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经文中,马太搜集了耶稣十项神迹、分为三组,中间插入两段与门徒相
关的记载。
一、洁净长大麻疯的( 8:1-4 )
○ 可 1:40-44 、 路 5:12-16
(一)地点:下了山(传讲登山宝训的山) 8:1
(二)主角:长大麻疯的人。
举动:拜耶稣,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8:2
●「大麻疯」:指一些恶性的皮肤病。
●「来拜他」:原文是「接近他、向他跪拜」。这种举动对当時的大麻疯
病人来说,是不合法的。
◎这人相信耶稣有能力使他洁净。而且这人的祷告显示他对上帝主
权的尊重,与今日许多基督徒的作法回异。
(三)耶稣的反应:伸手摸他、说「他肯」、洁净大麻疯、要求保密、 要求遵
行律法的规定。 8:3-4
●「只要去.. 礼物」:麻疯病痊愈后需有祭司的证明,以及献上祭
物,始能回复正常生活。
◎大麻疯病是当時被视为不洁的病( 利 14 ),耶稣冒著被
传染以及礼仪上不洁的危险去触摸病人,他本不需要如此麻烦,
却願意同時醫治病人的心灵。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人没有人願意
摸他,他一生都必须面对隔離与他人的厌弃,到耶稣面前不過像
乞丐想恳求王的怜悯,我们可以想像耶稣摸他時,他心灵的震撼
。耶稣的爱也在这样禁忌的触摸中表达无遗。
◎耶稣阻止神迹被宣扬,可能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弥赛亚狂热(犹太
人期待一個政治性的救主,带领他们脱離罗马人的统治)。因此
耶稣在犹太地区所行的神迹多半是避免宣扬的,而在非犹太地区
所行的神迹,就鼓励受惠者宣扬了(例如: 可 5:18-20
)。
◎马可福音记载此人没有依照耶稣的吩咐,反而出去宣扬。这样的
宣扬为耶稣带来许多困扰。
二、治好百夫长的仆人( 8:5-13 )
○ 路 7:1-10
(一)地点:迦百农 8:5
(二)事由:一個百夫长来求耶稣去醫治他瘫痪的仆人。 8:5-6
●「百夫长」:指领导一百人以下的军官。
●「仆人」:原文可以指「小孩」(儿子)或「仆人」,不過平行的路
加经文用另一個希腊字明确的指出这里生病的是「仆人」
。
◎路加福音的记载中,百夫长是请犹太的长老来请托耶稣,又请朋友来
阻止耶稣到他家中,而马太福音把整個事件浓缩成两個主人翁之间的
对话。
(三)耶稣首肯要前去醫治其仆人。 8:7
(四)百夫长以自己不敢劳动耶稣到其家中,因为他相信耶稣有权柄治好其仆
人,正如他也有权不亲自做事一样。 8:8-9
●犹太人因为宗教礼仪缘故,通常不轻易进入外邦人家中,所以此百夫
长一方面尊重耶稣的背景,一方面相信他的权柄,所以说他「不敢当
」。
●「不敢当」:「不足够」、「不配」。
(五)耶稣称赞百夫长的信心超越以色列人。 8:10
●「实在」:原文就是「阿们」,此字所引出来的是一段严肃的宣告。
●「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過」:另有可靠的抄本作「在以色
列中,我从来没有遇见過」。
◎「敬畏」是一种今日我们不容易拥有的德行,我们能体会百夫长对上
帝的那种认为自己极其不配的心吗?
