,神就垂听他们的呼求,藉着士师拯救他们。这也是士师记特有的公式:远离神——被交在外邦人手中——悔改——得拯救——远离神。这样的循环重复有七次之多(3:-16:)。  本书记载的士师计有十三位:  (1)犹大支派的俄陀聂(3:9);  (2)便雅悯支派的以笏(3:15);  (3)流便支派的珊迦(3:31);  (4)特别的妇女代表
底波拉(4:4);  (5)拿弗他利支派的巴拉(4:6);  (6)玛拿西支派的基甸(6:12);  (7)以萨迦支派的陀拉(10:11);  (8)玛拿西东支的睚珥(10:3);  (9) 迦得支派的耶弗他(12:7);  (10)西缅支派的以比赞(12:8);  (11)西布伦支派的以伦(12:11);  (12)以法莲支派的押顿(12:13);  (13)但支派的参孙(13:2-7、21-25);  亚比米勒(基甸的儿子)并不是神所兴起的士师(9:),不过是一个篡位的野心家。此外,在士师时期中还有其他士师,只是在本书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像祭司以利(撒上4:18)、先知撒母耳(撒上7:13)等人都是例子。  士师记所记载的士师有十三位。“十三”在圣经中是个扰乱的数字。士师时代是以色列人最黑暗最扰乱的时期,先是因为信仰的败坏,他们便去敬拜巴力,继而就是道德腐败堕落,社会混乱,人心黑暗,于是敌人就来侵犯。他们因为敌人欺凌、压迫、苦不堪言,就向神呼吁哀告。神因为怜悯他们的苦情,就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他们就平安绥靖若干年。  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他们胜而未灭。当他们得胜的时候,没有
听从神的吩咐马上把敌人灭掉。他们想利用迦南七族的人为他们打柴挑水(书9:27)。结果成了他们肋下的荆棘,迦南人的假神成了他们的网罗,无法摆脱(士2:3)。第二,他们悔而未改,他们在波金虽然痛哭流涕(2:1-5 ),但却是悔而未改。他们并不是依照神的旨意而忧伤,他们乃是世俗的忧伤。因为他们不是因为恨罪,怕得罪神而痛哭,乃是因为惧怕刑罚。例如:有的孩子因为自己作错了事情而痛哭,有的孩子是因为怕挨打而哭,有的孩子是因为自己叫母亲伤心而痛哭。  二、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不详。从本书末后几章内四次提到“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17:6,18:1,19:1,21:25)这句话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它必是作于以色列建国之后。有不少解经家认为士师记就是先知撒母耳写的,他是以色列人最后一位士师,当他半退休之际,扫罗开始作王。撒母耳用如此愉快的心情来描写士师基甸在功成名就时而隐退(8:22-23),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基甸隐退的原因,第一,表示他不愿意建立王权政治。第二,他愿意在以色列国家真正实行神权政治。第三,他把战利品制成以弗得以作神权政治的代表。后来以色列人把以弗得当作神来拜,那是另一件事,因为那并不是基甸
的本意。  三、本书写作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三百零五年(自纪元前1425-1120),整个士师时代约有四百五十年,正如使徒行传十三章廿节所记的“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  四、本书性质  1、士师记是一本极其惨痛的历史,记载以色列人在取得迦南地为业之后,屡次犯罪得罪神,屡次失败亡国。民数记是一本惨痛的书,记述以色列人因为犯罪而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可是士师记是一本更惨痛的历史书,它记述以色列人的失败不止四十年,甚至有十一个四十年——四百五十年。本书也是一本黑暗的历史,记载以色列人背叛神、拜偶像、内战、支派之间的对立与争执。“各人任意而行”,满了淫乱、污秽、残酷、杀戮等种种罪行。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以色列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2、本书着重讲述选民连续的失败,因此无形中使读者有个印象,就是四百五十年士师时代,完全是在罪恶生活中渡过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在四百五十年中,至少有三十五年选民还是忠于神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在这段时期就是有路得记的出现,它所描写的是另一个蒙恩的方面。如果我们有个错觉,认为士师记都是叙述以色列人犯罪失败的历史
,那么我们就会从路得记中得到纠正,因为在路得记中看见神慈爱的恩光。以色列人在这四百五十年中有这么多的叛逆历史,这已经使神的心够忧伤的了。  3、“士师”一词在希伯来文是审判官之意,这些人是神所拣选,有神赐给他们的特别能力,奉命作百姓的领袖,他们的工作不但是裁判百姓案件,更重要的就是拯救百姓脱离仇敌的手。  当时的政治基本上可以称为神权政治时期,因为那时以色列人没有君王,也没有中央政府,乃是由神自己直接统治,可惜人不肯接受神的统治,所以就遭到许多失败,但是神仍然设法拯救他们。  士师记第一章就说到因果报应的道理,亚多尼比色:“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1:7),从前他怎样对待别人,如今人也怎样对待他,真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士师记就是讲的因果报应。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自己的言行,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  五、本书分段  1、依靠主(1:1-2:5)。  (1)主命令并且作成 (1:1-2);  (2)犹大家出去争战 (1:3-4);  (3)胜亚多尼比色 (1:5-7);  (4)不完全的胜利 (1:8-36);  (
