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43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十四22-36

 

 

    我们现在所要着的这幅画面,和前面看过的那三幅有显着的不同。从前面那些图画中我们所留意到的一切突出的事实,经过这一个故事的对照,有了更清晰的表现。头一幅图画结束时,「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但是在现在的这一幅图画中,我们却看见了一件他大能的作为。在第二幅图画中,我们看见他向那个怕他,以为他是鬼怪的希律王,将自己隐藏起来;但在这一幅图画中的门徒,也说他「是个鬼怪,」他们也惊慌惶恐,然而他非但未向他们隐藏,反而行近他们,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第三幅画面是,他不肯依照众人的意愿被举为王;但在这一幅画面中,我们看见他手执权杖,掌管万事,操纵一切。这里我们看见的是在他自己国度中的受膏之王。从人的一切标准来衡量,那真是一个可怜的王国,仅有一只用橹摇的小船,和船上的少数几个人,正在狂风暴雨的海上飘摇。这些再加上主,就是那时刻神在世界上所建立的国度。

    在拿撒勒,他被自己的人弃绝。当时执政的希律很想找他,也许他想用对付约翰的方法来对付他。而群众则巴不得他肯接受他们的拥戴,登上王位,使他们从今以后,不必作工即能得饱。他离了拿撒勒、他背向希律、他拒绝被众人强逼为王,然而就在这小船中,就在他的国度里,神的一切计划揭开了序幕。倘若那时候我们知道这一点,又站在岸边,注视着小船随浪浮沉,我们必深为神在世上的国度担忧,就如我们现在还时常为他担忧一样。我们必然会想,小船也许将被下一个巨浪吞噬。就如今日,我们也常常担忧那要来临的风暴,会毁不神的旨意,打消神的程序一样。因此我们最好仔细回顾基督的国在当时的实在情形,然后看他如何扩展,观察他和其他事物的对比,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有永久价值的教训,作我们的帮助。

首先,让我们再进一步观察这幅画面与其他三幅画面的对比。第一,「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何以在目前这幅画面中,他却能有如此大能的作为呢?因为这里有信心的回应。你也许要说,那是一种很脆弱、残缺、不能持久的信心。不错,但那也是一种单纯的信心,对他信服的信心。信心虽然常常会摇曳,但不会永久丧失。那能使人得救的信心,是个人对基督的信赖。这正是当日,那些在船上的人所有的信心。他从自己单独祷告的山上下来,向着信他的人走去。在此我们再度得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我们若在他面前一味批评论断,就会堵住基督的能力,阻塞了他大能的流出;反之,我们若单纯的相信,安静的持定他,我们就会创造一个环境,使他能显出他大能的作为。这正是发生在拿撒勒的那一幅画面,与发生在海上的这幅昼面的分野。前者给我们看见,有人自以为对他的底细知道得太清楚了,以至他所行那些使他们惊异的事实,他们也拒绝接受;而因着他们的不信和批评,使他不能有所作为。然而当他来到这些虽然迷惑、盲目,但却愿意归向他的人中间时,他止息了风浪,使怒海平静,彰显了他的能力。

 现在来看第二方面的对比,留意他的隐退和显现两者之间的分别。这两个场合中的人,都认为他们所看见的是超自然的奇怪现象。其中之一的希律,因着耶稣所行的异能而畏惧,甚至连自己说些什么也不明白。我们不能说,希律真的相信耶稣是施浸约翰从死里复活。他说的这句话,只是他的良心受到谴责,在极度恐怖之下所发的。基督对这样一个人,就将他自己藏起来,因为他执意闭目拒绝亮光,掩耳不听真理,为一个跳舞的荡妇立下虚誓,竟为守誓而将自己的灵魂出卖了。

      但是在另一场合中,虽然那班人有许多失败,信心也常摇摆,为人还有许多缺点,但他们忠于所得着的亮光,对于这班人,他将自己显明出来。当时他们正从事一项艰辛的工作。他曾吩咐他们渡到海的另一边去。马太对这事的记载未加丝毫描写。「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试在这一点上加以深思,揣摩其中的含义。如果是我们处在那一种环境中,我们会怎样行?有一种可能是,倘若我们也像他们一样,熟知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又有熟练的驾船技巧,早就看风转舵,将船驶到避风的安全处所,而不会冒逆风行驶的艰难。虽然在逆风时转向并不容易,但总比逆风继续航行容易。他们为什么不这样作呢?因为他吩咐他们渡到那边去。他们因着对他的忠心,虽然身处危境,也不改变航向。这些愚鲁、脆弱,多有缺点的人,他们和我们是多么相像!以致当我们读到他们的故事时,禁不住要爱他们。他们虽知续航的危险,却依然使船首朝着他所指示的彼岸。终于他向着他们走来了,当他们认为看见了鬼怪,胆战心惊的时候,这位奥秘的主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哦,这话是何等奇妙的安慰!

