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三1-12
这一段以「那时」J两字开头,但所指的时间并不接着前一章。马太所记的是三十年后的事迹。那三十年间的细节,他几乎完全略过未提。从耶稣由埃及回到拿撒勒,这中间已经有一代过去了。现在到了王将他自己显明的时刻。他必须向他的百姓显现,必须脱离私人的生活,进入到群众中。他不能再默默的行走,如同一个普通的百姓。他要藉宣告他国度的宣言,藉着把他国度的福分公诸众民,最后藉着迈向他的十字架和宝座,以执行他的王权。在他将自己显现之前,我们先看见了他的先锋。本段就是论到这位先锋。
我们先来看这位先锋;然后衡量他在希伯来人中间的工作;最后才看他把旧时代和新时代联结起来的事工,也就是使旧时代达于顶点,并宣告新时代已经来临。
头四节将约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段经文已把他服事的重点说了出来,不过最重要的也是在于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要先从古时的预言来看他(第三节),然后从他向着那一个时代的人所显出的光景来看他(第四节)。末了我们要留心倾听他信息的重点(第二节)。
第-,预言中的约翰。这本福音书的希伯来籍作者,再一次特别由希伯来人的观点下笔,将约翰的来到和古时的预言相连。
马太引的经文来自以赛亚书第四十章第三节,「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让我们尽力抓住以赛亚预言的整个大貌,这样,我们方能从整体的预言中明白逐节的意义。我们若试着集中心思,要明白这预言的教训,就会看出所引的这话,何处可以适用在耶稣基督的事工上面。
我们不拟讨论以赛亚书的作者前后是否同一人的问题,但请记住,这本书的信息是前后一贯的。这本书的信息有其显着独特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以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头三十五章构成本书的第一部分,其中一再宣告审判。他与所有的希伯来预言一样,在审判之外有神怜悯的光,和神无限的恩惠和荣耀。这第一部分的大题目是审判。这位先知首先谴责这个国家。他用严厉的警告、令人战栗的言词,对古时神百姓的光景痛加斥责。接着他说出他蒙召受命的故事。这些审判的篇章又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选民的审判。这是因为他们的失败;其次是对列国的审判。
以赛亚书的中间部分,从第三十六章到第三十九章,这四章可以称之为历史之页,相当于圣经中的历史书。先知在其中描述他那个时代的光景,并且解释那些他不得不宣告的审判之默示。
从第四十章起开始了以赛亚书中最卓越的信息。相对之下,前面的篇章无非是为这里作准备。像每一个希伯来的预言一样,审判的宣告并不是以赛亚信息的终结,紧接着审判的宣告,先知呼喊说,「你们的神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然后他似乎听见了许多世纪之后才会发出来的声音--对一个受灵感有默示的人,不单有明亮的眼能看见异象,且有灵敏之耳能捕捉最微小的声音--以赛亚不知道这人之名,只说,「有人声喊发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以赛亚远在别人听见这呼喊之前就听见了。那声音发自沙漠,但他明白其中的意义。他随即就说,「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用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接着,由第四十章与四十一章,-直到四十二章,这先知都在描述那庄严的结果,「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从这时起,他的预言完全以耶和华的仆人为中心进行。
往下我们就要在马太的福音书中读到,他引了这关乎耶和华仆人的预言。我们是依据这古时的预言来读马太福音第三章,「那时,有施浸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这王来临了,他就是以赛亚书后半部所描写的那位耶和华的仆人。以赛亚早在数百年前,就以他特别灵敏的听力听到了约翰的声音,现在这声音响彻原野,飞越约但河外,穿过耶路撒冷周围的地区,通过犹太,传入耶路撒冷大都会的中心。这声音预告天国将降临,那时「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岗都要削平」,这声音宣告新时代,新运动的来临。那并不是感觉上的新时代,而是由王亲自掌管的新时代。天国近了,古老的预言应验了,施洗约翰也由此展开他的服事。
第二,我们来看出现在百姓面前的这个约翰其人(第四节)。「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关于约翰的记载就是如此简短,很难从其中捕捉一鳞半爪,来为他作速写;也没有什么优雅轶事可用来描写他。约翰的一生就是这样严谨、自律。他为那个世代的罪孽而感到负担沉重。
