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时为止,主耶稣虽然讲了许多道理,行了不少神迹、奇事,但尚未明说他是谁。
1.防备错谬(太十六l-12)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本是敌对的教派(徒廿三6-8),这时都联合起来一同试探耶稣,请他从天上显个神迹,不是因为他们好奇,乃是为着要找把柄,如果耶稣不能行,就要指控他为假先知或诱骗人。主耶稣说:「你们能分辨天气,倒不能分辨这时代的神迹。」这时代是一个罪恶极重的时代,须要约拿传悔改的道,耶稣从死里复活,就是这时代的神迹(太十二39-41;徒十七31),但他们竟不信耶稣从死里复活,也不肯悔改。
因此耶稣对门徒说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就是指他们的教训。他们对耶稣有许多毁谤和不信的说法,而且反对耶稣的许多教训(太九34,十二24,十五1-2,十六1,十九3,廿二15;路五21、30)。今天也有各教派的人对耶稣有各种反对和错误的说法。
2.承认基督(太十六13-23)
所以主耶稣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或以利亚、耶利米,或先知里的一位。所提及的不外乎已有的,最多不过是一位大先知而已。当耶稣再问门徒说他是谁时,连门徒也说不清楚,唯独彼得受圣灵的启示,才承认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说明了他的身分和职任。这是父籍着圣灵的启示(太十一27;加一16;弗三5),也是一次公开的宣告。这是教会的基础(约廿31;徒四12;林前三11),有了这个基础,主耶稣才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不是建造在彼得身上,彼得原文只是一块小石头,而非大磐石,大磐石是基督,教会是要建造在他身上(太廿六74-75;加二11-14)。将天国的钥匙给彼得,是指藉着他要开启天国的门,如在五旬节时,他讲道就有三千人悔改信主(徒二37-41)在哥尼流家中,他为外邦开了信道的门(徒十44-48)。在地上捆绑和释放,在天上也要捆绑和释放的权柄,不单给彼得,也是给教会(太十八18-19)和其他使徒的,而且这是靠着圣灵而行的(约廿22-23)。彼得并不高于别的使徒(太廿六69-75;可十35-45;徒十一2-3,八14;林后十一5,十二11;加二7-9、11-14 )。
时候未到,尚不宜对众人宣告他是基督,免得过早引起人的谋害或拥他为王。但从此他却对门徒指示,他要到耶路撒冷去受苦、被杀、第三日复活。公会是由长老、祭司长和文士组成的,这表明要被全国的政治、宗教和法律的领袖们反对、拒绝、杀害,然而这事是必须的,不但应验旧约的预表和预言,也是救世大功所必要的(诗廿二14-21;赛五十三4-6;路廿四26-27;罗四25)。这是当时的犹太人及问徒部无法理解的。他们总以为弥赛亚是来作王、得荣耀的,所以他不能受苦、受死。以致主耶稣复活以后,犹太人,特别是他们的领袖仍不信、不接纳耶稣,也不承认他为基督。但基督有两次来到世上,首次是来受苦、作羔羊、被打死、为人赎罪的。第二次来才是荣耀地降临,并作王统治世界。
这时彼得也不能领会,就拉着主并劝他说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他身上。看起来彼得是何等地热诚爱主,或者想到他自己的盼望将受到挫折,但主转过来斥责说:「撒但!退到后边去。」因为他是绊脚的,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在人意的背后常有撒但的活动和指使,人天然和肉体的想法很可能会被撒但利用,善意也不一定应当听从。
3.必须舍己(太十六24-28)
门徒是跟从主的人,盼望将来承受国度的荣耀(太十九27)。但主耶稣在这里清楚地告诉门徒,若有人要跟从他,必须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他。在这件事上没有例外,也没有一条容易的路。舍己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人的意思与神的意思不相合,主的道路也与人的道路不同(赛五十五8-9)。不舍己就不能跟从主,不但要舍去自己的喜好、爱慕、欲望、得着,也要舍去自己的生命,并要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主。十字架代表神对人的旨意,必须时时顺服,一刻不能离开,要天天背起(路九23),因为神的旨意是我们一生的道路,耶稣基督的一生就是如此(来十7、36),这是人所不愿意承当的。
然而,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主丧掉生命的,就得了生命。今生失去的,将要永远得着更高、属灵的生命,两者是不可得兼。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这是古今千万世人绊倒沉沦的原因,也是不少信失败跌倒的所在。世界不过如粪土,但人却追求目前的、属世的、今生的,没有想到将来当主降临时所要受的报应。那些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的人,要在神的国度里得到荣耀、尊贵、赏赐,也有人在未尝死味前就能看见祉的国(可九1)。
4.登山变像(太十七l-8)