    最后让我们留意,这个故事与他拒绝被举为王这件事之间的对比。我们曾细述他拒绝被立为王的事,并指出一个永久的原则,那就是他绝不以供应物质之需要为基础,来受膏为王。自然他必顾念他百姓物质的需要,但我们不能只为着这个目的而尊他为王。此处我们却看见,他在这些人中施行他伟大的王权。何以有如此的分别?第一,他们是一班顺服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进一步说,他们向他降服。当时构成他国度的正是这一班人,而不是他所喂饱的那些群众。他们顺从他的命令,将船驶向他要他们去的彼岸。

      他们又是一班愁苦的人,被狂风大浪所苦。这故事又告诉我们,他们在他走近时,因着以为他是鬼怪而大大的惊慌。我们若继续留意他们就会看见,当他们得知来者是主的时候,立刻就由困惑而变得勇气倍增。彼得再度成为他们的发言人,在这件事上他比其他的人更积极。他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接下去我们又看见,他们仍是一班会失败的人,即使在信心的事情上,也是如此。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有人批评彼得说,他无权如此僭越。他们忘了基督曾对他说,「你来吧!」他从来不会吩咐人去作一件僭越的事。有些画家误解了这事,描绘彼得一离开船,立刻就沉下去。这不是事实。「彼得……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他作了他所想要作的,经历了信心的探险,成就了信心的得胜。然而我们也看见他的失败。当他的眼睛转离主,专专去注视周围的环境时,他就沉了下去。离开主去注意环境,结果总是往下沉。

      这故事中所记,最后一件事是什么呢?是敬拜。「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虽然那并不是一个完全人的国度,但国中的人都信靠他,他掌管他们,以使他们达到完全。他耐心地引领他们,等待他们,也受他们的延搁。有时他想带他们快速前行,就如有一本福音书中记载「意思要走过他们去」。有时试验他们的信心,一旦环境的艰险超过他们所能承受之时,他就转过来搭救他们。今日这幅图画仍是他的国度最清楚的写照。这些人是以他对他们所传讲的基本真理为根基,尊他为圣。他们是在属灵的基础上奉他为王。他们若在物质的境界遇见艰难,他也必搭救他们。

      现在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从一方面来说,这个故事藉着和其他图画的对照,启示了关于他国度的基本真理。另一方面,他又启示了耶稣和他教会的关系。虽然他还可以有其他的应用,但我们将只从这一方面来看。这里我们看见,当主的子民因着忠于他的旨意,以致经历艰难困苦与危险时,主与他们的关系。许多人常常愿意将这一个故事和我们人生中的汹涌波涛并提,而不问波涛的性质。其实这故事中的信息,并不是对那些由于自己的不顺从而招来困苦、风暴的人说的。这样的人虽然不能列在这个故事中,但基督还是顾念他们。我们无论遭遇怎样艰难的道路(我们会发现,不顺从常常会比顺从招来更多的艰难),他总是等待着将我们从其中带出来。彼得因着失败,遭遇难处,将要沉下去时,主「赶紧」伸手拉住他。这些字真是应该套上金色印出来,挂在信心动摇之人的眼前。哦,「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接着他对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我们若像彼得几乎要仆倒,即将沉下,感谢神,我们的主必立刻伸出他的手,及时的挽救我们。

      然而这故事的基本价值,是给那些在患难中的顺从者的。首先,我们看到一幅表明今日基督和他子民关系的图画。故事开始时,他在山上和神独处。那时他离开众人的拥挤,难得有片刻与神单独相交的甘甜时间。那里是他的安息之所,他藉以享受恬静、喜乐、和完全的平安。他已吩咐他的门徒渡海到那边去,因此那时他们正在海上。他享受平静安息的同时,他的门徒却在惊涛骇浪之中,随时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这正是今日我们主耶稣的态度,和我们的态度之间的对照。他已经在他父的右边,而我们还留在海上。有人也许未曾经历过苦海风暴的滋味,那么应当为每一个阳光灿烂,碧海蓝天的日子感谢神,然而也别忘了暴风雨随时来临的可能性。这是第一个对比,他已经进入安息,我们还须经历艰苦;他所在之处完全宁静,我们所处的地方却随时有暴风袭击的危险。

    接着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对于革尼撒勒湖中的风暴所知有限,暴风往往骤然而起,掀起滔天巨浪。澄蓝的天顿呈铅色,海上的人立刻有丧命的危险。当时他们的主在那里呢?首先让我们注意,他虽然在山上,但他从未忘记在海上的门徒。因此,若他的子民在艰困危急之中,他就情愿放弃他的安息和与父的交通;他的子民若在翻腾的怒海中困苦无依,他就无法在高天之上安息。于是他转身下山,沿着山坡疾走,跨越一切阻挠,终于来到海面上。留意他「……走过他们……」的记载。他走了他们所经过的一切路程。他不是从相对的方向迎向他们,他是从后面跟上来。他走在那威胁着他们,要将他们吞噬的巨浪之上,很轻易的将巨浪制服。那狂暴的风,也似乎为这位庄严宁静的君王,特别打开了一个门户。