约翰的身世饶富兴趣。他是祭司的后裔,原当秉承祭司之职。常常有人喜欢揣测他在童年时和耶稣的交往有多频繁。这个孩子生在一个不寻常的环境中,当他年纪渐长,从童年步入青年时,按理他本应遵律法和礼仪的规定,宣誓承受祭司之职,但这自幼在父亲的家中受爱护、养育的年轻人,早已为神拣选,他就离开他的家和祭司的职分,去住在旷野,为他的工作准备自己,直到他显明在百姓中间的时刻来到。他在旷野的时候,必定对选民的历史时加深思,他无疑也会想到,且认定先知所预言的黎明已不远。他若见过童年时的耶稣,也必然会为他身上所发出的美丽、纯洁感到惊异。此外他也一定会深思他的母亲所说的有关他出生的故事,以及有关同年龄的耶稣降生的故事。固然人若要知道自己那个时代犯罪的情形,就必须生活在那时代中。但是一个人若只生活在他的时代中,往往就无法以神的权能来谴责他那个时代的罪。他必须由远处来看那时代。约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去到旷野,到了有一天,他忽然对以色列发出极大的声音,回荡在山岭与平原上。
第三,约翰的信息是什么?「悔改!J--回心转意。悔改这一个词正是主耶稣教训的要点,是彻底的回转,完全的改变。现在这一个来自旷野的人,面对着乡村、城镇、都市的人发出了呼喊,悔改吧!你们都作错了,都是错误的。
但是悔改的原因是,「天国近了。」「天国」是当时犹太人常用的一个名词,也几乎是马太福音的特点,代表了犹太人思想中一个永恒的感觉。「天国」是神权,是神的管理,是天上的秩序。以地上的生活来说,那是神的权柄运行在人间。现在约翰这怪异的传道者从旷野出来,向人宣告说,这样的国度已临近。你们的祖先多年向往的理想即将实现,你们却毫无准备!因此你们当「悔改!J将你们的心思转回。这是一个极沉重的词,带着极沉重的信息。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见约翰一定不是用温柔的声音发出这个信息。粗犷、严谨的约翰从未说过温柔的话,但等到他见了耶稣之后,他心里充满了温和柔细之灵。这可以从他由内心发出那极宝贵的一句话中着出,「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那伟大的担罪者来到之先,约翰心中的担子极其沉重。在他的感觉中,仿佛通国的罪都压在他的身上。在许多方面,他可以说是众先知之中最严肃的一个。他的信息令人战栗,「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约翰给希伯来人的信息自然要更详细些,我们前面只是看到要点而已。从第五节看起,「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浸。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浸,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约翰未将他们挡回,也未说他们不能逃避将来的忿怒。
他也没有说他们的悔改不真诚,他只告诉他们当如何行,「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
拉罕兴起子孙来。」
以上是约翰对希伯来人传道的扼要概况,分析起来有三点特色:
-、深具吸引力--「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二、深具说服力--「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 浸。」
三、无畏权势,猛力抨击--他所面对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以色列人一切问题的根源,但他勇敢的抨击他们。
我们免不了会认为,若缺了智慧委婉的言辞,我们所传的道就没有吸引力。事实上有不少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作主先锋的声调。神找到了一个施浸的约翰,差遣他去,他的信息就满了吸引人的能力。这是一幅吸引人的图画,关乎一个人,在他的信息中满有说服人的能力,他在谈论罪的时候也满有权柄。他不谈神学,也不讨论哲理,更不向人介绍新的教派。他也不是向人提出一项建议,可由他们自由决定取舍。他只有一句话,「你们应当悔改!」如同迅雷,响彻云霄。这带着神权柄的信息,震动了每一个角落,冲击着每一个人。感谢神,这事实到今天仍未改变。我们用不着对乡村传一种福音,对城镇传另一种福音,对大都会又是另一种。无论是耶路撒冷,犹太全地,甚至是山野渔村,都需要同样的信息。在耶稣来到之先,施浸约翰的信息必须先传遍;无论是城市或乡村,都需要被他的信息所吸引。
再说到他信息中的说服力。至少他们认识这个真理外在的部分,并接受他的浸,表明了他们的悔改。但只止于此,事实上也无法越过这一点。施浸约翰的信息并不能给人生命。那在他以后来的伟大担罪者,他是仁慈、温柔的王,不单使人产生悔改的心,并且赐给人生命。我们若已知罪,应该感谢神,但单是知罪还不够。当日拥挤在约但河边,又进到水中接受悔改之浸的人很多,个个都出于真诚,但要接受主耶稣,还需要更进一步。
