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5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太十一1-19

 

 

    王吩咐过门徒,并差遣他们去从事初期的工作之后,他自己仍继续往各城传道,教训百姓,以实行他所作的宣告。

    他的途径满布新的困难,仇敌的敌挡态度也变得更明显。其中有一些能从这一章中清晰看出。这一章是一个概略的综览,从他继续服事工作时,所必须对付的各种不同心理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工作所遭遇到的各种不同拦阻。这些心理态度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态度迄今未变,如今跟随他的人,在服事他时也同样需要对付这些态度。

      我们先将这一大段,略略地看过。从第二节到第十五节是第一小段,关乎施浸约翰的故事。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个忠诚的先驱,心中所充满的困惑。

      第二小段是从第十六节起,这一段只有短短四节,给我们看见,主在世的那个时代,是多么乖常背理。

      从第二十节到第二十四节是第三小段;在这一小段中,我们看见主所到过的几个城市,至终不肯悔改。他们是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

      末一小段自第二十五节开始,在这段里面,我们遇见与众不同的一班人,王称他们为婴孩。

      总括起来,我们看见了四种人,说明王所遭遇的四方面的难处与抵挡。在每一种情形下,王的方法都是尽善尽美。对于他忠诚的先驱心中所存的困惑,他加以改正,并为他辩护。对那乖常背理的时代,他将他交付时间的审判。他痛责那终不悔改的,却呼召那如婴孩的,到他那里享安息。

      现在我们先来看约翰的事迹。许多人试图为约翰辩护,认为这位王的先锋并没有对王失去信心。他们说,他之所以差门徒去问耶稣,是因他的门徒心中起了疑惑。他差他们去,目的是使他们与耶稣接触,从他得到答案,就可以重新得到坚固。虽然这说法可能有一些道理,但当约翰差门徒去问耶稣时,无疑的他自己正深感困惑。他的问题与忠诚无关。也有人为他找出发问的原因,他们说,约翰以前是向数以千计的人讲道,充满挑战兴奋,如今他身系囹圄,情形极像罗腾树下的以利亚,心灰意冷。这种可能性不大。约翰对于孤独的生涯,早已习惯,绝不致因为牢狱的高墙,而生怀贰之心。他早年在旷野所过艰苦简单的生活,使他对细软的华服,官庭的宴乐,丝毫不生羡慕。没有人会相信他的勇气已经受挫。他所提出的问题,反而证明了他持续的勇气。约翰只是感到惊讶,因为主没有完全照他所想的那样去作。他对正义既不怀疑,他的信心也未动摇,但对耶稣所用的方法,他心里有所怀疑。因此让我们先看约翰与耶稣的关系,再看耶稣与约翰的关系;也就是说,先看约翰的问题,再看基督的回答;然后再看约翰的门徒,带着主的回答离去后,基督为约翰所作的辩白。

      为着明白约翰打发门徒去问的问题,我们必须将耶稣的工作,和耶稣公开传道之先,约翰论到他时所说的话对照着来看。约翰原是一个极端的苦行者,对他所处之时代的罪恶和腐化,他曾严加苛责。他曾向着那些城市,跺下他脚上所沾的尘土,走向旷野去;因为他具有这种活生生的信息,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他那里。在约但河岸,这位粗犷、朴实、威严的人,这位希伯来人的制度里最后一位先知,曾猛烈地抨击当时的罪孽,特别指出那一小撮在百姓中带头敌挡神的人,约翰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他一面谴责罪,另一面以奇妙的描述来传讲那要来的王,「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尽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减的火烧尽了。」这些话非常庄严,高贵,推崇王是伟大、全能的革新者,他将止息恶行,消除压制,聚集善美宝贵的事物,击溃一切恶事。

