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洗约翰的疑問与耶稣论施洗约翰( 11:2-19 ) ○ 路 7:18-35 (一)施洗约翰在监狱里听见耶稣所做的事,透過门徒去問耶稣是否是那「 将来要来的」。 11:2-3 ●「监」:原文用来指「犯人必须用锁炼锁住的那种监狱。当時约翰被 关在死海东边的Machaerus。 ●「两個」门徒:比较好的抄本不是作「两個」,而是「透過」、「藉 著」。 ●「那将要来的」:这并非是公认的「弥赛亚」的头衔之一,但施洗约翰 的信息中与这里的意思,指的都是「弥赛亚」。 ◎马太谈耶稣生平一向很少用「基督」一词,这里应該是要强调施洗约翰 怀疑的对象是「基督」。 (二)耶稣要施洗约翰的门徒把所见所闻的事情告诉约翰,并说「凡不因耶稣 跌倒的人就有福了」。 11:4-6 ◎第五节中所提到的事迹,正是 赛 35:5 61:1 中 所记载弥赛亚将行的事迹,因此耶稣其实是要约翰透過圣经的应许来 了解他就是所应许的那一位弥赛亚。 ◎施洗约翰宣告基督要来,如今他自己却在监狱中受苦一段時间了,而 耶稣的工作也没有带来他显然期待的果效,因此他的失望是很自然的 。 (三)耶稣认为约翰是先知,而且比先知还大,他是圣经所应许「为弥赛亚预 备道路」的那一個。 11:7-10 ●「风吹动的芦苇」:指约旦河边迎风摇曳的芦苇,比喻「心志不坚定 的人」。耶稣用反讽法激励听众思考约翰的工作。 ●「细软衣服」:指「宫廷华服」。暗指「女性化、柔弱」的意思。 ◎其实施洗约翰这样的举动等於公開表示对耶稣的怀疑,不能说不是严 重的错误。但耶稣表达出对於施洗约翰的高度谅解,因为他在狱中, 因为人的软弱难免有灰心失望而怀疑的情况发生。然而耶稣体谅他的 软弱,不但以弥赛亚经文回答他,还正面肯定他的身份与工作。这样 的经文提醒我们即使是强人也有软弱的時候,而可安慰的是上帝願意 体谅我们的软弱。 (四)施洗约翰比众人都大,但天国里的每一個人都比施洗约翰大。先知与律 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约翰并且是那「当来的以利亚」。 11:11-15 ●「兴起」:「出现在历史当中」的意思,圣经中这個字特别用在先知 身上。 ●「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可以翻译为「天国正猛力的伸展著」或「遭 受猛烈的攻击」。前者的译法比较可能。 ●「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可以翻译为「强暴的人企图把它夺去」或「 「不顾一切把握時机的人企图争取之」。 ●「到约翰为止」:原文的显示「先知说预言的時代」是「包含施洗约翰 」在内。亦即施洗约翰也是属於旧時代的人。 ◎ 11:11-13 中解释「大、小」問题。施洗约翰作耶稣的先锋,開启了天国 的纪元。而这時天国猛力伸展(「努力」的原文意义),不顾一切把握 时机的人就争取到了。 约翰是两個世代的交界,天国的成员站在约翰的肩膀上,获得圣灵 的重生,其重要性并不小於约翰。 又有人把这里的「大、小」作「荣幸」解释,这样也可以解释得通。 又有把这里的「大、小」当成「见证天国」或「见证耶稣」的功能或 重要性解释,也是相当可能。 (五)耶稣用孩童来比喻当世代的冷漠,不管用怎样的方法都无法打动人心。 11:16-19 ●「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抄本中对此句有许多不同说法,有的说「 智慧因工得显为是」、「智慧因孩童的显 为是」、「智慧因所有工作得显为是」。 ●「得显为是」:「称义」、「使正确」的意思。 ◎其实我们这個時代也一样的冷漠,与众不同的禁欲生活,无法打动人心 ,亲和的进入人群中,一样被弃绝。但上帝还是用智慧兴起不同的人使 用不同的方法来选召不同的基督徒。
