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9:1-12 王与关于婚姻的律法
1,2. 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离开加利利,来到犹太的境界约但河外。有许多人跟着他;他就在那里把他们的病人治好了。
他“说完了这些话”,这些关于饶恕人的话,他就快快去做其他没有完成的工作。他总在路上,他“离开加利利”,那已经得到他极多关心的地方,好让其他地方也能享有他的事奉。他现在更转向南方,“来到犹太的境界约但河外”,在每一处他都行善。当他对门徒说完话,他开始在新的地方行施恩的工作,“有许多人跟着他”。群众总是跟着他,被他的话,被他的作为吸引。他更接近耶路撒冷,他的敌人注意着他;但是他没有因为他们充满妒忌地注意他,就限制不做施恩的工作:“他就在那里把他们的病人治好了”。
我们主施恩做工的地方是值得被人记住的。哪里有需要,他就在那里赐下帮助。
3. 有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说:“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
这些毒蛇又来了!他们是多么顽固行恶!他们毫不关心要受指教,然而他们却摆出求教者的样子。事实上他们是要抓把柄,无论他说什么,都准备好要和他争辩。“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这个问题遣词造句非常狡猾。一个问题用的词越不严谨,它就越有可能把被问的人陷入网罗之中。他们自己的良心本应告诉他们,婚约不可因着一个人要提出来的任何一个理由,每一个理由而被终止。然而人是否可以喜欢就休妻,或者还是一定要有提出来的一些严肃理由,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引发极大争论的。不管耶稣说什么,法利赛人都要用他的判断来对付他。
4-6. 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耶稣回答,挑战他们对律法的认识:“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指着他们自己夸口熟悉摩西的经书说话,这个方法很有威力。我们的主尊荣圣经,从圣经里得出他的理据。他特别选择强调创造世界记载的其中一个部分 — 当代的批评家说这是预言,是神话。他把他的听众带回起初神造人是造男造女,使他们作他儿女的时候。“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27)。女人从男人身上被取出来,亚当说得很对,“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2:23)。这种联合通过婚姻表明出来,在神的认可之下体现。这种合一是最真实,最重要的一种:“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与此相比,所有其他的联系都软弱无力:甚至连父母都要在妻子之后:“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种联合是神所命定的,不可因人反复多变而破坏:“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我们的主就这样定下婚姻联系要持续一生,反对那些为了“无论什么缘故”都容许离婚的人,“无论什么缘故”:常常就是无缘无故。
7. 法利赛人说:“这样,摩西为什么吩咐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她呢?”
每一位看过这里所引用的摩西书卷中这一段经文的人,都会因为这些法利赛人对它的不公正改变而感到震惊。在申24:1, 2我们看到:“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在这个例子里,摩西并没有“吩咐”什么;而是仅仅容许,大大限制当时一种蔚然成风的习俗。让摩西与摩西对抗,这不是什么新招;但是尽管我们不可以说法利赛人是想大胆让摩西对抗神,让他吩咐改变一条神起初就命定的律法;然而我们的主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要维持这轻松离婚的理论,他们就会是要这样做了。事实是,摩西发现当时人离婚几乎是到了一种不受限制的程度,他明智地限制这种习惯,而不是立刻绝对禁止,以此开始推翻这种习惯。摩西不容许他们用冲口而出的一句话把妻子打发掉,而是一定要预备休书,“给休书”,让这件事情成为一种刻意,庄严的礼仪;只是在特殊的情形才容许这样做:“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尽管很多法利赛人用灵意除去了这个最后的限制,认为申命记所订立的是容许几乎没有限制的离婚,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并非异口同声,而是不断为此争辩。就是这样,人在很多方面也可以把主的决定掉转过来与他对抗,不管他的决定是什么。
8. 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
