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五节:「这一切的话」指他在橄榄山上对门徒讲有关他再来和国度赏罚的豫言(参廿四3~廿五51)。虽然这些预言对许多的人来说,会觉得不安与震惊,但另一方面来说,却也使人的信心越来越坚固,虽然他要离去,但是他所预言的弥赛亚国度一定会来临。
『逾越节』是神拯救犹太人脱离埃及奴役的日子,当夜他们杀羊羔,涂血在门楣和门框上,得免被神的使者击杀(参出十二21~23)。逾越节时,本来是羊羔被交和被杀,现在变成了人子被交和被钉,这是表明钉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节的羊羔(参林前五7),为我们被杀献祭,以除去世人的罪孽(参约一29)。主在对门徒讲说国度实现的事之後,接着便说到他将要在逾越节被害,这表明十字架乃是带进国度的必要途径。逾越节的羊羔如何是基督的豫表,旧约的一切礼仪也照样是基督的影儿(参西二16~17);基督乃是一切神圣事物的实际和意义。
「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 」『该亚法』是当年在任的大祭司(主後18至36年),他又是曾任过大祭司亚那的女婿(参约十八13)。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竟至被撒但所利用,要杀害主耶稣;撒但不但利用一般世俗罪人,它也利用圣品阶级人士,可见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若没有人手的参与,有关逾越节羊羔的豫表,仍不能应验在主身上;反对主的人,终究仍为神所用,帮助神成就他的计划。
「当节的日子」指从逾越节晚餐开始接下去七天的除酵节期间(参出十二17~18)。「恐怕民间生乱」每逢逾越节期间,各地千千万万的犹太人都上耶路撒冷来过节,人口一时暴涨数倍,不易维持秩序。他们这话也表明,他们承认主耶稣在百姓中间相当得着民心。人虽算计不在逾越节杀主,後来却仍失算(参约十九14~16);神的话必须应验。主耶稣乃是神的羔羊,为着除去世人的罪孽(参约一29),而在逾越节被杀。人在神旨意之外的一切计谋,都要归於虚空(参诗一百十九118)。
六至十叁节:显然这一位长大麻疯的西门已经得着医治,否则他是不能参与这样的社交活动的。抹膏是当时社会表示欢迎和尊敬的礼仪,通常是将膏抹在脚和头(参约十二3,路七38、46)。「有一个女人」这『一个女人』就是马利亚(参约十二3)。香膏一倾倒出来,全室便充满了馨香之气;凡我们为爱主的缘故,向主所摆上的,对四围的人来说,乃是一种馨香的见证。这 只说「有一个女人」,而不提她的名字,这是告诉我们,这一个女人所作的事,一般的信徒也都能作,问题乃在於我们是否也像她那样觉得主的宝贵。真实爱主的人,常会有一些举动,在别人眼中看来,好像是『过份』的(「何用这样...」),但我们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主的喜欢(参加一10)。人若对救主的认识不够,就会以为奉献给主乃是一种的「枉费」。但我们宁可让人说我们「枉费」,而不可让主说我们『又恶又懒』(参廿五26)。
「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这香膏值叁十两银子(参约十二5)等於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不但极其宝贵(参7节),且是『至贵』(参可十四3)的。「周济穷人」这是回耶路撒冷过节的人所当履行的善事,并且也是真实信徒所乐於去行的(参加二10)。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费』,用在穷人身上就不枉费;主在许多信徒心目中的地位,竟然不如「穷人」。主的看法和我们人的看法何等的不同──人说是『枉费』的事,主竟说是「一件美事」!我们的事奉,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如何;要紧的是我们对主的估价如何,他是否配得我们如此的事奉呢?
