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33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十三3-918-23

 

 

    头一个比喻,是王曾加解释的两个比喻之一。显然他认为这个比喻是基本的,因为他说过,人若不明白这比喻,就无法明白其他的比喻。因此我们先浏览这比喻的全貌,再留心听基督对他的解释,最后从这些研究中,吸取他在今日对我们的教训。

    这比喻所呈现的画面十分自然,纯粹是东方色彩。因此我们当尽力用想像,去注视一个正在工作的东方播种者。汤姆森博士在他所着「圣经与那地」(The Land and the Book )一书中说到这个比喻,道出他实际所见的情形: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这描写非常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况。这些撒种的农夫远从他们的村落来到这里工作。我们主的这句话,表示了当时的农夫和今天一样,是住在他们的村庄里。他们不是在住屋的四周,或周围有篱笆或围墙保护的园子里撒种。这个撒种的人「出去」是到旷野去,那样的地方四周没有篱笆或围墙,耕种的上地上有可供人行走的小径。各处都有业生的荆棘,田地上到处可看到突出的石头,浅土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很肥沃的土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方圆不出八十码之内,就可看到这比喻中所提到的四种土地。我们所骑的马经过之地,实际上践踏了一些落在路旁的种子,麻雀和百灵鸟正忙着啄食那些种子。有一个人正以比喻锄挖地,因为岩石太靠近地面,无法用犁,许多撒在其上的种子,很快就枯干了,因为土太浅了。也有不少种子落在荆棘中,早晚会被荆棘挤住。然而大部分的种子都落在真正的好土里,四个月以后,可庆丰收。

      上面所引的这一小段文字,描写作者在二十世纪初访问巴勒斯坦时日常可见的情景,足以说明耶稣当日对那些人说话时,是用最简单,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的。在这比喻中,撒种的人、种子、土壤、和结果,是四个要素。撒种的是同一个人,所撒的是同一种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中,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眼前有了这幅图画,现在我们来留意王的解释。细察他的解释之先,有一两件事,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第一,耶稣未提那个撒种的人,没有说明撒种者是谁。这个比喻的主要价值在于他说到的种子,以及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如果是我们听这个比喻,我们当然很容易会认为,其中主要的功课在于土壤的性质。前面摘要的说明中,也曾提到结实是根据土壤的性质。然而注意基督的解释,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比喻的主要功课,是关于那种子的性质。倘若没有他的解释,我们毫无疑问的会说,收获完全根据土壤的性质,究竟是路旁地,或土浅石头地,或者是荆棘满布之地,或真正的好土。然而耶稣所着重的并不是土壤,他所强调的,是撒在土壤中种子的情形。这个区别非常重要,我们不可忘记;不然的话,我们将错解这比喻。我深知道初看之下,这种说法似乎使真理昏暗不明,与这比喻一般习见的讲解正好相背。但惟有守住这个指引的原则,我们才能发现其中奇妙深奥的教训。

      现在我们要按他所讲的四种播种的次序,来思想他的说明。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要特别留意,末了的这句话直译是,「这就是那撒

在路旁的他」,请留意所指的是「他」,不是「它」。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注意他所指的也是人,是「他」,不是「它」。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又一次指出是「他」,不是「它」。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这最后的一等,仍是指人,是「他」,不是「它」。

    我们通常认为,这比喻中那「撒种的」,所表明的先是主自己,然后是那些传讲主话的人;而所撒的种子,就是播种在人心中的道,他们按着个人不同的本质而有不同的反应。将这比喻这样解法,完全违背了基督自己的解释。照着他在解释中所宣告的,那撒出去的种子,并不是进到人心中的道,乃是指栽种在某一时期和世代中的人。广泛的说,这比喻中所撒的种,指的不是真理,乃是人。因为下一个比喻,主又以撒种作象徵,当他说到好种的时候,他明说,「好种,就是天国之子。」这真理在王解释第一个比喻时,已经加以强调,每一个例子中他都说,「撒在……,就是人……。」

    广泛的观察这一点,记住前面我们研读过的两段经文,也要记住主在这些比喻中所描写的,是天国的情形。他不是论到将人召集来,以建立教会,而是论到天国的建立。因此这比喻中所说的,是他在这世代中作工的方法--撒下天国之子。有一些不结果子,有一些结果子,就是为天国结果子。他们在所处的时代中,产生影响,使人承认神的掌权,接受神的管理。那些不结果子的,就是人虽然和天国的观念与理想有过接触,却从未结出天国的果子。解释这段话的钥字是「撒在……,就是人……」的「人」字。

