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传三1「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有它的「时候」:雨水(利廿六4)、神仇敌的失败(申卅二35)、怀孕(王下四16)等。因此甚须「辨明时候」(代上十二32;参传八5)。智慧包括通晓「时节」(斯一13);虔诚人说:「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诗卅一15)。传道者所持的是同样的观点:生命的「时机」人不能全知(九11以下),但一个人应当「时常」(九8)知足。——《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2「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传三3「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杀戮,(它的比喻用法参伯五2;箴一32,七26中)。医治并不一定是指医疗的需要(参赛六10;继一56的比喻之后;赛十九22,五七19;耶卅三6,以及其他)。拆毁,约沙法的计划被破坏的那一段,用这个字来形容耶和华(代下廿37;参诗六十1)。建造曾彩容大卫的宝座,锡安城,以及犹大的地土,并实际的建造工程(参诗八十九4,一○二16)。——《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4「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以下两个对句总论人的情感;前者为私下的(哭……笑),后者为公开的(哀恸……跳舞)。——《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5「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以下两个对句谈到友谊和敌意。抛掷石头……堆聚石头,曾有四种主要的解释法:(i)传道书的亚兰文版以为,是将旧的建筑物石头拆散,预备建筑一拣新屋;伊斯拉(Ibn Esra)也持这看法201。(ii)另外有一些人以为,这是使田地不能生产,用石头覆盖在田地上(参王下三1925;赛五2),(iii)普仑特认为,此处第一段是指「一个犹太古老的习俗……在葬礼时投掷石头或泥土于墓穴中」,第二句是指准备建造一栋房子。(iv)最近支持米卓实(Midrashic)的解释的人(参 GNB),认为它与性有关连。——《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6「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以下两个对句是思想财产以及我们的处理方式:寻找(较 AV 的「得」为好)……放弃(与「失落」同)202保守、舍弃——《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7「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传三78有些学者认为下一个对句(撕裂……缝补)是指哀悼和结束哀悼。但没有特殊的证据可证明「缝补」表达哀悼的终结。最好将它解释为一般性的表达法,表明人类各种活动,包括毁灭与创造(如在2下、3上、3下、6)。余下的对句谈到人类的语言(静默……言语),感情(喜爱……恨恶)以及国家的奋斗(争战……和好),这些完全受神所安排的时间表支配。——《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8「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传三9「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

 

【传三10「我见 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传道者的观察不再限于「日光之下」;他将神的作为纳入考虑。一13略略提到神的作为,现在有较圆满的解释203——《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神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这永生是指(i)永恒(RSV,七十士),(ii)这世界(MishnahAV)(iii)无知(加上不同元音作 e~lem),(iv)黑暗(基于乌加列的字根)204。「永生」是最合适的意义,符合上下文,因为整段经文是与神对「时间」的计划有关。——《丁道尔圣经注释》

 

123 神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有何意义?传三11

         答:传道书之全部中心思想,多是论到人在日光之下,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的景况。其最后的总意,就是要人敬畏神,遵守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在这里说到「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中有小字:「永生原文作永远」,其意为永世的观念。由于人生在世,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都是受时间上的限制(三18)。人虽是活在这时间里的高等动物,也要经过死亡。对于空虚的人生,感到非常的苦恼;所以神不仅赐人肉体有限的生命,也在人的心灵深处,安置超越时间的永远盼望。按照字义来说,这永远不但可以指为永生,亦可指为永死,因为永生永死都属永远,不过此处似在着重永远的福乐这一方面;然而神始终的作为,我们人都不能查出。我们对于今生的作为尚且不能明白,对于那永远的来生、属灵的永世里的作为,更是茫然无知(六12,八7)。聪明的孔子,也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何况一些平庸的人!但感谢神,使人可以借着敬拜神,遵行他的命令,存着感恩的信心,来接受他的恩赐,使心灵的喜乐满足,寻到永生,终久必得永远的福乐(八12)。――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传三12「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

    「行善」并不具现代的仁爱观念。从上下文来看,它显然涵括了生命的享受(参 RSV),指主动的追求美好而快乐的生命,并付诸实行206——《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3「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 神的恩赐。」

