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使徒的名单( 10:1-4节 )
○ 可 3:13-19 路 6:12-16
(一)耶稣选了十二個门徒,给他们醫病赶鬼的能力。 10:1-4
●「门徒」:此字之前的冠词显示这些人早已经是耶稣的门徒们。
●「权柄」:可以翻译为「权柄」或「能力」,不過翻译成「能力」比较
好。
●「使徒」:由「差派」变化而来的名词,原泛指「泛指被差派出外传」
信息的人,可用来称呼耶稣、巴拿巴、保罗,但於新约往往
专指耶稣十二门徒。
●「头一個」:也可以翻译成「最重要的」,不過翻译成「头一個」应該
是比较正确的。
●「卖」:意思是「交给」、「出卖」。
●「奋锐党」:是亚蘭文「热心」、「激烈」变化来的。
大概成立於主后六年。主张绝对效忠律法,反对希律家
系及罗马政权,在主后六十八至七十年间的革命占重要
地位。
●「加略」:是地名,就是「加略西斯仑」,在犹大的南缘,靠近以东。
二、实习的方式( 10:5-15 )
○ 可 6:7-13 路 9:1-6
(一)耶稣差遣十二使徒到以色列人的地方去传扬「天国近了」。 10:5-7
●「吩咐」:是军队中发号施令的常用字。
●「迷失」:「毁坏」、「失落」、「丧失」。
●「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是指整体的以色列人,而非指以色列人中的某
一类人。
◎耶稣在此用「迷失」而非「走迷」(原文不同字),表达耶稣对以色列
人是一种怜悯的心态而非責备的心态。耶稣怜悯以色列人是在一种「失
落」、「迷失」的状态下。
◎很显然的,耶稣在这個实习中,要使徒专注於对犹太人的福音工作。因
此禁止门徒到外邦和撒玛利亚去(其实当時门徒恐怕也没有什么心理准
备可以去向外邦人传福音)。
(二)除了传福音之外,也要醫病赶鬼,并且不收费用。 10:8
◎我们的传道人真的能执行这里所说的,白白得来、白白舍去吗?不单是
金钱,成就感、尊重....是不是我们真的能不为这些传道呢?
(三)身上不必带钱与過多的装备,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該的。 10:9-10
●「带」:原文有「特地去添置、購取」的意思。
●「口袋」:指「装食物的袋子」或「行乞者惯用的口袋」,这里应該是
指前者。
●「掛子」:指「长及膝的贴身里衣」。
◎这里的幾样东西,马可和马太、路加的记载似乎有冲突,马可是提到可
以带拐杖和穿鞋。不過实际上马太的记载是禁止購买另一双鞋,路加是
禁止把另一双鞋子当行李提在手上。而马太所提的,也是另外購置另一
根拐杖。而虽然马可和路加对於拐杖用的动词都是「携带」,不過很可
能马可说的是「走路用的拐杖」,路加和马太说的是「防身用的大棍子
」。
◎与第8节平衡的,是这里的教导,我们是否苦待我们中间传福音的人呢
?是不是我们常常以为传到人辛苦一点是应該的呢?
(四)进城以后,住在一個適合的人家,不必搬迁。以请安报答提供居住的人。
10:11-13
●「好人」:指「適合」、「配得」的人,而不是指「正直」、「敬虔」
、「受尊重」的人。因此指的可能是有能力而且願意接待门
徒的人。
(五)对於不接待门徒的人,就用「跺下脚上尘土」的方式来表达断绝关系。当
审判日子临到時,該城的遭遇将比所多玛、蛾摩拉还糟。 10:14-15
●「脚上的尘土踱下去」:是一种断绝关系的记号,表示使徒将自己和該
地有关事物的隔離动作。可见 徒 13:51 。
当時虔诚的犹太人途经外地,返回本土時,习
惯将衣服和鞋子所沾的尘埃拂去,以表示脱去
外邦异教的污秽,宣布与外邦当受的刑罚无关
。
◎所多玛、蛾摩拉是旧约有名的罪恶之城( 创 19 ),耶稣的意思
是这两個城虽然罪大恶极,应該被毁灭。但是这两城的人并没有机会听
到门徒的福音、看到所行的神迹,所以看到神迹、听到福音之后还拒绝
的以色列城镇,将要被判为比該两城更为有罪。
◎主耶稣为何不叫门徒带旅行所需的用品去传道呢?他要他们学习什么
功课 ?