二、不肯悔改的城与接受的人( 11:20-30 ) (一)耶稣论不肯悔改的城 11:20-24 1.起因:耶稣在许多城市中行了许多神迹,那些城终究是不悔改,所以 责备他们。 11:20 ●「诸城」:原文译为「一些城」会比较妥当。 ●「异能」:原文中此字用来指神迹時,特别著重「能力」这方面。 直译是「大有能力的作为」。 ●「许多异能」:也可以翻译成「大多数的异能」。如果这样翻译, 就表达出耶稣的传福音工作是以迦百农为基地。 ●「責备」:是相当强烈的字眼,表达「极度的不满」。 2.耶稣说行在某些城的神迹如果行在推罗、西顿,那两城的人早就悔改 了。所以这些城必须受更大的审判。 11:21-22 ●「哥拉汛」:圣经只提到两次,此城接近加利利海,可能位於迦百 农以以北约三公里处。 ●「伯赛大」:位於加利利海东北,離岸一点七公里。 ●你「有祸」了:此字是表达「对祸害的警告」,却也有「怜惜」之 意。这里是用拟人法来称呼城镇。 ●「推罗、西顿」:腓尼基的外邦城市,位於加利利北面,他们不像 加利利大多数地方的人,有机会亲眼看见耶稣行 神迹及听他讲道。該两城市在旧约時代常遭先知 痛斥,是邪恶、拜巴力偶像的地方,也是狂傲的 代号( 赛 23 结 26 结 27 结 28 亚 9:2-4 )。 ●披「麻」蒙灰:指「用骆驼身上短毛做成的粗布」。穿戴这种布是 表示「伤痛」。 3.耶稣特别指出迦百农这個城来,说行在該城的神迹如果行在所多玛, 所多玛就不会被毁灭。所以迦百农要受更大的审判。 11:23-24 ●「迦百农」:耶稣传道的大本營,位於加利利海北岸,当地居民有 很多机会看见及听见耶稣,因此,他们弃绝耶稣,所 招致的谴責也就更大。 ●「你已经升到天上」:比较可靠的抄本作「你将被高举到天上吗? 」。这里的用法是取材自 赛 14:13,15 。表示迦百农像昔日巴比伦王一样的 自夸狂傲,但终必由高贵的地位坠下。 ●「所多玛」:可参考 创 18 创 19 ,該城因为凑不足十個 义人而遭上帝毁灭。 ◎耶稣在此痛責幾個看了大部分神迹的城市,并没有悔改之意。这样 的举动就显出这些城市的百姓比旧约時代的幾個罪恶之城更为恶劣 了。 (二)耶稣赞美上帝的美意,并要人来他那里得享安息。 11:25-30 1.耶稣感谢天父,因为他把真理向聪明人藏起来,对单纯、无助的人就显 露出来,这都是天父所喜悦的。 11:25-26 ●「我感谢你」:原意是「同意」、「说一样的话」、「承认」。七十 士译本中常用来指「赞美」。所以这里翻译成「我赞 美你」比较妥当。 ●「美意」:「所喜悦的」、「所悦纳的」。 ●「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这都是在你面前蒙喜悦的」,「这都是你 所悦纳的」。 ◎一般都认为这是耶稣向天父的祷告与敬拜,我们如果用祷告的内容来 理解,就很容易能够体会耶稣这段话的意义。 ◎「聪明通达人」:应該是指著那些文士、法利赛人等宗教界的领袖。 这些人理应最先知道耶稣是弥赛亚,结果他们并不 知道,反倒是一般人却接受了。 ◎「婴孩」:应該是指著那些「谦卑、没有学問的普通人」。 2.耶稣自认一切所有的都是天父交付给他的,只有天父能知道耶稣,也只 有耶稣与耶稣願意指示的人可以认识天父。 11:27 ●「交付」:原文的時态显示这是「无時间性的過去式」,暗示耶稣的 先存性(在所有被造物之前就已经存在)。 ●「知道」: 11:27 的两個「知道」,都是承接旧约的用法,不单单指著 头脑知识或泛泛之交,而是指深入契合的关系。旧约用此 字来指「夫妻性交」或「上帝对人的拣选」( 摩 3:2 )。 ◎这句话有相当的「耶稣是唯一救恩」的意义在其中。 3.耶稣邀请劳苦担重担的人到他那里去,耶稣要给他们安息。 11:28 ●「劳苦」:工作辛劳带来的劳累疲倦。 ●「担重担」:表达疲倦的状况。 ●「劳苦担重担的人」:原文只有一個冠词,表示这是同一种人。 ●「我就」使你们的安息:原文强调「我」,是「耶稣」使这些人得安 息。 ◎或者在当時的人听见,会想到法利赛人与文士所加的一大堆律法规条 ,使想要认识上帝的人,非得劳苦担重担不可。而耶稣却应允他要给 人安息(休息)。 ◎我们的信仰是否给人「安息」?还是跟当初的犹太教一样,充满规条 与繁文縟节,让人难以进入信仰的核心,而必须疲倦的遵守一大堆外 围的规定? 4.得安息的方式是「负耶稣的轭、学耶稣的样式」。而耶稣的样式就是「 心里柔和谦卑」。且耶稣认为他的轭是容易的,担子是轻省的。11:29-30 ●「我心里柔和谦卑」:此句之前有一個助词,合和本没有译出。意义 是「因为」或「就是」。简单的说耶稣要门徒 学的就是「柔和谦卑」。 ●「柔和」:就是 太 5:5 的「温柔」。 ●「谦卑」:「态度低微」的意思。 ●「负」:「背负起」、「担起」。 ●「轭」:是「义务」和「顺服」的象徵。当時的拉比们惯用「律法的 轭」来要求学生顺服律法的典章。 ●「学我的样式」:直译是「你们要学我」。 ●「得享」:「发现」、「找到」的意思。 ●「心里」:「魂」的意思。 ●「容易」:「舒適」、「有用」。 ●「轻省」:「轻松」、「无重压」。 ◎为什么学习耶稣「心里柔和谦卑」就会获得「安息」呢?这一点是可 以进一步去思考的。我也没有什么简单的答案。
