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8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十二1-21

 

 

    第十二章包含三个段落,都以耶稣与文士和法利赛人之间的争端为主题。头一个段落以安息日的争论为中心,从第一节起,一直到第二十一节。然后是关乎他权柄得自何处,以及他权柄的性质之争论,这一段话始自第二十二节到第三十七节止。最后的争端是关乎神迹,他们要耶稣显神迹给他们看,他加以拒绝,这一段是第三十八节到第五十节。

    在他开始传道工作时,法利赛人和文士等官长,不只对耶稣感到兴趣,而且还被他吸引,对他钦敬。有人请耶稣去家中一同吃饭,有人向他提出问题。但这种光景不常。在第九章里面,我们已经读到因着耶稣宣告他有赦罪的权柄,他们就和他决裂。这是他们头一次与耶稣公然决裂;但他们对他的钦敬,早在看见他与罪人为友时已经消失,因为他们认为他完全违背了公义和洁净的原则。他们观念中的公义和纯洁,是在外表上和罪人并罪人的恶行完全隔绝。现在我们已经接近他传道事工的一个阶段,人对他的敌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积极。这种态度一直继续着,直到他们在各各他山顶,双臂环胸,志得意满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将他置于死地了。

      在这二十一节圣经中,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安息日。首先是头八节说到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王宣告他的权柄;其次是第九至二十一节,说到王在安息日治病,这是他根据他的权柄所行的事。

    在开始细读这两段经文之先,我们应当特别指出,这个安息日所引起的争端,正是导致官长们决心将耶稣置死的主因。他们先前反对他,论断他,要找出对付他的方法。四本福音书的着者,都提到这一个事实--虽然每一本福音书,因着背景与环境的不同,有不同的记载--这些人决心将耶稣除灭,是由于他对安息日的态度。倘若这个看法成立,那就说明安息日问题的重要,不容只从表面来解释这几节圣经。

      举一个例,最常见的说法认为耶稣对安息日的态度,是为了对抗拉比对安息日的观点。一般人都认为他为他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而辩护,与他自己在安息日使人痊愈,都是为了叫人脱离安息日的虚假仪式。这种说法固然有些道理,但若停留在此,就忽略了这一段圣经最深邃的价值。王在这一段中声言他是安息日的主,所以他在安息日作的是执行他的工作。

他这样作,激起官长们的忿恨,开始密谋要将他杀害。倘若他只是要开阔人对安息日的观念,这些人也许不致于激怒到要取他的命。对于耶稣在麦地和会堂所作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还得

更深入探索。安息日是犹太教奉为最神圣的标记,他也是犹太教特有的标记。在希伯来人的历史中,还有其他要遵守的一些事,例如他们献各种祭,守割礼,和圣殿中各种特殊的细节,但这一切事,也以某些形式出现在信奉异教的外邦人中。燔祭也习见于闪族语系的各种族之间。也有许多外族像犹太人一样行割礼。至于供奉神祉的庙宇,更是随处可见。惟独安息日,是犹太人所独有的。他们将这一天分别出来,专为培养自己里面的灵命,并藉以承认他们与永恒的事之间的关系。按照希伯来人的制度,他们并非将一天归神,留下六天归自己;安息日乃是一个标记,象徵神百姓生活中最深刻的事情。

      无论是去麦地,在会堂或其他的场合中,耶稣论到安息日,与他和安息日的关系时,那些尖锐批评他的人,对这些都清楚得很。因此他们达成一个决定,要否定他所作的宣称,惟一的办法乃是将他杀害。在耶稣的教训中,再没有其他的题目,比论到安息日时更强调他与他的关系和他的主权。在目前所读的这一段圣经中,我们看见他的声明,以及他们反对这个声明的原因。

      让我们试着以单纯和自然的态度来看他们,好使我们明白耶稣到底说了些什么,并了解他有关安息日的声明,从而发现何以这声明会激起那些人的愤恨。

      首先我们看,从麦地经过的那个安息日,王宣布他是安息日的主。那时王和跟随他的门徒,正为着执行他的工作,从一城到另一城,宣讲天国,医治疾病,给人祝福,呼召人回转归向神。他们在路上的时候,门徒们饿了。这一个事实的本身,包含着一项奇妙的教训;这事实向我们说明他们的清贫。更令人称奇的,是王在属地的事上,也是贫寒缺乏,他甚至不能使跟随他的人得饱足。

