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前9章乃引言:1章是主旨;2章是寻求智慧的方法;3-4章乃讲智慧的法则;5-7章讲远避淫妇的事;8章讲智慧的起源;9章讲智慧的呼喊;10章讲到财富(22节);11章讲到人必遭报(31节);12章讲到言语的事(19节);13章讲到管教的事(24节)。

二、分段和主要内容:本章多处讲到敬畏耶和华的事:2、16、26、27、31。此外还有言语上的事:3、5、7、15、23、25,此外还有愚昧人的愚妄:6-9、15-19、24、29。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1,            本章从哪几个方面讲到家庭的事?1节说“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圣经把家室的建立或拆毁之责任放在妇人的身上。妇人乃是家庭的中心,没有妇人,就不成为家庭。(同性恋不成为家庭,充其量可称为组合。)不管丈夫如何,或是智慧或是愚昧,智慧妇人可以建立家室;愚妄妇人可以亲手拆毁。26节更应验了第1节:“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一个敬畏神的人。不但自己得建立,大有倚靠,并且儿女也有避难所。这个家庭的根基就稳固了。一个父母均信靠神的人,他们的儿女是有福的,因为从小就有倚靠,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有仰望主的心。但一个人说自己信耶稣,却不照着神的话语去行,便是一个愚妄的妇人,她所作的就是在亲手拆毁自己的家室。因着这样的假信仰,使她的儿女从小就蔑视神,以致遭灭亡。

2,            本章如何讲论口舌的事?3节中说,“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一个说话骄傲的人,是一个用杖责打己身的人。每一句骄傲的话,都是一个鞭子抽在自己身上。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脸也不对,眼睛也不对,鼻子也不对,嘴巴也有问题,手、脚、身体的姿势都有问题。一个骄傲的人是一个糟践自己的人。但智慧人的嘴,却保守自己。你愿意自己少受责打吗?那就作一个说话谦卑的人吧。

5节讲到如何辨别诚实见证人和假见证人的事,标准就在乎他是否说谎。一个口吐谎言的人是假见证人;一个不说谎话的人,乃是诚实见证人。作真见证的,可以救人性命,而吐谎言的,则是心中诡诈(25节)。 
第7节和合本翻译与其它译本有所不同:和合本说,“到愚昧人面前,不见他嘴中有知识。”新译本说,“你当离开愚昧人,因为你不会从他的嘴里晓得知识。”NIV为“Stay away from a foolish man, for you will not find knowledge on his lips”。NASB为 “Leave the presence of a fool , or you will not discern words of knowledge.”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何解释前半节与后半节的关系:若把后半节看作原因,那就用新译本、NIV及NASB的翻译;若把后半节看作结果,就照和合本的翻译。大多数的译本均是把后半节当作原因来直译;而和合本把它当作结果来意译。无论如何它的意思都是说,愚昧人的口中没有知识,你不能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有真正意义的话。

23节说“诸般勤劳,都有益处”-什么都可以勤,但是不要嘴上太“勤”-“ 嘴上多言,乃致穷乏”。正如10:19中所说的,“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前面这几处均是针对自己该如何说话而言的。第15节则是针对听别人的话来说的:“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用审慎的态度来分辨所听到的话,这乃是通达人的智慧。

3,第4节在说什么?本节告诉我们客观地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如果家中无牛,槽头自然干净。但这种干净却未必是好事。因为人若要有多多的土产,是要靠牛的力量。所以人常常要作一个平衡的选择:如何又有“牛”,而且还能保持“干净”。不要过于强调干净,而不要牛;也不要因为有牛,就闲懒而不维持干净。自己一个人过日子,那是清闲;但有了家室,又添孩子,自然会添不少的乱子,这也不必奇怪而多生抱怨。教会人少,方方面面都容易关顾到。但教会往前发展,人数增多,难免有些事情容易被忽略(徒6:1)。这时也不必发怨言,要紧的是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些事。 

4,第6节对我们有何提醒?人都在寻找智慧。但“亵慢人寻智慧,却寻不着”。因为心不对,也没有耐心听。但“聪明人易得知识”。伯28:28中说,“远离恶便是聪明”。一个基督徒若是勇于弃绝罪恶,绝对地对付自己的罪,他的长进就快。但一个人若是一直被某些罪所捆绑,甚至自己还找各样的借口来粉饰,这种人实在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5,通达人和愚昧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8节中说,“通达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诡诈”。这句话把通达人和愚昧人给区分开:通达人之所以有智慧,乃在乎明白己道,即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作的事,认识自己所走的路。他是一个能客观看自己的人,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不致于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他也是一个知错的人,能常常在神在人面前反省,并且知错能改。他又是一个心中有把握的人,明白自己所作的事,并不会随风摇动。而愚昧人恰好相反。他的问题是不认识自己。他的愚妄乃是自欺。 
16节中说智慧人因心中敬畏神,而愿意远离恶事。但愚昧人却是狂傲自恃。狂傲乃不怕神;自恃乃不怕人。这实在是愚妄人的特征。