      如今约翰下在监里,他以问题向王询问;在他里面仍炽烈地燃烧着先知的火焰和对于公义的渴慕。他听见人说耶稣招聚了一批人,和他们一同登上山顶,在那里对他们讲话;他曾使一个长大麻疯的得洁净;他所行的似乎都是甘甜、仁爱、柔和的事。他尚未从口中吐出审判之声和降祸的厉言。他的使命似乎专为施怜悯,不是行审判。为此约翰在监中至感困惑。四围充满了恶行,真需要迅雷将他们残毁;然而他不过使病者得痊愈。人都背向神,不服他的管治,他们需要审判来对付;而他竟将福音传给他们。约翰以为,他要将压制人的,转眼之间除灭,谁知他竟向他们传福音。在这种困优不解的情形之下,约翰差遣他的门徒,匆匆的去耶稣那里,向他提出这坦率,诚实的问题,「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现在我们要留心观察主对付这一个忠心的人心中困惑的方法。耶稣对约翰的门徒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倘若约翰的问题使我们诧异,那么耶稣的回答更使我们诧异。我们一定要留意,在主的回答中,他把自己的工作和一个伟大的预言相联在一起。约翰既有先知的灵,必定能领会他的意思。假如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就无法明白其中的意思。当他的门徒将耶稣的答话带回时,约翰必定会对下的使命有一个新的诠释。在耶稣的回答中,最后所提起的一件事是,「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是引自以赛亚那伟大的预言(赛六十一1-2)。耶稣在开始他的事工时,有一次他在会堂中站起来所宣读的,就是这一段,这也使约翰深感困惑。那一次在会堂中,他并末将全段都读完,他略去了「我们神报仇的日子」,而以「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为结束。

      向我们报告神倪纳人禧年的,正是他。他也是那将宣告神报仇的日子之人。但他还没有宣告这日子。在圣经中,悦纳的恩年和报仇的日子之间,只有一个逗点,若以时间来衡量,这逗点已延伸了一千九百多年。然而至终他必要完成这宣告,「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基督……将来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他引我们进入神悦纳人的禧年中,同样他也将宣告神报仇的日子。因此当约翰的门徒向他报告耶稣所作的,就是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时,他知道先知在预言中所提到的,正在他身上应验了。他会回到先知的预言,会看清弥赛亚的头一步工作,乃是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他也会明白,作为王的先驱,他向百姓宣告严厉的审判并没有错;但他必须认识弥赛亚的工作具有更广阔的价值。在最后的审判来临之先,必须有温柔和恩惠的工作,必须有医治,祝福,以得着人。耶稣实际上在对约翰的门徒说,回去告诉约翰,重新着看那些使他困扰的事,要从他所具备的先知使命的亮光中来春,要从已揭露的神在我身上的旨意之亮光中来看。关于我的这一切,全记载在经卷上,要他再深思慎虑,必能从幽暗中出来,进入光明中。

      你是否也对耶稣感到困惑?那么你当对那些困扰你的事,细细思考,看得再深入些,你会发现,光正自那些蒙胧的浓雾中射出,因着更深的认识,使一切困扰迎刃而解。

      末了王还加上一句非常柔和的话,不是责备他,只是为着鉴戒,「凡不因我跌例的,就有福了。」你若对我的方法不能完全领会,请信赖我。你若一时看不出,我将怎样成就你心中火热想望成就的,切勿跌倒,不要犹疑,只管全心信赖。王对跟从他的人,总是以此言相慰相诫。

      然后耶稣转向那些群众,他们已听见约翰的问题,他们可能以为显然约翰已失败,他胆怯了,他已颤抖动摇;他似乎是在对那些人说,关于约翰的实情,你们且听我说。你们出到旷野要看什么呢?要看临风摇动的芦苇么?你们以为他如今已经东倒西歪?主提出问题的口气,显然已强调着答案就在那儿了。没有一股劲风能将约翰摇撼。他甚至敢指出希律的罪,并把真理告诉他。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么?」就是看那些被锦衣玉食所骄纵,羸弱得毫无生气的人?接着的话包含着无比的轻视,「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不是在监中,这里用反面的对比来显出他的语意。约翰若对希律王的恶行,噤口不加罪责,希律王必以锦衣相加。你们不要因为他向我发问,就误解了他。这是王为一个耿直忠心之人所作的辩护,十分美丽。

      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是要看先知么?他将众人从对约翰的错误印象中引出来,带回到原先正确的观念中。「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他是王的先驱,受圣灵感动,被差遗,行在王的面前。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他诚然为耶稣预备了道路,应验了先知以赛亚所说的预言,「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开辟道路的工程既甚艰巨,又极劳苦。但不久王就要在这道上经过,在此之前必须有人先披荆斩棘,用炸药将阻挡轰去,有许多的工作要作。这正是约翰的工作。他不是芦苇,不是穿细软锦衣的,也不仅仅是先知,他乃是最后的一位先知,这位先驱在王面前急行,预备他的道路。