摩西容忍,限制一种恶习,他知道这种恶习在这种人中存在如此之久,他们是不会把它放弃。他们不能担当更高的律法,所以他看他们是染上“心硬”这种病的人,希望通过可能的不同阶段带领他们回到从前那更好的光景。当不洁的事情止息,真信仰的精神影响整个国家,离婚的需要,甚至离婚的心愿,就要消亡。在乐园里没有规定容许亚当休夏娃;在那黄金时代人没有离婚的愿望。摩西律法对离婚的规定是针对当时,是暂时的,人已经用对圣经随意的解释把它变成了一种形式,是无法牢牢捍卫的。
9. “我告诉你们,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犯奸淫了;有人娶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淫乱这件罪让犯罪的一方成为被公义合法离异的对象,因为这实际上就是废除了婚约。若发生了淫乱,有了清楚的证据,婚姻的联系可以解除,但在别的其他情形则不可。任何其他种类的离婚,按着神的律法都是无效的,这要让娶了被休之人的人犯奸淫的罪。“有人娶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因为她不是真正被休,而仍然还是她前夫的妻子。我们的君王决不容忍某些国家轻慢婚约的立法。国家可能斗胆立法,但它们不能改变事实:在神眼中,那一旦结婚的人,就是终身结婚,只有被证明发生淫乱的情形是例外。
10. 门徒对耶稣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
他们看轻易解除婚约是一种解脱,至于婚姻本身,没有用离婚脱离的法子,就是一件恶事,至少很容易是如此。如果结婚是一辈子的事,那么最好还是不要结婚:这似乎是他们的看法。甚至连他的门徒,看到有不幸福的婚姻生活的风险,都得出结论,认为最好还是保持独身。他们说,“倒不如不娶”;他们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的。
11. 耶稣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惟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
在某些方面人最好还是不要结婚,但是“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不是都能付诸实施的:如果他们都能,人类就要终结了。独身生活不是人人都合适的,不是给很多人的:人性禁止这样。对一些人来说,独身比结婚更好;但这是因为他们体格特别,或者所处环境特别的缘故。对一些人来说独身是极好的恩赐,是满足很好的目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婚姻既是好的,也是必要的。
12. “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一些人对婚姻只有很微小的愿望,他们“生来”是这样。他们会发觉保持原样,这是好的。其他人为神圣和值得夸奖的缘故,“为天国的缘故”,制服人性的欲望;但不是人人都要这样,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对每一个人来说,结婚与否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他们结婚,人性赞成,但恩典在此问题上是保持沉默;如果他们为基督的缘故忍耐不结婚,这是恩典夸奖,人性不禁止的。强迫独身是犯罪的温床。“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在主眼中破坏纯洁是可憎的。在这件事情上,如果我们要走一般的道路,我们是需要指引和恩典;如果我们选择要走并不常走的路,我们就更需要恩典和指引了。至于要持守独身生活:“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太19:13-15 在小孩子中间的伟大君王
13. 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
从婚姻的问题到小孩子的话题,这是轻松自然的过渡,神的护理如此安排了这些事情发生,我们的主被带领从一件事情论述到另外一件。
从人人都想把男孩女孩带到主面前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君王是多么温柔。他们的朋友“带着小孩子来见他,要他给他们按手祷告”,赐福;也向神举起他的手,为他们“祷告”。对敬虔的父母来说,这是很自然的愿望,表明他们对我们主的屈尊俯就抱着极大的信心。母亲们把孩子带到他面前,我们觉得很自然,现在仍有圣洁的妇人在做同样的事。门徒为他们主的荣耀发了热心,就责备那些母亲和乳母。他们认为那些母亲的举动太孩子气了,是对这位伟大的夫子太亵慢了。门徒以为他们的主不会善待小孩子,两种人中他们岂不是更孩子气吗?
14.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主比他的仆人更谦卑。他命令他们不要拦阻小孩子;他把他们叫到自己面前;他宣告他的天国正是由这样的人组成的。“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 这就是主日学的大旗。小孩子,那些和他们一样的人,可以不受拦阻进到天上的主的国度里来;是的,只有这种人才能进入那个国度。
15. 耶稣给他们按手,就离开那地方去了。
他没有给他们施洗,但他确实给他们祝福。他“按手”,对于此,笔墨是难以述说完全。在那按手中有份的孩子是有福的,因为这手既不是空荡荡,也不软弱!
