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7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十一25-30

 

 

本章末后的几节,告诉我们紧接着前几节所记述的事后,所发生的事。王向诸城发出斥责,向他们宣告有祸患临到;他表明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人所当负的责任,是根据他所得亮光的深浅。他的责备与宣告都十分严厉,但他向终不悔改的诸城作覆亡的宣告时,所用的语调可以看出他心中充满了怜悯。

他紧接着作什么呢?责备了诸城之后,他随即和神说话。他与神说话之后,又向众人发出宣告和邀请。

      要留意这些事的先后次序,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他停止责备之后,他的心向着神说,「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他向神说过这些话之后,作了一个关乎他自己的宣告,「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随后他没有片刻间歇,立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是照字面直译的,译得非常美妙。彷佛「安息」和主是联在一起的。这话将神慈祥的母爱向我们展示。「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第一,他向神赞美;第二,他作有关自己的宣告,其中所用的词句非常奇妙;第三,他转向众人,呼召他们要在他的宣告之亮光下,到他那里去;他应允领他们进入与父相联合的关系中,使他们得享安息。

      先来看他对他父的态度,我们看见王在艰难之时敬拜,在失望之际赞美。这一章圣经,有一个至高无比的价值,那就是他将主在艰难阻碍之前,仍然保持安息的事实启示出来。那个忠心的约翰因不了解耶稣工作的方法,而对主心生疑惑,他仔细的为他作了辩白;他那个世代的人乖背常理,只知埋怨。那些城市看见他行了许多异能,依旧将他弃绝。他对这一切全都清楚明白,然而他仍甘心居敬拜者的地泣。但在他所接触的人中,另有一班心地简单的人,也许他们的心思还没有深刻到起困惑的地步,他们只是婴孩。王比我们看得更透彻,他说,「父阿……我感谢你。」这事实的本身,就是一种被圣灵感动,充满爱的服事。你正感失望沮丧吗?你是否感到你一直想去服事的那些人简直无药可救,他们总是疑惑,批评,不肯悔改?如果是这样,请安静下来敬拜!将你的困难当作感恩的机会。但这是十分难作到的,除非我们与他紧紧相联。

      现在我们来看他赞美的原因。他将那原因说得很清楚。主来所要显明的那些事,神向聪明通达人隐藏了起来,却向那些未曾受教、不成熟的人显明了出来。他为神所用的方法赞美他。

      我们当留意的头一件事,是王在他父超越而绝对的旨意里安息。他为他的一切境遇感谢神,因知那是神的美意。我们也必须学习,时常停留在他的安息中,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明白他美意的理由。

      我们或者还可以用一个问题,进一步的察看这事实。他感谢父的原因,难道只因为那是神的道路?不是的,还因着他知道那是最美的道路,是惟一的道路,就是这向着聪明和通达的藏起来,向着婴孩显出来的道路。我们的福音是愚人和盲者也可以得着的福音。这不是说福音是愚拙的,或是没有智慧的。

    耶稣所说,福音向着他们隐藏了起来,所指的这班人是谁?耶稣所呼召的是所有的人,然而其中有他所描写的「聪明通达人」,他们不响应他的呼召。「聪明」按字面的意思是多才多艺,天性敏锐,善于理解。而「通达」的意思,是指能触类旁通。耶稣对父神说,你将这些事向聪敏善解,触类旁通的人,藏了起来。我们有时听见人这样说,「相信我,我知道二加二等于叫。」所谓聪明通达的人就是指这一等人。我不是说他们这样作错了,而是当他们把二加上二时,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那些仗着生来思路敏捷,能作合于逻辑结论的人,他们以为凭着他们头脑的方程式,就能将属灵的事表达出来。向着这一等人,属灵的事就隐藏了起来。要得知识,必须先自感欠缺。何时人说他不知道时,他就具备了获取知识的第一个条件。

    几年前,在「工程师期刊」中,有一篇非常精辟的论述,探讨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能藉着发明,对他们的时代提供较多的贡献?是具备技术知识的人?或是没有技

术知识的人?作者在该文中说,「以自行车骨架的任何一部分来说,在任何一个好好研续进材料力学的人眼中,都是有问题的。读者中若有人,愿意不怀麻烦,作一次计算,一辆重二十八磅的自行车,以十哩的时速前进,骑车的人体重一百六十八磅,算算自行车的负荷力。他会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假定我们通通一条法令,规定自行车若未经商业部检定安全,就不准使用;而商业部的检验技师,在审核自行车时,又像审查轮船上的锅炉那样精确的话,试想商业部能核准的自行车是个什么样子?今日更轻便的自行车,几十年前,岂不是被那些学富资深的工程师们,认为和机械原理完全不合?他们知道得太多了,决不会试着去造这一类的东西……。」