古时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体,并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上(参可十六1,约十九40)。马利亚必定从主的话得知,他即将被钉受死(参2节),知道时日不多,所以抓住机会,趁他还活着的时候,对他的死表达她感激的心意。伯大尼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前,抓住机会膏了主;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後,想要去膏主,却没得机会(参可十六1~6)。我们爱主、事奉主,必须抓住机会。「传这福音」是传主耶稣如何爱罪人,甚至将他的命倾倒出来;「述说这女人所行的」是述说她如何爱主,也将她的命倾倒在主身上。「无论在甚麽地方传这福音,也要...」意即我们无论在那 传福音,总应当有人被主的爱所摸着,因而不顾一切的爱主。
十四至十六节:「当下」即指当马利亚将香膏浇在主身上的时候;表明马利亚和犹大是一个很大的对比,一个爱他,一个出卖他。「去见祭司长」『祭司长』原文是复数词。「他们就给了他叁十块钱」『叁十块钱』原文是『叁十块银子』,每块重一舍客勒,合计叁十舍客勒,相当於一个奴隶的估价(参出廿一32)这里是为了要呼应撒迦利亚书十一:12『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於是他们给了叁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马利亚因为爱主,就不惜那值叁十两银子的香膏;犹大因为爱钱,竟为叁十块钱出卖了主。作马利亚或是作犹大,全在於爱主或是爱钱(参约十二4~6)。主耶稣在犹大和祭司长的眼中,不过如同一个奴隶,仅值叁十块钱而已。我们对主的估价倘若也和他们一样,视同平常,就也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之下,将他出卖了(例如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否认主,或为地位名利而出卖真理见证等)。从表面上看,犹大是为叁十块钱而出卖了主;但实际上,他是为叁十块钱出卖了他自己的灵魂(参廿七3~5,徒一18)。犹大为叁十块钱,把自己出卖给了魔鬼;马利亚乃是在那值叁十两银子的香膏 ,把自己奉献给了主。犹大是以基督当作买卖;凡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以基督的恩典来换取自己利益的,便是落入犹大的原则了。
马利亚是『抓住机会』,把她自己交给主;犹大是「找机会」,要把主交给黑暗的权势。『抓住机会』就是爱惜光阴(参弗五16原文);「找机会」却是浪费光阴。
十七至二十五节:除酵节共有七天,从犹太历正月(尼散月)十四日日落,直到二十一日日落;『除酵节的第一天』指正月十四日(礼拜四)傍晚开始算起至翌日傍晚六时为止,也就是逾越节(参出十二15~20)。「 逾越节的筵席」犹太人在正月十四日下午,就开始宰逾越节的羊羔,到黄昏时分就家家户户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除酵节』豫表基督是那诚实真正的无酵饼,使信他的人成为新团,能过圣洁的生活(参林前五7~8);『逾越节的筵席』豫表基督是我们生命的享受,使我们有力量走属天的道路(参出十二8~11)。「到某人那 」据圣经学者考证,这『某人』大概就是马可(《马可福音》的作者)的父亲或母亲(参可十四12~16);但圣经既不明指是谁,意思乃是要我们晓得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安排,是神亲自豫备了逾越节的筵席。「我的时候快到了」指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即将来临(参约七6、8、30;八20)。「要在你家 守逾越节」『你家 』大概就是五旬节之前,一百二十名门徒聚集祷告的楼房(参路廿二12,徒一13~15),後世称那楼房为『马可楼』。主是万有的主,他能支配一切为他效力(参十七27;廿一2~3)。
主和门徒「坐席」,象徵主和门徒相交,并将他自己给门徒分享(参林前十16~22)。
主说这话的用意,是盼望犹大能够悬崖勒马,不愿见他灭亡。其实,没有犹大的帮助,公会的人并非不可能捉拿耶稣,只是想找个群众不在场的『机会』而已。「同我蘸手在盘子 的」犹太人的逾越节大餐,是大家团聚,共享羊肉、饼、苦菜等食物;吃时,有一盘用水果、醋等熬成的调味酱,各人拿一小块饼(或夹肉)蘸着盘 的调味酱吃。又按当时的习俗,与人同席吃饭,也就等於宣告说:『你是我的朋友,我绝不会作任何伤害你的事。』主明知犹大将要出卖他,却仍与他同「蘸手在盘子 」,显出他是何等的慈爱包容。「拉比,是我麽?」『拉比』是学生称呼老师的一般用语;注意:犹大从来不称耶稣为主。「你说的是」原文作『你说了』(you have said),亦即『你说的正是』。
