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彼得在吕大和约帕的事工 9:32-43
(一)彼得在吕大醫好一個瘫痪八年的病人以尼雅,这個神迹使附近的人信主
。9:32-35
●「周流四方」:直译是「经過所有地方」。这是指彼得正在进行一個
拜访众教会的巡回旅程。
●「吕大」:介於耶路撒冷与海港约帕之间,離耶路撒冷约四十公里。
旧约時代叫作「罗德」城, 代上 8:12 纪录了便雅悯支
派的人建立了此城。到了马加比時代,这城才改名为「吕
大」。目前此城仍存在,名字还是叫「罗德」。
●「以尼雅」:是一個希腊名字,巴勒斯坦的考古中曾挖掘出刻有此名
字的石刻。这人应該还是犹太人,不然路加不会用这样
寻常的方式描述这個事件。这人也很有可能是一個信徒
,所以路加没有特别描述其被醫治后的信仰改变。
●「沙仑」:指沿海的「沙仑平原」,吕大也在这個平原之上。这是巴
勒斯坦主要的平原,大约由北端的迦密山延伸到南端的吕
大和约帕。
●「归服」:「转向」、「归向」的意思。
(二)彼得在约帕让一個女信徒大比大死里复活,此事让许多约帕人信主。
9:36-42
●「约帕」:字义是「美麗」的意思,是個海港。今日名称是「海法」
。此城历史悠久,到了耶稣時代,已经很希腊化了,除了
犹太人外,也住有很多外邦人。
●「大比大」:亚蘭文名字。意思是「鹿」或「羚羊」。
●「洗了」:当時的丧葬习俗是先洗尸体、膏抹尸体然后下葬。多加仅
被进行了第一個步骤,没有膏抹。可能是要等候彼得的到
来。
●「吕大原与约帕相近」:相距19公里左右。
●「央求」:「当面请求」。
●「众寡妇....哭」:可能这些寡妇就是多加平日救济的对象。这些寡
妇另外列出来,就表示寡妇可能包含未信者,多
加的善行不限於信徒之间。
●「拿....看」:原文的型式显示这是多加为这些寡妇做的衣服。
●「死人」:指人或动物的「身体」。
◎神迹奇事的确有其效力,可以让人看见上帝的能力,进而願意信主。
不過彼得行完神迹之后,似乎都准备要待一段時间进行跟进。在吕大
与约帕都是如此。
(三)彼得在行完神迹后,就在约帕一個硝皮匠西门家住了一段時间。9:43
●「硝皮匠」:制皮工人,是把动物的皮加工制作成皮革的工匠。由於
在工作過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不洁的东西,将上工作场所
臭气逼人,所以被犹太拉比当成是不洁净的行业。犹太
女子婚后如果发现丈夫从事这個行业,可以合法诉请離
婚。
◎彼得願意住在硝皮匠家中就说明了他的個性是不拘小节,而且心胸相
当開闊。因此上帝安排他作为使徒群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第一人。不
過即使是願意住在硝皮匠家中的扫罗,也还是要经過上帝异象的教导
才能接受外邦人可以得救。可见这件事对犹太人来说到底有多难以想
像。
二、外邦人哥尼流信福音 10:1-48
○ 徒 11:1-18
(一)哥尼流的背景:住在該撒利亚,是一個百夫长,全家敬畏神。10:1-2
●「該撒利亚」:是犹太省的省会,也是巴勒斯坦的行政中心,罗马总
督的所在地。位於耶路撒冷西北105公里左右,城里的
居民大多是非犹太人。
●「哥尼流」:西元前82年,有一個罗马将军叫「哥尼流苏拿」,释放
了一万個奴隶,这些奴隶中有很多人加入军队,且改名
叫「哥尼流」以纪念这位罗马将军。因此这里的哥尼流
很可能就是那批奴隶的后人。
●「營」:这是罗马军队的单位,罗马军队一团有六千人,下辖十個營
,一營有六百人,由六個百夫长管理。
●「义大利營」:原文是「称为义大利營」,应該是由罗马人组成的營
。犹太人经常造反,所以行政中心需要配置全罗马人