三、安息日掐麦穗的争论 ( 12:1-8 ) ○ 可 2:23-28 路 6:1-5 (一)耶稣在安息日经過麦地,门徒饿了就掐麦穗起来吃。法利赛人就质疑耶 稣的门徒作了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情。 12:1-2 ●「掐麦穗」:这件事本是被许可的( 申 23:25 ),但在法利 赛人眼中,掐麦穗等於「收割」,即犯了安息日不可做 工的条例( 出 34:21 )。这应該是小麦的麦 穗。 ◎这時候应該是晚春,巴勒斯坦的麦子在此時吐穗成熟。 ◎犹太人的口传律法规定有三十九件事是安息日不能做的,「收割」是 其中一种。 (二)耶稣举大卫和祭司的例子来反驳。 12:3-5 ●放在圣所金桌上的陈设饼,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后便给 祭司做食物。大卫及随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 撒上 21:1-6 ),表明照顾人的需要比墨守陈规更重要。另外,大部分犹太 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在「安息日」做的。 ●「可以」吃得:跟第二节法利赛人控告门徒「作了安息日不『可』 作」的事情是同一個字,意思是「合法」、「合理 」。 ●「犯了」:「污秽」、「不洁净」。 (三)耶稣进一步说明门徒无罪的理由: 12:6-8 1.有一件事比殿更大。 12:6 ●「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应該译为「在这里有一事比殿更大」 。不過这「一事」也可能用来指「耶 稣」。 ◎耶稣的立论是祭司是因为圣殿的关系所以犯了安息日还是无罪,而 「基督的事工」遠比圣殿重要而神圣,所以更可以超越圣殿献祭制 度而让干犯安息日的行为无罪。 2.上帝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12:7 ●「当作有罪的」:原文是「定罪」的意思。 3.人子是安息日的主。12:8 ●「人子」:耶稣最常用在自己身上的名称,在福音书中共出现八十 一次,除耶稣外,没有人用過这名称。旧约圣经中 但 7:13-14 中所描绘的人子,是一位属天的人物 ,在末世時上帝要托付他权柄、荣耀和统治权。
四、安息日醫治枯干了一只手的人引起争论( 12:9-14 ) ○ 可 3:1-6 路 6:6-11 (一)地点:会堂。人物:有一個枯干了手的人。 12:9-10 ●「一個会堂」:原文是「他们的会堂」,这奇怪的用语可能表示门徒 因为前面的事件,已经无法与耶稣一同进入会堂。也 有可能是因为作者跟耶稣本人都有如旧约的先知替上 帝说话一样,以第三人称呼背逆的选民,表示关系的 疏遠。同样的用法也出现在马太福音其他的地方。另 有解释为马太福音写作時,基督徒已经被驱逐出犹太 的会堂。 (二)有人挑战耶稣「安息日可否治病」,目标是要控告耶稣。 12:10 ●「枯干了一只手」:应該是一种「肌肉萎缩」的病。 ●「可以不可以」:原意是「合法(律法)与否」、「合理与否」。 依犹太人的传统,只有在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時才 可以在安息日治病。「枯干了手」的病当然是不致 命的。 (三)耶稣以「羊陷入坑中」的比喻来说明「在安息日拯救人」是可以的。 12:11-12 ●第十一节原文的問句是预期肯定的回答。依照犹太人的传统,动物在 安息日或节期中发生意外,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加以救助的。不過在 死海古卷的昆蘭社群中连这样的事情也不许做。 ◎牲畜在安息日掉到坑中受苦,即使没有生命的危险,犹太人还是会救 助之。而人类比牲畜更贵重,当然可以在安息日解除人类的痛苦。 (四)耶稣醫治那人,那人就复原,而法利赛人却出去商议如何杀耶稣。 12:13-14 ◎耶稣要右手枯干的人伸出手来,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而一個右手枯干 的人又怎能伸出手来呢?而当这個右手枯干的人相信耶稣的呼召,伸 出手来時,他的手就好了。我们是否肯伸出我们心灵中枯干的手?
