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二十五31-46
这是橄榄山预言的第三部分,也是未了的一部分。要解释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要明白他和前两部分的关系,以及他与整部福音书信息的关系。然后,还要留意,不要从其中读出一些这一段预言所未包含的事。例如他常常被解释成最后的审判,其实他和最后的审判无关。白色大宝座前才是最后的审判。
看见了这几点,我们才能明白这不平常的一段话的真实意义,并且可以察看这一段描写生动的过程。
我们要先察看这一部分和前后文的关系;其次,我们要试着来看,其中主所提到的事在他整个计划中的地位;最后看他所描写的过程。
第一,橄榄山的预言的这一部分和他的前后文的关系。耶稣登橄榄山前,他原来在圣殿中。我们应当记得,当他在圣殿中的时候,他和敌挡他的人面对面,这时他们敌对的意图达到了顶点,他们终于被他所弃绝,被他赶出去。当他从圣殿中出来的时候,他清楚的预言,耶路撒冷将遭毁灭,殿宇也将拆毁。接着门徒问他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从人的观察来说,基督是置身于反对他的环境之中。任谁来看,失败者都是他。官长们对他的敌视和反对已见果效,不久他们的工作将告完成,他们即将把他除灭。然而他仍屹立在那一班忠心的门徒中间。那是他在靠近耶路撒冷住宿的头一夜。我们曾看过,他从不在耶路撒冷过夜,他每夜下到伯大尼去住宿。他的被捉拿,就发生于留在耶路撒冷附近的那一晚。他已濒临最后时刻,站在「挫败」的边缘。但他站在那一小撮人中间,这一位国度的王,镇静庄严的远望着前面的世世代代,用一种他们有限的心智无法完全明白的言语(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无法识透说尽),告诉他们将发生的事,和他的结局。在他睿智明亮的心思中,没有丝毫的阴翳,他说话的声音不带一点震颤。王的目光穿过黑暗,看见光明;越过挫败,看见最后的胜利。
这预言的第三部分,他以如下的话开始,「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接着他就说到,在他再来时,地上的列国将发生的事。
现在先来看整个预言和整部马太福音的关系。
马太福音是一卷王的福音,他的主题是国度,这一个国度并不是人死后方能进入的境地,他是要在地上建立的一种状态。在这卷福音书中,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王。接着很大的一部分,是他的宣讲,他的颁布律法,他的展示福祉,他的强调声明。我们无论从律法来研究,或是数算福祉,或者留意听他的声明,都会看出他们和今世这地上的关系。国度宣言中的律法,不是为着人脱离了今世之后,在天上生活时所用的。他所展示的福祉,并不是赐予天上的居民,乃是赐给当时,当地的人。他所强调的声明,乃是王在今日所掌的王权,是他现今的权柄。基督教导他的门徒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行在何处呢?「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耶稣心中热切所要达到的,是在地上建立一个神圣的秩序。
请不要误会这一点。他还有其他的工作。神的宇宙和世世代代,无不在他的心意和旨意之中。他的心触及了神宇宙的至极边界,也包含了尚未诞生的时代。然而以这地而言,基督对他有一个目的,对这世界,他有强烈的热爱。马太福音处处给我们看见,他的工作是为着这个目的。当我们来到这预言的第三部分,我们看见人弃绝了神给这世界的君王。然而人虽然将他弃绝,神却将他高举。不久我们看见他经过死亡回来,在橄榄山麓站在门徒中间。我们从马太的记载,听见他将使命交托他们。「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这是出自王口中的话。天上的权柄是一个模式,这个模式要在地上实现。所以你们要去,教导训练万民(另译)」此处不应译作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原文的门徒是一动词。「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在我们来到了他将受的苦难。那坐在他荣耀宝座上的是王,是人子,而与荣耀的宝座相对的是十字架。他是基督越过当时的情形所作的宣告,当时的情形似乎已经说出他的失败,他却说人子将要显现,坐在宝座上。
第二个事实是,人子显现时手里握着这地上的政权。万民都要被招聚到他面前。人子是地上国度的行政首长。这个画面描绘了他完成一切行政时的端倪,他要招聚万民,从其中加以分别,给予裁定,宣布判决。
现在让我们来察看过程。首先留意那中心的地位,就是坐在宝座上的人子,他是这世界的希望。
我们看见他运用他的权柄所作的第一件事,是招聚万民。这不一定是指他将万民招聚在一个地点,而是指耶稣运用他实在的权柄,使地上的万民归而为一,他自己是他们的中心,是掌权的王。这件事将要藉着他实际降临而实现。我们若只从属灵上来解释,就会失去他的本义。他既将万民招聚到他的宝座前,就将万民加以区分,他分别以绵羊和山羊来比喻分成两边的人。这是一次全民的大划分。他首先使万民归一,消灭了现有的一切区别和分野。然后他在万民中加以一个新的区分。这一个区分是以品格为根基--分别以绵羊和山羊的表号来象徵。到了那时,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还有其他各国人之间的区别都成了次要的。他将命令万民注视他,要求他们听命于他。达到这一点之后,他就在万民中加以划分。以这世界的历史而论,那划分的时刻是何等空前!今日所有的明显界限,所有被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界限,都将全然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一个人若认识神,现在就看见基督所作的划分,和基督眼中的区别,那么他基本上就相信,「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王的头一个步骤是将万民招聚,然后将万民加以一个新的划分。王的划分并不根据宗族,家室和国籍,而是根据绵羊和山羊所代表的品格。
随后他开始以他所获致的裁决,和他所颁的审判,来解释两种人之间的分别。他对他右边的人宣判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这不是在大上的国,而是在地上。这里给我们看见,王在建立地上的国度,他呼召义人去承受那国。那就是神的国。王实际上是说,要回到神最初的旨意中,进入神当初造这世界时所存的理想光景中。从创世以来,神就有一个意愿,要人建立一个神治的国,神自己在这国中为王,在国中执政,人只向他效忠,向他归服。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他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秩序。