二十六至叁十节:在逾越节的筵席上,习惯上都是由一家之主负责擘开饼的。擘饼的时候,家主把饼拿在手上,口 说:『这是我们的先祖在埃及地所吃的苦难之饼。』意即『手上的饼』乃系代表『当日的饼』。「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指这代表或意味着之意。『饼』象徵主耶稣的身体;『擘开』象徵他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是。根据别处圣经,此刻,卖主的犹大已经出去了,他并不在场(参约十叁26~30)。从这时候开始,主设立了他的桌子(新约),来取代逾越节的筵席(旧约),明白指出,他是我们真正的逾越节(参林前五7)。基督为我们被「擘开」,将他神圣的生命释放出来,让我们能藉着分享他的生命(「你们拿着吃」),得以成为基督奥秘的身体(参林前十二17、27)。主将他自己给了我们,我们拿甚麽给他呢?我们既都是分受这一个饼,同领基督的身体(参林前十16~17),因此,也都彼此相关相连,总要彼此相顾(参林前十二12~27)。
按犹太人吃逾越节晚餐的习俗,在吃无酵饼以前,先吃苦菜,并且也递杯喝酒,这杯象徵『苦杯』;吃无酵饼和羊肉时,又再递杯喝酒,这杯象徵『福杯』。『杯』象徵我们在神面前所该得的『分』。在亚当 ,罪人所该得的分是神『忿怒的杯』(参启十四10),但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喝了那杯(参约十八11),所以杯的性质已经改变了──从『苦杯』变成了『福杯』(参林前十16,诗廿叁5)。主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宝血,使信他之人的罪得蒙赦免,从此,神的一切福分,甚至他的自己,都作了我们杯中的分(参诗十六5),故称之为『救恩的杯』(参诗一百十六13)。
「这是我立约的血」『约』指文约或遗嘱。「为多人流出来」『多人』一词按犹太人的惯用法也就是指『所有的人』(参廿28,赛五十叁12)。主的身体为我们裂开,宝血为我们流出,成了立新约的凭据──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所有新约福分的根基。信徒擘饼、喝杯,是表明主的死;我们如此行,为的是记念他(参林前十一24~26)。「我不再喝这葡萄汁」『葡萄汁』原文是『葡萄的产品』,包括葡萄汁和葡萄酒等。「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指在千年国度中,得胜者与主一同坐席的日子(参廿五10)。
「他们唱了诗,」犹太人在逾越节聚餐时要唱『哈利尔』(Hallel,意即赞美)的赞美诗篇,包括诗篇一百零四至一百零五篇,和一百十叁至一百十八篇。聚餐中,先唱哈利尔的第一部分,即诗篇一百零四至一百零五篇,一百十叁至一百十四篇;聚餐之後,则唱哈利尔的第二部分,即诗篇一百十五至一百十八篇。我们每一次擘饼记念主之後,主亲自带领我们唱诗颂扬父神(参来二12),向父神朝拜。
叁十一至叁十五节:「都要跌倒」原文是被绊倒的意思,指门徒们离开主四散逃走(参56节),和彼得否认主(参69~75节)。「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这话引自撒迦利亚十叁章七节的豫言。『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本来羊群跟着牧人走,现在牧人不在了,羊群因不认得生人的声音,必要逃跑(参约十4~5)。我想门徒跌倒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他们不明白为何弥赛亚会受到这样的苦难呢?他们不理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犹太教义,让他们不能理解耶稣所带来新的意义。「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基督若被击打,教会必定分裂;我们若要教会有真实的合一,便须高举基督,让他得着所有的地位。主是信徒合一的因素,教会中若高举人,叫主的地位受亏损,就必引起分裂。「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亦可译作『我要带领你们往加利利去。』主不单启示他的死,也启示他的复活;我们不只要认识基督赎罪的死,也要认识基督复活的生命。主复活的应许带给我们无限的安慰,死要被得胜吞灭(参林前十五54),所以我们不必怕死,因为我们有复活的盼望。主不单启示羊群的分散(参31节),也启示羊群的聚集;我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消极黑暗的情况中,而要积极向着光明前进。主是在我们的前头走,我们都要跟着他(参约十4、27)。『跌倒』指因失望而离弃之意。不认识自己的人,常会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刚强、更爱主,结果跌倒得最厉害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刚强的人。我们各人总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凡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环境是神最佳的工具,用来显明我们的『己』;主有时会量给我们一些黑暗的环境(「今夜鸡叫以先」),容许我们经历一些挫折、跌倒(「叁次不认我」),使我们能认识自己。失败的经历,对我们未尝没有好处──能叫我们不敢再靠自己,而完全依靠他(参林後一9)。