    他又说,「知识常常被认为已经达到了顶点,事实上虽起步仍不远。这种知识已达岭峰的信息,是那些着书、立论、传授、解惑的人最喜欢灌输给别人的。」

      最后他写道,「我们愿意指出,拥有知识并不是扼杀进步的原因。斩丧进步的祸首,是误认知识已经达到了顶峰。」

      这正好说明本段所包含的哲理。耶稣在肉身之日,有一班自认事事通的人。他们说,我们知道这事如此,那事那般,因此这件事应该是这样,他是错的。他们是聪明人,他们是通达人,他们把这里的二和那里的二放在一起,称他们为四,认为那是最后的答案,是至理。他们认为已知晓万物。耶稣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他没有将这些事,向这班人显明。

      那么他将这些事向什么样的人显明呢?向着婴孩。这字在希腊文中的字根有「不说话」的含义,明显是指不成熟的人,说明他们并不嫌恶受教。我们可以从主在另一个场合所说的话,看见他也用婴孩作比喻。他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相信你们有所不知,相信你们所知有限,除非你到这个地步,否则「断不得进天国。」「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那些聪敏的人,他们将事理组合,以为神的真理同样可以用他们的方程式表达。「向婴孩就显出来」--他们对什么事都不知道,但他们对真理梦寐以求,他们里面有渴慕真理的灵,有追求的灵。

      神总是将这些事向心思单纯的人显明出来,这是何等有福的一件事!形式主义教会中的祭司思想,虽然已渐式微,但今日又盛行一种新的祭司思想。他们认为一个人若不精通原文和原文的支流演变,就无法诠释圣经。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一个能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融汇贯通的人,可能从未看见过圣经中所发出的荣耀火焰;而任何一个小孩子,存着婴孩那样简单的心,来读圣经时,却可能得以看见这荣光。

      王向父表达过这些敬拜的话之后,接着为他自己作申论。他的话那么明确,包罗全备,细读就足以明白,不需要再加以诠释。这段记述包括主部分。首先王说到所交付他的特权。「一切所有的」,是指什么?我们得回到前面几节去找答案。「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所显明出来的这些事,是关乎真理的事。他来就是为要将他们显明,但那乖常背理的世代所嘲弄的,那顽梗、不肯悔改的城市所拒绝的,也就是真理、公义、和仁爱的事。王说,父把这一切事全交付我了。「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也许你要说,如此解释,岂不推翻了前而的立论?难道你要说耶稣是婴孩,也不成熟?要记得,我们是从人性的这一面来看他,说到他不仗赖人的智慧。他所凭藉的一直是他父无限的智慧。他从不凭自己说话,只凭着父。他说到他自己,「我心里柔和谦卑。」意思是我不暴躁乖戾,我从不违背临到我心中的亮光。我是众婴孩之一,因此父将一切事交付于我。他是那伟大的奥秘,但他以简单的心,等候光的临到,在光的无限领域中,认出这光与神以及永洹之间的关系。他以完全人的身分说,父将一切事全交付于我;我来是为将启示的话带来。这正是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所说,「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耶稣站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中间,对他们说,聪明人所不明白的事,通达人无法用自己的公式说明的那些事,父已经交付于我。我知道那些事,不是靠演绎与逻辑,是因我心里柔和谦卑,所以神将那些事交付于我。

      如此宣告之后,接着他说,「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在此他说明了一件事实,就是人还不明白他。他也藉此宣告了他本性的奥秘,除了父以外,没有人完全知道他。这是永恒的真理,即使是今日,仍然可以说,除了父以外,没有人知道子。

      现在我们要特别留意紧接着的话,「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试思想这里的两个事实。耶稣宣告说,除了父之外,无人能完全知道子;但对于父,他却断言人能藉着子认识父。今日我们对父的认识,远比对耶稣的认识正确。环绕着我们最大的奥秘,最难解的问题,最使我们困扰的,仍是关乎耶稣这个人。神通过耶稣这个人,把以前人所不知道的事启示出来,这就是恩典。但是因为耶稣所启示的事能力太大了,所以作为启示工具的耶稣这个人,必须保持奥秘。「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