其后他将区分的根基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明为何他准他们进入这个国。他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他这话何所指?他知道他的门徒,就是那些被他邀请进入他国的人,也要问他这话的意思。你这坐在宝座上的,难道你也曾饥饿?我们什么时候曾见你饿了?他怎样回答这问题?「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我们的主所说的「我这弟兄」,究竟指谁?在马太第十二章,我们读到,「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舆他说话。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看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现在聆听基督说话的,仍是这一小群人,他告诉他们,他设立他国度的程序。他告诉他们,他要对他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人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这说明万民得以承受这国是根据他们对基督的态度,而他们对基督的态度,是显明在他们以前对他百姓的态度上。
让我们把这一个观点放在眼前。他最后交托给他弟兄的使命,是要他们去教导万民。在万民中有一些人会肯听,肯顺从,肯跟随,甘心接纳,或者至少怀着同情。耶稣的门徒对这些人的态度,能直接影响他们为在世上建立他的国所作的准备工作。他要在宝座前,接待一切拥有那些品格的人。他们对基督的态度,是由他们对弟兄的态度来界定。这些弟兄不是他们肉身的弟兄,而是因向神的旨意忠诚而形成的更密切的亲属关系。
然后他转向左边的人,显明了将他们排除在他设立的秩序之外的公义,「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换句话说,他们要去,和那些致力毁坏地上秩序的魔鬼为伍。王开始分别的工作时,就不容他们进入他国度的福分里。一切违反国度的理想和品格的人,都不能进入他的国。
这个昼面中呈现了一个转折点。随着旧秩序的告终,一个新的秩序开始了。这是对万民的审判。这里并不包括个人的惩罚或报赏的思想。这里只是说到基督在万民中作分别的工作,以预备建立他的国度,这完全是同一个过程的延续。
「我饿了……」什么?你这位荣耀的主饿了?我们从未见你饿了呀!「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许多世纪以来,我差遣我的弟兄,那些为神的旨意而活的人,我的见证人,来到你们的国和你们的民中。我差遣他们去,不单单是为着叫人得救,更是要叫你们春见,神在这世界设立他国的理想。但你们不接纳他们,忽视他们。你们忽视他们,也就是忽视我。因此你们不得进入这国。「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这里的两种结果,在期限上是相等的。刑罚是永远的,生命也是永远的。但是有一点要记得,基督在这里所说到的,不是一个人上天堂或下地狱的事。这里所提到的,完全和基督在这世界要设立的国有关,他要用这个方法来掌权管理,有的人包括在其中,有的被隔绝在外。
现在作一个总结。橄榄山预言的这一部分,广泛的描写到一个基本的原则。用王自己在第十三章国度的比喻中说过的话来说,「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如此迎接一个新的纪元,「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
在我们将他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来看我们的责任之先,让我们明白这话的严肃性。虽然我们否定这里所说的是最后的审判,或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否定他和人永远定命的关联,只认为那是主再来时将发生之事的一幅预表性图画,但这样并不丝毫减轻这一段话的严肃性。
我们以透视的眼光,来看遥远的未来时,总是很难将眼前的事物与未来分开。读旧约的众先知书时,我们不断的发现,先知所预言即将临到的事,其中有的彼此相距甚远。举一个例来说,有一个预言--「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古时的那先知发出这预言的时候,彷佛其中所提到的两件事紧紧相联,但是当耶稣在会堂里读那先知的预言,他只读到「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就把书卷起来。到如今已经过了将近二十个世纪,神最终报仇的日子仍未开始。因此我们必须具有透视的眼光。在预言中可能包含着一种次序,有他的发展,有他的程序,但是没有人能准确的下断言。但很简单的,这是一幅基督的画像。他是那位君王。众人说我们不要他作我们的王,他们用钉子贯穿他的手脚,用枪刺入他的心,将他完全弃绝。他却对环绕着他的那小群人说,「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当他再来之日,不单单带着怜悯,也带着威严;不单带着仁慈,也带着权能;不但是以温柔招聚需要他帮助的人,也要以震慑的严厉,将一切违背永远公义原则的人抛弃。基督自己说,他要「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使「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发光的地方不是在天上,而是在这地上。
最后,这幅图画将照明了前面所研读的一段,重新启示我们的责任。在他的家中,我们当对出门的主尽忠。以个人而言,我们应该一直等候他的来临。以作他的代表而言,我们要在这世上经营他的事业,善用他所交付给我们的家业,引领人--归向永活的基督,使他们得享救恩,从生活中将生命见证于世人,对人产生影响,使人能有机会随处看见国度的光景,这样就是为他的降临预备道路。当他来的时候,他就得以进入我们为他所预备的产业中,这个产业不仅仅是招聚了一班得着救恩的人而已,并且还产生了影响力和甄别的标准,万民得以藉着他,或进入将要建立的国,或被弃绝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