五、醫治众人( 12:15-21 ) (一)耶稣知道法利赛人要杀他,就離開当地。 12:15 (二)耶稣治好跟随他的病人,并且吩咐病人不要宣扬,应验了以赛亚书中的 记载。 12:16-21 ●「嘱咐」:「警告」、「严禁」之意,而非可有可无的「吩咐」。 ●「不要给他传名」:应译做「不可把他显明」。 ● 12:18-21 引自 赛 42:1-4 ,不過词句不同於希伯来文与七 十士译本。可能是马太自己的翻译,或者引自目前失传的译本。 ●「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指人眼中的弱者与遭遇困境的人
六、靠鬼王治病的控诉( 12:22-37 ) ○ 可 3:20-30 路 11:14-23 路 12:10 (一)耶稣治好一個因为被鬼附而又瞎又哑的人,众人就惊奇认为耶稣是弥 赛亚。 12:22-23 ●「这不是大卫的子孫吗?」:該問句原文所期待的答案是「不」, 众人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反应出法利 赛人对耶稣的敌意影响了群众。 (二)法利赛人却认为耶稣赶鬼是依靠鬼王别西卜。 12:24 ●「别西卜」:此字是由希腊文直接音译過来,意思是「土地的主宰」 或「土地之神」。虽然在犹太人的观念之中,撒旦没有 正式被称为「别西卜」,但在耶稣的答辩之中,别西卜 很明显的是指撒旦。 (三)耶稣反驳他们,认为撒旦如果可以赶出撒旦,那撒旦的国度就要站立 不住了,而且如果耶稣靠鬼王赶鬼,法利赛人的门徒赶鬼又是靠谁呢 ?而耶稣如果是靠神的灵赶鬼,就是神的国临到了。 12:25-28 ●「你们的子弟」:直译是「你们的儿子」,指「法利赛人的门徒或 学生」。 ●「我若靠著神的灵赶鬼」:原文是表示与事实相符的假设,亦即耶 稣在此表达出自己的确是靠著神的灵赶 鬼。 ◎「凡一国自相分争」:指耶稣若是藉著撒旦赶鬼,就表示鬼王的国 度中有分争和破裂。假如撒旦真的要藉他的力量来毁灭他自己国度 中的鬼,邪恶的国度就是有了内战,它们国家的命运就要完结。 (四)耶稣用「壮士」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是綑绑撒旦,然后将被附身的人抢夺 出来。 12:29 ◎首先有人怀疑耶稣所行的神迹,甚至认为他所行的异能是藉著「鬼王 」别西卜的力量。耶稣对这些人提出强有力而且毫不留情的反驳。难 道撒旦会和自己作对, 把自己的下属都赶走吗?所以,世人应該看 得见这乃是「神的手段」在他们中间。唯有如此,才能领悟到,神 的国度離他们是多么近了。耶稣接著说,撒旦像一個壮士护著他的 城堡,但耶稣比那壮士更强,捆绑了壮士(见 赛 49:24 -26 ) 攻进了它的城堡, 掠夺了他的宝藏。 (五)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以赦免,亵渎圣灵的无法被赦免。 12:30-32 ●「今世来世」:是犹太拉比与启示文学常用的字汇,就是「永遠」 的意思。 ●参考 太 12:31 可 3:28-29 。而马太福音中 「亵渎圣灵」的上下文显明这行为是把耶稣靠圣灵能力所行的真正 神迹奇事,当作是撒旦的作为。既然故意不信,那就没有赦免可言 。 (六)怎么样的树结怎样的果子,怎样的人也就说出怎样的话来。12:33-37 ●「所存的善」:「善库」、「积存的宝贵善良」。 ●「发出」:「丢出来」。 ●「闲」话:本为「闲懒无用」、「失业」之意,后引伸为「不经意」 。「闲话」就是指「不重要的话」,而不是指「背后说人 的坏话」。 ●「必要句句供出来」:「必要为此做出交代」、「都要交帐」。 ◎怎样的人就说出怎样的话,我们平日的言语是怎样的呢?
