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箴言书多处提到王的事。罗马书13:1中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主耶稣自己亦是王,他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约18:37)。他更是“万王之王”(启19:16) 。将来得胜的信徒亦将与主一同作王,正如启20:6中所说的,“他们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因此箴言中这些讲到王的内容与我们不无关系:“帝王荣耀在乎民多;君王衰败在乎民少”(14:28);“王的嘴中有神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16:10);“王的忿怒,好象狮子吼叫;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19:12)。本章亦多处讲到王的事。
二、主要内容与分段:王的事:2、8、26、28;口舌的事:3、6、9、14-15、19-20、22、25;懒惰:4、13;儿女与孩童:7、11、20、29;耶和华的作为:10、12、23-24、27;不明智的行为:酒(1);作保(16);虚谎(17);速得的产业(21)、人心:5节;计谋:18节;鞭伤与责打:30节。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1,            基督徒当如何看待喝酒的事(1节)?圣经没有禁止人喝酒,除非是作拿细耳人的自愿不喝(民6)。主耶稣所行的头一个神迹便是变水为酒(约2:1-11)。保罗也只是教导:“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弗5:18)。“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酒本是好的,但因酒发生错误则是不好。如果喝酒会使我们亵慢、喧嚷或话多,那就是该我们不再喝的时候了。保罗说,“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林前6:12)。
2,            本章是如何描述王的(2、8、26、28)?A)王的怒气:就着本身的威严来说,如同狮子吼叫;作为兽中之王狮子的吼叫实在极为有震慑力,凡听见的人都当存敬畏战兢的心;既然如此,我们这些人就不要犯上,以致惹动他的怒气,自害己命。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实在要有敬畏国家最高权柄的心,免得自找麻烦;作为神的子民,我们更当有个敬畏神的心。宁可得罪人,也不可得罪神,因为“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10:31)。B)王的审判(8节):这句话把将来我们众人在神宝座面前所要遇见的审判告诉我们了。神不必作什么,只须用他明亮的眼光看受审之人,诸恶就被驱散,审判就得以成全。主的“眼目如同火焰”(启1:14节)。彼得三次不认主之后,在鸡叫之时,主转过头来看彼得,“他就出去痛哭”(路22:62)。代下16:9中说,“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 既然神的眼目有这样的果效,那我们就该在凡事上向主心存诚实。26节的内容相似。但从两个方面讲到王的作为:一是簸散,即王能清楚地分辨善恶;二是对于恶人的审判,乃是用碌碡滚轧他们。这比喻审判的严重性和彻底性。C)王的仁慈和诚实(28节):KJV的翻译为“Mercy and truth preserve the king; and his throne is upholden by mercy.” 仁慈和诚实是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而且仁慈是在诚实之先。因为王位乃是因仁慈立稳。这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也是极大的提醒:我们是既要有爱,也要讲原则,而且爱是在先。
3,本章从哪几个方面讲到言语的事(3、6、9、14、15、17、19-20、22、25)?A)争闹(3节):人若知道保护自己,就远离纷争,这是他的尊荣。但愚妄人却不是这样,此等之人却爱争闹。B)自夸(6节):谁都觉得自己好,若这是真的,那按理我们便可遇见不少忠信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遇见这样的人又是极少,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我们的仁慈并不多。我们也不太认识自己,人若是真的细察,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9节)?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再也不敢夸口说大话了。人的自夸也表现在买物上(14节)。为了砍价,不停地贬低所想要买的东西,说“不好,不好”!等这东西买到手,便开始夸口这东西何其合算,买得多么合适。这均是自我中心的一些不同表现方式:本质上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人不该为所买的物在那里夸口,因为有比这些物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嘴(15节)。金子与珍珠固然是好,但“有知识的嘴,乃为贵重的珍宝。”今天从人口中能说出有知识、造就人的话,是极为难得的。这才是真正的珍宝。多少人的嘴是说闲话、空话、假话、脏话、气话,多数时候岂不是在血气里说的吗?若把一天所讲的话收集起来,其中有知识、造就人的好话有几句呢?C)虚谎(17节):人在世上行事为人不说真话,看上去有时占了便宜,似乎心里甘甜,但神的话极为明显,这等人“后来他的口,必充满尘沙”。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是“以虚谎而得的食物”?小孩子用假借口向父母要钱?学生用抄袭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学者违背职业道德,用假数据哄人,或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是否不尊重版权,复制不当复制的光盘、软件?是否用假成绩、假简历、假话、生意上骗了顾客而得了食物?神恨恶这种作法,这等人的口后来必充满尘沙。是我们悔改认罪的时候了!D)传舌(19节):我们不愿意别人在我们的背后传舌。但多少时候我们在别人的背后传舌?多少麻烦是因着传舌造成的?我们不但自己不要作传舌的人,;连这等人我们都要避开,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他会把我们不愿传出去的到处传开;他也会把我们不必听见或不该听见的告诉我们,以致使我们自己极易落入传舌的试探中。所以主的话说,“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E)咒骂父母(20节):圣经对于咒骂父母者所定的是死罪(出21:17),这是肉体的审判。20节告诉我们还有更深一步的灵里的审判:“他的灯必灭,变为漆黑的黑暗。”这可能有几层含义:一是指心灵变得黑暗,良心丧尽,正如27节中所说人的灵是灯,可以理解为神放在众人心中的是非之心,提醒、鉴察人的作为。二是指在人前的见证。一个咒骂父母的人在人面前完全失去见证,他的灯(台)被挪移,正如启示录中以弗所的教会,主要他们悔改,否则就把这个灯台作为一个见证挪去。三可能指子孙后裔,如王上15:4中说,“然而耶和华他的神,因大卫的缘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灯光,叫他儿子接续他作王。”在旧约中把个人、家庭或民族的灾难以灯灭来表示,如“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撒下21:17)。F)你不要说:“我要以恶报恶”要等候耶和华,他必拯救你(22节)。罗马书12:19-21中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所以,不要“你说”,要“主说”:在人前要让步,在主前要等候,因为拯救我们的是神。G)冒失说话(25节):人在神面前说话要格外谨慎,这也是敬畏神的一种表现,不要许愿不还。传道书5:4-6中说,“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说是错许了。为何使 神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作的呢?”我们在神面前的奉献又如何呢?有时心里一激动,而后又后悔呢?求神怜悯我们!