◎这個事件可视为耶稣要门徒出去实习,学著倚靠神的能力和供应来作
神国度的事工。而并不是一個恒久性的教训,可参考在 路 22:36-38
,在耶稣被卖之前所对门徒说的:「但如今有钱囊的可
以带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带著,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三、门徒要面对的逼迫( 10:16-25 )
(一)前言:门徒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要灵巧又驯良。 10:16
●「驯良」:原文意义是「不掺杂」、「简单」、「纯粹」、「真正的」
。
◎面对逼迫,耶稣的意见是「灵巧又单纯」。我们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我们足够灵巧懂得避開不必要的灾祸吗?我们足够单纯,不是为了保命
而保命吗?期望我们在这混亂的時代,能够学会「灵巧又单纯」。
(二)各样可能的逼迫: 10:17-23
1.公会与会堂中的逼迫。 10:17
●防备「人」:原文此字指前面的「狼」。
●「公会」:原文是复数,在此大概是指各地犹太会堂里,由23位成员
组成负責区内纲纪的议会。
●「会堂」:原文是「他们的会堂」,表示马太福音写作時,基督徒的
教会已经与犹太教的会堂有别了。
2.君王与首领面前的逼迫。 10:18
●「诸侯」:原文是指「首领」,可以用於「罗马巡抚」身上。
●「君王」:指罗马帝国内的藩王或分封王。
●「诸侯」、「君王」:此两字用途很广,也可能泛指各种政体的首
脑人物。
3.耶稣的保证:面对逼迫時,上帝会赐给门徒应当说的话。 10:19-20
●「你们父的灵」:应該是指「圣灵」,马太福音没有出现過「圣灵」
一词。
◎这里的保证特别是给面对逼迫的基督徒,不是给懒惰的传道人不准备
讲章時当托词用的。
4.即使是亲属,也会逼迫门徒。门徒要为耶稣之名被人恨恶。 10:21-22
●「你们要为我的名」:原文意思是指「你们为我名的缘故」。
5.凡是忍耐这种迫害到底的人必然得救,要逃避逼迫继续使命(不必无谓
殉道)。在门徒没有走遍以色列城邑前,对以色列的审判就临到了。
10:22-23
●「忍耐」:指「坚持支撑下去」、「耐心的面对苦难」。
●「到底」:可以指「由头到尾不中断」或者指「到最终之時」。
●「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段经文的解释
莫衷一是,即使中文的注释书也有多种讲法。個人认为解释成「西元
七十年的耶路撒冷之毁灭」可能会比较好,因为「人子到」有审判的
意思。其他的可能解释可以参考其他的中文解经书。
◎这里清楚的告诉我们面对逼迫的方式,不是要盲目的殉道,而是应該
采取逃避的方式。
(三)逼迫的必然性:耶稣既然都被逼迫,门徒就没有理由可以幸免。10:24-25
●「别西卜」:此字是由希腊文直接音译過来,意思是「土地的主宰」或
「土地之神」。虽然在犹太人的观念之中,撒旦没有正式
被称为「别西卜」,但在耶稣的答辩之中,别西卜很明显
的是指撒旦。
四、面对逼迫的心态( 10:26-33 )
○ 路 12:2-9
(一)不要害怕逼迫,因为真相总会大白。所以要勇於传扬耶稣的教训。10:26-27
●「掩盖....隐藏....」:很可能是一句犹太的格言。
●「房上」:巴勒斯坦的房子是平顶的,該处常常是公開宣布事情的地方
。
(二)应該要害怕上帝,而不是人。 10:28