      他们经过麦地,就掐起麦穗来吃。在门徒来说,那是极简单,极自然的事。这事实也清楚说明,他们估定主的心,丝毫末担心主会责备他们。他们是希伯来人,当然知道法利赛人必定会反对他们这样行,但他们如今跟着主,已经熟知他的言行和他对安息日的态度,因此他们就自由的掐取麦穗,用手搓后进食。这些事使我们看见基督与门徒之间的关系。门徒没有丝毫迟疑,也毋需求问,也没有惧怕。他们的行动,立刻招来法利赛人的论断。法利赛人早已等待论断他的话柄,他们正窥视着耶稣的脚踪;如今时机来临,他们立刻升火攻击。

    再注意到法利赛人没有直接论断门徒,反而责问基督,将门徒的责任加在主的身上,这事实也说明基督和门徒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的责问是向着他发生的。「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他们清楚明了门徒的行动是反映出他们主人的态度;无论是藉着教训或实例,他已经使他们脱去若干传统的束缚。

      现在我们来看主怎样回答他们的指责,这是无比重要的。第一,在他的回答中,他承担了门徒行动的全部责任。他在替门徒辩护时,并无意让人以为门徒所行的与他毫不相干。他提醒他们,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藉此说明他与门徒的行动是息息相关的。

      还不止如此,他藉着所举的例证,确认门徒所行并无不当。他虽然未明说,但例证中的史实是最坚强的辩证。他让他们回想大卫当年所作的,以说明自己的行为。大卫虽然有失败之处,但他在他们的历史上,是一位合神心意的王。所罗门也是一位伟大的王,但对于真正的希伯来人来说,所罗门的名字远不及大卫的名字那么扣动他们的心弦。他回溯到他们历史上一个最接近理想的君王,说,「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你们没有念过么?他怎么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按照他们的标准,大卫当日所行的,与律法不合,也与礼仪的规条和祖先的传统不合。耶稣不是仅仅说他们和传统不合,主在分别摩西的律法,和先人的传统上,永远是泾渭分明,从不含糊。他说,大卫如此行了,并没有罪。

      接着他又从大卫王,转到希伯来人历史上另一等重要的人物,他论到祭司。他声称安息日那天祭司在殿里敬拜,这件事的本身就犯了安息日,因为他当安息日时还在殿里作工。但他们仍然没有罪。这推断十分清楚。

      我们若忘了,主的这些话是对着法利赛人说的,就不能充分领略这些话的力量。这班人是官长,是百姓的夫子。耶稣的话无异是这样说,你们批评我的门徒犯了律法,你们的批评不是出于对律法的无知。你们对所见的事妄加论断,不是因为你们对神深奥的事,有完全的认识,相反地,是因为你们漠视并误解了神深奥的事。「『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先知何西阿的意思是,神所寻找的是怜恤,不是祭祀;一个人若只带祭物来,心中没有怜恤,他献的祭就变成一种亵渎。耶稣对这些人说,你们若知道你们圣经中的含义;你们若明白,无论是不是安息日,饥饿的人都需要食物,你们就不会将无罪的当作有罪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涉及最深的关键。以上所说的,还不致引起法利赛人忿恨到要将他杀害的程度。那致命的话是,「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安息日是神赐恩典的一个凭藉,神藉着他使人得着帮助,得着能力和祝福。神并非用他来捆绑人,将人系住,使他成为人的重担。透过安息日,神以无限的爱来鼓舞人类下沉的心;那位人子,就是众人之主,他是安息日的主。他来是要照着神心中的原意,使安息日的意义得以成全。虽然在守安息日的事上,他似乎宁可与先人的传统相抵触。在外表上,这是违背了律法的条规,但王宣告他有完全的主权,照着他所愿意的,使用安息日。王已经清楚的指出,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因为他是在殿里敬拜。他接着又说,「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倘若祭司在殿里,虽然看来似犯了安息日,也不算有罪,那么这些与我同行的人,掐取麦穗充饥,岂不是更没有罪么?我所作的是合理的,因为那是我作的;我的门徒所作的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是在从事服事我的工作。你们不明白经上的话,「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我明白这话的意思,我所作的事,正是在人间执行神无限怜恤的旨意,我是安息日的主。

