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收集了六個大士师(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孫)
与六個小士师(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赞、以伦、押顿)。大士师的事
迹有详细的纪录,小士师得事迹则纪录得比较简单。
◎六個大士师的记载,開始是犹大支派最后是以但支派结束,跟第一章一样
。
一、士师俄陀聂把以色列人由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手中拯救出来。3:7-11
(一)以色列人行恶,敬拜诸巴力和亚舍拉,上帝把他们交给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他们就臣服8年。3:7-8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边的木柱型态出现。原文是复数应译为「诸亚舍拉」。可以参考亚舍拉1亚舍拉2。
●「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古珊利萨田交在他手」:这句片语在士师记中常常出现( 士 2:14 ; 士 3:8 ; 士 4:2 ; 士 10:7 ),意思是神使以色列完全受制於敌人的势力当中。
●「米所波大米」:「美索不达米亚」,意义是「在两河之间的亚蘭」
。可能是加瑟王朝,該王朝推翻了巴比伦人,统治巴比伦地区直到西元前十二世纪。
●「古珊利萨田」:字面意义是「加倍邪恶的古珊」。可能是这王敌人给他的绰号,这王统治了以色列八年,是一段长久的時间足以让此王的势力伸展到以色列南部地方,所以位於南方的士师俄陀聂由此处而出。考古学已经发现「古珊利萨田」的名字与加瑟王朝的两個统治者有关。
◎虽然「善有善报」的原则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我们在圣经中仍常可看见神用平安、富裕来报答顺服他的人,用灾难、奴役报应背叛他作恶的人。
(二)上帝回应以色列人的呼求,赐下拯救者俄陀聂,他打败古珊利萨田,使以色列国太平四十年。3:9-11
●「拯救者」:这個希伯来动词含有多個意思:有些经文中饭指在战争中拯救以色列人的(男性)英雄人物(例如: 士 3:9 ;士 3:15 ; 士 3:31 ; 士 6:15 ; 士 10:1 ;撒上 10:27 ; 耶 14:8 ; 何 13:10 ),有時被用来做弥赛亚(例如: 赛 19:20 ),或作上帝的称号(例如: 赛 43:11 ; 赛 45:15 ; 赛 45:21 )。
●这里的「拯救者」和「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或「拯救」)是同一個字根。
●「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这句话说明俄陀聂成功的关键。这句话在士师记中是很常见的表达,例如: 6:34 ;11:29 ; 13:25 ; 14:6 ; 14:19 ;15:14 。
● 3:10 初次显示士师的能力是超自然的。本书作者也以同样的修辞句用在耶弗他身上 士 11:29 ,但同样概念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耶和华的灵「占据」(take possession of,RSV)或是披戴(clothed itself with)基甸 士 6:34 。在参孫的情况,则是耶和华的灵「開始激动」、「催逼」、「猛击」他。
●「四十年」:古以色列以四十年为「一代」。
●士师记提到七個循环当中,只有一处是提到国中享太平遠超過一個世代:
士 3:11 四十年
士 3:30 八十年
士 5:31 四十年
士 8:28 四十年
士 10:2-3 四十五年
士 12:7-14 三十一年
士 16:31 二十年
◎这里提到的「耶和华的灵降在....身上」似乎表达旧约時代圣灵降临是含有一种暂時和短暂的特质,只是为了执行一样特殊的任务,例如降临在俄陀聂身上是为了要制服古珊利萨田( 3:10 )。有時使用不同的字眼来形容,例如在参孫的故事里提到「耶和华的灵激动(感动)他」 13:25 、「耶和华的灵将能力降临在他身上」(或译作「大大感动参孫」 14:6 ;14:19 )。甚至在士师记以外亦可以发现神的灵降临在不信者的身上,例如在( 民 24:2 )神的灵降临在不信者巴蘭的身上。这些经文提到的圣灵降临似乎是神为了神的工作而降在人的身上,但做完后圣灵会離開他们( 撒上 11:6 ; 16:14 ),似乎没有一处涉及从罪中拯救或处理個人的属灵情况。可见这里的圣灵降临与和新约的「圣灵内住」可能有所分别,不過与「被圣灵充满」很类似。
◎请参考以下经文思考圣灵在旧约和新约里面相对的工作是否有所不同?
旧约: 士 3:10 ; 6:34 ; 11:29 ; 撒上 11:6
新约: 约 14:16 ; 罗 8:9 ; 弗 1:13 ; 弗 4:30
◎以色列人虽然背叛神,遭受报应,但神还是怜悯赐下拯救者。上帝的怜悯是我们这些常常陷入罪恶中的人的盼望。
二、士师以笏把以色列人由摩押王伊矶伦手中拯救出来。3:12-30
(一)以色列人又行恶,於是上帝就让摩押王伊矶伦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臣服於伊矶伦十八年。3:12-14
●「又」:意思是「又行」或「再」,作者在交代以色列第二循环背道开始( 3:12 )就用此字来强调,这個字在希伯来文中以动词形式出现,直译为「加上」。
●「伊矶伦」:字义是「像小牛」的意思。牛是巴力的坐骑,因此这個名字有「神仆人」的意思。
●「摩押」:位於死海以东的亚嫩河和撒烈溪之间。
●「亚扪人」:居於摩押人的东北方,在西元前十三世纪末左右立国
,跟以色列一样。
●「亚玛力人」:类似亚扪人,是游牧民族,盤据犹大以南一大片领土,算是以色列最大的敌人 出 17:8-16 ;参
撒上 15:2,3 。
●「棕树城」:「耶利哥城」。摩押人攻击以色列人的途径和以色列人进迦南地是近似的。
(二)以色列人呼求神,神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以笏,他利用计谋暗杀伊矶伦成功。3:15-26
●「基拉」: 创 46:21 提到「基拉」是便雅悯之子。
●「基拉的儿子以笏」:这里应該是「基拉的后裔以笏」的意思。扫罗王也出於这一族 撒下 16:5
●「是左手便利的」:原文是「是右手有限制的」。便雅悯人原文是「右方之民」,以笏的特徵与便雅悯人成一個有趣的对比。便雅悯支派中有许多左撇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打仗的能力,参 士 20:16 。代上 12:2 显示他们是双手无碍的人。
●「一肘」:这個「肘」的原文与一般常用的「肘」(约45公分)不同约35公分。
●「礼物」:实际上是指「貢物」。
●「送礼物」:意思是「进貢、礼物、奉献」,是降服国惯常的做法,
参考 撒下 8:2 ; 8:6 。这個希伯来原文经常用
作指奉献给上帝的土產或牲畜,参考 创 4:3-5 ;
利 2:1 ; 2:4 ; 2:13-15 ; 23:16-17 。
●「凿石之地」:有点模稜两可。希伯来文可作「雕刻的石头」或「铭
刻的像」之解。在 3:26 再度出现,可见这些石堆是当時的重要地标。3:26 的记载显见以笏认为他觉得過了此处就安全了,由此可见这是作边界的石堆,摩押人的势力到此为止。
●奉「神」的命:以笏使用「伊罗兴」(該地区对神只的通称)而非「耶和华」来描述神,以此引发王的好奇心。
●「凉楼」:「凉爽的屋顶上小房间」。是在当地平坦屋顶上兴建的小房间,開有许多窗户以利凉风吹进来,適合默想、祷告或进行私人会面。
●「且穿通了后身」:也可能可译为「以致粪便也从体内流出来了」。
也可能就是因此摩押的臣仆会误认他们的君王在大解。
●「大解」:直译作「遮盖他的脚」,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指「排泄」
。
◎以笏因为是左撇子,所以可以把兵器藏在一般人比较不会注意的地方,因此增加了他刺杀成功的机率。当然,他也是又机智又勇敢才能行刺成功。我们除了追求奉献心志、灵命等一般素质的成长之外,是否也利用了我们本身的长处来服事上帝?
(三)以笏在以法莲招聚以色列人,守住约但河渡口,制服摩押人,使得以色列太平八十年。3:27-30
●「一万」:原文是「十千」,「千」可能是一個家族或军队编制单位,因此,被杀的人应該不到一万人,而是十個「千」单位的军队。
●「强壮」:希伯来文和「肥」本为同一字,摩押人和他们的伊矶伦王一样肥胖( 3:17 )。
◎以笏而后的行动更显示他的智慧,因为伊矶伦王尸首延误发现有助於以笏先顺利逃走,而且他立刻绕行山地用号角招聚大军作战,他迅速的行动能力是打赢摩押人的关键之一。
三、以笏之后,珊迦打死六百非利士人,拯救以色列人。3:31
●「珊迦」:字义是「劍」,不是以色列人,而是何利人或赫人的名字。这并不见得代表珊迦是迦南人,却显示以色列人与当地人民难分难解。珊迦看起来是一位不重要的士师,有学者认为他只是一名战士,但大部分学者仍认为他是士师之一。
●「赶牛的棍子」:这种棍子可以长达2.7公尺,棒的一端有尖锐的金属片用来赶牲畜用,另一端则是有一個类似凿形的刀片用来清洁犁头。所以这种棍子也可以拿来作为兵器用在战场上。
◎虽然武器很奇怪,但是珊迦还是能够善用这种罕见的武器来攻击敌人。我们是否也注意到我们能够熟悉的特殊能力呢?
四、底波拉和巴拉把以色列人由迦南王耶宾与将军西西拉手中拯救出来。
4:1-5:31
(一)以色列人又行恶,上帝让迦南王耶宾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4:1-3
●「付与」:「卖」,有「把以色列人交给耶宾当奴隶」的意思。
●「夏琐....耶宾」: 书 11:1-11 也提及夏琐王耶宾,他被约书亚征服。
●「夏琐」:位於呼勒湖西南6.4公里的战略性位置,是埃及往返西亚帝国的主要通道,当時人口估计有四万人(耶利哥估计1500人)。西元前18-17世纪的马里文献和西元前14世纪的亚马拿文献都提到此城。由於此处位居要津,所以约书亚征服以后可能又有迦南人进入此处重建。1955年有学者成功在「基达废丘」(Tell el-Qedah)发掘出夏琐遗迹,城内包括高的建筑物,高於路面50.3公尺,占地10.12公顷,并且城周围有68.83公顷的平原。
●「耶宾」:字义是「神所看见的人」,可能只是夏琐王的称号。
●「将军」:字义就是「军队领袖」。
●「西西拉」:西西拉的住处称为「外邦人的夏罗设」,显然这里的迦南各城结成一個联盟,名义上拥护最大的国家夏琐领导人耶宾为王,但实际上的军事将领却是当時骁勇善战的西西拉。
●「夏罗设」:很可能是米吉多西北19公里左右的「艾拉马废丘」
(Tell Amar) 。也可能是「艾拉巴废丘」(Tell
el-Harbaj)能俯瞰流往西北面加密山的基顺河。
●「二十年」:比古珊利萨田统治的八年,伊矶伦统治的十八年还长。
◎士师记重要是在强调耶宾成为「迦南的王」( 4:2 、 4:23 、 4:24 ),而并非强调他是「夏琐王」;士师记也强调西西拉(耶宾阵營中的元帅)的力量過於夏琐的力量。
◎这里是士师時代唯一的一次有仇敌从以色列人本地兴起。以色列人未能将所有迦南人赶出,迦南人自然想卷土重来,若当初以色列人顺服神将他们全部逐出,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二)底波拉召巴拉率领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对抗耶宾的将军西西拉。4:4-7
●「先知」:这字强调说预言的职务,指一個人直接从神那里领受信息并将它传递给百姓。
●「底波拉」:字义是「蜜蜂」,是士师记中唯一的女士师。在
女性通常隶属於男性,但偶尔也有女性能摆脱低地位的命运,如米利暗 出 15:20 和户勒大 王下 22:14 。底波拉的锋头不仅压過其丈夫拉比多,连巴拉都相形失色 4:8 。
●「拉比多」:字义是「火把」。
●「基低斯」:「圣地」的意思。
●「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指夏琐西北方十一公里的一座城。
●「亚比挪庵」:字义是「我的父亲是快乐」。
●「巴拉」:字义是「闪电」。
●「他泊山」:位於耶斯列平原北端,拿弗他利、西布伦和以萨迦三大支派的交汇点,山顶平坦宽闊,適宜集结群众,高约400公尺,距離基顺河发源地约十六公里。这山是当地显著的地标,可以免去聚集军兵時的混亂状况。
●「基顺河」:这河向西沿著迦密山麓西北流入地中海,这河一年大部分的時期都是干涸的,只有在冬天的雨季才有水。在雨季時,沿河的低洼地区会变成沼泽地,使得铁车难以运作。1799年4月,基顺河的泛滥就让拿破仑战胜土耳其军队。
◎由本章提到的土地之广,可见此次战争任务之艰巨。底波拉自己住在以法莲南部的拉玛和伯特利中间,距離战役现场差不多有80公里遠。耶宾所率领的迦南人联军,也有来自这里的人。另一方面,此時期各支派的联系可能非常紧密,底波拉显然知道北方各支派的苦情,而他们不但风闻過她的名声,甚至亲自登门求助 4:5 b。底波拉选择来自受迦南人欺压最烈的巴拉为各支派的军事将领。由此可见,当時各支派间相当团结,消息灵通。迦南人盤踞主要的山谷与贸易大道,却显然无法阻止南北方与耶斯列平原上众支派的往来。