    在物质的范畴中,传道者特别提出饮食,代表满足和快乐的生命(参二2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6,Name=1. 信心生活(二2426})。每日的劳碌,前面曾以为既是快乐也是困惑,现在的描写则纯为享福。那新的决定性因素为神的主权。俗世主义向一神论屈服,悲观主义向乐观主义屈服,人的自主向人的信心屈服。——《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4「我知道 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 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思想转到信者生命的保障。地既被虚空、短暂、不可靠包围着(一2等);人就必须到别处找保障;而神的恩典和对地的主权就是他的答案。这里强调神作为的三个特色。第一,永恒;传道者不容神有失败的可能性;第二,有效而完全,祂的工作绝不废止;第三,祂的作为全然稳妥,没有任同外力能对它造成威胁。这一切使得人这一方敬畏,并不是像见到怪物一般的恐惧,相反的,乃是对神感到惊异与崇敬。(参五7,十二13)。——《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5「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 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或作“并且 神再寻回已过的事”)。」

    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或可译为:「神寻回那急速前进的」。「急速前进」为动词(rdp),一般是指「追求」或「逼迫」。有许多解释法:(i)它是用来指过去的事情(AVRSVNASV 以及 Berkeley 都有此意),或是指神使过去的事再回来(NEB;参 Moffatt GNB)。(iiNIV 译为将令过去的事交账,是指审判,适合作三1622的序言。(iiiNAB 译为保全那些可能将被取代的,这多少有些曲解希伯来文。(ivJB 关心被迫害者是按希伯来文的合理译法,并符合七十士译本和西拉的译法(五3),但不符合上下文。(v)修正原文(嘉林)207或把它移到17节的末尾(Graetz),208但都不恰当。——《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6「我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

    传道者采取一条新的思路(),坦白提出一个生命中可观察得到的问题(我见)。在进行审判的地方,应当有公义之处,却常发现奸恶取而代之。他心目中必有一些案例,因为是他曾见过的;但这里所描述的并不是特定案件,因为他所观察的是世界普遍道德的歪曲。亨登柏(Hengstenberg)例举约沙法的警告(代下十九6以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7「我心里说: 神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

    传道者首先从未来审判的角度思索(我心里说)地上的不公义:是未来的(),属神的(神必),会发生的事(定时)。所用的辞不仅是裁判的评估,也是审判的执行,因为在旧约中「审判」包含动态的成份211。这一点使传道者在困惑中仍能支撑,亚伯拉罕(创十八25)以及诗人(诗七十三17)亦是如此。这件未来的事是含括一切的,包括了义人和恶人;它的评估包括目的AV 译,按上下文较「事务」为好),以及行为(工作)。——《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8「我心里说: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 神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

    我心里说:传道者现在思想神在当前的状况下的心意。人们的恶行可能会不自觉地完成了神的旨意(最明显的例子可参徒二33)。他也同样认为,人的不公义至少完成了神的旨意的某一方面:它在历史舞台上提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对自己的本性和命运一无所知。神并非对不义漠不关心(17);现世乃是「日光之下」的恐怖景象,揭露堕落人类的本性(七29)。——《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19「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

    下面的三节解释了18节。人和动物之间既有相似之处(1920),又有令人难以明白的差异(21)。两者都将死亡;在这一方面,人不能强于兽。他们的来源同是地上的尘土(参创二7以下);都能增殖繁衍(创一2228,二7);失去了「生命之气」则结束在地上的存在。所遭遇的(较 RSVNIV 命运好)是指死亡。气息是生命之气,为人和动物的生命要素。这字在21节重复出现,译为「灵」。这种译法将 MT 的元音标示改变了一点,即用 miqre{h 而不是 miqrehMT 可以被译为「人是命运的玩物……」(亚达斯;Allgeier 亦加此;参 NEB)。上文的注译采取修正元音符号的观点,因传道者的原文可能没有元音标示。——《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20「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

    一处是阴间,死人的所在地,我们是由组成这世界的物质造成,因此十分脆弱。尘土气息19;参诗一○四29)并非坚固的组合!——《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三21「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最好的翻译是:「谁认识人的灵──往上升的,与兽的灵──下入地的呢?」(AVRV mgBerkeleyNASV不赞同 RVRSVNIV 的理由写在附加注释中)。其思想是两重的。第一,人和兽在死后有分别。第二,多数人不能领会最终命运的差异,所过的生活彷佛没有分别似的。这段经文与诗篇四九篇雷同,那里提到人和兽同会死亡(112),但死后的命运却截然不同(1320RSV 采取一节修正过的经文,以致将此区分弄含混了)216——《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三八、兽类也有灵魂么?  (传三21)】