的忠诚军队。
●「虔诚人」:指著哥尼流是加入会堂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追求犹太人
的信仰,不過并没有受割礼真正加入犹太教。
●「周济」:「施舍」、「慈善行为」。
●「百姓」:指「犹太群众」。一個外国人却爱护犹太百姓,的确相当
难得。
(二)哥尼流看见异象,要去约帕找彼得。他就遵命派人去找。10:3-8
●「申初」:原文是第九個小時,约在下午三点。这是犹太人祷告神的
时间。
●「明明」:「清晰的」、「清楚的」。
●打发「人」:原文是复数型态,表示天使要哥尼流派一個以上的人去
找彼得。
●「房子在海边上」:皮革业需要大量用水,所以西门的房子在海边。
●「家人」:「家仆」、「佣人」的意思。
●「虔诚兵」:表示这士兵跟哥尼流有一样的信仰。
●「打发」:「差派」的意思。
(三)彼得在哥尼流的使者到达前,看到异象,异象中上帝表达「神所洁净的
,你不可当作俗物」。10:9-16
●「第二天」:該撒利亚与约帕相距大约50公里,前一天下午出发,隔
天中午到,如果计算休息時间,那这三個人应該骑马去
找彼得的。
●「行路」:「进行」、「旅行」。
●「午正」:原文是「第六小時」,就是约中午時分。
●「房顶」:房屋的第三层,通常是一個平台,犹太人常用来晒蔬果或
者是祷告。
●「觉得饿了」:原文是「变成饿了」,这個「饿」只出现在醫学文献
中,意思是「非常饥饿」,而非普通的肚子饿。而且
这個時间并非是犹太人正常的吃饭時间,犹太人通常
是早上十吃早餐,下午再吃一餐,所以中午是预备下
午餐的時候。
●「魂游象外」:「惊异」、「狂恍」、「出神」的意思。
●「不洁净的物」: 利 11:1-47 中记载有犹太人可吃与不可吃的食物
。
●主啊,「这是不可的」:原文是「不可」,这是很强烈的抗议用字,
不单只是拒绝的意思而已。可以想见彼得身
为犹太人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多深。即便
他知道发言的是神,称之为主,并且感受到
身体的需要,还是拒绝命令。
(四)圣灵指示彼得必须与使者同回去,於是彼得请使者住了一天之后,带著
几個约帕的基督徒一同去哥尼流处。10:17-23
●「访問」:「打听」、「询問」。
●「思想」:「反覆思索」、「深思熟虑」的意思。
●「疑惑」:这里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通常犹太人不会招待外邦人在家中住宿
,这里显示彼得已经開始知道异象的意
义,不拒绝接待这些外邦人。
◎「幾個弟兄」:按照 徒 11:12 的记载,彼得找了六個人一起去,后
来成为他在耶路撒冷与人争辩時的见证人。这样的作
法颇有智慧,值得我们在处理复杂問题時学习参考。
(五)哥尼流请了亲属密友等候著彼得,彼得陈述上帝要他来外邦人家,哥尼
流陈述其所见的异象,并表示他们願意听彼得所传的福音。10:24-33
●「拉他」:「扶起他」。
●「不推辞」:「没有提出任何反对」。
●「你来了很好」:意思是「真感谢你前来」。
◎哥尼流拜彼得,应該是一种对神使者的尊敬,因为他应該熟悉犹太教
的信仰。不過彼得可能不了解哥尼流的背景,或者怕其他人看了误会
,因此阻止哥尼流的动作。
◎旧约经文中并没有禁止犹太人与外邦人交往,但拉比传统的教导却是
禁止的,而且这种传统已经成为犹太人的习惯,所以彼得会说「本是
不合例的」。
(六)彼得開始对哥尼流等人传讲福音。10:34-43
●「看出」:「明白」、「领悟」。
●「传和平的福音」:原文是「传讲和平」,指人与神之间的和好。
●「这话....传遍」:也可以翻译成「这事迹....遍布」。