    但在此之外,另有一层意义,所撒之种是指进入人心中的道。路加记载主的解释时(八ll-15),就说到这一方面的真理。两者之间并无抵触。将神的道播种在一个人的心中,是引

进一个原则,好使他在那世代中,成为结实累累的种子。

    现在我们来细察主对那些种子的描写,「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这撒在路旁的是谁呢?「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就是说,他所听见的天国之道,不过是一些可当响声,毫无意义。这就是撒在路旁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里说到将道撒在人的心中。倘若在人心中的道被夺去,他就成为落在路旁的种子,等于白撒了,因为他结不出果子来,他对所处的世代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未能使人更接近天国。这是头一类的种子。

      接着是「撒在石头地上的」,--这是怎样的人呢?这是那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这一种人,比第一种进步了,他不只听见了天国之道的声音,不只熟悉天国之道的字句,而且同意天国的要求,并且因他欢喜;只是他没有让天国之道掌管他的生活,并在他的里面扎根。「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因为天国之道并未在他里面生根。因而他不能为天国,对他的世代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人成了土中不结实的子粒。

      再接着是「撒在荆棘里的」,--谁是这一等人呢?那是人听了道,但「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这一种人,他的里面有赐生命的原则,但他太被今世的事物所占有,心中装满了这世代的处世宝鉴,和今世的思虑与宴乐,这一切在他生命中如同荆棘一样,将生命的原则挤到一边,使他不能对所生活的世代,产生任何影响。

      末了来到那「撒在好地上的。这一等人是谁?他是那听见了天国的道,又「明白了,后来结实。」他明白所听见的天国之道,又顺服他,因此就在他所生活的世代中结实。

      让我再将这些真理重述一遍。王所播下的种子,是那些听见了天国之道的人。有人虽听见,却从未能明白。对这样的人,道只是一种形式,一个不具意义的声音。将这样的人种在这世代中,会有什么结果呢?随着逼迫和试炼,他的见证就失败了。另外有一种人,他们接受了同样的天国之道,但被世界迷住了,他们一心追赶时代的精神,效法今世的一切风尚。这样的人对他所处的世代,有什么影响呢?全无影响。他被自己的物欲压挤住了,断送了他们应有的影响。还有一等人,他们听见了,又明白了,并且顺服。天国之道在他们的生活中结出果实。将这样的人播种下去,有什么结果呢?他就为了神的国结出果实。他们的生活,是为王的再来预备道路。

      现在我们要从这个比喻,和他的解释,吸取简单而自然的教训。我要请大家留意,主讲这比喻的方式和对他的解释,其间有明显的不同。主讲比喻时,似乎关键全在乎土壤的性质。但在解释中,我们看见问题是在于种子。然而这只是看起来显得有所不同,并不是真的不同,因为当耶稣解释他的比喻时,他明明指出,种子的性质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收获的不同,不是由于土壤,乃是由于撒在其中的种子。土壤是否有反应,是根据种子的情形。我们都感觉,这样解释这个比喻,比其他的解释更能符合实际的经历。倘若照着习见的那种解释,那么不结实的责任既不在种子,又不能归咎于土壤,因为土壤的性质就是那样,他自己也无能为力。然而当我们读到主的解释,我们就看见自己的责任何等重大,因为他明明教训我们说,这世代是否有反应,完全根据我们里面的情形。这个世代之成为刚硬,或是布满石头,荆棘,或者成为肥沃的地土,完全根据种子的性质。而一个人对于他所处之世代的影响,又完全根据天国的道是否在他心中,以及他对在他心中的天国之道的回应。若将一个从未接受过天国之道的人,放在这世代之中,他绝不可能产生天国的影响。我们在下面研究稗子的比喻时,就要看见这样的人

      现在我们要留意那些听见了这道的人。先前已经有了那重要的撒种工作,那生命原则已经奇妙的分给人,使他们成为同样有结果实可能性的人。我们的比喻是从这一点开始的。我们有一位撒种的,就是我们的主;一块土壤,就是那世代;一粒种子,就是已经知道天国之道的人。但是我们却看见四种不同的结果,这四种结果又都是出于种子的不同性质所造成。对于那不明白天国之道的种子,所遭逢的世代,刚硬如坚崖,因此没有收获。那本身未长根的种子,就被逼迫、苦难所摧毁。那贪爱这世代事物的种子,就被这世代吸收、挤扁。这三类种子都一无收获。但那明白天国之道,并在个人生活中顺服并回应的种子,却结出许许多多果实来。