答:「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三21)。在这一节经文利的「魂」字,其原文与「灵」字是同一个字,在英文圣经中都是译作Spirit灵字,因而有人以为兽类也有灵魂,此乃根据字面的意思看法。其实这里经文的内涵,是传道者所罗门,论到世人所遭遇的问题时,以兽作比拟,而用一种假设性,在感叹句中所发出的反问语态,令人思想感叹,人与兽所遭遇的无异。人生在日光之下的虚空,人不能强于兽,生死气息都是一样,死后都要归于尘土,并且对于他们身后的事,也都无法测度和预见。(传三1822)。所以我们不能根据这一句感叹语,就认为兽类是有灵魂的。惟人为万物之灵,人是有灵性的生活,比之禽兽贵重。主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小字作灵魂,太十六2526)。祂看重一个人的灵魂,比起全世界更为宝贝。因为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人能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荣耀祂。人有思想,感情,和意志。有喜怒、哀乐之表现,这些功能乃是由灵而出。其他一切动物则无,如此证明人是有灵魂的,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在此也。——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道书三21是否暗指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灵魂?】

         传道书三21记载:「谁知道人的灵魂是往上升,兽的灵是下入地呢。」一般人认为,人类的灵性显示出人有神的形像,而神的形像正使人类有宗教方面的渴求,使人类思想神和响应神。正因如此,当我们听到动物死后(和人类一样,动物的尸体归于尘土,参20节),其「灵」会下入地,就令我们异常惊讶了。NASB希望避免这个困难,将这节经文翻为「谁知道人的气息往上升,兽的气息下入地。」然而,困难仍未解决,因为希伯来文ruah(气息、灵)用以指人及动物两者。在此,我们需考虑这节经文的真正含义。有学者认为二十一节是一个问题,暗指人及动物死后,其「灵」往何处仍是一个谜。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二十一节是一句令人叹息的问题——「有多少人知道这桩事实,就是人的气息往上升,而兽的气息下入地。」我个人较赞同后一种见解。然而,前一种见解亦可能正确,因可表示出作者的怀疑论调。)

    讨论希伯来文ruah的用法时,我们面对一个熟悉的情况,就是历史上差不多所有语言中的超越性名词的发展过程。据人类观察,活着的生物(无论人或兽),都会呼气及吸气,因此,造出「气息」这个字是用以代表生命,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因此,在创世记第六章关于洪水的记载里,ruah hayyim经常出现(意思是「有气息的」),用以指动物,包括在洪水中淹死的(创六17,七22)和在方舟中得保性命的(七15)。创世记七22甚至出现下述词组:nisnatruah hayyim(「有气息的生灵」);nesamah这个字,差不多只是用以表示呼吸,而没有其他含意。埃及文t'w'nh(「生命的气息」),可读作tchau anekh经常出现于埃及文献,摩西极有可能熟识这种语句,于是将埃及文的表达方式翻译为希伯来文,加以应用。

    由此,我们了解ruah有一个很普通的意思(非术语的),是形容仍存活的动物。此外,我不能察觉ruah有其他用法是应用于动物身上的。ruah100次是用以指「风」(单数或众数),其余有275次是专指人类、天使(在本质上已是ruah,却没有真实的形体)、属魔鬼的灵(撒但被逐出天庭以前,这些灵本是神的天使),又可以指神自己——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三位,他被称为ruah 'elohim(神的灵)或ruah Yahwah(耶和华的灵)。

         某一个名词原本有概括性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但到了后来,这名词却被赋予形而上层面的专门术语的意思。当人类观察到有生命的生物都呼吸时,就会用「气息」来表示「有生命」。由那时开始,人类便要决定,究竟是用ruah nesamah,抑或以某个表示空气流动的词来指人类的「灵」,而亦是这「灵」,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可以用肺呼吸、有气息,但较人类次等的生物。ruah之所以被应用为表示人类的灵,并非此词原本有此含意,却是后来发展的结果,这词成为专有名词,表示在人里面有神的形像。亦是神的形像使人会思念神及回应他,使人类能辨对错而下道德判断,亦令人发展出归纳分析等推理方法,人类上述的表现,都成为与牲畜动物有别的地方。七十士译本及新约圣经里,与ruah相配的就是pneuma;于是,在圣经里pneuma就等如ruah。这两个词是异常相配的,因为pneuma此字亦源于动词pneo(其意谓「吹」)。