5)主的责备 (2:1-5);  2、离弃主 (2:6-16:)。 二章六至二十三节是他们以后历史的概略 七次悖逆 经文 侵略者 时期 拯救者与士师 第一次 3:1-11 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 8 俄陀聂 第二次 3:12-31 摩押王伊矶伦和非利士人 18 以笏和珊迦 第三次 4:-5: 迦南王耶宾 20 底波拉和巴拉 第四次 6:-8:32 米甸人 7 基甸 第五次 8:33-10:5 内战互相残杀 陀拉、睚珥 第六次 10:6-12: 亚扪人和非利士人 18 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 第七次 13:-16: 非利士人 40
参孙 3、附录(17:-21:)。这一段特别讲到社会的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1)放任的宗教信仰 ( 17:-18:);  (2)浪漫的家庭生活 (19:);  (3)在政治方面,是自由的军事行动 ( 20:-21:)。  六、本书中的特殊事物  在本书中有几件特殊事物的记载:  1、有两个开始。第一个开始就是上去攻打迦南人。”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1:1)。第二个开始就是占领土地。”从前约书亚打发以色列百姓去的时候,他们各归自己的地业,占据地土。“(2:6)  2、本书有一个最古老的寓言(9:8-15)。这是基甸的儿子约坦用比喻责备示剑人。  3、本书有最伟大的庄严的战歌(5:)。这是女士师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的战歌。  4、本书最先记载一个妇人在紧急之时为民立功(9:50-57)。可能她还是一位寡妇。  5、圣经中唯一的女士师底波拉(4:4)。  6、第一个拜偶像的祭司(18:30)。  七、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本书内容的秩序并不一定完全是按时间的先后秩序编排的。按理似乎二章六至九节在先,然后一章、二章
一节至五节、十节至十三节,再后是十七章至二十一章,最后是二章十四节至十六章。但实际上它却是按这样的秩序编写的:(1)以色列人信神;(2)以色列人离弃神;(3)以色列人遭遇的结果。使人读时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那么混乱,完全是由于他们对神背叛不信。  2、在神兴起的士师中,有的出身相当寒微(6:15)。有的是女子(4:4)。但耶和华的灵一降在他们身上(3:10,6:34,11:29,13:25,14:6、19,15:14),他们就能胜过仇敌,作了以色列人的拯救者,这就是”万军之耶和华: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  3、士师记的内容与历代教会的情形也很相似。如果教会不让基督作主,信徒各人任意而行,教会就会远离神,事奉偶像。教会分门别类,树立宗派,不能合一。其结果就会与当初的以色列人相同。  4、随从士师基甸的本来有三万二千人,只因为惧怕就有二万二千人被淘汰了(7:3),又因放松懈怠,不能儆醒,九千七百人被淘汰了。结果只剩下三百人(7:8)。这样的淘汰是相当厉害的。我们这些跟从主的人,也可能在某些事情上,够不上主要求的标准而被淘汰了。  经过淘汰所
剩下的那三百人,因为他们大有胆量毫不惧怕,所以他们三百能战胜十几万人,基甸把那三百人分成三队,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夜半三更的时候,他们在敌军的营盘四围各站各的地方,三百人齐声呐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全部敌人都惊慌失措,三百人吹角,主使敌人全军用刀互相击杀,然后逃跑,三百人追赶,杀败了他们,都是因为那三百人坦然无惧信靠顺服。由此可见,人如果依靠主大有信心,大有胆量,就能作成大事难事。今日教会所需要的并不是光有知识口才的人,是真有信心的人。要知道圣灵充满与胆量有密切关系。彼得在五旬节时信心与胆量那么大也就是因为圣灵充满。基甸带领那三百人争战,所用的武器就是三样东西:(1)火把;(2)空瓶;(3)角。火把即火热的心灵。空瓶即倒空的器皿。角即传信息与听命令。  5、参孙每次都是在大得胜,大成功之后失败的。他从小就是奉献归主为圣的拿细耳人,可是关于拿细耳人的禁例(见民6:1-8),几乎每一条都被他破坏了。比如:禁例说”离俗归耶和华“。他偏要亲近妓女(16:1);”不可喝清酒、浓酒、葡萄汁“,他偏要到葡萄园去(14:5);”不可剃头“,他偏把长发的秘密告诉人(16:15);”不可挨近死尸