彼得、雅各、约翰是门徒中更接近主的人。在睚鲁的女儿复活时、在客西马尼园以及此处,他们都蒙主特别的带领与主同在,这不是偶然的。登高山是见异象的最好所在(出廿四18;结四十2;启廿一10),主耶稣改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诗一0四2;徒廿六13;启一14-16),这是在国度里属天荣耀的形像,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代表律法和先知都曾预表、预言,为基督作见证。同时也代表死后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两种信徒,都一同在国度的荣耀里显现。彼得觉得在那里真好,他想预备搭三座棚,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一座为耶稣,似乎认为耶稣可以和他们并列。然而他错了,神从光明的云彩里发声说:「这是我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三17)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万有的创造者和承受者,是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是远超过一切的(弗一21;来一2- 3),怎能将任何人与他同列?他们眼睛开了,不见一人只见耶稣。但愿今天教会的领袖、传道人和众圣徒都能看到国度的异象,特别认识到基督的独特点,让他成为一切的中心和唯一的对象、永远的目标。
门徒和我们一样对圣经常有片面和字句的了解,而忽略属灵方面的应验。以利亚要先来复兴万事,那是在弥赛亚荣耀再临之前,作先锋的施洗约翰已经来了,他有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来为主作预备。
5.信心能力(太十七14-27)
耶稣和门徒下山,遇见一个人的儿子被鬼附,极其受苦,其余的门徒竟赶不出去,耶稣来就斥责那鬼,并将孩子医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信心小就不能每次都能(可九23-29),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叫这座山挪开,也必成就。有一类的鬼必须禁食祷告,它才出来,灵界的事当用属灵的能力才有果效。
丁税乃以色列人凡二十岁以上者,每年捐入圣殿的半舍客勒银子为会幕用(出卅13-16;王下十二4;代下廿四6)。关税乃罗马人所收的税,耶稣是万王之王的儿子,本不需要向王纳税(太十七25-26节)。耶稣本可免税,但为避免绊倒他们、触怒他们,就叫彼得去钓鱼,从钓到的鱼口中得一块钱,正好是税银的数目,这也成为我们处世为人的榜样。
6.天国大小(太十八l-14)
在天国里是有大小的,然而门徒争大,连进天国都成问题(可九33;路九46-48),必须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不能从外面变,乃是从里面改换成一个新生命才行(约三3、5),就是已经变成小孩子的样式,还必须自己谦卑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柔和、顺服,才能在天国里为大。正如主说,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太廿三12),凡为主的名接待一个孩子,就是接待主;凡使信主的一个小孩子跌倒的有祸了。刑罚是严重的,跌倒的结果是可怕的,宁可砍手、断脚、剜眼,也比丢在地狱里好得多。轻看小孩子是常有的事,却不知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天父的面(徒十二15;来一14),所以一百只羊若失去一只也要去寻找回来,因天父不愿意一个小子失丧。
7.教会权柄(太十八15-20 )
关于主内弟兄得罪的事是难免的,如何对待应当慎重,若处理不当,将使双方和教会都受到亏损。主教训我们要分三步骤:首先是只有当事的两个人在一处,指出他的错;再一步是带两个人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申十九15;约八17;林后十三1;来十28)第三步是告诉教会。如果是你的错,教会不会站在你这边;如果是他的错,而他不听教会的劝诫,就要视他如外邦人和税吏一样,与他断绝交往,叫他自觉羞愧(帖后三6、14)
上面提到教会,下面讲到教会的属灵权柄,这都是站在教会的地位上作的。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因为教会是天国在地上的代表,也是基督的身体,有神所给的权柄,代表主说出神的心意。神在天上发命,地上就必成就,这是藉着祷告来进行的,所以教会中若有两三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祈求,天父必成就。若是一个人祷告,还可能是出于私意,所以无论在哪里,若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他就在中间。今天少有同心合意的祷告,没有奉主的名、靠圣灵运用教会的权柄,以致该捆绑或释放的没有受到捆绑、得释放,使教会和主的国度都受到损失。
8.当饶恕人(太十八21-35 )
彼得以为饶恕七次就足够了。但主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意思是无数次,如同神饶恕我们一样(弗四32)
因此主设个比喻,天国的王是指神,仆人乃指信徒,欠一千万两是极大的数目,人无法还债,但因着他的悔改、谦卑、求恩、许愿,使王动了慈心而饶恕他,这救恩是何等的大;但他遇见同伴只欠他十两银子,比他欠主人的差百万倍,却毫不容情,强制索债,将他下在监里。当「主人叫他来时」可指人死时及将来到基督审判台前,将他交给掌刑的(太廿四50-51;路十二46)。因为我们若不饶恕人的过犯,天父也不饶恕我们的过犯(太六15;可十一26)
9.关于休妻(太十九l-15)
当耶稣教训人之后,常有医治病人的事,无论在什么地方,主的恩典和能力总不变。