(三)巴拉要求底波拉与他同去,底波拉预言西西拉将死於妇人手中。
4:8-10
●「基低斯」:与 4:6 的基低斯不同。
(四)巴拉与西西拉的军队交战,击溃了西西拉的军队。4:11-16
●「基尼人」:是游牧民族,也是「金属工匠」宗族,与南方的犹大关系密切 1:16 , 4:11 是解释希百出现在以色列北方的缘故。
● 4:12-14 西西拉绝不会笨到在雨季调动全部的铁车。由 5:4,5,20,21 看得出那是非比寻常的大雨,可能是暴风雨,是在四月与五月初的一般雨季结束之后才来的。
●这段经文并没有说明决战地点,因此不能证实战事爆发的正确位置,但是从底波拉的凯歌可以看到以色列人是从向西的方向而下,所以一般认为战事应該在米吉多与他那附近( 5:19 )。
●西西拉有九百辆铁车和训练有素的精兵,但上帝利用暴风雨将西西拉的铁车陷入无用武之地,又让西西拉的部队沿著狭窄的谷道逃往外邦人的夏罗设之時被奔腾的急流和泥泞冲散,因此以色列民可以用步兵和刀获取重大的胜利。
◎巴力在在外邦被视为掌管风雨的神明,但此处却是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在 诗 18:9-15 提到耶和华为风雷之神)。
◎底波拉的优点:唯一的女士师,具有斡旋者、建议者、策劃者的特别能力,当神呼召她领导以色列人時能计画、指示、指派,有先知能力,能作歌。
(五)西西拉撇下军队逃跑,逃到雅亿的帐棚,雅亿先接待他,然后趁西西拉睡觉時杀了西西拉。於是神使以色列人胜了迦南王耶宾。4:17-24
●「雅亿」:字义是「山羊」或「羚羊」的意思。
●「进了他的帐棚」:依照当時的习俗,只要受邀进了游牧民族的帐篷就是人身安全的保证。而且依照当時的风俗,除了妇女的丈夫与父亲之外,其余男性不得进入女性的帐篷。因此雅亿的帐篷是一個理想的藏身之处。
●用「被」将他遮盖:可能是「毯子」一类的覆盖物。不過最可能的解释是「蚊帐」(fly-net)而非毛毯(rug,RV、RSV)。就西西拉的情况而言,他当時一路上风尘仆仆,有容身之处時,已是全身肮脏、汗水淋漓了,因此解为「蚊帐」较为可能。
●「奶子」:「牛奶」、「酸奶」、「乳酪」。5:25 说是「奶油」也就是「凝结的奶」的意思。
●「橛子....锤子」:当時是由女性来支搭或拆卸帐篷。
●「橛子」:帐篷钉子,通常是木制的,不過基尼人是金属工匠,所以也有可能是金属制品。
●「西西拉就死了」:在当時而言,死於妇人之手是奇耻大辱。
◎雅亿可能不同意其丈夫背弃与以色列人的盟约而与迦南人合作,因此击杀西西拉。
◎当時一個女性想要杀死一個战士,除了雅亿使用的方式之外,好像也没有比较適当的方法了。
(六)底波拉和巴拉作歌,详述对抗西西拉的战争颂赞神。5:1-31
◎本段一般被认为是旧约圣经中最古老的诗歌之一。
◎ 4:1-24 与 5:1-31 中间有些纪录的差异,如:参战的支派
4:6 5:14-18 等,可能是因为纪录的不完全或者是战争分为两個時期的缘故导致。
◎希伯来诗歌通常是对句而不是单行,偶尔也会有三行连句。底波拉
之歌中出现最多次的平行对句法形式有二,一是同义对句法,也就
是在第二行没什么大改变地重复加强第一句的概念 5:4,5 ;第二种则是渐进式或阶梯式的对句法,也就是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的一部份,再加一些新鲜的元素进去 5:19,20 ,使其思想更进一步。
1.呼召众人来歌颂耶和华。5:1-5
● 5:1 虽说这章是底波拉和巴拉作歌,但在 5:7 和 5:12 却指出底波拉才是該诗歌真正的作者。
●底波拉在歌中强调以色列与其神立约的关系。「耶和华」一词虽然给人残暴的印象,但他乃是出手拯救他子民的神,作者著重的是神的荣耀。当時清楚地各支派对彼此有責任,因此未响应底波拉之呼召的支之所以受責备,是因为他们理当响应而未能做到。另外,責备的重点不是因为他们未能来帮助其他支派,而是他们没来帮助耶和华本身5:23 。
●天「漏」:「落下」、「滴下」。
● 5:4-5 指的是過去的事迹,参考 申 30:2 出 19:16-19 。
2.以色列人被压迫的惨状。5:6-8
●「大道无人行走」:原文是「道路停止」或「道路止息」,有人认为应該略略更改拼音符号以解释成「商队止息」。
●「官长」:原意不详,可能是指「乡村民众」。
●官长「停职」:「停止」、「止息」、「结束」。如果「官长」是「乡村的民众」,那「官长停职」就是「乡村不再有人」的意思。
●「直到我底波拉兴起」:不只贸易之路困难重重,以色列的农村由於没有城墙,同样遭迦南人劫掠,这种苦况一直持续到底波拉兴起作士师拯救以色列为止。
● 5:10,11 情况大逆转,旅行者可以正大光明地来往各地,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聚集在打水之处。
●「四万人」:可能指这些支派中能作战的人数。
●「岂能见盾牌枪矛」:表示以色列人面临战争,却都没有武器。
3.呼召众人传扬上帝的作为。5:9-11
●「骑白驴的」:指「贵族」或「富人」,所以才能骑罕见且昂贵的白驴。
●「坐绣花毯子」:指「贵族」。
●「在遠離弓箭响声」:原意不明,可能是「比弓箭的响声更大」、
「在那些分掳物的声音中」、「在那些分水饮羊的声音中」、「在哪些分别羊群的吵杂声中」。
●「打水之处」:通常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最危险处。但如今连住在此处的人民都可以轻松地開口称颂耶和华。
●「城门」:传统上,城门口是聚集审判或商议之地,现在则为了感恩而召集百姓。
◎ 5:11 很有意思。RSV 的英译本出现了「农民(peasant)」,如此一来,作者把构成军队骨干的英勇农民与耶和华公义的作为(AV、RV、和合本)和胜利融在一起。配得荣耀的是耶和华,但他从不忘记参与其中的小人物。
4.记述各支派参与战争的状况。5:12-23
●「掳掠你的敌人」:字面意义是「掳掠你的俘虏」。
● 5:13 应翻译为「那時,幸存的百姓下到贵族那里,耶和华如勇士为我降临。」或「那時,幸存者下到贵族那里,耶和华的百姓如勇士为我降临。」
●「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可能指以法莲支派有個地方称为「亚
玛力人的山地」。該地区原是亚玛力人居住的地方。
● 5:14 头半句的字面意思是「从以法莲下来的人,他们的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看似荒谬不可能,但倘若稍微加以修改,不但可以让这个句子明白易懂,更可顾全 5:13-15 的一致:「从以法莲地,他们涌进谷地」。情况可能是以色列人飞奔下山与西西拉短兵相接,便雅悯支派带头,紧接著的是以法莲、玛吉、西布伦、以萨迦支派。
●「溪水旁」:「溪流」、「分区」,这里是「分区」的意思。
●「流便的溪水旁」:「流便的宗族中」。
●「玛吉」:原指约但河西的玛拿西半支派,不過这里应該是指约但河东的玛拿西半支派。
● 5:15-17 谴責那些拒绝应战的支派,其中「流便支派」没有参战,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与耶宾控制的区域有相当的距離,所以他们将自己维持在孤立的地方只顾自己畜牧的事情。基列指约但河东边的「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個支派」( 书 13:24-25 )没也有参战,因为他们不願意横過约但河协助自己的兄弟。「但支派」是因为他们专注在自己的商业世界里面(帕约港, 书 19:46 )所以没协助自己的兄弟。「亚设支派」亦留守在自己的港口没协助自己的兄弟5:18 则提到参与的支派( 4:10 ),和 5:15-17 成为强烈的对比。
●「米吉多水旁的他纳」:米吉多与他纳相聚八公里,考古发现米吉多(第七地层)在西元前1150-1125年期间曾被摧毁,表示底波拉的胜利可能追溯至西元前1125年。。与他泊山(以色列人的根据地)南北相距24公里。
●「星宿」:迦南神话中,星宿是雨水的源头,在巴力的掌管之下。但现在反而過来攻击迦南联军的领袖。这也表明迦南军队遭遇暴雨的攻击。
●「星宿从天上争战」:指耶和华为著以色列人介入战争,安排倾盆大雨为以色列而战,将正在弃铁车而逃的迦南人彻底冲没。
● 5:22 这里用重复的字眼「驰驱,踢跳,奔腾」来描绘迦南人疯狂逃命的景况。
●「米罗斯」:「避难所」的意思,确定的位置不详,可能是现代的 Maurus 废墟,位於加低斯拿弗他利以南11公里的地方。
◎这些支派不肯协助同胞的原因可能和当初没有赶出迦南人的原因相同,也可能原因如下: (1)他们不相信神的帮助 (2)不振作 (3)惧怕仇敌 (4)因为担心仇恨影响目前的生意来往影响致富,我们是否有時也因为这些原因而不願意帮助弟兄姊妹?
5.记述雅亿击杀西西拉的過程。5:24-27
●「住帐棚的妇人」:也就是「游牧民族的妇人」。
◎ 5:24-27 重复详述雅亿将西西拉杀死的情节重复描述,她的勇气也正好和米罗斯人的懦弱( 5:23 )成为强烈对比。
6.用西西拉母亲等不到儿子回来的状况来咒诅上帝的仇敌。5:28-31
●「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直译是「如太阳在它的强力中出现」。
五、基甸做士师把以色列人由米甸人手中拯救出来。6:1-8:32
◎前一章西西拉及迦南人的溃败彰显了耶和华的作为,也振奋了以色列人之信心。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又退回到模棱两可、变了质的宗教之中。於是耶和华管教的手兴起了一個以米甸人为首的新欺压者,使用一种新的「秘密武器」―骆驼来进行劫掠:其快速、长程的战斗力量使米甸人及其联军占极大优势,显然这种庞然大物的攻击使以色列人心中畏惧。
◎ 6:1-8:32 这段提到的米甸侵略是从『东南方』入侵以色列,可用来
对比前段 4:1-5:31 耶宾从『北边』入侵以色列。
◎基甸以后,士师记中「国中太平xx年」这样的记载就再也没有出现,表示以色列人的状况是江河日下。基甸和亚比米勒的记载正好位於士师记的中央,作者也似乎透過这個记载暗示以色列人的問题就在於巴力崇拜。
◎基甸及参孫的故事较其他士师的记载详细;基甸的故事占了三章篇幅
〈100节〉,记载参孫的则有四章篇幅〈96节〉。
(一)以色列人行恶,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受尽掳掠而呼求上帝,上帝派遣先知責备以色列人。6:1-10
●「米甸人」: 创 25:1-6 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裔,位於以东以南,西奈半岛、阿卡巴湾东北端,此民族为游牧民族,平常根据草场情况是否適合畜牧而迁移,主要踏足之处是在死海的东边及雅博河的南边。根据民数记记载,以色列侵占米甸人時掠物甚丰,可见此民族应該是一個富裕的民族。民 31:32-34 民数记记载当時米甸人的代步工具是驴子,但到了士师记却用骆驼当主要的代步工具,并顺作军事用途。
●在米甸人欺压的七年中,入侵是一年一度,按照他们传统的游牧方式,带著骆驼帐棚而来的,进驻以色列地。
●劫掠的范围:玛拿西人为主要受害者,但是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及以法莲的地界也受到牵连〈 6:35 8:1 〉,甚至遠至非利士南方的迦萨。最后的大战是在耶斯列平原〈 6:33 〉进行的。
●「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的缘故,就为自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營寨」。这种模式有两种目的:一为在战争時逃避米甸人的掠夺;二是向掠夺者隐藏他们的收成。6:4-5
●「撒种」之后:阳历的十月与十一月是巴勒斯坦小麦与大麦播种的時候。
●「亚玛力人」:位於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带。
●「东方人」:泛指约但河以东,来自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
●「迦萨」:位於犹大西南边境。
● 6:4 形容米甸人侵略选择的時间点相当聪明,他们只在以色列境内作短暂的停留,但是大肆掠夺当地的农作物,并利用当時的草地放牧自己的牲畜,使得以色列人不但失去农作物和牲畜,生活也面临困难。6:5 继而形容米甸人出现如「蝗虫那样多」,这是一個贴切且恐怖的描绘方式。
●「蝗虫那样多」:不仅表示数量多,且表示其为害之大。
●「骆驼」:这個动物有很大的蹄(而且有软垫),所以在不同地势中能发挥很高的效率,一只骆驼平均每天可以行走44.8公里,若有人鞭策甚至可以多至每天160公里。除了可以成为军事并交通代步工作外,还能额外背负180公斤的重物。甚至在缺水的情况下,骆驼都能完成三到四天(甚至一周)的旅程。此处是大规模使用骆驼进行军事行动的最早纪录。
●「亚摩利人」:原指米所波大米以西的地方,约旦河西的一族。
◎有時候我们遇到苦难時,也仅仅是呼求上帝为我们除掉苦难,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苦难可能是上帝的管教或警告呢?
