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

上一篇   下一篇

天國的比喻(第13章)
在主耶穌的教導中,有三分之一是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的。耶穌對會眾說話的時候用很多比喻,馬太福音13:10-17解釋了原因,簡單地來說,他是用一些熟悉的事物,來對比不熟悉的事情,幫助我們藉著日常的事物和關係,來明白屬靈的道理。
有的人耳朵好像被塞住似的,如果直接教導的話,他們不容易明白真理的內容。但是如果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教導,卻是很吸引人的,而且能夠從說故事這個方式,一層一層地把真理揭露出來。這情形發生在耶穌和法利賽人之間,當耶穌用一些比喻去揭穿他們,他們才察覺到祂用比喻在指責他們。主耶穌並不是要隱藏真理事實,祂乃是要把真理啟示給人。但是如果人們不願意馬上接受,祂就要舉例說明,用類似的情形表達出真理來。
1. 撒種的比喻
路加福音對這個比喻作了比較詳盡的描述。
路加首先告訴我們,土地是指世界,那撒種的人就是人子,種子是神的話。
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地方,分別是路旁、淺土、荊棘裏,以及落在好土裏。種子被撒在四個不同地方,引致四個不同的結果:
第一類:路旁
神的話像種子一樣被撒到世界上,有一些掉到路旁,被小鳥啄去了。主耶穌在路加福音中告訴我們,鳥就是撒但,撒但看見有人聽到救恩,立刻把神的話從人的心裡奪了去,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會立刻拒絕耶穌。
第二類:淺土
這是指聽了神的話就歡喜領受的人。他們在情緒上有很大的激動,但是因為心裏沒有根,那份的激動是暫時的。當試探、迫害來的時候,因為沒有根,所以就跌倒了。他們從來沒有在真理上紮根,沒有好好地認真學習,他們在信心的功課上一點兒都沒有基礎。
第三類:荊棘
這一類是我們最需要對付的,神的話已經在他們生命裏開始成長,可是荊棘也跟著一齊長。荊棘最后把成長的生命擠掉了,以至于無法結果實。
荊棘就是顧念世界上的事、欺詐錢財、以及各式各樣的慾望等等,這些在許多人身上可以看到。我們的生命不能為主結出果子,原因是我們允許自己被世上的事所纏累,譬如錢財的慾望把我們生命中應該為主結的果子擠住了。我們要特別警惕荊棘這類的土地,要注意不要因為世上的思慮,金錢的迷惑,使得神的話不能在我們身上結果子。
第四類:好土
落在好土裏,表示人願意聽從神的話,最終得著豐富的生命。
在研讀比喻的時候,我們要留意,一些字所代表的屬靈意義是不變的,這是固定的規律,所以當這個字在別的經文出現時,仍然代表相同的意思。
2. 稗子的比喻
稗子就是毒麥草。這是一種生長力很強的野草,外形與小麥或者黑麥十分相似,不過種子卻小得多。在生長的早期,農民是很難分辨者麥子和稗子的。從主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中,我們更加知道,如果在耕種過程中將稗子拔出來,可能對麥子有所損害,所以要等到收割的時候才把兩者分辨出來,把麥子收在倉裏,稗子用火燒掉。
13:36-43是主耶穌對稗子的比喻的清楚解釋。從這個段落的經文中,我們知道撒好種的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是天國之子;稗子代表了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馬太福音13:41-43把內容詳細地說了出來,作者馬太常常用哀哭切齒來表達將要來臨的審判。哀哭表示憂傷、懊悔;切齒是一種極度憂慮和痛苦的反應。
在世界末日的時候,天使會把邪惡從善良中分別出來。今天的教會裡有真實和虛假的信徒,但是我們要謹慎,不要審判某個人是虛假的信徒,因為只有基督才有最后審判的資格。
主耶穌是要把天國啟示給我們看,讓我們知道教會都不完全的,所以不能代表天國。如果你以為天國是在教會中形成的,那是錯誤的,因為在麥子裡會有稗子,同樣道理,在教會中也有一些不跟隨主的人,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那些人是錯的,神讓所有人一起成長,現在不把稗子除去,直到收成的時候,祂會把稗子收集起來,丟到火裏燒掉,那些麥子則收到穀倉裡去。神對世人的收割就是審判,審判快要來臨了,我們必須好好地準備自己,肯定自己的信仰是真誠的。