这时有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并以休妻的事来问难,主以起初造人时的经文来回答,神造一男一女,说二人成为一体,就证明神的原意是不可多妻,不应离婚。法利赛人引用摩西的话,认为给她休书就可以休妻,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圣经的原意,也错用了律法的字句。虽然摩西准人休妻,但不是无故可以休妻(申廿四l),而且圣经也明说,休妻的事是神所恨恶的(玛二16)。摩西所以许可休妻是因他们的心硬(申十16;赛四十八4;结三7)。若不准休妻,他们更以强暴待妻;给以休书,妻子还可以再嫁,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不过神起初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并非让人可以自由休妻,只有一条可以离婚,就是因对方淫乱(太五32),否则另娶另嫁就是犯奸淫了(可十11)。在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犯奸淫的罪太多了,神的刑罚也必快要临到。
门徒对于主的话不能完全领会,可能觉得离婚条例太严格,或者以为婚姻是一种捆绑和痛苦,所以主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唯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有三种人是不结婚的,即生来是阉的,或被人阉,或者人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以后保罗对童身问题也作了解释,婚姻是应当的(林前七2、9、28),守童贞不能勉强(林前七7、36、39),禁止嫁娶是异端(提前四3)
主对婚姻是尊重的,所以对小孩子也非常爱护,门徒不能领会主的心意,但主却抱着小孩子为他们按手祝福(太十八3;可十13、16)。
10.撇物从主(太十九16-30)
有一个少年财主,也是作官的,他来见耶稣,甚至跑来跪下(可十17;路十八18),其态度非常诚恳,并称耶稣为良善的夫子。主说只有一位是良善的,就是神,因他是神,所以是良善的,否则不该称他为良善的。少年人问,该行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主耶稣也按着犹太人的说法,就是要遵守诫命,因为「行这些事的人,就必因此活着」(利十八5;加三12)。耶稣讲了诫命的下半部,是与人的关系有关的,那少年人便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这话表明他还不认识自己,对诫命的真意也不清楚,其实没有一个人能行全律法(雅二10-11;罗三9、19、20)。他还缺少一件事就是去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还要来跟从耶稣(可十21)、但他忧忧愁愁地走了,表明他不是爱人如己,而全律法和诫命都包括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罗十三9)。他不跟从主,就是不肯行耶稣所说的善事了,那能得永生呢(约六68)?他舍不得撇下财物跟从主,从此要永远地忧愁了。
彼得在此想到自己,他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主,将来要得什么呢?十二使徒有特别的地位和赏赐(太十九28),凡为主的名撇下一切的,必要在今世得百倍,来世得永生(可十28-30),凡不肯撇下的人,将来要得着什么呢?
11.进园做工(太廿1-16)
这一个进国作工的比喻意义很重要、丰富,而已较难解释清楚,因为神的意念和天国的法则,与一般的想法和作法都不相同。主讲这个比喻与彼得的问题有关系(太十九27),也与所有的工人、工价、选召、恩典、赏赐等问题有关。
另一个葡萄园的比喻中,家主是指神说的,葡萄园则指以色列国(诗八十8-9;赛五1-7;太廿一33):但在这里家主是可以指着基督说的,葡萄园是指他的教会,是天国在地上的代表。犹太人将白天分为十二小时(约十一9),从早上六时到晚上六时,以后在九时、十二时(即午正)、下午三时,最后到下午五时(即教会时代的末了),仍召人进葡萄园工作。也可以说是指人的一生,有人年幼即蒙召为主做工,有人到了年老才在葡萄园工作,其结果都是一样,进国度享永生。这样,先进国、工作早、时间长的人就埋怨家主,家主回答其中一人,暗指彼得说,他没有亏负第一批的人,而对末批的给予同样的赏赐是他的恩典,没有什么不义,是各人与主的关系,不是彼此的关系。主愿意多给谁是他的自由,主并没有亏负我们,不必管主如何对待他人(约廿一21-22),而且主愿意多给谁。也可能有他的原因(罗九14-15、21)。基本的工价一样,但赏赐却有不同。专门为工价或自以为配得的人,不如那自知不配而感恩、为爱主而工作的人(伯四十一11;罗十一35-3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本来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些多年作主工的,在教会中有服事的,自以为有功劳、有苦劳的,或自以为比别人好、走在前头的,却要渐渐的落后了,或者直到在基督台前,才发现自己的赏赐竟比别人少。
12.坐主左右(太廿17-34 )
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告诉门徒他将在那里死(太十六
13、21,十七22),但门徒却同样不明白(路十八34)。
耶稣刚讲到要上耶路撒冷受苦,雅各、约翰却和他们的母亲撒罗米求见耶稣(可能是耶稣母亲的姊妹。太廿七56;可十五40;约十九25),求在他的国度里得荣耀时,一个坐在左边,一个坐在右边。他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若求与主同荣,须先与主同苦(罗八17;提后二12;启三1l)。杯是指内心的苦(太廿六39、42),洗则指身外的苦杯(路十二50):是顺服神的旨意,洗是指十字架的死。天国的荣耀不能根据人间的关系或恳求,而是有条件的,是神为那些配得的人预备的(帖后一5),争大求荣是门徒中间常有的争论,但主教训他们不可像外邦人,若想为大为首,就要效法主,先束腰为仆服事人(约十三35),他甚至舍命做多人的赎价(弗一7;提前二6)。
主耶稣一路上随时医治病人,这时有两个瞎子,其中一个是巴底买(可十46),他们不顾人的责备,越发喊着求主,就蒙了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