(二)耶和华的使者呼召基甸,基甸求证据,天使用磐石出来的火烧尽祭物
,基甸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叫「耶和华沙龙」。6:11-24
●许多学者认为这里与 出 3:1-22 耶和华呼召摩西的经历相近。
●「耶和华的使者」:在本段中与「耶和华」混用,应該就是指上帝
自己。旧约早期耶和华常以人的型态出现,如
创 18:1-33 。
●「俄弗拉」:详细地点不详,可能是位於巴珊西北13公里左右的
艾特泰尔八(et-Taiyibeh)。字义是「幼鹿」。与「
便雅悯的俄弗拉」 书 18:23 不同。
●「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亚比以谢」是「玛拿西」的儿子,地
业位於约但河西,参考 书 17:2 。
●「橡树」:此树的树荫很大,常常成为迦南人敬拜神,求神喻的地
方,因此也被看成是「圣树」。在旧约橡树常和偶像崇
拜有关( 王上 14:23 、 王下 17:10 、 赛 1:29 、
赛 57:5 );也有可能是类似约书亚记( 书 24:26 )
所记载之一次真诚的敬拜。
●「约阿施的橡树」:约阿施可能是这棵橡树的守护者,甚至是树下
巴力祭坛的主持人 6:25 。
●「基甸」:「砍伐者」的意思。
●「酒榨」:「榨酒池」,通常位於洼陷的岩石中,把葡萄放在岩石
凹陷处用脚踩踏,取其汁液。
●「酒榨....打麦子」:打谷通常在空旷的地方,因为需要利用风将麦糠和麦子分開,才能有最多的收成(参考 何 9:1 、何 10:11 。但是此处描绘到耶和华使者向基甸显现時,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掠夺需要躲起来甚至牺牲收成的窘境。
● 6:11 和 6:12 成为一個幽默的对比。6:11 正描述基甸为了躲敌人的悲惨光景, 6:12 耶和华却称基甸是「大能的勇士」!
●耶和华「观看」基甸:原文是「转向」的意思。
● 6:13-14 描述基甸因为以色列人饱受同苦而难以理解耶和华的同在,甚至对於耶和华即将的拯救感到质疑。但神却以类似昔日对摩西的差遣( 出 3:12 )回应基甸说:「我不是差派你去么?」神藉此表达他与基甸同在,并应许基甸会有能力力量胜過敌人。
●「主啊」:这個词显示基甸已经认出来者并非普通人,不過他应該
还不确定这人是神,所以还有后来的「求证据」行动。
●「至贫穷的」:参考 6:27 可以看出基甸的家境很不错。
● 6:16 神不厌其烦的跟基甸重申并保证他的同在,就像当初呼召摩西和约书亚。( 出 3:12 、 书 1:5 )
●「证据」:原文这個字指著一個神迹,特别是涉及神同在及介入而要求的保证或印证。同样的原文字出现在 出 4:8-9 和出 4:30 (上帝拯救以色列脱離埃及地的神迹印证)。
●与我说话的「就是主」:原文是「就是你」。
●「礼物」:「貢物」、「奉献」的意思。通常指献上礼物或礼品(
创 32:13 、 创 32:18 、 创 43:11 )、或向王的进贡( 王下 17:3-4 )、或向上帝献上的祭物( 利 7:37 、利 23:37 )。
●「一伊法」细麵:约等於二十公升。
● 6:19 这里基甸拿来的供物相较於当時需要在酒榨那里打麦子的窘境和食物欠缺状况来看,这些细麵和一只山羊羔已经很丰盛了。
● 6:22 显示出一個早期以色列人的信念:「没有人面对面见到神还能存活」 出 33:20 20:19 、 士 13:22 、 王上 18:38 。
● 6:23 神已经消失,还怎么跟基甸谈话呢?其实神本来就不一定要用人形跟基甸对话。
◎基甸回应神的第一反应是責怪神不与他们同在,却忽略了以色列百姓不顺服神招祸的事实。人常会忽略到自身的責任而归咎於神或别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時,也许我们应該先省察自己。
◎基甸与摩西一样,由於自己的能力、地位不如人而不相信上帝会把
重大任务交托给他们。这使人想到:「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
们呢?」 罗 8:31
◎此处基甸是自卑(害怕、缺乏自信)还是谦逊的人,似乎很难有所
定论,虽然在许多事情上以及 6:27 有明确提到他是惧怕的人,但是他却带领百姓打败米甸人,精於奇袭并且让以色列人想立他为王,甚至在希伯来书11章( 希 11:32 )信心英雄榜上有名呢!
◎人很软弱,基甸虽是有名的士师,事实上也是很软弱,他在这里要「证据」,在 6:36-40 也需要证据。在这两次中,上帝都给基甸证据,但我们必须了解这是上帝的「怜悯」,而不是「得胜的公式」。参考: 太 12:38-39 , 约 20:29 。
(三)基甸接受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除去巴力的祭坛,重建上帝的坛。基甸执
行命令后,受到以色列人攻击,透過其父亲的保护才幸免於难。
6:25-32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於祭坛旁,象徵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在迦南的偶像崇拜中,牛是一個神圣的动物;在巴力崇拜中,亦常被用来被献作为祭。这里基甸按照指示为耶和华筑坛并献祭,代表他对耶和华全然的奉献( 利 1:1-17 ),而且有三個非常具有意义的行动:
1.迦南人视为神圣的牛被用来破坏巴力的祭坛
2.迦南人用来献给巴力的牛现在被献给耶和华为祭
3.亚舍拉被砍下当木柴焚烧
●事实上在米吉多发现的祭坛之坛闊有7.8公尺,高 1.3公尺,这坛用许多石头建造并用泥使石头牢牢结合,所以基甸和十個助手要破坏和清理这坛并不容易,而是一项极大的工作,也因此他们选择夜间执行,一方面也许惧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彻底执行。
●「磐石」:原文是「避难所」、「要塞」的意思。
● 6:30 中众人仅在意巴力的坛被拆毁,不在乎新建了一個耶和华的
坛。可能是巴力的信仰跟一般民间信仰一样,比较不介意出现一
个新神。
●「耶路巴力」:意义是「让巴力与他争论」。这個名字於
撒下 11:21 变成「耶路比设」,「比设」是「羞耻者」的意思,用来取代「巴力」。其他如:伊诗巴力、米力巴力 代 8:33-34 被改成「伊诗波设」、「米非波设」 撒下 2:8 4:4 。
●「让他为自己争论吧」:假如巴力真的是神,那么这個羞辱足以使
他亲自出手杀死当事人;真神是能替自己
辩护的,无须他人越俎代庖来插手。
◎基甸其实并非很有勇气,晚上才敢去破坏祭坛。约阿施倒是勇於跟
城里的人作对保护自己的儿子,他提出来的「让神为自己争论」这
个看法,一開始会让人觉得太過被动,但在这個時代中,这样的作
法似乎是颇有智慧的。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如果我信的是活神,
那敌对活神的必定自己招致报应,而不必透過我的手来报复。
(四)基甸招聚幾個支派的人出面抵抗米甸人,基甸用羊毛干湿的状况来
当证据以获得信心。6:33-40
●「耶斯列平原」:此平原由伯示麦向东北展開,直达海法,位於
加利利海西南,是個肥沃的平原。「耶斯列」
是「上帝栽种」的意思。
●「降在」:原文是「穿上」的意思。圣经这样形容圣灵降在人身
上仅有三次,另两次是 代上 12:18 代下 24:20 。
● 6:34-35 显示以法莲支派没有被呼召到,可能因为以法莲是一個
人数比较多又强盛的支派,基甸害怕找他们来参与。
●「亚设」:此支派於 5:17 没有参与底波拉和巴拉主导的战事。
◎基甸登高一呼,本乡亚比以谢族人率先起来响应他,对他来说这显
然是一大鼓励,表明先前他果决的行动并未造成嫌隙。接著他所属
的玛拿西支派也同样景从,亚设、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的人也跟
著追随他。在此不见众支派中最强的以法莲,或许是由於基甸的胆
怯,害怕以法莲支派不願意听从一個较弱支派的领袖的指挥。事后
证明,未召集以法莲支派的后果果然不堪设想。
◎基甸即使有圣灵降在他身上,还是寻求了两次证据。
◎印证的要求在圣经中常视作信心的弱小或不信。( 太 12:38 、
林前 1:22-23 )
◎基甸此举近乎将自己放在「试探上帝」的边缘:参考经文
出 17:1-7 、 申 6:16 、 诗 95:9 。
◎基甸「将羊毛再试一次」这种用来作抉择的方式是不是限制神的
一种作法?我们可以要求神照著人的願望和方式而行吗?也许神
会怜悯人,但是这样的实验通常不但不能產生明确的效果,而且
不能使人对自己的抉择有信心。因此当我们面临不肯定抉择時,
用羊毛试验来取代读经祷告明白神的心意可能比较不蒙福。
◎对基甸这個人而言,以色列人长期受压迫,他的父亲是巴力祭坛
的负責人,他对上帝的认知大概也不可能很清楚。所以当基甸要
求印证時,上帝肯给,甚至在 7:10-11 节还主动提供印证。但其
他试探神的例子,如 太 12:38 ,其中试探神的人可是拥有相当
的神学知识,应該很清楚试探神是不应該的,所以会被責备。
(五)基甸裁减军队,将惧怕的、跪下喝水的人排除,只剩三百人。
7:1-8
●「哈律泉」:可能是基利波山脚下的「雅鲁泉」(Mount Gilboa)
。「哈律」的字义是「惧怕、颤抖、惊恐」的意思。
●「北边的平原」:指「耶斯列平原」。
●「摩利」冈:「教师」的意思。
● 7:3 是依据 申 20:8 的规定,不過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離去。
● 7:3 「基列山」的出现有点奇怪(因为基列是位於约旦河的东面
),此处比较可能是指基利波山。
●「手捧著舔水」:这样的人比较具有警觉性与敌情观念,喝水時仍
注意周遭的状况。这种表达方式的合理的解释是
,这三百人用手捧水送到口中喝,好像狗舔水一
样。
◎不用说,米甸人知道以色列军队的动静,情治单位也知道军事领袖的名字,却毫不看在眼里,很可能是他们的军力遠超過以色列,再加上過去屡屡得胜使他们信心满满,以致大意轻敌。
◎以色列军以寡敌众,再度显示旧约强调的重点:胜利不在於人数,而是在於神的同在。
◎相较於「手捧著舔水」的三百人,另外九千七百人则显得只注意到
自己的方便与舒適,并没有考虑到跪下喝水会花時间且来不及应付
任何状况,此乃行军大忌之一。
◎依据 8:10 米甸军队大约有十三万五千人,遠超過以色列军队的人数,而上帝进一步裁减以色列军到三百人,使得基甸只能依靠上帝,不能依靠战术、武力、策略。
(六)上帝要基甸去米甸军營中,以听见敌人口中的预言,获得信心。
7:9-15
●「普拉」:是基甸的随从或带兵器的( 9:54 、 16:26 、
撒上 14:1 、 撒上 14:6 )。
●「營旁」:指「驻守在米甸军營外围的精锐部队」。
●「大麦饼」:以色列人主要的农產是大麦,所以大麦饼一般认为是
代表以色列农民。大麦是比较次等的谷物,价格仅有
小麦的一半 王下 7:1 。
●做了一「梦」:在东方文化中,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般人认为
神明藉此传达旨意,且在旧约中,多处指出神藉著
梦向人披露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创 37:5-11 、
创 40:5-22 、 但 2:1-45 、 但 4:4-28 、
但 7:1-28 。
●「帐幕」:代表「游牧民族」。
● 7:14 显示米甸人掌握了基甸是以色列军队的领袖的情报。
◎虽然先前神已经一再保证基甸绝对会胜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7:9-11 基甸也願意进一步取得印证,这是合乎人性的,展现一個伟大军事领袖大事临头,即使在手下面前假装坚强,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恐惧。这也加强了这份记录的真实性。
◎上帝透過敌人的梦以及对梦的诠释,让基甸看见敌人心里对基甸与耶和华也相当的畏惧。因此也让基甸有信心可以击败敌人。
◎基甸不相信上帝亲口说的话,却相信敌人口中说的话,这当然是一
种讽刺。有時候我们也不相信圣经中说的话,却相信其他人口中说
出来跟圣经观念一样的话。不過神还是怜悯基甸,以基甸能够接受
方式让他获得勇气。
(七)基甸把军队分成三队,半夜用火攻的方式突袭米甸军營,打败米甸人
。7:16-25
●「三队」:将以色列军分为三队,这是旧约時期時常采用的战略
撒上 11:11 撒下 18:2 。
●「瓶子」:「罐子」、「坛子」。应該是一种陶器。
●「三更」之初:应译为「中更」,当時晚上分成三更,一更四小時
,初更是从晚上六点開始,所以中更从晚上十点開
始到半夜两点。
●「伯巴拉」:意为「渡口之城」,可能是靠近费哈小河
(Wadi Far'ah)。
●「西利拉」: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南方十六公里处。
●「亚伯米何拉」: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东方十公里处。
●「他巴」: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东南方十一公里处。
●「约但河的渡口」:大概是指「伯善」附近的约但河渡口。
●「俄立」:字义是「乌鸦」。
●「西伊伯」:字义是「狼」。
◎ 7:21 经文明显表示以色列在袭击敌军之前,各自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可以想像他们在基甸的领导下,使尽吃奶的力气制造噪音:先是宏亮的号角齐响,接著是打碎三百個瓶子的声音,然后是震天价响的战斗呐喊声,最后再次响起号角声。此時他们才開始追击军心溃散的敌军。当時三百支火把可能造成一种敌人来势汹汹的错觉,直接影响到士气。