耶稣甚至不在这群可爱的人群中耽搁太久,而是匆匆继续去做他受委派的工作,他“就离开那地方去了。”然而在前面经文里他说的那两句话含义如此丰富,天地都因此永远更加富足。
太19:16-30 君王定下先后次序
16.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这是一个首先想到他自己的人,然而最后还要离开;是的,甚至要忧忧愁愁地离开。
他是一位自足的绅士:他似乎认为他只要作一件“善事”就够了,他能,他会马上就做。他有一些疑惑,否则他就不会问,“我该作什么善事”了。也许他想在他自己这如此令人羡慕的生命里,还是有一些缺乏的东西。但如果情况真是这样,他能快快补上不足。
他很尊重主,称主耶稣“良善的夫子”。到目前为止都很好。他的问题对他非常重要。
“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哦,愿更多的年轻人能问类似的问题!对一个热心寻求的人(无疑他是一个这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问题。他寻找“永生”,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尊荣。他只要知道怎能才能得到永生,知道了他会立刻去做。
这是一位有希望的慕道友。肯定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归信者!慢着,让我们等等看。
17.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我们的主不在意空洞的恭维,所以他问,“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很多当代的异端分子赞扬耶稣,他们的表扬是对满有荣耀的他如此的侮辱,他大有可能问,“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这个人是说真心话吗?如果是这样,主耶稣要用暗示让他知道,他对着与之说话的不只是一个人。论证是很清楚的:耶稣要么是良善的,要么他不应该称他作良善的;但“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那么良善的耶稣就一定是神。
至于通过行善得永生的问题,耶稣用这个人自己的出发点来回答他。只有遵守律法的诫命才能通过律法得生命:“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守全律法而成为良善:这位年轻人以为他能做到这点吗?然而按着律法来说,如果他配得永生作为他的赏赐,他就一定要像神一样是良善的,完全遵守诫命。就这样,耶稣把依靠行为的崎岖之路摆在他的面前;不是让他可以因此尝试赢取永生,而是让他能够发现他自己的不足,发现他自己的软弱,好让他通过其他办法来寻求拯救。
18, 19. 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这发问的人大胆问下去:“什么诫命?”他是不是以为耶稣会提某一条礼仪律?也许他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对道德律的每一点都相当明确了。然而我们的主没有对他讲任何新的东西,而是回到古代的十诫。他首先引用了刻在第二块石版上的律法,对他一开始讲的诫命,这少年人可能觉得仅仅是普通的道德要求。他最后引用的诫命总结了其余一切,这应该打开这提问人的眼睛,让他看到他的短处;因为有谁能“爱人如己“呢?然而这年青的贵族还不知罪,他继续追问怎样靠行为得救,因为他认为自己正走在靠行为得救的路上。
20. 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也许按着他对律法的理解,他说的是实话。他从小时候就保持着一种优秀的道德品格。他觉得在行为上他已经遵守了所有这些诫命,没有任何不好的结果。他不是在自夸,而是能诚实地说,他是过着一种值得称赞的生活。无疑他是一个模范,是如此和蔼可亲,耶稣很爱他。我们认识一些象他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就律法上的义说,是无可指摘的”。但是他根本不是他自己以为的那样:他并不爱人如己,耶稣很快就让他看到这点。“我还缺少什么呢?”这是很少人敢说的话。他觉得如果他有任何缺乏,他就是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他对自我的看法是不需要再提高了。
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我们的主用第一块石板上的律法,“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来试验他。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他就愿意听从神的命令变卖他的财产,就像亚伯拉罕愿意献上他的儿子一样。我们的主耶稣以神的身份要求他作一个不同寻常的牺牲。他爱神是爱得足够,可以这样做吗?我们主的命令是对那些自以为义的人的挑战,要他们证明自己所承认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这要试验他说他已经做到爱人如己的那句话。他爱“穷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吗?