七、法利赛人求神迹( 12:38-42 ) (一)文士和法利赛人求耶稣显神迹给他们看。 12:38 ●「神迹」:「记号」。表示上帝认可那個人的一個「记号」。 ●「我们願意你显個神迹给我们看」:直译是「我们願意从你看一個 记号」、「we want to see a sign from you」。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要求,他们刚刚才看過耶稣赶鬼的神迹,并且解 释为「靠鬼王赶鬼」,现在又要求什么另外的神迹呢?又为什么耶 稣有必要向这些人提出他由神而来的「证据」呢?马太福音讲到神 迹常常使用「大能」这個字,很少使用「记号」这個字(约翰福音 就常用「记号」一字)。这里特别用「记号」一字,显示出这些人 大概认为以前的众多神迹都算不上是「记号」。 ◎根据犹太文献记载,某些拉比也被要求過显「神迹」证明他们的身 份(可参考「丁道尔的新约圣经注释」)。 (二)耶稣以这個時代只有约拿的神迹可以看,并预言他要死亡三天。12:39-40 ●「淫亂」:在此指「对神不忠」。 ●「三日三夜」:是当時犹太人笼统说法,并非指精确的72小時,而是 类似「头尾三天」的表达方式。耶稣的死亡時间是「 三天两夜」。 ●「大魚」:「海怪」的意思。 ●「约拿的神迹」:指的是「耶稣的死与复活」。当時的人对约拿书的 记载比较著重的是前两章约拿被吞入魚肚的记载, 对於后面两章尼尼微人的改变比较忽略。因此一讲 「约拿的神迹」,听众想到的就是「吞入魚肚又被 吐出」。 (三)耶稣认为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要定当世代的人的罪,因为当世代的人有 耶稣还不悔改。 12:41-42 ●「起来定这世代的罪」:直译是「与这世代一同站起来,定它的罪」 而「与....一同站起来」是犹太人的法庭用 语,有「辩论」、「指证」的意思。 ◎这里的意思是这個世代比以前的世代更有机会可以悔改,但还是拒绝 悔改。以前的世代的人会出来证明他们在比较差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悔 改。那我们这個世代比以前的人有机会悔改吗? ◎南方女王:可参考 王上 10:1-13 。
八、内心空闲的危机( 12:43-45 ) ○ 路 11:24-26 (一)污鬼離人身之后,回到原来附著的人,发现那人内心空闲,於是带了 七個更恶的鬼一起来附著那人。 12:43-45 ●「无水之地」:指沙漠旷野之地,鬼魔出现的地方。 (二)耶稣认为当時代的状况跟那個被更多鬼附著的人一样。 12:45 ◎这里耶稣是用其赶鬼的背景来表达这個世代虽然有比较好的机会,有 耶稣、施洗约翰等等信息来照亮之(有如鬼被赶出去)。但如果这些 人终究是不悔改,不接纳神,正有如人里面空闲,打扫干净。当机会 与环境過去,鬼魔回来,情况就比先前更糟糕了。
九、真正的亲属( 12:46-50 ) ○ 可 3:31-35 路 8:19-21 (一)耶稣对众人说话的時候,耶稣的亲属来要与耶稣说话,并有人通报耶稣 。12:46-47 ● 12:47 在许多的古抄本中没有。 ●「弟兄」:希腊文的意思是「亲弟兄」。 ◎「马利亚永遠童贞」的看法到西元三、四世纪才出现。此時应該还没 有。 (二)耶稣藉机告诉众人,「凡遵行天父旨意的,就是耶稣的亲属」。12:48-50 ●「我天父」:直译是「我的父,就是那在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