3. 芥菜種的比喻
其實,芥菜種並不是現今人類所知的最小的種子,但是芥菜種是巴勒斯坦的農夫和園丁所用的最小的種子,這種植物可以高達三公尺。主耶穌藉這個例子來說明天國的權勢會擴張到全世界。
4. 面酵的比喻
在聖經中,“酵”通常是邪惡或者不潔淨的象徵,因為酵素是用來腐化,破壞的,正如罪看起來很美,其實是把人整個都敗壞了。它有能力破壞、擴散,不一定會毀滅,但是可以破壞和侵蝕,滲透,擴散。
主耶穌曾經提醒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因為他們假冒為善。保羅因著哥林多人的亂倫關係,于是寫信告訴他們說:應當把舊酵除淨。但是在馬太福音13:33,“酵”卻是正面的象徵,有增長的意思。這個比喻要帶出來的教導是:天國會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擴展。教會中也是這樣,開始是小小的,由一小群人組成,慢慢的就發展大了,以至于對全世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信徒的教導和行為會影響教會的方向,這種影響最后會滲透,擴散,並影響到全世界。
5. 藏珠和尋寶的比喻
這兩個比喻都是教導同一個真理,指出天國
是無價之寶,比寶藏、珍珠更加貴重,我們一旦發現了天國,就要像那尋寶的人和買珍珠的商人一樣,放棄所有的東西來換取天國。“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是有文化背景的,當時的社會並沒有銀行,所以人們經常把財寶藏在地下。如果有人發現了這些財寶,就會想盡辦法來買這塊地,目的是希望得到地裏所藏的寶貝。
尋珠的比喻也有異曲同工之效。天國好像一顆無價的珍珠。主耶穌用珍珠來比喻天國是非常恰當的,因為珍珠是經年累月而成的,是最寶貴的東西。天國是何等的寶貴,當我們發現了這份珍貴的禮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撇下一切來信靠耶穌,得著天國的福份呢?
6. 撒網的比喻
對于加利利地區的人來說,撒網打魚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13:47說:“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當你撒網的時候,一定會網到各式各樣的水產,不可能只有一個品種的魚,漁夫們捕魚之后,要用一段時間把水產分類,如果當中有一些不合適的水產,漁夫就會扔回海裏。
這個比喻究竟是指出:“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13:49-50)撒網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的教導是相同的,都是指出教會中有善惡混雜的情況,但是到了末日的時候,義人和惡人最后要被分別出來。
講完了天國的比喻之后,主耶穌在13:52總結一句:“凡文士受教做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裏拿出新舊的東西來。”這句話指出任何人明白神在舊約中所啟示的真理,就是得著一個真實的寶藏;至于那些明白天國的教導的人,更是得著雙重的益處,因為那是主耶穌啟示的一個新的寶藏。舊的教導和新的教導都給我們信心和在地上生活的實際指引,但是宗教領袖卻不理會新的教導,只忠心于舊的教導,他們蒙住自己的心,對耶穌和祂的教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根本不明白耶穌帶來的屬靈教訓。
天國的比喻講完之后,經文接著記載主耶穌回到家鄉拿撒勒,在會堂裏教導眾人,卻被家鄉的人厭惡,這是馬太福音13:53-58的中心。
耶穌的鄉親們自幼已經認識耶穌,熟識祂的家人,所以他們不相信耶穌的信息,認為祂只不過是一個木匠兒子,怎么能夠有智慧和異能來教訓人呢?于是,拿撒勒的鄉親們厭惡耶穌,不相信耶穌的信息。
馬太福音13:57是主耶穌對拿撒勒人說的話,祂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
有不被人尊敬的。”主耶穌說這句話是有一定根據的,不是第一個被本鄉人拒絕的先知,耶利米也曾經歷過被本鄉人拒絕的滋味,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