18节及24节讲到愚妄人的愚昧终是愚昧,并且以愚昧为产业-一生均是愚昧。但通达人却有富贵及知识环绕他。这是愚昧和智慧的不同结局。17节及29节讲到愚妄之人在性格上最突出的表现。人若能在脾气上有控制,便是大有聪明之人。人若轻易发怒,甚至性情暴躁,就大显愚妄。有人一生一世脾气都没有对付好,这实在是以愚昧为产业了! 

6, 如何理解第9节?愚妄人不把犯罪当作严重的事,反倒以为是戏耍、好玩,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但正直人互相喜悦,有恩宠。

7, 第10节对我们有何提醒?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往往是别人无法知道的;心里深处的喜乐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为着这句话,有两个方面我们要注意:不要站在自己的地位上去论断别人,因为他内心的痛苦或喜乐我们并不全然知晓。也不要祈盼别人能全然体会你我心中的感觉,因为这是别人无法作到的事。所以对于别人说话、做事时可能伤及我们的感情,我们也要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8,体会12节与我们有何关系?人以为正的路未必是正路,反倒是死亡之路。人若要真正地认识生命的路,必须放下自己以为正的路,而来寻求神的路。今天多少人不能认识神,不是因为他没有寻求,乃是他们一直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神的方式。我们的始祖撇下生命树,去吃分别善恶树,以为那是正路,至终却成为死亡之路。今天多少人一辈子忙忙碌碌,以为在走一条发达的路,却不晓得他们离开了生命的道,却走在死亡的路上。

9,本章如何讲论贫穷的事?20节是一个叙述句,它在说明一个事实,指出一种常见的现象。即人会因为贫穷而被恨,人会因为富足而有许多朋友。若是人因着我们的贫穷或是富足与我们相恨或是相交,我们不要感到奇怪。但就着我们自己来说,却不可蔑视邻舍,这乃是罪;我们却当怜悯贫穷,这样便有福了(21节)。这样作,不仅是作在人身上,更是作在主身上,因为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而欺压穷寒的却是辱没造他的主(31节)。若是我们不是看重人,而是看重物,我们便是得罪神的人。 

10,几节箴言的意思:19节:坏人终究要俯伏在善人面前祈求恩惠;恶人要俯伏在义人门口面对审判。

22节:人若谋恶,看上去是要使别人倒楣,但从神的角度,这种谋恶之人是自己走入迷途了。人若谋善,外表上是要对别人好,但受益的还不止是别人,更是自己,因为他能得着慈爱和诚实。 
28节:帝王得荣耀的方式乃是在乎民多。我们能够荣耀主的方式就在乎把自己全然献给神。君王衰败在乎民少。对付那恶者的方式便是透过福音的传扬使多人归向主。

30节:一个平静的心,是最好的良药,能给肉体带去生命。人若是活在嫉妒里,这如同骨中的朽烂。这是人生命中最致伤害力的东西,在你内心的最深处发动,控制了你的全人,并将你整个人带入死地。 
32节:对比恶人和义人全然不同的两种结局:义人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而恶人终究会为自己所行的恶推倒。

33节: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前半节比较一致,讲到“智慧存在聪明人的心中”。NIV用“Wisdom reposes in the heart of the discerning and even among fools she lets herself be known ”。NASB 用“Wisdom rests in the heart of one who has understanding ,but in the bosom of fools it is made known. ”KJV用 “Wisdom resteth in the heart of him that hath understanding; but that which is in the midst of fools is made known”. 智慧在聪明人心中是“ Reposes”,“rests” (or resteth).即安居,有安安稳稳、顺顺利利的意思。后半节的意思有几种解释:(1)和合本似乎是在说,在智慧稳稳地安居于聪明人心中时,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智慧,是浅而又浅,即显而易见。现代中文译本也取了这层意思;“愚蠢人却一无所知”,即愚昧人心里不懂得智慧。(2)KJV及NASB似乎在强调另外一点:在聪明人心里智慧是安稳而又容易就存在心中了,但对于愚昧人,你非得大声地喧嚷,使劲地传讲,不停地指教,他才有知道的机会,就是made known的意思。 
34节:“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神的话告诉我们惟有公义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被高举,而不是人所说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力量。这些会使人成为霸权主义者,却不是在神面前被高举的方式。当罪恶泛滥时,这个国家的人民就遭灾了。今天我们祖国的情形又如何呢?神啊!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