    哦,藉着这个启示,我们能得到何等的平安!今日正有许多神的儿女为着遵照神的旨意,留在神要他们停留的地方,似乎随时会被巨浪所吞噬。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是行在顺服的道路上,无人能夺去他们心中那甜美的认识和信心。虽然基督似乎不在近旁,在这种狂风暴雨的试炼之日,他似乎正在遥远之处;虽然他们也许要说,我们以前也曾在海中遇过风暴,那时有他在船中,我们可以将他叫醒,但如今他不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哦,他知道一切,他正向着我们而来。阴影四围,使我们无法看见他,但他正加速临近。他不能听凭我们覆亡。请记得,他正乘驾我们所最惧怕的巨浪而来。那威胁着要粉碎我们的巨浪,正是他赐福的脚踪所要踏经的道路。也许你要说,不只巨浪难排,最凶的还是狂风肆虐。如果我能转向,顺着风势而行多好。但是他正穿越这风而来,他的双足一触及那排山倒海而来的巨浪时,狂风立即失去阻力,立刻在王君尊的威严前俯首。

      但是请再留意看这昼面。对于当日的门徒而言,那恐怖之夜最可怕的,还不是那压顶的层层乌云,也不是震耳欲聋的风声,或排山倒海的巨浪;最令他们恐怖的,是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幽灵。当他们看见在水面上有似幽灵般的黑影,正移动着向他们走来时,他们一下子就忘掉了先前因狂风巨浪而生的惊惧。船上的人大多为粗壮的渔夫,善于操浆摇橹。这次的风浪虽然比平常的猛烈,他们还能奋力挣扎,但他们怎能和鬼怪相抗!最使我们恐慌失措的,就是那些骤然发生,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可能遇见一些很严重的困难,但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预期会遇见困难,知道他们早晚是要来的。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男女,总会有-、两次遇见极黑暗的恐怖,是人所无法解释的。「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那诚然是无可比拟的黑暗而又可怖的时刻。你可能从未有过这种经历,也许永不会有;但愿神不使你经历这种事。门徒们那一夜所经历的困苦,是人所无法说得清楚的。那夜当他们因见到如鬼怪般的黑影,而紧张万分的时候,忽然那个被他们看为鬼怪的发声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这故事的本身是如此简单,我们都很熟稔。

      那么对于一个在风暴中的人,这故事提供了什么属灵的价值呢?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一个向主忠诚,真正信靠主的人,他最黑暗的时刻,就是最晴朗之日的黎明;他心中最深的忧伤,将带来生命中最大的喜乐;经过最仔细捣碎的葡萄,方能酿成最芬芳的美酒。他们误认为幽灵鬼怪的,原来是主。在我们经过的日子中,大多数人所最不愿意经历的,是那些最悲伤的时刻;但我们却是在那样的时刻中听见那永远的音乐,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我们可以没有昨日的阳光,但不能没有丽日之前的幽暗。因为正是夜影极深之时,他和我们最最相近。我们常常用的一个谚语是,「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真是如此。但是我们还可以稍加修正--人的尽头是人找到神的起头。我们往往在心中最痛苦的时候找到神。伤痛的心哪,你若能,当力持安静,要等候并倚靠主,忍耐的等候他。不久,当你回顾那难言的痛楚时,你会说,为着那段日子,我真要赞美他;因为亮光就是从最深沉的黑暗中发出来的,甘甜是从最苦涩的痛苦中产生的。就在幽灵般的黑暗接近,惊慌失措时,我们会发现,是主来了,他温暖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全身的每一部分都欢腾跳跃,充满了新的喜乐和热忱。

    让我们再从这故事中看一件事。马太记载说,这事之后,在船上的人都拜他,他们就过了海。马可记载说,他到他们那里上了船,既渡过去,就来到革尼撒勒地方。惟独约翰用不同的笔法,他这样说,「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我们当怎样去领会约翰的话?难道主又行了一件神迹,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虽然我们极愿将所有的神迹保留,却不应该过分热切,将不是神迹的读成神迹。约翰是个注重奥秘的人,是耶稣所爱的门徒,他会多次论到相交和契合。他说,他一上船,立时到了所要去的地方。约翰岂不是也同行全程?「立时!」每一个在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最能体会这话的意义。与所爱者偕行,纵然是一段相当长的路,感觉中仍是短暂片刻。「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风暴尚未开始之前,他为了要试验我们的信心,先行离开我们,至少看起来似乎是如此。其实我们永远不会离他太远,他也永远不会离我们太远。他将穿越狂风,在水面上行走,来到我们这要。不久我们将跟随王回到王家,那时我们将清晰的听见他的声音,面对面的看见他的荣面。但愿神使我们对他更忠诚,好让他能改正我们一切的摇曳不定与失败!但愿我们住在他的国度里,以他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