然后主说出了一句最奇妙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法约翰的。」只要将这话略加调动,就可以极简单的解释其含义:一切从血气生的人中,没有一个比约翰更大。这是基督对约翰的称许,称赞他德性刚毅,心胸广阔,秉赋恢宏。他原生于祭司之家,但他放弃祭司的职分,出到旷野,成为一名朴实的先知。他像伟大的政治家一样,洞悉国家的病根,百姓的疾苦。他毫不留情的撕碎遮掩病况的外衣,将可憎的丑恶,赤裸裸的呈现在当时的人眼前。

 然后王也解释了他陷入困惑的原因,「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这又是一段引起各方议论的话。想要明白他的意义,惟一的方法是将他和耶稣其余的辩护,联在一起看。我们的主说这话的意思是,你们看见这人,按天然来说,他比一切人都伟大,他为困扰发出问题。是的,有一些事他无法明白,有一些方法他不了解。但不久,那进入天国里最小的一个人所拥有的亮光,也不是天然秉赋超众的约翰所能梦想的。不久,那因着我的怜悯、权能、与受难的奥秘,得以进入我国度的小孩子,他所有的亮光也远超过约翰,除非约翰也进入这大能的国度,了解神的甘甜、慈悲与威严。约翰所有的,是天国之前的亮光,因此天国中最软弱的人所知道的,也远比约翰多。

 根据这一个为约翰的辩白,王向百姓发出一个呼吁。他论到众先知说,「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众先知的信息只是预告,并非经验和实践的信息;只要五分钟的经历,其价值就胜过多年的期待。靠着王奥秘的死进入国度的人,即使才半小时,所得着的亮光就远超过他工作完成之前,多少世纪所积聚的亮光。「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

    接着耶稣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因为人不能明白进天国的方法,若要进入,必须努力克服骄傲,并将骄傲践踏在脚下,甘愿单单信靠主。

      然后是耶稣论到约翰的最后一段话,「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这位就是那个革新家;你若跟随他,顺服他,他要以雷声引领你们经过西乃山,使你们迎见神国统治的荣耀曙光。

      现在我们来看王对那时代所作的指责。他回答了约翰的问题,并为他作了辩白;现在他将约翰和他的时代作一个对比--约翰,集粗犷、刚毅、坚忍、伟大于一身。而他所处的时代呢?他说,「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学哀,你们不捶胸。」有孩子的人最能明白主所作的这个比喻。有时孩子们闹起别扭来,就会觉得事事不称心,他们都会噘着嘴抱怨不停。孩子们有这种表现是由于:第一,他们从父母承受了恶的本性;因此当你的孩子不满,任性的时候,不要向他们动怒。这种脾气是从你得来的。第二,他们感染了周遭的烦闷与厌倦。第三,他们缺少一些像牧人般温柔却坚定的管教。这正是当日时代的病徵。请留意主如何运用这个比喻。「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约翰来的时候,你们都涌向他,齐向他吹笛,使他大孚众望,但他非但没有闻笛起舞,反而对你们猛加斥责。「我们向你们学哀,你们不捶胸。」如今人子来了,你们在他面前哀叹,但他却不悲痛。他如良友抚慰你们,鼓舞你们,和你们一同吃喝,你们竟说他是贪食好酒之辈。哦!这时代何等乖背常理!

      王对那样的一个时代,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有古卷作「但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从上下文的关系看,后者与上文更吻合。在每一种情形下,耶稣都是论及他的工作。他要人去告诉约翰的,就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也证明了他有权利,定那些终不悔改之城的罪。约翰和耶稣的工作,乃是智慧的工作,也是神所使用的方法。对着那个纷扰不安,乖背常理的时代,王宣告说,无论是约翰严格自律的力量,或他与人温柔的交往,都能将智慧证实出来。

    研读这一段话的至高价值,是他启示了王是作工的主。在他对待约翰的这幅图画中,给我们看见诚实是可贵的,并且终必得着回应。但愿我们对主诚实,不要假装有信心,其实心中并无所感。倘若起了疑云,不可背向神,不去向他探寻原因,反而转去想用人的哲理,解释神的方法。让我们直接来到他跟前,告诉他心中的疑团。哦,那是何等的安慰,我们能以进到主的跟前,告诉他我们无法明白他所作的事。他喜爱诚实,他宁愿多马冲口说出他的不信,远胜过犹大和他亲嘴。我们为约翰感谢神,因为他诚实;我们更为耶稣向神献上感恩,他接纳出于诚实之心的疑问,并且耐心的回答,回答得那么完全。他对这一类疑惑的解答,正是一个呼召,要我们对所疑惑的事实,有更深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