彼得和众门徒确实有与主同死的心愿,只是他们因为不认识自己的软弱,才会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对门徒来说,前面摆着两个选择:或守己而不认主,或舍己而认主,门徒不知道这一个选择是多麽的难?许多时候,我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所以总要儆醒祷告(参41节)。『心有馀而力不足』──光有心愿而没有能力,仍旧不能成事;信徒作事,千万不可靠血气之勇。
叁十六至叁十九节:「客西马尼」榨油之处,榨橄榄油。「名叫客西马尼」是一橄榄园,位於汲沦溪的另一边,离耶路撒冷城墙约一点二公里,为耶稣和他的门徒常去之处(参约十八1~2)。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 的祷告,豫表他在那 独自被压榨、受煎熬,流出油(豫表圣灵)来,作我们的保惠师(参约七39;十六7)。耶稣知道犹大去做什麽?他若想逃避只要换个地方犹大与兵丁就没办法抓住他了,但是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仍然照常去客西马尼园。
「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是雅各和约翰(参十2;廿20)。「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主耶稣是神也是人,他在人性 ,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参雅五17),所以他也会哭,也会忧伤难过(参约十一33、35)。希伯来书五:7~8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不过,主在此所忧伤难过的,并不是怕死,而是怕因担罪而被父神离弃(参廿七46)。主也因曾被试探而受苦,所以他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参来二18;四15)。这一段话表明,耶稣基督自己知道他所要承担的使命有多沈重,他所难过的不是因为自己要上十字架,而是人的罪孽通通要担在他的肩头上。
「和我一同儆醒」这话说出连主耶稣也需要别人的扶持,何况我们信徒之间,更须彼此相顾(参林前十二25,来十24)。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就是要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他本来就是神却来到世上跟我们一样,他面临死亡也需要门徒来支持他。
「求你叫这杯离开我」『杯』含有受难与死之意(参廿22)。『这杯』乃是神忿怒的杯(参启十四10),它原是我们该得的分,但神差遣主耶稣来到地上,就是要他代替我们喝这杯,也就是要他在十字架上担罪受死,故这杯也指十字架的死。主是在那 藉祷告摸父神的心意,以确定除了『十字架的死』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能够成就神的旨意。「我父阿」主如此的呼喊表明,我们一切的环境遭遇,都是父神所量给的,他决不致於无缘无故的恶待我们。「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完全顺从父的旨意,这是主耶稣得胜的秘诀。没有客西马尼园的顺服,就没有各各他十字架的死;顺服是在十字架之先的。真实十字架的经历,都是为着顺服神的旨意,而使自己的魂感到痛苦难过的(参37~38节)。神对我们信徒的旨意,就是要我们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参十六24)。
四十至四十六节:彼得愿意与主同死(参35节),却不能与主一同儆醒片时;但不能儆醒片时的,就无力赴死。『迷惑』或译『试探』,在此指留给敌人趁隙而入的机会。要想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办法乃是「儆醒祷告」。人的『身体』情况,常常够不上人的『心愿』,所以我们须要把身体操练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的地步。「困倦」沉重,累着。我们属灵的眼睛若是迷糊『困倦』,也会导致灵 的沉睡,甚至死沉(参徒廿9)。
主耶稣叁次祷告神,祷告的话也都是一样,这启示我们一个祷告的原则:就是祷告一定要够,要透,要通,直到得着神的答覆为止。我们的祷告固然不可用许多空洞重复的话(参六7),但为一件事情祷告寻求神的旨意,应当再叁求问,直到清楚明白神的旨意。耶稣基督叁次的祷告不是他不知道神的旨意,而是他想知道神旨意的 围,不是要超出神的旨意 围。
「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罢」原文作『现在你们可以睡觉安歇了』,意即事情已经定局,儆醒祷告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主叁次祷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门徒那 。我们常常会想到,门徒为何在此刻还是睡着了呢?此刻正是他受熬最痛苦的时候,但他仍然记挂着门徒,这是何等的心肠!主的门徒因为软弱,不能同他儆醒分担苦难,但主并不勉强门徒们和他在一起祷告,而离开他们单独去祷告,这说出团体的祷告固然重要,但有时个人单独的祷告反而更能摸着神。