    形容人类的非肉体部分的,还有另一个字,就是nepes,(「魂」)。与ruah的情况相似,nepes亦源于意即呼吸的一个字(亚喀得文的napasu意即「自由地呼吸」,后来,被赋予「变润及扩大」的意思。到了后来,名词naqistu的意思就成为「气息」或「生命」)。nepes此字在意思方面的发展,成为专指任何有气息的生物,包括人类及牲畜(无论nepes或希腊文与之相配的词psyche可应用以指人及动物)。nepes是情感的发源地,包括欲念、取向及情绪,成为人类性格发展的起源之处,及自我省察的凭据。根据Gustay Oehler的定义,nepes乃源自ruah,而前者透过后者得以存在(但这句话不适合用在动物身上。相对于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nepes,内住于人的「自我」里面。令人感兴趣的是,nepes配以适当的关系代名词所组成的词组,最常用以在特别情况下表示一个反身代名词。因此,「他救他自己」便通常被改写为「他救他的nepes(或「魂」)。(引自JIMarais,“Soul”,in 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5 volsedbyJOrrGrand RapidsEerdmans1939],p2838)。

    所以,在此要指出「灵」((ruah)与「魂」(nepes)在旧约里有极大分别,就正如在新约里,PneumaPsyche是迥然有异的。由此看来,上述代表「魂」的两个字,与表示「身体」的basar亦有殊异,后者在寓意式的用法来说,除了有字义方面的用法,指血肉之躯,还有心理方面的含意:basar承受了从各种媒介而得的所有感觉,以及收集从五官得来的资料(包括视、听、触、味、嗅五种感觉)。然而,在诗篇八十四篇basarnepes平行使用,指前者承载了向永生神所发的属灵祈求。诗篇六十三1亦出现相同用法:「神啊……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的心]nepes)渴想你,我的「血肉」(basar)切慕你」(译按:中译参吕振中译本)。此外,在诗篇十六9basar与心(leb)及荣耀(kabod,替代ruah;译按:参中文和合本小字)作平行使用:「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由此看来,在神的慈爱光照之下,人的「肉身」在有保障的情况下亦能感到满足。

    新约圣经清楚地陈示人的三元组成。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23,保罗为此书信的读者祈祷:「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的灵(Pneuma=ruah)、与魂(psyche=nepes)、与身子(somabasar),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这节经文毫不含糊地指出,灵与魂是人的不同部分,而人乃由三元构成。假如人果真照着三位一体神的形像而被创造,那么,人由三元构成其实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参创一2627)。

    哥林多前书二14-15,无疑是暗示PneumaPsyche是殊异的;这段经文指出,信徒被pneuma指引着(「属灵的人」,Pneumatikos),迥异于那些没有重生的人(「属血气的人」,受他的自我所箝制,psyche:「然而属血气(psychikos)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事惟有属灵的人(Pneumatikos)才能看透。」(14节)

    与此相似的例子有哥林多前书十五4446,这段经文指出血肉之体与属灵身体的分别。前者是人类死亡与复活这过程之前的肉身,后者指信神的人将会特别吻合于荣耀的灵所有的需求与欲望。经文记载:「所种的是血气(Psychikon)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pneumatikon)。」第四十六节指出:「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上述两节经文清楚地指出,灵与魂是不相同的,否则,这两句经文只是在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语句。因此,在下结论时要说明:人并非二分的(dichotomic,这是神学上的专有名词),却属三分(trichotomic)。有关这问题的详细讨论,可参 Franz DeltizschA System Of Biblical Psychology reprint ed.[Grand RapidsBaker1966]。──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传三22「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份;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

    如果神是全能的,祂掌管世事(三115),甚至允许人类不公义亦有其目的(三1620),又掌握我们最终的命运(21),那么智慧人的态度应该是喜乐的,对于执行地上责任和享受随之而来的喜乐满有信心。有分享好东西的意思(参创卅一14)。神乃是要智慧人享受地上的祝福,包括工作、吃喝(五18)、富足和赀财(五19),并家庭的快乐(九9)。他身后的事,谁?并非指审判和来世,其平行经文六12日光之下词,因此是指世上的事,人在死后便与它无分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三章】

一、万事有定时(19

二、人不能参透神的作为(1022

1、满有智慧的神(1011

2、没有改变的神(14

3、神的恩赐(121322

4、人的归处(1920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