(六)耶稣警告未来将有许多外国人可以进天国,反倒是有许多犹太人无法进去
。 8:11-12
●「作席」:指「天国的宴席」或「弥赛亚的宴席」。
●「本国的子民」:直译是「国度之子」,这是犹太人的惯用语指「承受
国度的子民」,也就是「犹太人」。
(七)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 8:13
●「照你的信心」:意思是「照你的信心所期待的」而非「照你信心的比
例」。
三、醫治彼得的岳母及许多人(八章14-17节)
○马可福音一章29-34节、路加福音四章38-41节
(一)地点:彼得家里。 v14
◎彼得是伯赛大人(约翰福音一章44节),结婚后定居迦百农(哥林多前
书九章5节,马太福音八章5、14节),和他的兄弟安得烈两家住在一起
(马可福音一章29节),从事渔夫的工作。
(二)問题: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著。v14
●「热病」:可能与当地常见的疟疾有关。
(三)耶稣治好彼得的岳母,彼得的岳母就起来服事耶稣。v15
●犹太人的口传律法禁止人触摸患有某些热病者,因此耶稣的动作有可能
有违背口传律法的危险。
●「服事」:原文指「家中桌上的款待」,原文的時态显示是「開始服事
」。
(四)到了晚上,耶稣醫病赶鬼。v16
(五)这些都应验了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v17
●本段经文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三章4节。
●「代替」:原文是「负起」。
●「代替」、「担当」:原文都有「消弭」、「除去」的意思。
四、耶稣论及要跟从他的人(八章18-22节)
○路加福音九章57-62节
(一)耶稣離開人群,坐船到对岸。v18
(二)有文士来表达他要跟随耶稣到任何的地方,耶稣回应以自己没有枕头的
地方。v19-20
●「夫子」:「老师」的意思,在马太福音中,称呼耶稣为「夫子」的
,通常不是耶稣的门徒。
●「狐狸....地方」:指的是耶稣自己居无定所,没有生活的保障。暗
示这文士必须考虑清楚所要付的代价。
●「人子」:耶稣最常用在自己身上的名称,在福音书中共出现八十一
次,除耶稣外,没有人用過这名称。旧约圣经中但以理书
七章 13-14节中所描绘的人子,是一位属天的人物,在末
世時上帝要托付他权柄、荣耀和统治权。而对耶稣来讲,
一個「人」自我介绍称自己是「人」,可以想像「人」这
个地位在耶稣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耶稣的这個自称,更
显出他的地位特殊。
◎这句话的意思应該是要门徒好好评估自己跟随耶稣的代价。因为跟
随耶稣不是凭一時的冲动就可以胜任,而是需要付上长期的代价。
然而我们传福音的時候,是否稀释了跟随耶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呢?
(三)有门徒要求先回去奉养父亲,耶稣要求他来跟随自己。v21-22
●依据犹太人的习俗,埋葬死了的亲人是神圣的責任,也是爱的表现
,至为重要连宗教义务都要延后处理。
◎如果此人的父亲已经死了,显然此人应該去埋葬他的父亲,而犹太
人的殓葬习俗也是当日就要下葬,埋葬的事情根本不影响跟随耶稣
的决定。显然此人的父亲尚未死亡,而此人是要求耶稣让他奉养他
的父亲,等到父亲死亡再出来跟随耶稣。
根据此处的经文,此人应該已经跟在耶稣周围有一阵子了,而现在
才提出这個理由,显然是個藉口(亦即其父亲应有良好的奉养)。
所以耶稣以此话回答他。中心思想就是「神国」比「父亲」重要。
◎「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灵性死亡的人可以去埋葬肉身死亡的人
,至於灵性活著的人应以天国的事工为
重。
五、平静风和海(八章23-27节)
○马可福音四章36-41节、路加福音八章22-25节
(一)耶稣上船,门徒随行,遇到大暴风而耶稣却睡著了。v23-24
●上了「船」:特指耶稣和门徒常用的那一艘船,而非随意的一艘船。
●「暴风」:原文是「地震」,指海里忽然起了大震动。
●这种暴风由黑门山上横扫下来,穿過约旦山谷,降到加利利湖面,
整個水面就掀起滔天巨浪。这暴风常常骤然而发,对湖上的船舶十
分危险。
◎通常横越加利利海只要一、两個小時,而耶稣在这短短的時间内还
是睡著了,显示耶稣的肉体还是会疲惫,甚至可能工作的非常疲惫
。
(二)门徒来叫醒耶稣,要耶稣救他们。v25
(三)耶稣責备门徒是小信胆怯的人,於是起来斥責风和海,风和海就平静了。
v26
◎「斥責」:可能显示这件事情与邪恶的势力有关。
(四)众人惊奇讶异,因为自然界的力量也听耶稣的命令。v27
●旧约常描写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大有能力平静海浪、制止狂风(诗篇
六十五篇7节、七十七篇16节、一0七篇29-30节、箴言卅章4节)。
如今耶稣居然能平静风浪,让还不相信耶稣是神的门徒觉得讶异。
◎门徒会找耶稣,显然对耶稣有一点基本的信心或关心,但是似乎不认
为耶稣有真正解决問题的能力。我们到上帝面前祷告時,是不是也是
急躁紧张的祈求,而没有真正认定上帝能解决問题呢?