      我们常喜欢从第二十八节起引用耶稣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无权一开始就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这样的引法,使我们漏失了其中的精意;我们若略过第二十七节不读,完全忽视他和第二十八节的关联,那样,我们只不过在情绪上,浸沉于第二十八节的安慰之中,全末掌握赖以得着安息的秘诀和能力。这并不是轻柔的摇篮曲。当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时,并不单单是出于情绪上的怜悯。我们恭敬地将耶稣的话换一个方式来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将父向你们启示。信靠我,就找到神;接受我,你们就接受了我生活的法则,这样你们就得着安息。我有轭,但我的轭是容易的;我有担子,但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来吧,到我这里来,和我联合,让我成为窗子,使亮光得以透过我照在你身上;让我成为门,使你藉着我得以进到神面前。人的难处是因为不认识父,由于他们不认识父,所以终日烦躁,焦虑,痛苦,没有安息。耶稣对这样的人说,你们到我这里来,我认识父,我要将你们带到父跟前,你们一找到父,就找到安息。「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最后我们当注意,这呼召不单是向着婴孩,他也向着众人发出。「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当约翰对他的工作方法深感困惑时,这也是他对约翰的呼召--到我这里

来,我就使你困扰的灵得安息。这也曾是他对那乖常背理的时代,那无法满足的时代的呼召--到我这里得满足,藉着信心,安然等候黎明的亮光来将一切事说明。这也是他对那些弃绝他,将来也要被弃绝的诸城发出的呼召--到我这里来,我就要带着医治和祝福,再回到你们中间。他也向婴孩发出呼召说,到我这里来,学习顺从,好得着亮光,引导你们进入神自己的智慧里。因此这是他对所有人的呼召。但他们并不都像约翰一样顺服。约翰的门徒从耶稣那里回来,将耶稣的工作和古时先知的预言互相联结起来后,约翰就重获心中的平静。他在牢狱中再一次找到神,因他向耶稣诚实,不避讳心中的困惑,他打发门徒直接去问他。可能在那时代中,还有其他心中不能满足的人,因为停止批评论断,并回转变成婴孩的样式而找到了安息。有一些城终不悔改,其中提到名字的只有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他们的踪迹今日都无处可觅了。那些婴孩怎样了呢?感谢神,从那时起,不断地有婴孩到耶稣跟前来,他们一来就都找到了神和安息。

    留意耶稣呼召中的条件。「来」是头一个条件,「当负我的轭」是第二个,「学我的样式」是第三个。我们必须到他跟前,必须向他降服,必须顺从他。藉这三件事,我们就得着我

们的安息。有的注释家说,这里的安息是双重的安息,也许说他是一种安息的两种表现更为恰当--找到父的安息,与顺从父的安息。

    哦,当一个饱受狂风暴雨摧残的人,找到神时的安息,那是何等的安息!圣经中那些古老的呐喊,也是今日的呐喊--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惟愿我能知道在那里可以寻见神!」这些心语不单在几世纪来回响不绝,而且这种微小的声音今日也正在我们的心底回旋。我们听见救主亲口发出同样甜美的声音,「到我这里来。」我们曾尝试着寻找神,探索他的踪迹;但我们自觉只是一粒微小的灰尘,在神眼中更算不得什么,即使我们尽力寻找,又怎能将他找着?然而,那位无限的道--耶稣,他的声调存到永久。他以智慧来引领,以权能托住万有。他成了肉身,成为人中之一,成为一个人,温和,甘甜,柔细;人一到他的跟前,就寻到神。我们若将头靠在他的怀中,我们激动狂乱的心,就能得到永久的安宁和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们怎样使所得的安息达到完全?顺服他!耶稣说,「你们当负我的轭!那不单是指所要给我们的轭,与要加给我们的担子,虽然至终这也是他的意思;但他主要是指他所负的轭是容易的,那就是遵行神的旨意,顺服神的命令。「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这些就是耶稣在世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担子。他说,他的担子是轻省的;几乎无人相信这话。我们以为,要辛辛苦苦的努力才能讨神的喜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上,要讨邻舍的喜悦,才是艰难的事;要讨朋友的喜悦,更不容易;而试图讨自己的喜悦,更是徒劳无功的事。因此让我们每人同有一个祷告,「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神。」这是生命里最容易,最崇高,最简单的法则,其中藏着安息,愿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