(八)以法莲人为了基甸没有招聚他们争战而与基甸争吵,基甸用外交手腕
平息以法莲人的怒气。8:1-3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的早期,以法莲人的地业在中央高地,这块
地区是完全被征服的,所以以法莲支派比较少遭遇外敌入侵,又拥
有伯特利与示罗两個士师時期的圣所,因此此支派比较具有优越感
。12:1-6 记载耶弗他時期也发生過类似的事,不過结局却大不相
同。
●「以法莲拾取....摘的葡萄」:可能是一句成语,表示亚比以谢在
收获季节所收获的葡萄,比以法莲
在收获季节過后所拾取的葡萄来得少。以法莲遠比亚比以谢强大多了。基甸谦称自己的貢献比不上以法莲人的貢献,自己的军队成不了气候。以法莲受阿谀,怒气转消,消弭了一场可能的纷争。
◎基甸在此的回应让人想起 箴 15:1 。
◎以法莲人責备基甸的原因可能居心不良,因为基甸战后必然有一大
批战利品。以法莲人的愤怒有可能来自於他们没有得到战场上夺回
掠物的分配。
◎有時我们难免遇到争功的人,我们願意像基甸一样,退让一步以换
取和谐吗?如果基甸花時间与精力跟以法莲人消耗,大概就无法打
赢最终的决定性战役。「面子」实在不应該那么被看重。
(九)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拒绝接待基甸的军队,基甸誓言要惩罚这两個地
区的人。8:4-9
● 8:4 的時间应該是接在 7:22 之后,因为 7:25 基甸已经在约但
河东。而此处基甸正要過约但河。
●「疏割」:字义是「茅舍」,位於约但河东迦得支派的地业中,在
雅博河北边。
●「西巴」:字义是「牺牲」。
●「撒慕拿」:字义是「失去保护的」。
●「毗努伊勒」:位於疏割东边8公里处。此处是雅各与神相遇摔跤
之处 创 32:30 。此处離战争刚发生之处有80公里遠。
●「荆条」和「枳棘」:都是有刺的灌木。
●「打伤」:「踩在....之上」、「辗過」。
●「楼」:应該是城内的一個要塞。
◎基甸虽然大获全胜,但疏割人与毗努伊勒人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毕
竟这個环境適合游牧民族神出鬼没,而基甸所率领的不過是一小队
农兵而已,要抓到敌方头目的机会不大。基甸听到他们的回覆時,
言词激烈 8:7,9 ,与先前给以法莲人的柔和回答 8:2,3 大相迳庭
,显示他无法容忍这种背叛行为。
◎基甸带领的军队应該是为了快速追击米甸人所以没带太多补给。
他们会期待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给他们补给,不過却发现他们只
希望自保,因此基甸愤怒不已。毕竟,他们可是为了要拯救以色
列人,没想到河东的以色列人却不伸出援手。
(十)基甸完全击败米甸军队,俘虏西巴和撒慕拿两個王。8:10-12
●「加各」:位於死海东边160公里,靠近什罕河谷。
●「挪巴」:位置不详,大概在基列山东面。
●「约比哈」:位於毗努伊勒东南25公里处。
●「住帐棚人的路」:实际上就是「篷车商队的路」,很可能就是约
但河东的交通大道。这里基甸是沿著商旅惯常
行走的路线朝东南走追赶其余在逃的米甸人。
●「他们坦然无惧」:意义应該是「军兵以为到了安全的地方,不用
再防备了」。
◎米甸人以为基甸不会追上他们,但基甸锲而不舍透過大道追上米甸
人,以致米甸人惊恐之余,全军溃散。我们是否会因为太過安逸而
失去了警戒心?毕竟,我们不是真的完全没有敌人,没有威胁。
(十一)基甸报复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8:13-17
●「首领长老七十七個人」:这是全书中第一次提及城中的长老。
●「写出来」:西元前1200年当地就已经用字母来书写了,因此受過训练的少年人可以写出首领长老的名字。已知最早有文字是在西元前三千年之前的苏默人(Sumerian)。这少年人可能是用尖头器械把字刻在一块陶片或一岩石上,这是旧约時代通用的书写方法。
●杀了那城里的「人」:「男人」。
(十二)基甸因为米甸王杀了他的兄弟,杀了两個米甸王。8:18-21
●「他泊山」:位於耶斯列平原的北部。
●「同母的弟兄」:在一夫多妻的状况下,「同母的弟兄」就特别有
亲情。
●「你起来杀他们」:少年人如果能杀掉敌军的领袖,将获得极大的
荣耀,但战士如果被童子所杀,将是重大的羞
辱,所以两個米甸王宁可被基甸杀死。
●「月牙圈」:弯月形的金属装饰物,当時的游牧民族信仰星宿,月
牙圈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品。在巴基斯坦考古出土
的文物中,发现许多弯月形的饰品。阿拉伯人至今依
然常常使用这种饰品。
◎基甸可以为弟兄报血仇,因为申命记有报复法则( 申 19:12 )。
◎ 8:18-21 所记载的杀戮米甸二王事件显然发生在俄弗拉,因为基甸的长子益帖不可能和那三百人一起到外约但的战场。在这以前,基甸的主要目的一直都是将他的同胞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但这里我们看到他另有目的,就是血债血还,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由这里可以看出基甸追击米甸人,也有报私仇的意味。他泊山的战
役,应該是没有被记载的一场战役。
(十三)基甸不願意作以色列王,但要求取得战利品耳环。基甸以耳环的金
子制造了以弗得,成为以色列人未来堕落的根源。但以色列人制服
米甸人,太平四十年。8:22-31
●「以色列人」:应該不是指所有的以色列人,而是参战的幾個支
派。
◎ 8:23 基甸的回答是不自私的标准答案,他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以色列其实早已经有了一位王,只是他们不肯承认而已。耶和华就是他们的王,能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比其他国家的王能为其百姓所做的更多 撒上 10:19 。
●「耳环」:可能是「耳环」或「鼻环」。
●「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人的始祖是夏甲,米甸人的始祖是基
土拉。可能当時用「以实玛利人」来泛指游牧
经商的团体。
●「一千七百舍客勒」:重 18 至 34 公斤左右(一公斤黄金大约
60万台币),这显示了以色列人所夺得的战利品之丰富与基甸受尊崇的程度。
●「以弗得」:在基甸的情况可能是指:1.按照大祭司穿著的短外衣的样式所做的衣服;2.纯金制成的大祭司礼服;依据出 28:6-30 的记载,应該不需要二十公斤的金子去制造。3.一個站立的像(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这個解释)。其珍贵使它成为一项网罗,因为它成为那些本来快脱離多神崇拜的民众的敬拜对象 (参 书 24:15 ),破坏了以色列的一神信仰。
●「邪淫」:直译作「行淫、成为娼妓」。常指身体上的行淫
( 创 38:24 ),也可以视为属灵上的行淫(解释为与偶像行淫)。
●「妾....儿子」:一般这种情况下所生的儿子,属於妾原属的家庭而非属於基甸 9:2 。「妻」跟「妾」(情妇)原文不同。
●「示劍」:玛拿西的一個城市,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的山
谷中, 位於耶路撒冷以北54 公里,撒玛利亚东南10.5 公里。
●「亚比米勒」:字义是「我父亲是王」。显示基甸对他所拒绝的王位可能依旧念念不忘(不過名字中有「王」字在以色列乃常见之事)。
◎基甸表面上虽然拒绝「作王」的邀请,但是他恐怕还是想要当王,
所以他的儿子名字叫「我父亲是王」。他也制作以弗得想要获得神谕,他的儿子更是实际上争夺著王位 9:4-6 。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抗拒权利的誘惑呢?
◎基甸的罪分成两個层面:1.他不是利未人却夺取祭司的职分
2.选择不恰当的地方(俄弗拉)作为敬拜中心,舍弃示罗。
(十四)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離弃真神,也不厚待基甸家族。8:32-35
●「巴力比利土」:「立约之主」的意思,或称为「以勒比利土」,
意思是「立约的神」。示劍有此神的庙 9:4 。
◎基甸虽然有软弱,不過圣经的作者还是给他正面的评价:「他给以色列人恩惠,以色列人居然没有报答」。我们也不免有软弱,但我们一生中,是否也给了这個世代恩惠呢?
◎总结基甸这位士师,让我们看到虽然人有局限但神仍使用,但是也让我们看到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如一的顺服神,也很容易犯罪得罪神(把自己看於過重)。尤其是,基甸虽然曾经领导過全族,但是却不能领导他的家庭,战场上的英雄不见得是日常生活上的英雄,任何的懈怠都可能產生問题,实在是不得不令人警惕。
六、亚比米勒杀害基甸的众子统治以色列人,后来报应临到亚比米勒以及帮助他
的示劍人。9:1-54
(一)亚比米勒联合示劍人杀死了基甸的七十個儿子,只剩下约坦逃離。
9:1-5
●「示劍」:原文是「肩膀」的意思。在当時是巴勒斯坦重要的枢纽城市,也是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的肥沃山谷,因而联系了海岸平原和约但河谷。以色列传统也视之为圣地,因为亚伯拉罕从哈蘭抵达此地時,耶和华首度在此向他显现创 12:6,7 。示劍在约书亚時代是归利未人所有,是宗教中心,也是埋葬约瑟尸骨的地方。书 21:1 , 书 24:1 , 书 24:32 。
●示劍人依然被称为「哈抹的后裔」 9:28 ,加上他们效忠巴力比利
土,再加上他们在 9:2 结尾的吁求,都显示住在示劍城中的,大多数都是迦南人。
●「示劍的众人」:原文是「示劍的诸巴力」、「示劍的众主人」。
●「七十舍客勒」:800公克银子。大约值15000台币。
●「匪徒」:「恶人」。指闲懒及无价值的无赖,也有可能指到一些缺少智慧或道德悟性的人。( 11:3 、 代下 13:7 )
●「磐石」:是一处传统屠杀祭牲的地方。撒上 14:33
●「杀在一块磐石上」:跟献牲畜为祭的方式相近,都必须小心翼翼
处理被杀者所流的血 利17:11 。可能是要避免被害者的血(生命)流在地上。这里似乎没有将大屠杀描绘为一场战争,而是视为祭典式的处决(仪式性的处决)。
◎台币一万五千元雇用的匪徒就可以杀了基甸的七十個儿子,显然表示基甸的儿子们并不打算做王,所以没有护卫,大概相处也还和睦,所以还一起住在俄弗拉。
◎「族群」是個很有效的離间方式,亚比米勒用族群的角度来达成他自立为王的目标。我们现在是否也陷入族群的迷思中呢?
(二)亚比米勒被立为王,约坦用树木选王的比喻来说明示劍人选择无用的人当王,并咒诅立亚比米勒为王的人与亚比米勒互相残杀。9:6-21
●「米罗」:直译作「堡垒的家」,可能和 9:46 提及的「示劍楼」
同义。基本上这個自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名词,指
「平台、堤岸或土堤」。在耶路撒冷这個字可能指
一些加建的工程,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坡或是向东的
低洼地带。因此示劍人和米罗人可能不是两类的人,
而是一班中上阶层的人民,或是他们是属於专业
士兵的后裔。
●「立亚比米勒为王」:亚比米勒统治的范围只有示劍、米罗、亚鲁
玛 9:41 、提备斯 9:50 。
●「基利心山」:在此约一個半世纪以前,以色列人站在基利心山上
,用宏亮的音量说「阿们」,回应律法宣告的祝福
申 11:29 、 申 27:12 、 书 8:33 。近东一带
的地理环境可以让声音传到很遠的地方,
书 8:30-35 就记载基利心山在大型宗教仪式中被用来当作公共讲台。
●基利心「山顶」:「高处」、「山峰」。应該不是山顶,因为山顶
在示劍城以上300公尺。此处比较可能是山峰或
一处较高的峭壁,约坦可以呼喊完后顺利逃離。
●「橄榄树」:此树的果子是一种主要的食品;產出的油对皮肤有舒
缓作用(可用来膏祭司或王);此树的木料可作为燃
烧的原料。橄榄油也被用来膏抹祭司,并被人拿来为
照明圣所的灯加油。当時的以色列王也用橄榄油来膏
抹,但以色列邻国并没有这么做,只有器皿才用油膏
抹,这可能表明以色列王是神的器皿。
●「飘颻在众树之上」:象徵行使一定的权力。
●「无花果树」:每年结果两到三次,是当地人常吃的主要水果。
有時以色列人会将它晒干加压制作成饼。
撒上 25:18 。
●「葡萄树」:在宗教与日常用途上都极有价值,用来制造奠祭的酒
献给神(如 出 29:40 ),也是家家户户日常的饮料
。
●「荆棘」:无法產出有用的果实,是农夫的心腹大敌,因为在夏季
高温之下会燃烧起来,野火经风一吹会蔓延至四周晒干
了的枝条,后患无穷,连巨大的利巴嫩香柏树都受其威
胁。
●「投在我的荫下」:荆棘长得紧贴地面,因此其他树木是不可能投
在荆棘荫下。荆棘只不過是要其他树木臣服於
他,他并不能提供任何保护。约坦这個寓言的
重点藉由「投在我的荫下」这個奇怪的邀请鲜
活地表达出来:亚比米勒根本无法提供什么保
障给示劍人,反倒会毁了他们。
◎约坦的比喻意义很清楚,众树代表了示劍,橄榄树、无花果树、葡
萄树的代表基甸等无意做王的英雄,至於荆棘显然代表亚比米勒这
个带来威胁又无价值的王。
●「冒死」:字面意思为「他将他的生命抛向前」,有不顾性命安危
的意义。
◎约坦的话带有先知色彩,因为他预言不和谐的情况不久便得到应验
。
●「比珥」:字义是「井」,详细地点不详,可能是在耶路撒冷以北
13公里的比录。
◎我们到底是追求领导权还是追求「有貢献」?我们当领袖時是不是
只追求权力而没有考虑到要「保护」属下?