    这里我们看到教会的众肢体。他们是天国之子。事实上耶稣在第一个比喻和第二个比喻都说到,天国的收割是藉着把接受天国之道的人播种在各世代中而产生的结果。倘若他们对所接受的道没有反应,他就不能结实,他们也不会带领所处的世代,接近神的国。倘若他们对所领受的道,回应并且顺从,他们就结实,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因此这比喻的精义,是在于说明了耶稣基督为着使天国实现在地上,他在地上栽种了听见他的话又顺服的人。他是藉着这一班人的存在,藉着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里面的光景,来影响这一个世代。

      这是教会责任的一面。我们总的责任是普世传扬福音,而传扬福音包含两重价值:第一,呼召个人归向神;第二,这些应召的人,不久又成为播种下去的子粒,预备更大的丰收。为着这个目的,教会的责任就更大了。保罗在写给罗马圣徒的信中说,「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我们若说,使徒的这话是指神隐藏的众子,不久将在基督降临的荣耀中和他一同显现,那时,受造之物的创伤痛苦,最后将得着医治,这推断可能完全准确。那将是救赎原则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那原则今日已在运行。无论何处,受造之物若在叹息呻吟,那么抚慰痛苦,医疗创伤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其间栽种神的众子。无论什么地方,有这样的男女在中间生活,受造之物的创伤就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医疗,也能减轻相当的痛楚。宣教事业为此曾写下了伟大的史页。福音的传讲,使许多生活在黑暗困苦中的妇孺,止息了哭泣。但是传福音的人,若没有在生活中,将他们所传的活出来,就不会使人真正得医治。将天国之子,栽种在一个敌挡王的世代中,他就会从身上流露出影响,为天国作证言。无论什么地方,忧患减轻,创痛得痊愈,爱心成为生活的准则,人从罪恶的权势下得释,那里就是神的国。这种丰收,是那永活的播种者,从他手中将活的子粒,播种在土中的结果。土壤本身不能产生天国的果子,却因土壤对多结果实之子粒有确实的回应,才有天国的丰收。

      最后,将他应用在我们身上。王所要的收获是天国的丰收。他将天国之子,撒在这世代中,但其中有许多不结果实。我们都听见了他的话。问题是,对于这个世代,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问题的答案,决定于我们让主的话,影响我们生活的程度有多少。今天有多少人听见了天国之道,却始终不明白。他们将天国之道反复念诵,吟唱,但是甚至在他们自己的家中,也找不到天国收成的痕迹。他们在社交的圈子里,也没有为天国发挥任何影响力。他们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中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任何促使人接近天国的力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听见了天国之道,却不明白。

    有人比他们进步了一些。他们不只听见了天国之道,并且欢喜领受。他们赞同天国理想的荣耀。然而当天国之道在他们的里面发命令,要他们改变生活的时候,他们拒不遵从。他们不容天国之道在他们的心中生根,结果是他们所处的世代,依旧刚硬残忍。

      还有人更往前走了一步。他们听见了天国之道,也顺从到了某一个程度,但在他们心中的最深处,并未脱离他们所处的世代,他们仍眷恋着他。人若不绝对从这世代中蒙拯救,就不能为神影响这世代。你可能曾是一个为主作工的人,别人也觉得你是一个能干的工人;然而在今生的事物上,你却左右逢源,那么亨通。哦,这邪恶的「亨通」,使多少人在他的世代,本应该为神显出的能力,消失净尽。今生的思虑,钱财的迷惑,物质生活的优裕,不知毁坏了多少人,使他们不能为天国作见证。当一个人全然专注于这世代,以这世代的观点为目标,以今世的智慧为智慧,他是自毁为神作见证的胆识和勇气。世俗的荆棘使他窒息,削弱了原本有力的呼声,也使丰富结实的生命因而枯干贫瘠;他想为天国效劳,却一事无成。

      然而,感谢神,有一班人听见了神的话,而且明白,并且顺从神的话,藉着这些人的生活,天国能够产生影响力。结果如何呢?这班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结实累累。有人结实三十倍,有人结实六十倍,还有人结实一百倍。有些男女,他们的名字从未见诸报章,他们的工作连教会中的事工报导栏,也从未见提过,但他们在生活中顺服王的命令。当这班人行完今世路程之时,若由天使撰写他们的墓志铭,天使要写说,这些是帮助天国降临的人。再无更佳美的诔词可以与此相比。

      无论我们各人的工作是担任主日学的教师,或是在今世满了需要的男女老幼中传讲福音,不管是那一方面的工作,让我们不要忘记,何时我们为天国之道赢得一个男人,一个妇女,甚或是一个小孩,我们就是在这世代中又栽种了一颗种子,可以期待将要有的丰收。我们这些听见了天国之道,又明白,又顺服的人,都是王的影响的一部分,我们所赢得的每一个灵魂,都是为着天国最终的收获而栽下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