「起来,我们走罢」不是逃避,乃是去面迎那班军兵。当我们经过祷告,清楚知道了神的旨意之後,就应当起来遵从神的旨意而行(「起来,我们走罢」)。主喜悦我们能起来,与他同走十字架的道路,跟随羔羊的脚踪,交通於他的苦难。
四十七至五十节:「那十二个门徒 的犹大来了」原文作『十二门徒中的一个──犹大来了』;圣经以『十二门徒中的一个』来称呼犹大(参14节)。「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他们是组成公会(Sanhedrin)的主要分子(参59节)。世界的办法是「许多人」和「带着刀棒」,但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参弗六12),所以凡是想靠人多势众和血气兵器的,就已落到属世的原则底下,也许人以为打了胜仗,其实是一败涂地。羔羊的原则是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彼前二23)。正当教会听见主的声音,得到了复兴,愿意与主同工的时候,仇敌就来了,要拦阻教会,不让我们往前。
照犹太人的习俗,「亲嘴」乃是亲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作为出卖主的「暗号」;许多亲密的表示,甜美的话语,都是非常可怕的,甚至会把我们『出卖』了。「就与他亲嘴」『亲嘴』在犹太社会中,乃是一般做门徒的向老师(拉比)请安的方式,故在说一声『请拉比安』之後亲嘴,原是一项平常的事。不过,本节的『亲嘴』,在原文与前一节的『亲嘴』不同字;本节乃系一强调语,表示非常亲切的举动(参路十五20,徒廿37),由此更凸显犹大的虚伪做作。「...朋友,你来这 作甚麽?...」「朋友」同伴。『朋友』通常用以对不知姓名的人之称呼(参廿13;廿二12)。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主仍然称呼犹大为「朋友」,从他的口中真是找不出一句苦毒的话。
五十一至五十六节:「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彼得(参约十八10)。『刀』象徵血气的兵器(参林後十4)。不认识十字架意义的人,常会伸出肉体的「手」,拔出血气的「刀」,来试图保护主和属主的事物,不但於事无补,反而有害。血气的兵器,顶多只能削掉人的「耳朵」,反而叫人听不见神的话。那一个被削掉耳朵的名字叫做马勒古(约十八10),後来耶稣摸那位仆人的耳朵,那人就好了(路二十二50)。
「收刀入鞘罢」意即不要凭着血气肉体争战。「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意即凡想靠肉体成全的,结果必落入属灵的死(参罗八6)。良善的目的,必须用良善的手段去达成;我们即使是为着最好的目的,若是使用错误的手段,必不能得着主的称许。任何属灵的动机和目标,决不能用天然的能力来促成。
「差遣」旁边站着,在场。「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营』字为当时罗马的军事用语,按当时罗马军队的编制,一营士兵的人数从叁千到六千不等;『十二营天使』意即『很多天使』,也可能用来与他的『十二个门徒』作对比。主在本节的意思是说,他若是想要避免喝这杯(十字架的苦)的话,他自有属天的方法来保守他,根本无须人为他作甚麽。主不是不『能』救他自己,而是不『肯』违背神旨、勉强神来保守他。主虽然有很好的方法可以解救他自己,但他为着顾到神旨意的成全,宁愿不用;可见要紧的,并不是事情的平安顺利,乃是事情能否照神的旨意成就。主这话一面暴露了宗教徒的不义,一面也点明他将与『强盗』同钉(参廿七38),正应验了他要被列在罪犯之中的话(参赛五十叁12)。「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众门徒誓死忠心的话(参35节)言犹在耳,如今试验临到,便显明人的真相。当试验临到时,门徒都失败了;但信徒一切属灵的美德,都要经过试验,才会显得宝贵(参彼前一7,林前叁13)。
五十七至六十八节:这是要应验主就是逾越节的羊羔,在被杀献祭之前,必须先送到祭司那 被察看,验明确无残疾,方可作神祭物(参出十二5,申十七1)。主耶稣原是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 面成为神的义(参林後五21)。「大祭司的院子」『院子』指周围建有房子的露天院落。「就和差役同坐」『差役』指大祭司的佣人,可能也包括维持圣殿秩序的警卫。凡凭自己天然的力量跟随主的人,都是「远远的跟着」,最终必要被环境所逼,显出真相。今天也有很多信徒,表面看好像是在跟随主,但实际却是「远远的跟着耶稣」,保持距离,观看情势,随时准备弃主而逃。
『全公会』犹太人的议会,为其最高的统治机关,大祭司为主席。在耶稣的时代,公会是由祭司长、长老和文士所组成的七十一人议会,须有二十叁位才构成有效的法定人数。