(三)示劍人開始背叛亚比米勒,迦勒带头反叛。9:22-29
●「恶魔」:「恶灵」的意思。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类似
撒上 16:14 18:10 王上 22:21-22 记载的状况。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邪恶的心灵状态」,而非真的有邪灵介入。
●「山顶」上设埋伏:应該是指基利心山顶。
●「以别」:字义是「奴仆」。
●「迦勒」:字义是「厌恶」的意思,跟 1:12 的「迦勒」原文字不
同。
●「帮手」:「代理人」、「官员」。这应該是一個官职的名称,主
要负責军队的招募与管理。
●「西布勒」:字义是「崇高的」。示劍城的邑宰(驻城者),可能
是一名将军,此处讽刺他是被亚比米勒钦点为亚比米
勒的代表;事实上西布勒一听到迦勒的狂言后也马上
将这事告诉亚比米勒。
●「哈抹」:字义是「驴」,是示劍的父亲, 创 33:19 34:6 。当時的亚摩利人常用杀驴的方式来订定条约,因此「驴」有「立约」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哈抹的后裔」即为「驴子」的后裔,另一個可能则是跟示劍当地神明巴力比力土(立约的主)有关。
● 9:27-29 提到迦勒是在示劍人的收割葡萄节日,也就是相当於以色列人住棚节,一個喝酒狂欢欢愉的日子里面,公開斥驳亚比米勒。
◎ 9:22-25 经文没有明显说明亚比米勒和示劍人的纷争从何而来,有可能是示劍人在示劍城以外的地方设埋伏,使亚比米勒无法一如往常向经過他地盤的商团收取過路费。如此一来,经過这里的商团减少了,亚比米勒的税收也随之减少,而且亚比米勒也颜面扫地,因为无法保护行经他地盤的商团。
◎ 9:28-29 迦勒的语气和手法跟押沙龙的语气和作风 撒下 15:1-6
非常类似。
◎迦勒大概是喝醉酒口出狂言,事实上他没有办法对抗亚比米勒。我
们是否会因为酒醉或气氛热烈而口出狂言呢?
(四)示劍的管理者西布勒通报亚比米勒埋伏攻击示劍人,击败迦勒。
9:30-41
●「埋伏等候」:这個希伯来文在旧约出现了四十次,其中有十四次出现在士师记,七次在约书亚记;有二十一次出现在战事当中,例如破坏艾城之役( 书 8 ),或与便雅悯人之战( 士 20 )。
●「分作四队」: 7:16 、 撒上 11:11 、 撒上 13:17 。
●「城门口」:应該是示劍的东城门。
●「高处」:「地的中央」,直译为「地的肚脐」,指某些醒目的地
标,或许是山顶。
●「米恶尼尼」橡树:「占卜者」的音译。
●「米恶尼尼橡树」:应作「占卜者的橡树」,也就是在一棵圣树下
占卜,或许但并不一定是 9:6 提到的示劍橡树。
●「亚鲁玛」:位於示劍东南约八公里处。
(五)亚比米勒埋伏击杀示劍人,摧毁示劍城。9:42-45
●「撒上了盐」:这并非代表使所有农地都不再肥沃,而是象徵性意
义大過实质意义,要咒诅这個已遭毁灭的城市,表
明它必寸草不生(参 申 29:23 诗 107:34 耶 17:6 )之意。这次战役超過一個半世纪以后,耶罗波安一世作王時,示劍才得以重建 王上 12:25 。考古资料证明示劍於西元前十二世纪末曾遭遇毁灭,可能就是亚比米勒的作为。
◎亚比米勒赶出迦勒以后应該已经足以控制示劍了,但他还是选择进
一步的报复,这跟基甸過份报复疏割和毗努伊勒 8:14-17 的事迹类似,不過亚比米勒所为又更過份了些。我们自己会不会得理不饶人?過份反应?
(六)亚比米勒放火攻击,杀死所有示劍楼的人。9:46-49
●「巴力比利土庙」:也就是「比利土神庙」。
●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在拿巴达的葬礼石碑刻板中发现此字是
指一個用被劈開的大石所造成的坟墓,
亦可指到神庙地下一個地窖或用劈開之石所造的寝室,可能是原本示劍百姓圣所之所在,当抵抗绝望時成为避难所。
●「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应該就是「示劍楼」、「米罗」。
●「撒们山」:意作「影」或「黑」,位於基利心山以南。
(七)亚比米勒攻击提备斯時,被一块上磨石打中,自杀而死。9:50-57
●「提备斯」:可能是土巴斯(Tubas),位於示劍东北方约十六公里
处,在示劍与伯珊(Beth-shean) 之间。
●「上磨石」:手推磨的上半部,直径大约20公分,厚度有5到8公分,中间挖空了一個洞。推磨是女人的工作,若由男人来作根本是羞辱的象徵 (参 16:21 )。
◎正如在西西拉事件 4:21 中所述,死在妇女手上为一大羞辱,因此
亚比米勒知道自己濒死之际,催逼拿他兵器的少年人拿刀刺死他。
以色列的第一位正式君王扫罗,也在距離提备斯仅仅幾公里之外的
基利波山上,向拿他兵器的人提出同样要求,以免遭非利士人生擒
撒上 31 。
◎亚比米勒及示劍人之死,正应验了约坦的咒诅( 9:20 )。
◎ 士 9:1:57 中没有提到耶和华,似乎要暗示以色列人已经渐渐離
开「神选民」应有的荣耀。由迦南人血统的残暴领袖管理,在异
教的仪式中封王。士师记在基甸的记载之后,以色列人的状况就渐
渐更走下坡,士师不像士师,以色列人不像神选民。基甸的记载是
士师记的转捩点。
七、陀拉与睚珥担任以色列人的士师 10:1-5
◎陀拉与睚珥是「小士师」(士师记记载篇幅较少)中的两位。大小士师
总共十二位,正吻合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数目。
◎ 10:1-5 记录亚比米勒之后開始两個『小士师』:「陀拉」和
「睚珥」,从此以色列总共平静45年(23年加22年)。
(一)亚比米勒之后,萨迦人陀拉在以法莲山地的沙密当以色列人的士师
10:1-2
●「陀拉」:朵多的孫子、普瓦的儿子,属於「萨迦」支派。
( 创 46:13 、 民26:23 。)这個字原文的意思
可能是「虫」。
●「朵多」:意作「他的摯爱」。
●「拯救以色列人」:经文没有特别说明欺压者是谁,但是此处却说明陀拉有带领以色列人脱離欺压者的手。或者表示他需要收拾以色列从亚比米勒留下的烂摊子。
●「沙密」:「尖端」、「刺」的意思,可能就是「撒马利亚」。
(二)陀拉之后,基列人睚珥当以色列人的士师 10:3-5
●「基列」:指以色列约但河东的领土,北至巴珊,南到高原地带。
●「睚珥」:基列人,名字的意思是「他启蒙」,是一個非常富裕和
杰出的人,从玛拿西支派而出( 民 32:41 )。从
10:4 提到「他有三十個儿子,骑著三十匹驴驹。」可见他的尊贵与富裕。
●骑著三十匹「驴驹」:是当時卓越的标记( 5:10 ),因为当時没有
马。
●「哈倭特睚珥」:直译是「睚珥的村落」,是玛拿西的儿子睚珥所
占领的城邑 民 32:41 申 3:14 。位於约但河
东,加利利海东南约19公里处。
●「加们」:位於加利利海东南、约但河东十六公里,亦即是今日库
恩市西北1.5公里左右之处。
◎陀拉的身份是由他的「過去」衬托出来,因为这里提到了他的支派
、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他和以前的士师一样,都在约旦河西面做士
师。睚珥的身份却是由「将来」衬托出来的,因为这里特别记载他
众多的儿子,他是住在约但河东基列地的基列人,很自然的与基列
人耶弗他联系起来。
◎在「耶弗他」的故事前后,都有「小」士师的记载。「陀拉」和「
睚珥」都是在耶弗他之前的小士师,而在他之后则有「以比赞」、
「以伦」、「押顿」。这些小士师以及「耶弗他」的记载都包括一
些相同的细节,例如他们所属的支派、他们实际做士师的年数、他
们的死。大多小士师们多子、多驴驹和多城邑,显示他们的富有,
也显示士师越来越有君王的姿态。不過讽刺的是,在「耶弗他」之
前,「睚珥」的儿子虽多,但是在亚扪人犯境時却没有出现一個有
能力的领袖?!因而出现「耶弗他」这個大能的勇士。
八、耶弗他担任士师击败亚扪人 10:6-12:7
(一)以色列人又離弃耶和华事奉其他的神,上帝发怒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
和亚扪人的手中十八年。10:6-9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同样的话出现在
3:7 3:12 4:1 6:1 。
●「诸巴力和亚斯她录」:参考 2:11-19 的注释。
●「亚蘭」:是阿拉伯沙漠北部的游牧民族,大概就是在这段期间进
入到叙利亚,所以亚蘭的神指的就是叙利亚的神。
●「亚蘭的神」:主要是「哈达」、「摩特」、「亚拿」、「临门」
。
●「西顿」:「西顿」和「推罗」是古代非尼基重要的海港,也是迦
南的文化中心,位在目前的黎巴嫩。
●「西顿的神」:主要是「巴力」、「亚舍拉」、「亚斯她录」、「
亚拿」等,都是生殖神。
●「摩押的神」:「基抹」(残暴的战神)。
●「亚扪人」:位於以色列的东方,首都是「拉巴」。是罗得的后人
,罗得的女儿用酒把父亲灌醉之后与他亂伦生下的小
孩就是亚扪。( 创 19:30-38 )亚扪位在耶路撒冷以东的约旦河对面,在他们以南有摩押地,而摩押则是另一個女儿与他亂伦生下的小孩。这两族常常结盟对抗以色列人,也曾控制亚嫩河到雅博河一带土地( 申 2:16-25 、 士 11:13 ),但是他们日后被「亚摩利人」取代,而亚摩利人又被以色列人打败。
●「亚扪人的神」:「摩洛」又名「米勒公」 王下 23:13 。敬拜这
个神要把婴孩经過火献祭。
●「非利士人」:原本来自於爱琴海地区,西元前十二世纪大量移民
迁居至迦南沿海一带,也就是以色列的西面,他们
导致赫人帝国没落,埃及被侵略。
●「非利士人的神」:「大衮」和「巴力西卜」。撒上 5:1-7
王下 1:2
●「扰害欺压」:就是「迫害欺压」。「迫害」原文一词曾用来形容
耶和华在红海击碎埃及人( 出 15:6 )。「欺压」
一词则用於芦荟「压伤」( 赛 36:6 )。
◎以色列邻国中,唯一未影响到以色列敬拜真神的国家是世俗化的以
东,这点十分重要。迦南的异族宗教有著相当的吸引力,加上随之
而来的物质与感官享乐,以色列人确实很难抗拒。
◎如今非利士人和亚扪人成了神手中「怒气的棍」 赛 10:5 ,正如他曾经使用古珊利萨田 3:8 、伊矶伦 3:12 、耶宾和西西拉 4:2 还有米甸人6:1作为他管教以色列的工具一样。
◎在这個阶段,亚扪人施予重大压力,因为亚扪人的天性和掠夺的手
段都比非利士人来得残暴 (参#撒上 11:1,2)。
◎ 10:6 以色列人拜了七种偶像, 10:11,12 就受到七重攻击,隐然
显出神的报应。
◎ 10:7-9 分述约但河东西所遭遇的苦难:
10:7-8 约旦河东边的苦难--即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半支
派受亚扪人迫害。10:9 约旦河西之中部和南部的苦难--即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以法莲支派被非利士人攻击。
◎「非利士人」和「亚扪人」在考古学上证实,这两族和以色列民族
为巴勒斯坦的新兴民族。其中亚扪人较迟一些,大概是在西元前十
一世纪才立国,并開始欺压以色列人。不過这两個民族的合作,主
要是为了企图打通约但河东的「王道」和河西的「沿岸大道」,以
谋取商业上的利益。
◎受到迫害的河东支派总共持续十八年,最后亚扪人展開「西征」,
越過约旦河要攻击中部和南部。
(二)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除去敬拜的外邦神。耶和华除責备以色列人外
,也担忧其所受的苦难。10:10-16
●脱離「埃及人」: 出 40
●「亚摩利人」: 民 21:21-35 打败亚摩利王西宏。
●「亚扪人」: 士 3:13-29 用来代替「摩押王伊矶伦」的欺压。因为亚扪和摩押两族都是罗得的后裔。
●「非利士人」: 士 3:31 「珊迦」的事迹。
●「西顿人」:西顿是迦南文化的中心。所以这里可能是指巴拉和底波拉所击败的迦南人(可能与耶宾联盟)。士 4:2-3
●「亚玛力人」: 出 17:8-15 、 士 3:13-29 (同亚扪人,曾经参与摩押人和米甸人对於以色列的欺压。)、 士 6:3 、士 6:33
●「马云人」:原文不详,马所拉抄本读作「马云人」,但是七十士译本作「米甸」。有可能是文士抄错。「马云」这個地方位於希伯仑南面14公里,只有少数人聚居。一般人为马云人和米乌利人有关(来自同一地区),也被视为以色列的敌人。
●「担忧」:「狭窄」、「焦急」。
◎耶和华这次没有立即回应他们,而是反問他们,叫他们向「他们拣选的神」呼求。( 申 32:37-38 、 王下 3:13 、 耶2:28 )
◎神生气的原因如同父母被儿女悖逆時感到被弃绝。( 撒上 8:4-9 、
撒上 10:17-19 、 约12:44-50 )在此時,以色列的犯罪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低点,因为他们惊觉到:「神可能要放弃他们了!」
◎以色列人真的悔改,表现於:
向耶和华认罪 ( 10:15 )、承认耶和华按照他至高的旨意待他们
( 10:15 )、从他们中间除去外族人的神( 10:16 )、事奉耶和华
( 10:16 )。所以神决定帮助他们。
◎以色列人因悖逆神得到报应,而使神担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是否也有「使圣灵担忧」的時刻呢?