如果是这样,变卖他所有的,“分给穷人”,这就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不可推论,认为耶稣要求所有跟从他的人都变卖他们的一切;这是对这个人的试验:“你若愿意作完全人”。但不变的是,如果我们比爱神更爱我们的财产,我们就是拜偶像的人;如果我们抓住我们的财产不放,宁可让穷人挨饿,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是爱他们,如同爱自己一样。我们曾经听说有人宣称自己是“完全人”,然而却保留着数以十万镑计的财产;我们怀疑他们的完全。这岂非是无缘无故的吗?对穷人怜悯,为真理发热心,热爱行善,这几乎不容有任何基督徒拥有极大的财富。无论如何,这样的富人会发现,在最后那大日交帐是难的。我们一定要爱耶稣和他伟大的工作,胜过爱我们的财富,否则我们就不是真正跟从他了。如果我们的信仰要遭受大逼迫的大试验,我们不是要抛弃我们一切的财产,就是要抛弃基督,那么犹豫就是致命的。
22. 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他不能完全行出他自己的计划。他要靠行为得救,然而他不愿完全按律法的要求作出他的行为。他不能遵从第二块和第一块法版要求的精义。对他贫穷的弟兄,他不能做到爱人如己;他不尽心尽意爱在基督耶稣里的神。他想自己是处在最前列的,但他很快就站在最后,因为他“就忧忧愁愁地走了”。救主就是这样试验人的品格。那如此闪光的并非金子。这人极多的产业,是如此占有着他,使他绝不能占有他自己的灵魂。
23.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没有了神的恩典,世上的财物对人心就有一种使其死亡,刚硬,拦阻它的影响。一些有钱人确实“进天国”,但他们进去是“难的”,确实是非常难的。这试探就是让财富统治人的思想,如果真是这样,这世界的国就是与天国对立了。房屋土地,黄金白银,对灵魂就像粘鸟胶一样,拦阻它上升进到天堂。在逼迫的时候情况尤其真切,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这都是确凿的事实。值得我们留意的是,这句让人难以接受的话是讲给基督徒听的,因为这里写着,“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24.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主用“我又告诉你们”这带权威的句式带入很有分量的话语。我们的主把他整个人的分量都投入这句话里面了。他使用了一句很生动的成语,意思就是这话向普通人传达的那样。箴言式的教导已经够清楚,那么刨根问底去找深奥的比喻意义,这就是不智的了。他要说的是财富对那些要“进神国”的人来说,不仅不是帮助,反而更是拦阻:事实上,没有神的干预,这样的拦阻是让事情实际成为不可能了。“骆驼”不仅庞大,它还有驼峰,它怎么可以“穿过”象“针的眼”那么小的开口呢?除了靠人觉得奇怪的神迹,它是不能这样穿过的;同样,除了看恩典的神迹,“财主进神的国”也是不能的。富有的人听到福音的是多么得少!他们太伟大,太优雅,太繁忙,太骄傲,不愿听那宣讲穷人福音的低微传道人。如果他们碰巧确实听到了这属天的信息,他们也没有缺乏,没有苦难去驱使他们离开这现在的世界,寻求那将来世界的安慰,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去接受基督。“黄金和福音很少有意见一致的。”那些今生富足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形里,是不屑于成为在其中信心是富足,圣洁是荣耀的那国度的子民。要是有钱的人开始有了属神的生命,他们要在忧虑,奢华,所处富有地位带来的试探中坚忍,这是何等艰难!当我们想起今生的骄傲,地位的恭维,权力的危险,属肉体的平安的危险,这些困难是极大的。然而感谢神,我们已经看到有有钱人变成在灵里贫穷!我们已经看到有骆驼穿过针眼,是带着驼峰和一切!我们希望看多更多这样大能恩典的神迹。
25. 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他们的希奇非同一般。他们已经从他们的主那里听到太多让人惊奇的真理,但这是超越一切,他们“就希奇得很。”他们从前以为财富是一种优势,现在他们得出结论,那些有钱的人要得救,难度是超过一切的,象他们自己一样的贫穷做工的人就是没有任何指望了。他们准备绝望了,所以他们向他们的主提出这个很自然的问题,“这样谁能得救呢?”甚至我们主的门徒也因为他这句简单的话而困惑,要摆脱喜爱财富的偏见,这是多么困难啊。
26.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耶稣看着他们。”他带着怜悯和爱看着他们,告诉他们,神可以成就离开神就决无可能成就的事。人不得帮助,要进神的国是不可能的:这样或那样的罪在挡道。让人试图进入神圣之城时,今生的忧虑,财富的欺骗有效拦阻了人的尝试,这真令人伤心;但是神能使得这些拦阻退下,使人通过窄路进去。他施大能拯救。“在神凡事都能”。对作者,对读者来说,这是何等让人欢欣的真理!当我们来看我们自己的软弱和罪的权势,我们的得救“在人是不能的”。只有当我们转向神和他的恩典,得救才成为可能的事。
我们的主把有钱人排在想进入神国的人的队伍的末尾,而不是在前头。主,愿我进入你国度的指望是在于你的能力和恩典,而不是我的财物!