然后我们再看他信息中的猛烈抨击。他所面对的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是当时民间的首领。法利赛人崇尚礼仪,撒都该人讲究理性。法利赛人相信一切超自然的事物,但他们以为超自然的事可以用外表的事物表达出来。形式主义者一向是如此。撒都该人则不相信有灵、天使、复活的事。他们是冷静强硬的理性主义者。正是这种种势力贻害了百姓,使全国受苦。约翰看见这班专讲形式礼仪的人,和另一班凡事标榜理性的人都来到他这里。他看见他们外表虽堂皇,内心却败坏,甚至影响全国,于是他就严厉地斥责他们,「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J他的话彷佛是在说,你们到这里来,说你们悔改了;你们必须比其他的人更显出悔改的样子!「你们要给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再不要夸你们与亚伯拉罕肉身的关系,「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这真是一篇令人震惊的信息!那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必定被他的炙热所烧烤。越读这一段信息,就会越觉得随着而来的主耶稣更新的工作是何等可贵。感谢神,今日的信息就是那当称颂之王的信息。
请留意约翰论到王的话,那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哦,这信息何等奇妙!求神帮助我们抓住他所教导的。
因此约翰作的头一个见证,就是他的到来。第一,他这个人的身分是至高无比的;第二,他的工作是崇高无比的。从约翰论到主的话中我们能感觉到他的谦卑。真的谦卑与虚假的谦卑是有分别的,人也容易察出。真正谦卑的人,对自己的谦卑不自觉,而虚伪的谦卑者却以他的谦卑为夸耀。约翰说,「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的话全然准确。但我们再看另外对约翰的评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浸约翰的。」这是王论约翰的话,自然句句真实。妇人所生中之最大的仍不配给王提鞋,这话也不错。
约翰的工作与主的工作有极大的分别。我们毋需描述这两个人--一个是粗犷、鲁直的先知,一个是伟大、尊贵的君王--之间的区别。王温柔的言语比约翰严厉的怒斥还有能力。 「你的温和使我为大J(诗十八35)。他们的不同不只是人的不同,也是工作的不同。因此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浸,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浸。」约翰是在说,我只能带你们接受那悔改的外在记号。他要将你们带入圣灵的烈焰之中,将你们的罪烧去,并重新造你们。我只能用外表的东西--水,给你们施浸,只能触到表面。他所用的是火,每一部分都要--一烧过。
那也是今日约翰与主耶稣之间的区别。我们若只聆听约翰的信息,就会忙于浸礼和水浸。但我们若聆听主耶稣的信息,圣灵的烈火要燃烧,使我们纯洁,使神的旨意成全在我们身上,
使我们得冠冕。主耶稣的工作远较约翰的工作崇高。
留意约翰如何论到主所用的方法。这要来的是一位奇妙的王。他的方法中有拆毁,也有建造。他的得胜是摧毁性的,也是建造性的。
他用「斧子」、「簸箕」与「火」来拆毁。约翰说,「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时候已届,他即将来临,要扬尽他的场,将无用的糠烧尽。
但主的方法也是建造性的。他要用火施浸,他要扬尽他的场,不是为摧毁,乃为「把麦子收在仓里」。留意这里的对比。放在树根上的利斧是为了摧毁,要砍去不结果子的枝子;
杨尽场子是为了除去无用的糠枇,随后用火将糠焚烧。现在注意这工作建设性的一面。火是用来烧净,也是一种能源。扬净谷场是为完成收割,将麦子收进仓中。所使用的是同样的器具,却有两面的作用。簸箕扬去糠枇,留下麦粒。火是焚去一切经不住烈焰的东西,使经得起的更加纯净。因此那要来的王,他既拆毁又建造--以拆毁来说,他砍去不结果子之枝,簸尽糠枇,用火烧尽;以建造来说,场子扬净之后,就要将麦子聚拢,收在仓里,人则要接受灵火之浸。
自从那粗犷的先知宣布王的来临,迄今已过了一千九百年。在这期间,主耶稣的工作一直照着约翰所说的轨道进行。耶稣基督一直是一位拆毁并建造的王。回顾过去,想想这些世代和他对这些世代的影响。他作了什么?看,那些经他的火所焚毁的!看,那些他所建立的!他一直在扬尽他的场,以除尽糠枇。他也一直在收集贮存麦粒。他今日所作的正是这些。他的斧子正置于不结果子的树根上。基督也在作扬尽的工作。他必须将糠除去。你们也许会想,以后那些糠枇会不会淹没麦粒?那些不结果子的树会不会将天父所栽培的葡萄树挤住?如果你这样想,你还不认识主。如今他的手正拿着簸箕。如果我们住在神的圣山上,我们能感觉到神的风正吹在必须除去的事物上。
对我们这些作工的日子无多的人,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麦粒或糠枇?我所从事的工作是麦粒或糠枇?倘若我是糠枇,他的风将把我吹进不灭的永火中;如果我是麦粒,他必将我收在他的仓里。同样的原则也应用在我们的事工和一切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