◎耶和华一面拒绝以色列人的求援,一面却为以色列人受的苦难焦急
。
(三)亚扪人聚集在基列与以色列人对垒。10:17-18
●「基列」:指以色列约但河东的领土,北至巴珊,南到高原地带。
●「米斯巴」:意思是「了望台」,是相当普遍的地名。可能在雅博
河南面,毗努伊勒东南面的地方。可能跟「拉末米斯
巴」或「基拉的拉末」有关。( 申 4:43 、
书 13:26 、 王上 4:13 )
●「领袖」:这個字是高於一般的「首领」一词。
◎由 10:18 中看出基列(约但河东)找不到一個適当的领袖能领导百姓抵挡外侮。我们现在找得到適当的领袖来面对目前的危机吗?
(四)耶弗他是基列人,身份是妓女的儿子,被自己的兄弟出家门,与一些
匪徒一同住在陀伯地。11:1-3
●「基列」所生:玛拿西的孫子叫「基列」。不過这可能只是一個「
拟人法」,说明耶弗他是一個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
所生的。
●「大能的勇士」:該词曾用来形容基甸( 6:12 ),希伯来原文是一
个技术用语,指为其君王服兵役的上流人士及贵
族成员(参考 得 2:1 、 撒上 9:1 、
王下 15:20 )。
● 11:2 中把耶弗他赶出家庭的理由并不合法,因为当時產业的继承权受「父亲身份」的影响,而不受「母亲身份」的左右。创 21:10-12
创 25:6 申 21:15-17 。
●「陀伯地」:位於基列的拉抹东北约24公里处,可能是今日的
el-Taiyibeh。是一個偏僻的地方,位於以色列与亚扪的边界附近。此地的人后来与亚扪人联手对抗大卫王撒下 10:6-8 。
●「匪徒」:原文是「无用的男人」或「空虚的男人」。未必指道德
不良的人,而是指「一无所有」的人。原文也用来指
9:4 亚比米勒身旁的人。
◎耶弗他跟大卫的际遇有点类似,因为遭弃绝而成为一群人的首领。
(五)基列的长老寻找耶弗他回来当基列人的领袖,率领众人与亚扪人争战
。11:4-11
●「元帅」:战時的司令官。在 书 10:24 也用過同样的字。
●「恨我、赶逐我」:可能耶弗他的兄弟透過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赶走
耶弗他,而这些长老就是做出违法仲裁的司法
官。因此耶弗他不責备他的弟兄,反而責备这
些司法官。
●「领袖」:指平時的统治者。与 10:18 中民众的决议是一样的。
这個词在旧约非常普遍(超過五百次以上),原本指「
头」,是身体的重要部分( 创 3:15 ),引伸为家族
的首领( 出 6:15 ),在引伸就是人民的首领(
出 18:25 )。
●「耶和华把他交给我」:耶弗他在当统治者的条件上加上了「打胜
亚扪人」。亦即他把自己当统治者的条件
设定为「耶和华给予」。
●「作见证」:原文是「听」、「听闻」。
●「必定」照你的话行:是一种「发誓」的口气。
◎耶弗他对长老的回话中显出他有一种「被背叛」、「被利用」的感
受(跟 10:9-16 中上帝的感受一样)。
◎ 11:4-11 基列长老向耶弗他的邀请,根本就是保他终其一生都能作当地的独裁者。虽然他自私自利的天性显而易见,但显然他也坚信耶和华。他说耶和华是真正的拯救者 11:9 。
◎耶弗他与众长老立约的隆重仪式,是在米斯巴当地的圣所举行的,
几乎等同於加冕仪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在求告与以色列立约
的神,作为他们立约的见证 11:10,11 。
◎耶弗他约定自己打胜以后才要当领袖,但是 11:11 中百姓却迫不及待的立耶弗他为领袖,可以想见百姓已经不能容忍那些无能的领导者了。但是耶弗他还是很谨慎的在上帝面前表达「有上帝赐予的胜仗,他才是领袖」(自己的一切话)。「领导者」不是天生就应該是统治者,乃是真正能为人群解决問题,谦虚的等候神的加冕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六)耶弗他派遣使者跟亚扪王据理力争,说明以色列人和亚扪人都应該谨
守自己的神所赐予的土地,而亚扪人是要强占耶和华给以色列人的土
地。11:12-28
●「国」中:原文是「土地」。
●「亚嫩河到雅博河」:两河相距八十公里,雅博河是亚扪的北界,
由东向西流入约但河,亚嫩河是亚扪的南界
由东向西流入死海。
●「直到约但河」:亚扪人认为他的领土的西界在约但河,耶弗他则
认为应該是「旷野」 11:22 。亦即争议的领土
是约但河和旷野之间肥沃的土地。
●「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此時亚扪人应該已经占据了摩押人
的地,因此耶弗他是故意暗示亚扪
人已经占据了摩押人的地,还要来
占据基列地。事实上 书 13:24-26
提到以色列人占据了亚扪人一半的土地。
●「红海」:红海东北端的「阿卡巴湾」。
●「加低斯」:西奈半岛北部的「加低斯巴尼亚」。是以色列在旷野
漂流時最主要停留的地方。
●以色列人跟亚摩利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跟以东人与摩押人则有(
参 申 2:4-9 )。
● 11:19-21 记载的历史可以与 民 21:21-24 申 2:26-35 对照。耶弗他认为争议的领土是属於亚摩利人(西宏王),后来上来了以色列人,与亚扪或摩押无关。但这块地区本来就是亚摩利人与
摩押人争夺之地 民 21:26 还记载有两族交战的事迹。
●「希实本」:位於约但河东26公里,亚嫩河以北38公里。
●「雅杂」:位於希实本以南11公里。
●「你竟要得他们的地吗」:原文是「你竟要赶出他(指耶和华)吗
?」。
●「基抹」:应該是摩押人的神,亚扪人的神是「米勒公」,这有可
能是因为耶弗他对其他国家的信仰认知有误造成的错置,也有可能是耶弗他故意要进一步羞辱亚扪人的说法。因为当時亚扪人占领了摩押或者与摩押有军事同盟。
●「巴勒」:参考 民 22:1-24:25 。
●「亚罗珥」:字义是「毁灭」,位於亚嫩河北岸,距死海24公里。
●「希实本...亚罗珥」:都在流便境内,位於贯穿南北的商业大道「王道」(King's Highway)上,在死海以东19 至 24 公里之间,但希实本是在流便边境北边,亚罗珥则在南界的亚嫩河边。二城皆被西宏征服,他以希实本为首都 民 21:26 ,但后来又被摩押收复 赛 15:4 耶 48:2,19 等等。
●「三百年」:这应該是根据士师记的年代计算的,不過根据摩押王
米沙碑文的记载,迦得支派很早以前就住在约但河东
,因此三百年的说法也不夸大。
●「审判人」的耶和华:原文就是「士师」,这也是士师记唯一一次
使用「士师」这個名词,暗示上帝才是真正
的士师。
◎耶弗他的论点基本上就是「神要把地给谁,我们就不要违背他的心
意」,然后他又举历史证明争议领土是耶和华给以色列的,所以亚
扪人就应該尊重耶和华的心意。但是要亚扪人退到旷野边陲去,本
来就不可能,所以战争就是必然的后果。
(七)耶弗他打败亚扪人,并应许献燔祭给神。11:29-33
● 11:29-31 并非严谨地按照時间的记叙,因为耶弗他的徵兵可以往
回追溯至 10:17 。这段经文是战役记事摘要,在作者岔開话题后,
又接续前一個被岔開的话题。
●「无论甚么人」:原文并不一定指「人」,但当代的妇女常常用歌
舞来迎接战胜的军队 出 15:20-21 撒上 18:6-7 ,因此耶弗他很可能根本就是想献人为祭,甚至是献自己的女儿为祭。
●「燔祭」:全部烧给耶和华的祭 利 1 。
◎事实上耶和华的灵已经降在耶弗他身上了,耶弗他可能还是害怕,
所以他随便许願导致悲剧发生。我们不知道上帝为何在这件事情上
保持沉默(他本来就可以沉默),虽然很明显他禁止献人为祭。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 11:29 ,使他成为大有能力的领袖,得以拯救他的同胞,但另一方面,他对神的本性与要求缺乏认知的弱点,在此也一览无遗,同時对神的帮助信心不够,才会轻率许願,想藉此换来神的眷顾。
◎我们是否也会跟耶弗他一样,因为对神信心不够、一時的属灵颠峰
或其他缘故而轻率向神许了我们后来作不到的願呢?更何况圣经上说過:「听命胜於献祭」 撒上 15:22 ?
◎ 11:30,31 有些人好意但错误地想要冲淡这两节经文的直接意义,
但「父亲就照所许的願向她行了」 11:39 ,使人不能否认該处经文的直接意义。
(八)耶弗他献女儿为祭的悲剧 11:34-40
●「使我甚是愁苦」:字面意义是「使我真的跪下」。
●「终为处女」:以色列女子以「无法出嫁」、「无法生育」为不幸
的遭遇。
●「哀哭」四天:「详细诉说」。
◎耶弗他的女儿应該真的被献为燔祭,虽然这是悲剧,不過这也是经
文最可能的解释。领导者、拯救者却有道德与知识上的重大盲点,
这并非是罕见的事。
◎一年一度为纪念耶弗他的女儿而哀哭的规矩,并未见於旧约其他地
方,也许只限於基列地区。此动词为经常发生的未完成時态,可见
此风俗在编者的時代仍在流传。
◎在现代社会中,属於少数的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耶弗他一样
因为沾染了许多不讨神喜悦的习惯,而导致悲剧呢?
(九)以法莲人质疑耶弗他没有招集他们打仗,耶弗他反而质疑以法莲人没
有应召来帮忙,於是攻击杀害以法莲人。12:1-7
●到了「北方」:可能是一個地名「撒分」,而非一個方位。撒分位
於约旦河谷,疏割北面八公里处。
●在前面的记载中没有看见耶弗他曾经派人去找以法莲人帮忙,不過
约但河东的基列人遭遇問题時,应該曾经找過河西的大支派以法莲
帮忙,但显然以法莲人没有真的帮上忙。耶弗他大概就以这個当藉
口,说基列人早就请以法莲帮忙了,但以法莲支派不理会他们。
●「示播列」:「渠道」、「泛滥的河水」。
●「西播列」:麦子或谷类的「穗」。以法莲的方言发音构造跟亚摩
利人和阿拉伯人很类似,把 sh 念成 s,因此他们说
示播列時就会因发音不准而念成西播列 (Sibboleth),很快就自曝身分,自取灭亡。
●「四万二千」:原文应該是四十二「千」人,这個「千」字是一個
家族或军队单位,并非真的是1000人。
◎这個事件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第一次内战。
◎基甸和米甸人打仗時,由以法莲人负責把守渡口以防止败军逃跑,
如今约但河渡口却被用来拦截他们落荒而逃的军队。耶弗他果决的
领袖才华在此一览无遗,证明众基列长老的选择 11:6 果然没有看
走眼。
◎战争時以法莲人袖手旁观,战后才出来叫嚣,这是多么典型的人性
啊!