六、赶鬼入猪群(八章28-34节)
○马可福音五章1-20节、路加福音八章26-39节
(一)地点:加大拉人的地方。
遭遇:两個被鬼附的人由坟茔里出来迎著耶稣。喊叫:時候还没有到
神的儿子就来叫鬼受苦吗? v28-29
●「加大拉」:在加利利海的东面,離岸边约十公里,是該地区的首府。
不過这名称可能可以泛指湖畔一带的地方。此处属於「非
犹太人」的境界。
●「上这里来」:直译是「来到这里」。
◎马太记载有两個被鬼附的人,而马可和路加则集中记载群鬼附身的那一
个人。
◎鬼提出两点他们不应該被打扰的理由:一是他们与耶稣没有关系,二是
最后审判之后受苦的時间还没有到。而显然这群鬼认得出耶稣的身份,
因而恐惧战兢。
(二)鬼要求进入猪群,耶稣许可,鬼就进入猪群,使得猪群闯下山崖淹死了。
v30-32
◎「猪」:对犹太人来说是污秽的牲畜,所以这群猪的主人很可能不是犹
太人。
◎至於耶稣为何允许鬼进入猪群并鬼为何恳求要进入猪群呢?我想应該
找不到确定的答案,当然我们可以想到许多可能的答案,但是对於不
能确定的事情,我们还是承认无法确知比较好。如果需要一些参考答
案的话,可以到中神出版、吴罗瑜著的「马太福音注释卷上」中找到
一些参考资料。
(三)放猪的人进城去说明事实经過,整城的人出来见耶稣,并求耶稣離開当
地。v33-34
◎显然,耶稣为了救被鬼附的人,付出了一大群猪的代价,使得他们蒙
受重大损失,因此他们求耶稣離開該处。而在耶稣眼中,这個被人唾
弃的人的价值,遠超過这一大群猪。
七、醫治瘫子( 9:1-8 )
○ 可 2:1-12 路 5:17-26
(一)地点:耶稣自己的城—「迦百农」。9:1
●「自己的城」:指「迦百农」,耶稣的加利利宣教中心。
(二)主角:有人用褥子抬了一個瘫子到耶稣面前来。 9:2
●「褥子」:穷人的床,用布毡做的。
●「他们的信心」:显然指瘫子和带他来者的信心。
(三)耶稣宣告瘫子的罪赦了,引起文士们的议论。 9:2-3
●「僭妄」:「亵渎」。
◎「说僭妄的话」:在当時是必须被石头打死的罪。
(四)耶稣质問文士为何心怀恶念?并质問说赦罪容易或说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
。 9:4-5
(五)耶稣陈明自己宣告赦罪的原因是因为要表明他有赦罪的权柄,并以醫治的
神迹来证明其宣告赦罪的合法性。 9:6-7
◎以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宣布某人的罪获得赦免很容易,因为无从对
证。但叫瘫子起来行走比较困难,因为结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耶
稣在此藉著醫治瘫子的神迹,表明他有神的权柄,能赦免人的罪。
如果耶稣真的亵渎上帝,上帝就不会给他力量行后面的神迹了。
(六)众人惊奇、归荣耀给神。 9:8
●「惊奇」:有古抄本做「惶恐」或「害怕」。
八、呼召马太( 9:9-13 )
○ 可 2:13-17 路 5:27-32
(一)地点:税关
主角:马太
行动:耶稣呼召马太来跟从他,马太起来跟从了耶稣。 9:9
●「马太」:又名「利未」。
◎迦百农是当時重要的交通中心,此处能收到的税收不少,马太可以说
是任职於一肥缺之上。福音书没有记载马太之前对耶稣有多少认识,
不過我们可以想像马太对耶稣的教训与神迹应該不会陌生才是。
(二)耶稣和税吏、罪人一同参与宴席,遭法利赛人质疑。 9:10-11
●「坐席」:一起吃饭,尤指彼此交谈来往的意思。
●「税吏」:专为罗马帝国徵收税款(如关税、路费)的犹太人,常讹
诈人以饱私囊,并因其与外邦人常有来往,故於宗教上而
言视为不洁,与妓女、罪犯同列。
●「罪人」:不仅指道德松懈、触犯律法的人,也包括那些不认同法利
赛人的律法立场,不以法利赛人的解释为准则去遵行的人