●「灵魂」:原文有三方面的意义:
1.一切动物活力的所在:生命
2.思想与情感的依据
3.人的真自我
这里使用的的应該是第三個意义为主。
●「灭」:「损失」、「朽坏」。亦即不单单仅有「毁灭」的意义,更
有「永刑」的意味。
(三)上帝关注各样的事物,并且掌管一切。而上帝看重门徒,所以不要怕逼迫
。10:29-31
●「麻雀」:可以用来指任何的小鸟,特别是麻雀。这是当時穷人的食物
。
●二分银子大约是合美金一角,大约是当時工人一天工资的十六分之一。
(四)在人面前公開承认耶稣与否,影响那人天上的福份。 10:32-33
●「认」:「说同样的话、作同样的事」的意思,不但指「承认、认可」
还包含有「行动上的认同」的意思。
●「不认」:「不认同」、「宣告互不相干」。
五、作门徒的代价( 10:34-39 )
(一)耶稣来必然带来分裂与分争,甚至自己家里的人因为信仰的缘故彼此为
仇。 10:34-36
●「叫」:「抛掷」、「带来」。
●「动刀兵」:,原文是「带来劍」,并非指「军事冲突」,
而应該就是指 10:35-36 节的状况。
● 10:35-36 节的背景是 弥 7:6 ,在犹太人中,早就把这一节圣经解
释为弥赛亚来临時所要產生的分别作用。但是马太所引用的经文不是希
伯来文圣经,也不是七十士译本,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当時可能弥迦书还
有其他的型态流传。
●「生疏」:「分裂」、「一分为二」、「分開」。
●「媳妇」:原意是「新郎」,不過在此可能是指「与婆婆同住的新娘」
。
◎这里不是说耶稣要主动挑起家庭分裂,而是说因为真理的临到,而众人
的反应不同,自然就带来分裂与分争。其实,台湾人在总统大选中应該
很清楚的感受到这里的意思才对,支持不同的候选人時,即使是一家人
也可能有相当大的分争在其中的。
(二)必须爱耶稣胜過父母儿女才配属於耶稣。 10:37
●「爱」父母:原文是「phileo」,指人间的温情友爱。
●「不配作我的门徒」:原文没有「门徒」,直译是「不配属於我」。
◎耶稣认为「选择真理胜過亲情」才「配得上他」。我们可以体会耶稣替
死与救赎的宝贵胜過亲情吗?
(三)必须随時准备丧失生命,才配作耶稣的门徒。然而追求得著今世生命的人
要丧失永恒的生命,为耶稣失去今世生命的人要得著永恒的生命。10:38-39
●「背起十字架」:钉十字架是罗马時代的死刑,犯人必须亲自背负十
架的横梁往刑场受死。在当時的人听来,意指随時
有可能舍去性命、准备受苦--把你的生命放在刀口
上。
●「生命」:跟 10:28 的「灵魂」是同一個字,指著「真自我」而言。
◎「背自己的十字架」,在当時听众的耳中,意义就是「准备去被钉十字
架」,因此「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耶稣」的基本意义就是随時准备牺牲
生命去面对最严苛的刑罚。
六、门徒的地位( 10:40-11:1 )
(一)门徒就是基督与上帝的代表,接待门徒就是接待基督,接待基督就是接待
上帝。因此因为门徒的名接待门徒者,不能不得赏赐。 10:40-42
●「接待」:不单只有「款待」或「诚恳招待」的意思,还有「接纳他们
的信息」的意思。
●「给一杯凉水」:是当時待客的一种起码的热情与礼貌。也就是不足掛
齿,不值得报答的接待。
●「小子」:泛指一切跟随基督的信徒。
◎「那差我来的」:显然就是指上帝。
(二)耶稣讲完这些话,就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