◎耶弗他的反应很激烈,甚至屠杀以法莲人。但其实以法莲这种恃强
争功的态度也的确是非常惹人讨厌。也许我们可以质疑耶弗他为什
么不像基甸一样用有智慧的方式避開无谓的杀戮,但以法莲的这种
习性,遭灾祸也只是時间的問题而已。耶弗他跟基甸的反应不同,
除了個性的差异外,耶弗他位於约但河东,基甸位於约但河西,面
对河西的强敌,耶弗他还有一条约但河可以屏障,所以他敢於采取
激烈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九、以比赞、以伦、押顿担任以色列人的士师 12:8-15
●「伯利恒」:并非指犹大地的伯利恒,有可能这個伯利恒是指距米吉多
北方 16 公里左右的伯利恒,是西布伦之西方的一個城镇
书 19:15 。
●「外乡」:不過是指他的儿女与其他支派的人结婚罢了。
●「以比赞...以伦」:若伯利恒 12:8 辨识无误,则这两位士师皆为
西布伦支派的人。
●「西布伦地的亚雅仑」:这個亚雅仑既位於西布伦地,就显然不是
但支派境内比较著名的亚雅仑了。西布伦
地的亚雅仑可能位於临门 (Rimmon) 境内
但从无标点符号的希伯来文来看,亚雅仑
跟以伦一字一模一样,因此,在七十士译
本中,該士师可能与其葬身之处同名。
●「比拉顿」:位於示劍西南方十公里处。南方与玛拿西比邻,但这边界
可能并不固定,因为强势的以法莲支派常常越界 (因此才
会有 12:15 的情况)。此外比拉顿也是大卫的将军比拿雅
的出生地。
●「押顿」:「奴隶」的意思。
●「亚玛力人的山地」:可能是有一部分的亚玛力人迁到以色列人中间居
住,或者是文士抄写错误的结果。
十、参孫当士师,把以色列人由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来 13:1-16:31
(一)非利士人的欺压与参孫出生之预言 13:1-23
1.非利士人欺压以色列人四十年,参孫的父亲是但支派的人,母亲不
怀孕。13:1-2
●「非利士人」:原来是来自革哩底(克里特岛)的野蛮民族,西
元前十三世纪左右移居地中海的东南沿岸定居。
但这并不排除稍早他们在此小规模定居的可能
创 21:32,34 26:1 。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的的欺压直到撒母耳在以便以谢获胜之后 撒上 7 才暂停,但扫罗和大卫做王時,非利士人仍然不断的侵略以色列人 撒上 13:1-14:46 撒上 28:1-31:13 ,直到大卫在利乏音谷两次打败非利士人之后 撒下 5:17-25 ,才完全结束了非利士人的欺压。
●非利士人建立了迦撒、亚实基伦、亚实突、迦特、以革伦五個城邦以后,就開始朝内陆发展。他们曾败在珊迦手下,与以色列人暂時井水不犯河水 3:31 。后来非利士人入侵亚摩利人,造成亚摩利人转而侵略以色列人 1:34-36 ,以致但人不得不迁移到应许之地的最北部 18:1 及下。非利士人的侵略比以前的欺压更危险,因为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们不像摩押人、迦南人、米甸人或亚扪人等直接而毫不留情地进攻,反而藉著通婚与通商,和平渗入以色列人当中。他们统治以色列人的初期似乎并不可怕,以致他们的入侵虽然对犹大人(及但人)有其影响力,但犹大人却厌恶参孫的功劳,反而乐意接受非利士人的辖制 15:11 。非利士人有可能继续以这种鲸吞蚕食的方式,到最后全面占领迦南地。参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凭自己的力量力战非利士人。
●「琐拉」:位於但与犹大交界处,在耶路撒冷西边约22公里处。
距離非利士边界约三公里。本来分配给犹大支派
书 15:33 后来转分给但支派 书 19:41 。位於梭烈谷北边,与伯示麦(按字意为「太阳之家」,参孫的名字可能跟其有关)比邻。
●「但族」: 书 19:40-48 中但支派的领地是东邻便雅悯支派,北接以法莲支派,南接犹大支派,西界大概是地中海。不過由於但支派无法取得应许之地,所以整個支派北迁,可能仅剩下少数家族留在原地,参孫家族应該就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幾個家族,因此称为「但族」不是「但支派」。
●「玛挪亚」:「安歇」的意思。
2.耶和华的使者第一次显现,预言参孫的诞生,并要求不可用剃刀剃
参孫的头发。 13:3-7
●「拿细耳人」:「分别出来」或「分别为圣」的意思,拿细耳人
的规定在 民 6:1-21 ,不可喝酒、不可剃发、
不可接触死尸。参孫只谨守不可剃发的规定。
●「起首」拯救:「開始」的意思。
●「神人」:这個词常用来指先知,如: 申 33:1 撒上 2:27 ,不過这個使者是天使 13:3 ,可能妇人一開始不确定那天使的身份。
●「清酒」:平常饮用的葡萄酒。
●「浓酒」:酒精较多,喝了会酒醉的酒。
◎ 民 6 规定拿细耳人的起誓必须是個人主动起誓,为期一段時间,而且必须遵循一些明文规定的礼节。参孫的起誓并非個人自願的,况且又是一生之久 13:7 ,因而他的拿细耳人身分自然必须另外界定,可能跟撒母耳类似;昆蘭出土的一段文献 (参 撒上 1:22 ) 形容撒母耳是「终其一生为永遠的拿细耳人」。
3.玛挪亚祈求再差遣神人来访,重复之前的指示。13:8-14
◎看起来玛挪亚并不太相信太太的话,尤其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
以他又要求神人再来一次。上帝也接受玛挪亚的多疑,耐烦的又
派天使重复一次预言。
4.玛挪亚献祭,上帝行神迹,於是玛挪亚知道使者是天使。13:15-23
● 13:15-19 在古代,一起进餐是要紧的社交活动。玛挪亚的待客之情,令人想起亚伯拉罕 创 18:3-8 与基甸 6:17-23 大同小异的热情款待。
●古代近东地区,人的名字是很受看重的,因为代表一個人的特色。
雅各 创 32:29 想知道与他摔跤之神的名字,希望知道那名字所显出的性格后,好藉此操控那位神。显然玛挪亚没有这种想法,但他的请求也未受允许。
●「奇妙的」:「无法理解的」、「奇特卓绝的」。13:19 「奇妙的」乃是从同一個字衍生而出的分词。
●「素祭」:最主要的用法是指「谷物的献祭」,是 利 2 所规定的。不過,它通常也和其他的动物献祭有关连,目的是「求取或保持好感」。参 素祭1、素祭2
◎玛挪亚不相信其妻,但其妻的头脑似乎比较清楚,因为他的妻子看過天使而没死,所以她也认为上帝不会杀玛挪亚。
◎当神開口向我们说话時,我们是否有敏锐的灵足以分辨呢?不過
神是充满怜悯的神,願意多次启示他自己的心意。
◎ 士 13:18 这里的经文让我们想到 赛 9:6 :神的名称为奇妙策
士,而 士 13:19 中神马上让玛挪亚和妻子看见神奇妙的事。曾
几何時,我们是否忘了神自己就是奇妙的神,也忘了他可以行奇
妙的事呢?
(二)参孫的成长、娶妻与击杀非利士人 13:24-15:20
1.参孫长大之后,神的灵感动他。13:24-25
●「参孫」:「太阳」、「明亮」的意思。可能与附近的「伯士麦
城」(字义为「太阳之家」)有关。
●「玛哈尼但」:「但的军營」的意思。
●「以实陶」:位於琐拉东北2.5公里。参孫一生的活动范围都在其出生地附近。
◎即使参孫的身份特殊,上帝似乎也没有立刻使用参孫,由 13:25
看来,似乎是等到参孫长大,参与但支派军队時,才開始感动参
孙。
2.参孫爱上一個非利士女子,不顾父母反对硬要娶来为妻,这是出於
上帝的作为。14:1-4
●「下到」:琐拉海拔356公尺,亭拿海拔244公尺,所以用「下到」。
●「亭拿」:字义是「一部份」,位於琐拉西南6公里左右,在梭烈谷的另一边,是非利士人的领土,步行大约一小時。由於两城距離相当近,所以后文中参孫父母来回的纪录被作者省略,造成意义了解上的困难。参孫显然能自由来去,由此可知当時是太平時期。此处目前已经被鉴定出位於梭烈谷的巴大施废墟,并且已经挖掘出非利士人相关的遗迹。
●「女子」:此字用来形容「一般妇女」与通常用来形容「未嫁女
子」的用字不同,显示这個女子可能是寡妇或離過婚
的妇人。这個字也用来称呼大利拉 16:4 。
●「未受割礼」:以色列人附近的民族除了非利士人之外,都有割
礼。这些割礼多半与成年礼或婚前礼仪有关,埃
及则是祭司才能受割礼。
● 14:3 中参孫的父亲其实是对参孫违反 出 34:16 申 7:3 的禁令表示悲伤。在当時父亲拥有相当高的权柄,包括决定儿女的婚事,如 创 24:4 38:6 。无论婚姻或其他大事,儿女违逆父母都是很少见的事 创 26:34,35 27:7 。
●这桩婚姻的形式很像当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婚姻形式。非利
士女子没有搬到参孫家中同住,反倒是参孫像個访客到妻子父家
中同住。
◎其实参孫是個软弱任性的人,但是参孫的任性也被上帝使用来成
就上帝的心意。当然,不是说上帝喜悦参孫的任性,但是即使参
孙是任性的罪人,仍然可以被用来成就上帝的心意。
3.参孫杀了一只狮子,蜜蜂在狮子的尸体中筑巢,参孫取食这些蜂蜜
。14:5-9
●「亭拿的葡萄园」:亭拿所在的梭烈谷附近以產葡萄出名。
●「少壮狮子」:指「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寻找猎物的狮子」。当時
迦南南部山区常有狮子出没
撒上 17:34 王上 13:24 。
●「撕裂」:此动词显示参孫是从中间将狮子撕为两半,也许是从它的后腿处一撕为二。利 1:17 所记载的献祭,用的也是同一個动词。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
●「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蜜蜂不会接近腐烂的尸体,不過这只狮子尸体可能已经脱水干掉,所以蜜蜂来筑巢。希罗多德纪录過在奥尼希留斯的骷髅中发现過一個蜂巢。蜜蜂在死狮子身上筑巢的状况是很罕见的。
●用手「取」蜜:「挖出」,参孫这行为接触了死尸,破坏了拿细
耳人的 愿民 6:6 。他可能因此不告诉父母蜂蜜
的来源。
◎参孫应該知道自己不应該碰触死尸,但是他还是碰触了,并且把
蜜给不知情的父母吃,然后不敢告诉父母实情。这样的人,上帝
的灵还是「感动」他,可见上帝使用人、给人恩典,并不一定与
道德、灵命相关。
4.参孫在婚宴中出谜语,以衣服为赌注,宾客七日内无法猜出答案。
14:10-14
●参孫之父参加婚筵此举令人费解。婚筵系设在新娘家中,显然有别於一般的犹大人婚筵。或许参孫之父无法认同这桩婚事,试图力阻而未果。
●当時的婚宴通常为期七天,陪伴的人 太 9:15 可 2:19 路 5:34 可能是婚宴中的保镳。由 14:11 中可以看出参孫大概是因为异族通婚不受以色列人赞同,所以没有带伴郎来,由女方帮忙准备新郎。这三十個人是后来才选出来的,这样的安排有点特别。七十士译本译为「当他们害怕他的時候」也就是说,保镳是为防备参孫而派来的!
●「里衣」:是「贴身的内衣」。通常一块长方形的精细亚麻布做
成。
●「衣裳」:「外衣」、「外袍」、「穿在外面的礼服」。相当於现代「主日最好的衣服」。普通人只有一套这样的礼服质料和装饰都比较高级,通常是在婚筵这种大场合穿著的。这种衣服通常也是战時的重要战利品之一(参 5:30 )。
◎参孫出这個谜语实在是不公平,除非是知道内情,不然谁会想到
这种罕见的状况就是谜底呢?三十套衣服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参
孙大概想捞一笔。
5.宾客胁迫参孫的妻子套出谜语的正确答案,参孫就杀了三十個非利
士人,取其衣服作为奖赏。於是参孫的妻就嫁给了参孫的陪伴。
14:15-20
●「有甚么比蜜还甜呢?有甚么比狮子还强呢?」:回答谜语的同
时,可能暗示
「爱」比蜜还
甜,比狮子还
强。
●参孫对那三十個陪伴之人的反驳是一個三拍对句,并在名词之后
,形成一個重复第一人称单数字尾的节奏,这在希伯来诗体是比
较罕见的。
●「母牛犊」:指「未生育過的小母牛」,通常不用来耕田。
●「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可能暗示非利士人与参孫的妻子有染。
同样的比喻也出现在近东古代的文献中。
●「亚实基伦」:非利士五大城之一,距離亭拿37公里左右。由亭拿来回需要两天的時间。参孫选择亚实基伦下手,可能是因为離亭拿比较遠,人家不会把这事件跟婚礼联想在一起而追究到他头上。
◎ 4:18 显示参孫在婚礼还没结束前就離開妻子,导致这個婚礼没
有真正完成。这种状况下,对新娘是莫大的羞辱,因此新娘的父
家就急於把新娘许配出去。不過参孫应該是认为婚礼已经完成,
所以会有 15:1 的结果。
6.参孫去看他的妻子,但被其岳父拒绝,希望用新娘的妹妹来替代。
15:1-2
●「一只山羊羔」:可能是「表示忏悔的礼物」或者是「探访妻子
时应带的礼物」。这也是当時惯常的礼物,
创 38:17 中犹大也送同样的礼物给他玛。
●「割麦子的時候」:在亭拿地区割麦子的時间大约是阳历五月底
六月初的時间。
●由 15:2 中可知他的岳父可能自觉对参孫有点理亏(因为他应該已经收了参孫的聘礼),或者惧怕参孫,所以提议用新娘的妹妹来取代。不管怎样,新娘已经许配给别人,不能再嫁给参孫了。
7.参孫用野狗火攻非利士人,导致非利士人杀掉参孫的岳父与新娘为
报复,参孫又用进一步的杀戮来报复。15:3-8
●「狐狸」:也可能是「胡狼」或「野狗」。狐狸不是群居动物,
但胡狼就是群居动物。有人怀疑参孫怎么可能抓得到
这么多狐狸,某些解经家则认为这只是叙事者所采用
的夸饰法。巴勒斯坦一地至今仍有狐狸和胡狼。
●「尽都烧了」:这個時节当地气候相当干燥,所以田间很容易著
火。
●焚烧站著的禾稼系古代常见的复仇雪耻的方法,在农业社会中,
会造成惨重的损失。押沙龙曾以同样手法以获取约押的注意力,
很快就招致约押的回应,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撒下 14:28-31 。
●「用火烧了妇人和他的父亲」: 14:15 的威胁,居然在此应验。
●「连腿带腰都砍断了」:字面意义是「小腿在大腿上」可能是一
个成语,源自於摔跤用语。
●「罢休」:「终止」、「中断」、「结束」。
●「以坦」:位於伯利恒南方。
◎参孫的逻辑很奇怪,他的岳父以及伴郎对不起他,他就认为整個
非利士人都是他报复的对象。非利士人杀他的岳父与新娘,他又
觉得非利士人更对不起他。我们自己会不会这样任性的自以为是
?总觉得全世界人都对不起自己?