。
●「税吏和罪人」:在法利赛人的問句中,这两种人共用一個冠词,表示
这两种人在法利赛人心目中是同一类人。
◎路加福音中记载这是在马太家里发生的事情。
(三)耶稣说明: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的著,并引旧约圣经来陈
明上帝的心意,并说明自己来世界是要呼召罪人。 9:12-13
●「我喜爱怜恤....」:出自 何 6:6 。
●「怜恤」:原文是「立约的爱」、「坚贞守约的爱」。
●「你们且去揣摩」:原文是命令句,意即「去学习吧!」。是当時拉比
常用的说法,表示别人对某段经文有误解或未能掌
握,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不喜爱」:这是当時的习惯语法,用夸张的方式来表达「较喜爱怜悯
,次喜欢祭祀」的意思。
●「召」:有「邀请赴会」的意思。在当時弥赛亚宴席的背景下,此字表
现出相当值得令人玩味的背后含意。
◎显然耶稣不是认为法利赛人是义人,完全不需要醫生,而恐怕比较是用
这样的方式来讽刺法利赛人「自以为义」。
九、论禁食( 9:14-17 )
○ 可 2:18-22 路 5:32-39
(一)施洗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质疑耶稣的门徒不像法利赛人与约翰的门徒
一样常常禁食。 9:14
●「那時」:可能就是筵席举行之時,而按马可福音的记载,当時法利
赛人和施洗约翰的门徒正在禁食。
●「禁食」:摩西律法规定百姓一年一次(赎罪日)禁食,表示为罪痛
悔。( 利 23:27 )日后犹太人增添了其他纪念国难的禁食
日。( 斯 9:31 亚 7:5 8:19 )耶稣時代法利赛人一周
禁食两次,在周一和周四禁食。施洗约翰的门徒亦用禁食
表明他们悔改的心志。
◎由路加福音的记载可以看出发問者是法利赛人,而马太记载是约翰的
门徒来询問,因此这件事情可能是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一起来质疑
耶稣不但不禁食,还与罪人同吃喝。
(二)耶稣以時间与场合不合適来解释为什么现在门徒不禁食。 9:15
●「新郎」:耶稣自称新郎,可能是把自己看为是旧约和西阿书中的「
新郎」( 何 2:19 ),就是与以色列人立了约的
神。另外施洗约翰也称耶稣是新郎( 约 3:29 )
。
●「陪伴之人」:原文直译是「新房之子」,意思是「婚礼的宾客」。
●「要離開他们」:直译是「要从他们中间除去」。可能有暗示自己将
被取去性命的意思。
◎当耶稣与门徒同在時应当欢喜快乐,而非禁食。但当耶稣離開他们之
时,禁食是合宜的表现。而在 约 3:22-30 中,施洗约翰把耶
稣比成新郎,因此耶稣在此用施洗约翰的教训来回答施洗约翰的门徒
,应該是很有说服力的。
◎显然法利赛人以禁食为敬虔的应有表现,而不顾禁食应有的内涵。但
耶稣的回答显示他深知禁食的内涵。如果不是真心的伤心,又何必装
成吃不下饭呢?
(三)耶稣以新布与旧衣服、新酒与旧皮袋来说明新生命与旧传统难以相容。
9:16-17
●「新酒与旧皮袋」:当時用羊皮袋装酒,当新鲜的葡萄汁发酵成酒時
,会產生气体,而新皮袋可随著伸展膨胀。但旧
皮袋是已经膨胀過的,所以会被胀破。
●「新布与旧衣服」:旧衣服已经缩水過了,而新布还没有缩過水,所
以补再一起時,新布将缩水把旧衣服抓破了。
◎这些比喻都是表示耶稣带来的新启示是与传统的「仪式主义」不合的
。然而传统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惊人,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传统。我们有
什么传统是敌对真理的吗?