摩西的律法规定,至少需有『两个人』的见证,才可定案。宗教徒用尽一切的虚谎(「作假见证」),仍不能定主的罪;主这羔羊实在是无瑕疵、无玷污(参彼前一19,来九14)。圣殿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是最神圣的宗教实体,象徵着整个服事与生活的中心。任何对圣殿不敬的话,虽未直接诽谤神的圣名,也构成了亵渎罪。本节的指控,是故意歪曲主的话(参约二19)。圣殿对弥赛亚的来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凭据『对他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亚六12~!3)宗教徒将神的殿变成贼窝(参廿一13),并不在意,而他们在这 却又歪曲主的话,以表示他们对殿的关心;宗教徒只要殿的外表,却不要殿的内涵实际。主在公会面前不为他自己表白,正应验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叁7)的话。「耶稣却不言语」我们对於仇敌不实的指控,没有必要加以理睬。基督是「神的儿子」,这是基督徒最关键性的见证,我们决不可在这个见证上让步;一让步,所有的真理都要变成虚空。
「你们要看见人子」『人子』是主道成肉身的地位与身分。大祭司问他是『神的儿子』不是,主却回答说『人子』如何如何,因他是在人性 受苦,并且也站在人的身分地位上得胜(参四4)、死而复活(参2节;廿18~19)、升天(参徒七56),并要再来。人诬告他任何事,他都一言不答,惟独被问到他『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这问题时,他就不能不有所表白,因为他来此地上,就是为着作基督的见证(参十六15~17)。我们对於一切别的事,都当抱持着宽容迁就的态度;但在耶稣基督的见证上,千万不可让步,反当刚强壮胆,毫不妥协。我们也当像使徒保罗那样,定意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那些判他的人说他讲了僭妄的话,是因为耶稣说他要坐在权能者的右边(上帝),那些人知道但以理书七13~14『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但是公会的人在意的是耶稣说他与神同等。
「大祭司就撕开衣服」『撕开衣服』原系犹太人在哀恸或悲愤时的一种表示,惟大祭司连死了家人也不可撕开衣服(参利十6;廿一10),仅在听到僭妄的话时可算例外。「僭妄的话」意即诽谤、亵渎神的话。「你们的意见如何?」意即『你们如何宣判?』「他是该死的」犹太人当时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并无执行死刑的权利;所以公会宣判耶稣该死,并非真正法律上的判决。注意:大祭司等人定主耶稣的罪,不是因为他『是』神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见证』他是神的儿子。他们根本就不想去证明他究竟是不是神的儿子,只不过要找一个定罪的藉口而已。这些宗教徒的言行,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卑鄙、下贱、无理、邪恶的本性,同时也给我们看见,主耶稣为了拯救我们,竟然甘受如此的羞辱,我们的心岂不应当受感,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参来十叁13)。「基督阿,向我们说豫言:是谁在打你?」本节是讥诮的话。
六十九至七十五节:『使女』指大祭司家中的女用人(参可十四66)。「我不知道你说的是甚麽」意即『我不懂你这话是甚麽意思』。自认刚强、爱主的彼得(参35节),竟经不起一个弱小使女的一句话。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参林前十12)。「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起誓」一般的立誓(oath,程度未及74节的『起誓』严重)。彼得在前面只不过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甚麽』(参70节),他现在却「起誓」着说,「我不认得那个人」人开头时的堕落,常是微小而不自觉的,但一次小小的失败,会引进更大、更严重的失败,我们能不警惕?
加利利人说亚兰话,有很浓重的加利利口音,和犹太地的人有显着的不同。『口音』代表一个信徒在生活经历中,所有组织在他身上的特徵。主是真的事,却毫不争辩;彼得是假的事,却再叁申辩。真的事,不辩也必清楚;假的事,越辩越显出加利利的「口音」来。「发咒」咒诅(curse);「起誓」极力的发誓(swear,程度比72节的『起誓』严重)。『发咒起誓』原文是两个字,且与前面72节的『起誓』不同字,性质更严重,表明他在此是用尽了起誓的方法来为自己申辩。彼得第一次否认主,只是『说话』否认而已(参70节);第二次否认主,用『起誓』来加强支持他的话(参72节);第叁次否认主,更进一步用『发咒』来加强支持他的『起誓』。一次比一次厉害。人诬告主,他毫不申辩,真相自会显明;彼得却愈辩愈露出马脚来。有时人若误会我们,最好的办法不是分诉,而是祷告。主藉鸡叫,提醒彼得对主的亏欠;我们也当注意,主是否已经藉着我们的遭遇和四围的环境,向我们说话,提醒我们对他的不忠和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