“,他偏在死狮内取蜜。他能顶勇敢地打死强壮的狮子(14:5),击杀了一千个非利士人(15:14),但他却是顶软弱地去对付自己。参孙是个大有能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放荡无羁的人,他是个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相当严重的人。他的结果是何等的惨。在参孙失败的事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教训:  (1)人在成功时最易失败,因为他骄傲。  (2)他的体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他的灵力却相当弱小。  (3)他胜过了有形的狮子,却败于无形的狮子(情欲)。他能胜过强敌,却不能胜过自己,可见人的自己比猛狮更厉害,更难胜过(16:18)。然而在那背道和不信的时代中,对神始终有信心,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所以他仍被列入信心见证人之中(来11:32)。  6、有人对士师耶弗他许愿献女儿作燔祭的事(11:29-40)非常怀疑。这么一位热爱神,敬畏神的少女,为何把她活活焚烧当作燔祭呢?神为什么能容忍这么残忍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把这一段经文仔细反复多读几遍,再参考其他有关经节,就会对这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所发生的难题也可以解决。  (1)耶弗他所许的愿是”无论什么东西(包括人和动物)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或将它献上为燔祭“(照
原文另译),他的意思就是,如果神将仇敌交在他手里,又使他平安回来,无论什么东西包括家属,牛羊等一从他家门口出来,必归耶和华,或者将那东西献上作为燔祭。他许的愿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把那东西归给耶和华,另一部分是献上作为燔祭。和合本译作”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那个”也“字原文可译作”和“,”或者“,”否则“等词。耶弗他还愿时,是照他许愿的第一部分,将他的女儿归给耶和华,并没有将他的女儿焚烧作为燔祭。  把人经火作燔祭,这是神所憎恶的,也是神严格禁止的(利18:21,20:2-5;申12:31,18:10)。神曾要亚伯拉罕献以撒作燔祭,那是因为要试验亚伯拉罕是否会因着神这样一个无理的要求,和他自己性情矛盾的要求而不顺服神。结果亚伯拉罕还是顺服了,正当他要动手杀以撒献燔祭时,神就立刻禁止了他。  耶弗他是明白律法的人,他是事奉神,里面有神的灵的人(12:29)。他也被列为信心的见证人(来11:32),他决不可能犯这么大的罪,把自己的女儿杀掉献作燔祭。如果他真的要将女儿献为燔祭,神在两个月之间决不会缄默不禁止他。  耶弗他看见他的女儿,心中愁苦为难,并不是因为要把他的女儿献为燔祭,乃是因为那女
儿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11:34),如果把她归给耶和华,”终身为处女“,那么,他就成为绝嗣无后的人了。这件事对耶弗他来说真是个大的难题。  耶弗他没有可能把他的女儿献作燔祭,因为燔祭的祭牲,必须是公的(利1:3,10;创22:13)。同时也没有一个祭坛,没有一个祭司可以容许他把女儿献上。  本书十一章三十九节也特别明确提到耶弗他如何”照所许的愿向她行“。就是使他的女儿从此”终身没有亲近男子“。这是说使他的女儿一辈子守独身没有出嫁。  7、在士师记九章八到十五节有一个古老的寓言,其中有相当深刻的教训。当时社会流行用树木作比喻,约坦藉比喻指责亚比米勒。这比喻的含意是暗示那些对人有价值,会结果子的树木都不愿意作王。比如社会上身份尊贵,影响力大的人,都不贪爱王位,都不以自己对人的特殊贡献而居功。亚比米勒的父亲基甸就是如此。至于那些会伤害人,不结果子的荆棘却被立为王。像卑鄙无能的亚比米勒贪图名利要驾临于众人之上。九节说”飘摇在众树之上“,表明他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王位。十五节荆棘矮小不能成荫,要众树投在他的荫下,这是讽刺的话,说明亚比米勒绝不能保护示剑人。而且荆棘在干旱的季节容易着火,火势一
蔓延就会殃及其他的树木。这个寓言就是暗示亚比米勒将来一定会成为示剑人的祸患。  八、本书主要信息  1、本书是选民悲剧重演的记录,它是人心远离神的写照,它表明人在蒙神的大祝福之后,仍可能有灵性堕落的危险。但是本书重点并不是记载堕落历史的书,而是一本记载神拯救的书。书中记载选民有七次悖逆与七次捆绑,也记载选民有七次向神呼吁,求神拯救,本书可以见到神有七次兴起士师,拯救那背道的儿女。  本书说明以色列人种种背叛神的倾向。以色列人蒙神拯救出了埃及,又蒙神的奇妙带领进入了迦南,可是他们仍然是背叛神,远离神。  本书也说明了神圣洁、公义的性格;人有罪他必定追讨,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同时本书也说明神的慈爱与怜悯,只要以色列人真心悔改,向神呼求,神就垂听他们的祷告,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甚至他们七次背叛,七次被奴役,七次悔改,七次蒙拯救。所以士师记可用罪、刑、悔、救四个字来概括。  九、本书钥字和钥节  1、钥字:拯救(2:18)。  2、钥节:  (1)”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  (2)”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周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
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管理土地的神)和亚斯他录(管理生育的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们便极其困苦。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