4,本章特别提到耶和华的哪些作为(10、12、23、27)?A)耶和华憎恶的事(10、23):砝码、天平是管重量的,升斗是管体积的。无论是重量或体积上的不公均是神所憎恶的。我们是使用两样的砝码及升斗的人吗?我们对人对己一样吗?作夫妻者,我们对双方的父母一致吗?在彼此的关系处理上公平吗?我们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对方的兄弟姐妹一样吗?我们作下级时如何想上司?我们作上司时亦是如此行吗?我们作学生时如何想老师?我们作了老师就那么行吗?我们怎样看待别人呢?那你又期待别人怎样看待你呢?常常遇上一些只愿意与比自己好的人来往、而不屑与比自己差的人来往之人。这等人不认识自己,他在用两样的砝码,两样的升斗。B)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华所造的(12节)。我们是敬畏神的人吗?否则我们有耳不能听,有眼也不能看。我们的耳能听神的声音吗?我们的眼能看神的话语吗?今天多少人有耳未必能听,有眼未必能看。耳和眼是透过父母赐给我们的,但这耳能听,这眼能看,却出于耶和华。所以我们要求神开我们的眼、开我们的耳。在家庭中,我们能听父母的话吗?听配偶的话吗?听儿女的话吗?弟兄姐妹给我们的劝勉听得进吗?我们看得见别人的需要吗?父母?儿女?配偶?邻舍?C)人的脚步为神所定(24节):本节讲到神的绝对主权,没有一个人能越过神来走自己的路。这不是说神要对人的犯罪负责,这乃是说人即便是犯罪,他的脚步也在耶和华的律之下,天下万物没有一样不服在这个律之下的。就象是山洪爆发,这水所走的路也不过是顺着山势而行。因此“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诗29:10)。人不能明白自己的路,因此绝对顺服神就显得极为要紧。唯有如此,人才能确定自己是行在义路上,否则便成了偏行己路的人。D)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27节):人由灵、魂、体三部分组成(帖前5:23;来4:12)。灵是人最中心、最重要的部分,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约6:63)。这灵是从神那里出来的,向人所吹的那口气(创2:7)。这灵在人的心中作耶和华的灯,光照人心。透过这灵,神把律法的功用刻在人们心里,是非之心便是由此而来(罗2:15)。这灯一天24小时探照人的心腹,因此没有一个人的心怀意念能躲过神,正如诗人在诗篇139中所说的,“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7节)。“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样。”(12节)。
5,第5节如何描述明哲人?“知人知面不知心”。时间在往前走,社会也在发展,但历世历代对于人心的认识并没有加增。“人心怀藏谋略,好象深水”(5节)。但神给明哲人恩惠,能把这一切都汲引出来。感谢神的恩典,叫弟兄姐妹在团契生活中能敞开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的生命经历,因为神的灵在中间作工。神也赐下恩赐,有不信的人进来,透过先知性的讲道“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林前14:25)。明哲人不是别的,乃是神的灵在人中间运行,以致将人原本不认识的知识、言语赐下,叫人内心的情形得以显明。
6, 第7节和21节对我们有何提醒?人通常愿意为子孙积存财宝,以为这样便是爱他们。神的话告诉我们,真正使子孙后代蒙福的,乃是作一个行为纯正的义人。你所存留的财物也许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但一个行为纯正的义人,他解决了子孙生命的问题,因而连温饱问题也一起解决了。21节与7节正好是个对照。这也是所有给儿女留财富之人所当记住的警戒:起初速得的产业,终久却不为福。若是给儿女留产业的同时没有教他们作人,这一切到头来也是虚空。你我要给子孙存留什么?
7, 如何处理11节?这里的“是清洁、是正直”意思为“或清洁、或正直”。因此本节可读作,“孩童的动作,或清洁、或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正由于本性从小就得以显明,因此家教就极为要紧。这也正是为何7节中说“行为纯正的义人,他的子孙是有福的。”因为孩童从小就有好的领受。这句话对为人父母者的另一个提醒是:透过观察孩子的动作,或是清洁、或是正直,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本性来。当趁着有指望、管教你的孩子。行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内在的动机,这与清洁有关;另一个是外在的表现,这与正直有关。作父母的人有义务了解孩子每一个动作的内在动机及外在行为,以便把这个孩子带到义路上。
8, 其他:4、13节讲懒惰。16节:外人为wayward woman,即恶名昭彰的荡女。18节;讲计谋。29节:看年轻人在乎他的力量-是否强壮。看老年人在乎他的年日-是否长寿。30节:这句话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于犯罪的当事人来说。当罪人面对鞭伤与责打,刻苦铭心,以后不再犯罪;想起以往我们受罪的苦,今后实在不忍再活在罪中;二是对于旁观者来说:看见罪犯,人心容易不平;但因犯罪者受刑罚,以致心灵得安稳,帐得以了结。还有主耶稣的死-他所受的鞭伤及责打的确除净人的罪,这种爱也深入人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