◎参孫的妻子在 14:15 为了火烧的恐吓而出卖参孫,却导致那個恐吓成真,实现在自己身上。参孫的妻子当初如果不出卖参孫,以参孫的能力,应該足以保护她以及其父家的。
◎ 15:6 非利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和起因,向亭拿人报复遠比杀参孫还容易得多,如果亭拿女子一開始就告诉参孫他们受威胁,那就不会招来横祸。
◎冤冤相报何時了,必须有人出面承担,仇恨方能解决。基督在十
架上受死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参孫可不是这种人。是他自己给一
度想联姻的家庭带来这场灾祸,现在又口口声声说要进行最后一
次的复仇,言下之意,彷佛凭他一己之力就能弭平这個血淋淋的
恶性循环似的。
8.非利士人到犹大寻仇,三千犹大人协助非利士人找到参孫。参孫要
犹大人答应不害死他,就被捆绑著交给非利士人。15:9-13
●「以坦磐的穴内」: 代下 11:6 曾提及一個地方,名字也叫以坦,但这以坦可能位於伯利恒和提哥亚 (Tekoa)之间,距離太遠,不可能是参孫杀非利士人的地点。这里的以坦更有可能位於参孫家乡境内,故有人主张該地是伊司迈英河谷(Wadi Isma'lin)一個磐石裂開的洞穴。这個地点位於参孫所熟知的地带,位於琐拉东南四公里左右。从上下文可知,这以坦应該是位於犹大境内。
●「利希」:就是「腮骨」、「颚骨」的意思。
◎犹大人虽有三千,却不是来帮助参孫,而是协助非利士人抓拿参
孙的。而且犹大人等於用质問的语气来指責参孫出於神的行为,
这里的记载很有讽刺的意味。
9.参孫在利希用驴腮骨击杀一千非利士人,上帝行神迹让地裂開出水
泉,使参孫喝水而精神复原。参孫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15:14-20
●「未干的驴腮骨」:「新鲜的驴颚骨」,比较重,而且不易碎。
不過参孫用这样的武器,又违背了拿细耳人
的约。这是参孫一生中唯一使用過的武器。
●「击杀一千人」: 3:31 珊迦击杀六百人。一千大概是四舍五入
的整数,表明数字不详,却相当庞大。
●「驴...堆」:在希伯来文中是同一個字,伯尼以这個字可译为
「泛红色的动物」为由,主张該字可能指躺在血
泊中的非利士人,因而把这句译为「以红驴的腮
骨,我将他们染得血红」。这是典型的希伯来文
双关语,而这种粗鄙的描述也正是参孫的写照。
●「拉末利希」:意思是「颚骨的高处」、「颚骨堆」。
●「洼」:「臼」的意思,指「地面下陷的地方」。
●「隐哈歌利」:「求告者之泉」的意思。
●参孫可能跟亚比米勒、耶弗他为同一時代的人,仅仅影响但与犹
大等受非利士人冲击的地区。
◎参孫虽是勇猛,不過还是如常人一样会因为口渴而幾乎要死。神
还是怜悯参孫,行出埃及時行的神迹 出 17:1-7 拯救参孫的性
命。
◎面对敌人,参孫毫无惧色,却在胜利之后因怕口渴至死而失去信
心,唯恐敌人回来蹂躏他的尸身。可与此事件相抗衡的是先知以
利亚的例子,他在迦密山上独自对抗巴力的先知与祭司,后来却
深感挫败,甚至在一棵小松树下向神求死 王上 18 19 。在这两次情况中,神并没有因为他仆人的暴躁而发怒,反而以慈爱恩典来供应他们的需要。
◎当我们在属灵高峰经验后陷入低潮,是否能继续仰望神必顾念我
们呢?
(三)参孫的失败与最后结局 16:1-31
1.参孫在迦萨与一個妓女行淫,迦萨人埋伏要杀他,参孫拆毁城门逃
脱。16:1-3
●「迦萨」:耶路撒冷的西南方,靠近地中海岸,这是应许之地的
最南端 创 10:19 ,也是西乃旷野的北端,位於埃
及与巴勒斯坦的交界处。这個城也是非利士五大城中
最南端的一個,位於琐拉西南方60公里处,恰巧座落在埃及通往西亚的贸易干道上,此城的历史遠比非利士人占领早许多。
●「亲近」:「行淫」。
●「城门」:当時的城门很厚,像一個走廊,两旁有警卫房。
●「门闩」:可能是铜制品 王上 4:13 或铁制品 诗 107:16
赛 45:2 。
●「希伯仑前的山顶」:距離迦萨大约60公里,且整段路程大部分是上坡路。希伯仑位於巴勒斯坦南部最高点,是一片宽广地区的重要地标,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比喻用语。也就是认为「希伯仑前」,意思是往希伯仑方向、靠近迦萨的一個小丘。所以参孫才能把有铁皮包覆的沈重城门扛到那里。
◎参孫的败坏任性并没有改变,他到迦萨看到個妓女就与他行淫。
不過他大概预知自己会遭遇伏击,因此半夜就起来拆了坚固的城
门離開。
◎士师记的作者完全无意掩盖参孫的弱点,他那世代的人虽然对他
的彪炳功勋津津乐道,可是在现今较文明的文化中,他这样放纵
情欲的行为毋宁是令人尴尬的。同样地,圣经也实实在在记录了
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与其他旧约人物的软弱。虽然神使用这些
人成就伟大的事,成全他的旨意,但是这些人中间似乎没有人堪
称完美的道德典范。
2.参孫爱上大利拉,非利士人的首领贿赂大利拉探查参孫力气的根源
与克制参孫的方法。16:4-5
●「梭烈谷」:字义是「上等葡萄谷」,位於耶路撒冷西南21公里左右。
●「喜爱」:此字与 14:3,7 的喜悦不同,「喜悦」只是「眼睛喜
欢」而已,「喜爱」则是真正「心爱」了。
●「大利拉」:字义可能是「敬拜者」、「奉献者」。是個闪族名
字,但无法判定是犹太人还是非利士人(因为非利
士人常常和其统治的民族通婚)。有学者认为这個
女子可能是庙妓。
●「首领」:原文是复数型态,可能指著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领。
◎ 16:5 提到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领 (五城联盟的首领) 直接干预此事 (参 3:3 ),显然视参孫为他们国家的莫大仇敌。此外,他们要大利拉提供情报以捕捉参孫,并给予厚赏,可见他们对此事的重视。
●「诓哄」:「劝服」、「瞒骗」。
●「一千一百舍客勒」:大约13.5公斤,可以买55個奴隶
创 37:28 。
◎英雄难過美人关,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连非利士首领都要
下重金透過女色来谋取参孫力量的秘密。男人们岂能不谨慎?
◎圣经记载所罗门王「宠爱许多外邦女子」,这些妃嫔「誘惑他的
心」,使他背離神,造成以色列人道德上与宗教上的沈沦
王上 11:11-13 。参孫并没有所罗门王那么多机缘,但他放纵情欲,与所罗门王却是不谋而合。
3.参孫三次隐瞒自己力量的来源,大利拉測试要克制参孫失败
16:6-14 。
●「青」繩子:「潮湿的」、「新生的」、「新鲜的」。
●「七条未干的青繩子」:seven green withs (AV、RV) 应译为
seven fresh bowstrings (RSV),是
由牲畜体内的筋腱搓擰而成。
●「七条....青繩子」:事实上,参孫已经暗示了他自己的力量
来源, 16:13 中就说明参孫有七個发
绺。
●「内室」:「卧室」、「起居室」。
●「新繩」: 15:13 中犹大人已经用这样的方法捆绑過参孫,不
過无效,非利士首领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参孫居然能忍耐大利拉三次要命的測试,这件事情真的匪夷所
思。大概参孫真的是非常迷恋大利拉。参孫之所以如此缺乏警
觉性,很可能是情欲作祟,加上大利拉带给他的欢愉使他毫无
戒备之心。
4.参孫终於说出他力气来源的秘密,导致眼睛被挖出,被收在监狱
里推磨。16:15-21
● 16:15 中大利拉抱怨的话跟 14:16 該女子抱怨的话差不多。
●同「心」:在希伯来人的概念中,「心」主司「知识」,亦即
大利拉认为两人既然相爱,中间就不能有任何秘密
。
● 16:17 是参孫的看法,他违背拿细耳人的约只剩下头发这项
没违背了。不 过16:20 中士师记作者的看法似乎与参孫不同
,作者认为是上帝離開参孫,导致参孫的力量丧失。
● 16:18 中可以看出非利士首领已经不耐三次失败而離去,因
此大利拉还要派人去找他们回来。
●「克制」:「苦待」、「减弱」、「压制」。应該是指著整個
大利拉逼問力量来源以致夺去参孫力量来源的過程
。
● 16:19 大利拉是否太紧张,以致於要叫人代她剃掉参孫的七条
发绺?「大利拉克制他」的确切意义不明,因为在大利拉证实参孙的力量已離開他之前,她不敢轻举妄动。或许此动词应該以参孙为主词,亦即「他便受大利拉克制」。
●「铜炼」:原文時态是「阴性双数」,表示铜炼是双重的,显示参孫的手脚都被炼子捆绑著。
●「推磨」:这通常是婢女、奴隶、罪犯或驴做的工作。
◎许多学者都提及 16:20 中的「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離開他
了」,是圣经中最悲惨的话之一。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如此。
参孫依靠上帝的恩典,却回报以放纵的生活,结果终於使他自
己踏上毁灭的路。問题是在这過程中,他一点都不自觉。直到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一切原来是奠基在已经離開了他的神。
5.参孫的头发又长长,在非利士首领献祭作乐時,祷告神重获力量
后,推倒神庙的柱子,与房子中的人同归於尽。16:22-31
●「大衮」:是一個管理五谷和菜蔬的农业神,有文献显示他是
巴力的父亲。此神流行於西元前2000年的米所波大
米。
●「三千男女」:七十士译本作「七百人」。不過如果参孫要杀
死超過千人,「三千」这個数字比较合理。
● 16:28 是参孫第一次公開祷告神, 15:18 是私下的祷告。不
過祷告的内容却是指向「自己的私仇」。参孫最后一次严肃的
祷告以三种不同的称谓来呼求神,包括「主」(Adoni)、「耶和
华」(Yahweh)、「神」(Elohim),求神再度赐他力量,好报非
利士人剜目之仇。
●「两根柱子」:考古学家发现過一座非利士庙宇,内有一对距
離很近的基柱。
●「比活著所杀的还多」:由 14:19 15:8,15 来看,参孫活著
所杀的人超過一千人。
●「取他的尸首」:可以自由领取并埋葬参孫的尸首,显示非利
士人无意进一步羞辱参孫,可对照扫罗之死
撒上 31:9-10 。
●「琐拉和以实陶中间」:根据 13:25 的记载,該处就是「玛
哈尼但」。
◎经文虽未明说,不過不太可能是参孫头发长出来后,力气就恢
复了。不然他可以直接逃狱就好了。因此有可能是参孫在牢里
反省悔改,又祷告神,因而蒙神垂怜。
◎参孫遭遇了重大的挫败之后,似乎有相当的成长。虽然他的眼
光还仅仅是在於自己被辱的仇恨,但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来
源是神,因此祷告求神赐予一次力量。人们常常对神的知识一
知半解,也未必真的能够拥有好的道德品行,但在急难中呼求
神,有時神也願意怜悯给予。毕竟,神是怜悯人的神,又!每
天呼求神的人群中,谁说自己一定能比参孫好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