十、醫治管会堂的人之女儿与血漏的女人( 9:18-26 )
○ 可 5:21-43 路 8:40-56
(一)管会堂的人来拜耶稣,要求耶稣按手在他女儿身上好救他女儿。9:18-19
●「管会堂的」:原文做「长官」,不過由马可福音知道这里是指管会
堂的,名字叫「睚鲁」。
●「我女儿刚才死了」: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考 可 5:23 5:33 。
马太这里是简略的记载事情的经過。
(二)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摸耶稣的衣裳缀子,她相信只要摸到耶
稣的衣服就会得到痊愈,而耶稣醫治这女人。 5:20-22
●「血漏」:妇科病症、就是月经不停。於宗教礼节上被视为不洁
净。可以参考 利 15:25-31 。
●「衣裳缀子」:应該是外衣边缘的缀子,这种外衣共有四条缀子,两
条在前,两条在后。
●「痊愈」:原文是「得救」。
◎一個长期患血漏的女人,经历与众人的人际关系断绝,并身体长
期失血的痛苦,可说是身心都尝尽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她求醫之
心的渴切。
◎在马可福音的记载中,耶稣还用了复杂的方式让这妇人在公众场合承认
自己为了治血漏而暗地摸耶稣衣服的缀子。
根据利未记的记载,这女人这样摸耶稣,不免有让耶稣有染了不洁净
的可能。而这女人这样的举动,暗地里做了可能让耶稣不洁净的动作
而换取自己的被醫治,可能让她良心不安。耶稣让她在公众场合中面
对现实,并公開称赞她的信心,公開原谅她,是要她的身体跟心理都
被醫治。
(三)耶稣到了管会堂的人家,就赶走闲杂人等,并醫治那死了的闺女。9:23-26
●「吹手」、「许多人亂嚷」:依犹太人的习俗,人死后,丧家必须郑重
举哀,连最穷的人家也得雇两名吹笛手和
一名专事哭号的妇人。另外前来弔唁的亲
属也会大声哭泣。
◎耶稣触摸死人,可能会给他带来「不洁」的后果,不過耶稣并没有顾虑
这一层,还是选择了触摸原本是尸体的闺女。
十一、醫治两個瞎子( 9:27-31 )
(一)两個瞎子跟著耶稣喊叫要耶稣可怜他们。 9:27
●「大卫的子孫」:是弥赛亚的称号。
(二)耶稣询問瞎子是否信耶稣可以行这神迹,瞎子表明自己信。於是耶稣透過
触摸瞎子的眼睛来醫治他们。 9:28-30
●「房子」:原文在房子之前有定冠词,表明这房子是耶稣或马太之家。
◎耶稣没有在路上立刻醫治瞎子,而等到进了房子才醫治,应該是为了避
免醫治的事情引起過份的弥赛亚狂热。
◎耶稣屡次触摸病人的患处来醫治病人。但在当時一般人的观念都是把疾
病和罪相提并论,恐怕一般人也会因无知而害怕被传染。我们可以想像
在当時的情况下,願意摸病人患处的人一定是少之又少。而耶稣有能力
可以不透過接触而醫治病人。然而他选择触摸禁忌的患处,其间所包含
的是何等的爱呢?
(三)耶稣嘱咐瞎子守密,而瞎子却把耶稣的名声传遍当地。 9:30-31
●「切切的」:原文表达强烈的情绪。
◎无奈的是弥赛亚的神迹与爱并不带来成熟,瞎子还是忍不住兴奋把耶稣
的名声传開来。恐怕到头来是恩将仇报了。我们很容易把上帝的恩典和
个人的灵命成熟度相提并论,可是在福音书中明显的看出领受神迹的人
并不必然有成熟的灵命。
十二、醫治被鬼附的哑巴( 9:32-34 )
(一)耶稣由一個因为鬼附而哑巴的人身上赶出鬼,醫治那人。 9:32-33
●「哑巴」:原文指「耳聋」、「哑巴」或「聋哑」。但在此应該指「耳
聋」。
(二)众人都惊讶,认为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過这样的事,而法利赛人却认为
耶稣是靠鬼王赶鬼。 9:33-34
●有些原文抄本没有 9:34 。
十三、总结( 9:35-38 )
(一)耶稣周游各地,工作的内容就是: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醫治各样的
病症。 9:35
(二)耶稣的心态:看到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離,如羊没有牧
人一样。 9:36
●「怜悯」:可以翻译为「动了柔肠」,此字在新约中常常用来表达耶稣
对人的感情。
●「困苦」:「备受压迫、威胁」之意。
●「流離」:「被遗弃、要倒下」的意思。
(三)耶稣对门徒的要求:求上帝打发人出去收庄稼,因为要收的庄稼多,做工
的人少。 9:37-38
●「打发」:「急切推出」的意思。
◎虽然我们看到许多无知不成熟的人出现在耶稣周遭,而耶稣表现出来的
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深切的体谅这些人的无奈与软弱。我们看到这個社
会,能有耶稣的心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