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病的神迹 3:1-10
●与 路 5:17-26 耶稣醫治瘫子的事件相当类似,表示使徒也做耶稣做過
的事情。
(一)時间:下午祷告的時候,地点:圣殿,使徒:彼得与约翰。3:1
●「申初」:原文是「第九個小時」,就是下午三点的意思。这時也
是圣殿下午献祭的時间(早上也献祭一次)。当時的犹太
人每天祷告三次:清晨、下午三点和黄昏日落時。早上
和下午的祷告時间则与圣殿献祭的時间一致。
●「上」圣殿:圣殿位於高地,所以去圣殿称为「上」圣殿。
(二)人物:一個生来瘸腿的人,背景:每天被人抬来放在圣殿美门旁乞讨
。3:2
●「生来是」:直译是「在他母亲的腹中就是」。这样的人脚跟本没
正常過,所以在当代应該是没有什么醫治的希望。
●「美门」:目前已经不确定圣殿的门中,哪一個是美门。不過很可
能是圣殿东面的「书珊门」或是指圣殿大殿前的第十扇
门,該门是用哥林多铜镀成。而后者比较可能,因为耶
路撒冷城内的居民进圣殿,会走西边的哥林多铜门,这
里出入的人数也比较多。
●「周济」:「施舍」。这在犹太人的信仰中,是一种特别的善举,
因此到圣殿旁乞讨,是很有效的方法。
(三)事件:那人向彼得、约翰乞讨。彼得要求那人看他们,然后就奉耶稣
的名叫那人起来行走。扶起那人之后,那人就行走了,而且跟著彼得
、约翰进圣殿赞美神。3:3-8
●「求」他们周济:原文的時态表示这是「不断的求」的意思。
●「你看我们」:这是命令语气,可能那人行乞時也只是例行公事的
求,但彼得希望他注意将要发生的事。
●「奉」耶稣基督的名:「靠」、「在....里」。
●「奉耶稣基督的名」:实际的意义就是「凭耶稣的权柄」。
●「起来行走」:有些古抄本仅有「行走」。
●「扶他起来」:原文是「提起了他」。
◎这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如同瘸子一般,看起来需要我们以金钱帮助
,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自己站立」。我们当然不应塞住怜悯的心,
不给与金钱的资助,但是否靠著神的力量,这些人能够脱離原来的
无助状况呢?这是我们应該去想的。
(四)百姓的反应:满心惊讶希奇。3:9-10
◎百姓的反应显出这是一個明显的神迹。
二、彼得讲道论及醫治事件背后的意义 3:11-26
(一)地点:所罗门的廊下,背景:刚被醫好的人拉著彼得、约翰,百姓聚集并
觉得讶异。3:11
●「所罗门的廊下」:地点为何并不是非常确定,约瑟夫曾说这是在圣殿
外围东面的围墙下,也就是在外邦人院的东面。
◎被醫好的瘸子可能是因为敬畏、害怕或感激紧抓著彼得、约翰,这应該
是人之常情。看来彼得和约翰也没有明显的排拒这种行为,但是等到走
到所罗门的廊下才開始停步讲道。
(二)彼得质問百姓为何觉得奇怪,为何以为彼得是凭自己的力量使瘸子行走?