      因此,那些百姓的官长,听见这从加利利来的一个平民,竟然宣称他有特权,且是神独有的特权,他竟带着独一神的权柄说话,他胆敢说出从未有人敢说的话。他竟伸手触摸希伯来民族最尊崇的神圣记号(其实他们已在灵里亵渎了安息日),他竟称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又为跟从他的人辩护,说他们在安息日所作的,并不违背律法,因为他们这样作是为他的缘故。

    现在我们看到第二部分,地点转到会堂。在这里我们所看见的教训更美丽,更奇妙。那天又是安息日,耶稣来到会堂中,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画面的中心是基督与手枯干的人。你曾否发现基督的仇敌,不知不觉的表示了对他的推崇。当耶稣来到会堂中,他们立刻把那患手疾的人找来,然后问他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在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恶毒的计谋,他们的用意是「要控告他」。他对安息日已经作了惊人的宣告,他们定意要处置他。他们设法使他坠入圈套,好控告他。

    他以问为答:「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他抓住拉上来呢?」这里又有一点细节,需要加以留意。他所说的不是「你们中间谁看见一只羊」,他所说的是「谁有一只羊」。他说,你的羊若掉在坑里,你就将他抓住拉上来,你救他是因他属于你。「人比羊何等贵重呢?」你有羊群,就爱惜他们,拯救他们。

      现在我们又看见了新的亮光和荣擢。人子现在所作的宣告,不再围绕着安息日,他转到了人的身上。现在人子不单说他是安息日的主,而且说他是人的主。人是属他的。他说,我来此就是为救人,使人脱离今世恶者的限制。你们这些批评我的人,心里十分明白,安息日下坑救羊,虽然犯安息日,也没有罪。你们更应该明白,安息日的至高目的,是为接触到人,以拯救人。

      主在这里的讲论中,所强调的一点,是关乎所有权的思想。基督耶稣不是基于他的权柄,来解释他将要作的事。这乃是他本分之内的事。他是说,我不得不作,因为他是属我所有的人。这是发自那颗伟大之心的呐喊。

      另有一次,他们为安息日论断他,约翰福音记下了这一件事,可以给我们一些亮光。他经过毕士大池旁的廊子时,曾使一个人痊愈。因为那天是安息日,所以他的行动引起了他们的非议。他回答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换一句话说,人是因着犯罪,而破坏了神的安息日,而神是为了成全使人得安息的目的,而作工拯救人。因此主对在会堂中批评他的人说,这个人没有安息,你们看他那枯干的手,他不安、受苦痛、受限制;我是安息日的主,是我使麦地中金色的穗子摇曳,我已经宣告,我是安息日的主,现在我运用我的主权,在安息日救属我的人,成就安息日最深刻的目的。因此他说,是的,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耶稣说这些话的时候,法利赛人就定意要将他除灭,因为他自称是安息日的主,是人的主,人是属他的。他有君尊的王权,本着最柔细的爱,行他心中所喜悦的事。

    于是耶稣离了会堂,许多人簇拥着他。「耶稣……离开……有许多人跟着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他嘱咐他们,不要因他们所得的医治,为他传名宣扬,「这是要应险先知以赛亚的话。」先知以赛亚早已看见,他所描写的这位耶和华至高的仆人,将要超越一切偏见与国族的界限,去到那些被撇到一旁的人--外邦人中间。通常人都引以赛亚的这一段话,来说明基督的柔和--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只扶持帮助。实际上这一段话的意义,是说到他在施行恩典的日子,他将延缓审判。他离开会堂,使他不至于因他们假冒为善而击打他们。压伤的芦苇,说明原本软弱的,越发衰残;将残的灯火,本身藏着毁灭的因素。主说这些敌挡他的人是压伤的芦苇,是将残的灯火。在我降下审判之先,我不将他们折断,吹灭;到了审判的时候,压伤的芦苇就被折断,将残的灯火就被吹灭。

    这不是在否认他以温柔对待软弱的人,乃是要认清这段引文在此处没有这种含义。

    我们看见,那宣称自己是安息日之主的,是那位伟大的君王,他并宣告人是属他的。他对那些亵渎他的人,没有立刻施以烈火的审判,是为着要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完成他的工作,同时也将他医治的信息传给外邦。他耽延审判,是因为他施怜恤的工作尚未完成。

    在这一段研读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基督所作的宣告。他比殿更大,他是安息日的主,他是万众之王,是他将审判延缓,直等到他愿意的日子。让我们再以嘴亲他的权杖,在至高的君尊跟前屈膝,并说,「齐来称颂耶稣之名,他的名有何其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