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8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不公平的虚空

拿破仑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不平等无法在财产地位不平等的情形下成立,而财产地位不平等无法在没有纯正宗教信仰之下成立。”到底什么是平等呢?平等必须是人人在律法下都是一样的,亦即是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个平等的社会绝对不是人治的社会,乃是法治的社会。在一个完全公平的法律下,任何人都必须受到保障,任何犯法的人也要被定罪。当我们留意今天的社会,便发现极权社会有极权社会的不平等,民主社会也有民主社会的不平等。

纵使是一国之君的所罗门,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有心无力。传道书三章  16  节,“我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当时审判之处和公义之处是同义,古时法庭是执行审判的地方,审判官应是大公无私,所以也被称为神,由此可见他们的权力之大。可是,作者发现他们管辖的地方出了问题,使作者心怀不平及无限感慨。在智慧之王的境内竟然有败坏的事情发生,叫他悲叹不已。

作者观察到的第二个现象,传道书四章  1  至  3  节,“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当时不单在法院中出现不公平,在社会中也有不公平的事;有钱财的欺压没钱财的,有权柄的欺压没权柄的,受欺压的人流泪无人安慰。今天的社会中,到处都有非法及不公平的事,但到底又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受欺压的出一点声音呢?

所罗门王在这里提到人生虚空的原因,是因为社会中难寻公义正直的事。“欺压”原指勒索的意思,在旧约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约伯记三十五章  9  节、阿摩司书三章  9  节和这里都有出现,每次都是与钱财有关的。所以,“欺压”也可以翻译成强取暴夺的意思。作者感到欺压者和受欺压者同样无人安慰,受欺压的人无人安慰本属平常,但为什么欺压人的也是没有人安慰呢?

第一个可能性,就是他们在欺压其他人的时候,上一级的人也在欺压他们。可以说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置身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虽然他们有机会欺压别人,但也会被别人欺压。第二个可能性,他们欺压的结果就是到处立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其它人也非常高兴。

作者在这里感慨犹深,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优胜,因为死人看不见不义的事情,死人也不再受欺压,所以比活人还好。而且,他又说尚未出生的人,比在世上受欺压的人还优胜,因为他们从未受到欺压,也没有欺压人。没有出生是最好的,死人为其次,最苦的就是活着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中,要是没有公义,你会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第三方面的不公平,传道书四章  4  至  6  节,“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这是人的成功往往会招人嫉妒,叫人心中厌烦。这些妒忌别人的人被称为愚昧人,他们不善生产,终日游手好闲,结果吃自己的肉,抱着手的意思就是不作工。这节经文也有以下的翻译,“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因为嫉妒邻舍就去劳碌。”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妒忌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所以就尽量进补。这两个翻译都有可能,可是大部分解经家都认为,有的人招人嫉妒是较能接纳。

这里提及有三种人,第一是抱着手吃自己肉的人,这是虚空的人,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别人也不愿意与他们分享。第二是满了一把,得享安静的人。按圣经所说,工作满了,便停下来享受生活,这样是平静安逸、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样的人比满了两把的人更好。第三是没有满足的人,圣经说这些人比不上感到足够的人幸福。当时的社会是这样不公平,我们今天的社会又怎样呢?

虽然不公平在法院和社会出现,但作者的回应是怎样呢?传道书三章  17  节,“神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作者指出在一切不公平下,在日光之下一定有公平的,就是神必要审判,象主借着先知所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在地上无论我们怎样遇到不公平,但神保证一切也要平反;祂要为义人伸冤,向恶人讨罪,因为一切都在神的审判里。

另一方面,传道书三章  18  节,“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神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象兽一样。”神要借着一切的审判,使人看见自己的卑贱,好象畜类一样。“试验”可以翻译成筛掉的意思。

作者除了讲及神必审判,也提到虚空的另一种因素。传道书三章  19  至  20  节,“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其实每个人也象兽一样,那些在日光之下看不见日光之上的人,他们跟野兽一样。第一,人遭遇怎样,兽的遭遇也怎样。第二,他们怎样死,兽也怎样死。第三,气息也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有气息的都要死掉。

接着,作者继续道出他的反应,在他作出反应之前,他说出要是我们只在日光之下看人生,我们一定会感到哀痛和空虚。谁知道这是日光之上的事情,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的呢。作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人与兽的分别上,要是我们只看见地上几十年的生活,我们是没有办法指出不同的地方;但是当我们从日光之上去看,便能看到人有永远的灵,是往上升的,而兽却没有灵,只有魂和体。人有灵魂体,好叫人成为万物之灵,有永生的盼望,与万物的主宰可以沟通。因此,作者说:“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 (  传三  22)  作者在此作了一个转折,真正快乐的人生是不空虚的人生,就是能够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有人这样说:“一个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是一个自由人。”

弟兄姊妹,你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会觉得自己很自由。只有喜欢自己所做的,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你是否一个快乐人,自由人呢?我相信人活在世上,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喜欢做的,但要是我们喜欢我们所做的,才能够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三章  22  节的上半节解释一个享受劳碌的人,也是一个真正的快乐人。“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 (  传三  22  上  )  ,而三章  22  节下半节是记念自己身后的事。这是我们今天要做的,死亡乃是息了世上的劳碌,死后能看见自己产业的成果。所以,人生在地上是虚空的,但当我们想到将来的日子怎样,这便会不一样了。

启示录十四章  13  节,“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神要求我们不单看日光之下的事情,也要知道死了以后,将来面对神的审判。我们是否有把握将来见神的时候,能得到祂的赏赐?这是我们要好好思想的。

传道书四章  7  至  8  节,“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另一重的虚空,就是孤独人生的虚空。

另一方面,作者从别的角度看这事情,传道书四章  9  至  12  节,“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这里作者不单说出二人总比一人好的许多例子,最重要的是“三股合成”,原来是神、丈夫和妻子,三个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除非我们的家是以神为主,否则我们无法享受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