●「周流四方」:原文是「去到各处」的意思。
●「压制」:「剥削」、「掌控」。
●「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直译是「成为活人和死人的审判者」
。
●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可能是「他」指「耶稣」,或「它」指著
「这件事」。彼得不是直接引述某個先知
的话,而是撮要的说明多位先知的含意:
赛 53:11 亚 12:10-13:1 。
◎彼得见证自己与复活的耶稣同吃同喝,显示出耶稣的确是肉身复活。
彼得的信息一開始还是把救恩当成是「赐给以色列人的」,后来除了
也没 10:43 之外有清晰的说明外邦人是否可以得救,所以还是需要
圣灵以方言当成证据,帮助彼得他们跳脱传统的限制。
(七)彼得还没说完,圣灵就降临在外邦人身上,使他们说起方言,於是彼得
为哥尼流等人施洗。10:44-48
●「奉割礼」:这里就是犹太人的意思。
●「吩咐」:「命令」的意思。
◎在此圣灵降临是在洗礼之前,与 徒 8:16-17 节中撒马利亚人的顺序
不同。
◎一般犹太信徒没有像彼得接受异象的预备,看到圣灵降在他们以前认
为是造来当地狱的柴火的外邦人身上,自然会觉得惊讶。不過彼得和
同行的犹太信徒都願意承认圣灵的主权大於传统,既然圣灵接纳外邦
人,他们也应該为外邦人施洗让他们加入教会并且与他们进行信徒间
的团契交往。
◎「种族主义」的影响力很大,台湾的省籍情节,国外的人种問题,都
是让人无法合一的重要因素。教会能体会信仰是超越种族的吗?当我
们笑彼得他们被传统所限制的時候,其实我们恐怕也是看到三次异象
还不願意向异族人传福音的人呢!
二、彼得向耶路撒冷教会报告外邦人得救的经過,并且得到赞同。 11:1-18
(一)外邦人信耶稣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坚持割礼的信徒跟彼得起了冲突。
11:1-3
●「使徒」:原文型态是复数,指「众使徒」。
●「奉割礼的」:应該是指著耶路撒冷教会中严格谨守犹太律法的信徒
。对他们来说,更严格的遵守律法与向神敬虔是一致
的。
◎这里争论的重点并不是可不可以向外邦人传福音,或者是外邦人可不
可能领受圣灵,而是「彼得有没有违背犹太人的传统」。
◎这里也看得出来彼得在初代教会的角色并不是像教皇一样拥有绝对的
权威,大家还是可以就某些议题与他争议。
(二)彼得讲述自己决定到哥尼流家的過程,说明整個過程都是圣灵的工作。
11:4-14
●「挨次」:「依次地」、「照次序地」。
●「不要疑惑」:应該是「不要辨别」,不要分门别类的意思。
●「天使,站在他屋里」:意即天使也不介意进入外邦人家中。
◎这段大略忠实的重述 徒 10:1-43 的记载,只是换成彼得用第一人称
重述一次。
(三)彼得证明圣灵降在外邦人身上,并提起耶稣的话,於是大家接受外邦人
不需先加入犹太教也可以得救的事实,并且归荣耀给神。11:15-18
●「我一開讲」:「当我開始说话的時候」。
●「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徒 1:5 。
●「一样」:「相等的」、「在质与量上均等的」。
◎这些犹太派的信徒还是能够分别轻重缓急,能够接受外邦人不需受割
礼也能得救,这点是令人敬佩的。不過犹太律法的問题一直存在,甚
至到了 加 2:11-13 彼得也屈服在犹太派门徒的压力之下。
◎传统对人的影响的确很大,耶路撒冷教会虽然能够接纳外邦信徒,但
却谈不上积极向外邦人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