27. 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
又一个要求排在前面的人。“彼得说”,加上一个他似乎认为要全面讨论这个题目就需要回答的问题,彼得代表他的弟兄说话:“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我们已经做了那有钱的少年人拒绝做的事情:“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他是作为一些为天国的缘故变为贫穷人的代表说这番话的:肯定,这些人要得到很大的赏赐。这些初期相信的人要撇下的是很少的,但这是他们的“所有”,他们撇下了,为要跟从耶稣:彼得想听一听他们的赏赐会是什么。彼得所说的是实话,但他说得不够明智。这有一种自私,想得到什么的意味,措辞如此露骨,是不应该这样出自一位主仆人的口的。毕竟,和我们因着他所得到的相比,我们为了耶稣有什么真是失去的呢?“我们要得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我们不应该问的,因为我们反倒要思考,我们从主手里已经得到了什么。对那些得着他的人来说,他自己就是足够的赏赐了。
28.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我们的主把彼得当作他们所有人的代言人,所以他是回答了他们所有的人,耶稣是对他们说。他看到他们心里有疑问,就这样开始他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屈尊俯就来回答他们多多少少是自私的问题。他们不需要怀疑,只需要相信那些跟从他的人要得到极大和完全的赏赐。第一批跟从他的人要得到很高的位置,在他高升的日子,要和这伟大的审判的主坐着一同审判。那些在他降卑中有份的人,也要在他的荣耀中有份。
当我们的主“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一切都要被更新了。那个时候要被称作“ 复兴的时候”:那时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人中最大的尊荣要归给十二位跟从耶稣,甚至因此失去所有的人。
29. “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从长远看,没有人会因主耶稣而遭致损失。每一个为了基督勇敢“撇下”今生安慰的人,要“得着百倍”的报答。我们的主要补偿那遭逼迫之人为他缘故撇下的一切。对为真理的缘故被放逐的人,每一位基督徒都是他的父亲,兄弟;每一位圣洁的妇人都是他的母亲,姐妹。我们的主把他自己的爱,我们基督徒同胞的爱给了我们,就把“百倍”的补偿给了那些为了他撇下妻儿的人。流亡的圣徒受到充满爱心的弟兄的接待,在一种意义上,他们就是得回了他们的“房屋”和“田地”。即使我们“为基督的名”被放逐离开我们的故乡,但各处都是我们的家,这是极大的得着。最重要的,在神里面,我们有百倍的补偿,补偿我们为他的工作可能会失去的一切;而且他还赐给我们永生,这是房屋田产不能带给我们的。带着对此的信心我们等候圣徒作王,那时在地上他们要承受这世界,在极大的和平中大大欢喜。在这之后,当时间不再有了,我们还有无尽的福;因为我们要“承受永生”。哦,愿我们毫不犹豫,为耶稣心甘情愿承受损失!为基督失去一切的人,要在基督里找到一切,与基督承受一起。
30.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就这样,我们的主总结他对财主所说的话,给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句格言,他早已经举例说明了这句话,他要在下一章的第16节再次重复。在这里,我们的君王看来是按人离他宝座的距离来安排人的位置。在他看来,“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他要按着神的次序,在他的国度里安排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