3:12
●「虔诚」:指「人对神应有的宗教表现」。
◎彼得很小心的把自己的能力来源解释清楚,这一点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
的。神迹、奇事或预言的能力是来自神,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或虔诚。
(三)彼得指出醫治之源在於神所荣耀,百姓所弃绝的耶稣。证据就是瘸子被醫
好。3:13-16
●「仆人」:此字虽有儿子的意思,不過路加只用其「仆人」的意义。七
十士译本用这個字来描述「摩西是神的仆人」。因此称耶稣
为「神的仆人」,是一种「尊称」,强调神的差遣和崇高的
地位。
●「荣耀了他的仆人」:引自 赛 42:1 52:13 。
●「定意」:「决定」、「选择」,用在法庭上是「宣判」的意思。
●「弃绝」:「拒绝」、「否定」、「背弃」。
●「释放」:「恩惠」、「赦罪」、「宽恕」。
●「凶手」:指作亂時杀過人的巴拉巴。路 23:18-19
●那生命的「主」:新约中仅出现四次,都是指耶稣。意思是「主帅」、
「君王」、「先锋」、「创造者」、「创始者」。
●「我们因信他的名」:原文仅有「因信他的名」。至於这信心是彼得约
翰的,还是瘸腿的,或者两者兼有?则是可以讨
论的。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彼得与约翰对耶稣有信
心。
●「全然好了」:原文只有一個字,可以翻译成「健全」。
◎彼得陈述以色列人居然杀了生命的创始者,这真是荒谬的行为。
(四)彼得表示自己知道犹太人是因为无知才杀了基督,但基督被杀是应验了圣
经。百姓现在該做的就是悔改,神就必让基督再临。3:17-20
●「归正」:「转向」的意思。
●「涂抹」:「擦去」、「消除」。
●「安舒」:「解脱」、「闲適」、「精神愉快」、「气力更新」。七十
士译本用此字的动词来描述「喝水后解渴」的情形。
●「安舒的日子」:指「新天新地」,苦难完全過去的日子。
(五)彼得申论耶稣将再来,如旧约先知所预言的。3:21-26
●天必「留」他:「迎接」、「接纳」,这里意思是「迎接后留下来」。
●「复兴」:「恢复」的意思。
●「摩西曾说」: 申 18:15-19 利 23:29 。
●「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犹太人传统上以先知的职份是由撒母耳開
始。
●「也承受神....的约」:直译是「也是神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的子孫
」。
●「后裔」:原文有冠词,所以是特指「那個后裔」,也就是 加 3:16 中
解释的「耶稣」。 三、彼得和约翰被捕 4:1-31
(一)時间:使徒对百姓说话的時候。捉拿者:祭司们、守殿官、撒都該人。
原因:使徒传说死人复活,让他们烦恼。结果:抓住彼得、约翰,押到
第二天。 4:1-3
●「使徒」:原文是「他们」,指彼得与约翰,不是所有的使徒。
●「守殿官」:单数,这個职位是大祭司以下的职位,可以说是第二大
的祭司。这個职位底下管理24组守殿员(也是祭司),前
面的祭司们应該就是这些守殿员(圣殿警察)。
●「撒都該人」:是犹太教中的一派,成员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
摩西五经为主要根据,不接受口头传统,不相信有天
使、鬼魂和复活这些事。而他们不接受复活的主要理
由就是「无法由摩西五经中找到任何证据」,所以他
们不须要相信。
●「就很烦恼」:原文放在句首,亦即「很烦恼」是被强调的。
●「传说」:「宣告」、「宣讲」的意思。
◎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复活,而且主张与罗马政府和平相处(因为他们
是有权、有钱人),彼得宣扬死人复活,正好打在他们神学的痛处上
,如果百姓把死人复活、耶稣与弥赛亚国度连起来,反抗罗马政府,
引起镇压,那撒都該人就更不希望见到了。
(二)彼得讲道的结果:信的人光男性就有五千人。4:4
(三)审讯者是公会,组成份子有:官府、长老、文士、大祭司与大祭司的
亲族。
盤問的内容: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做这事(教训与醫治的事)。4:5-7
●这里虽然没说,但是依组成份子来看,这里指的就是犹太公会,一
共由七十一人组成。
●「官府」:就是指撒都該人代表的祭司与统治阶级。
●「长老」:德高望重的民间人士。
●「文士」:律法书的研究者,多半是法利赛人。
●「大祭司亚那和該亚法」:大祭司原为终身职份,但罗马政府掌管
犹太人之后,有時随意更换大祭司人选
。
亚那:西元六年被罗马巡辅居里扭任命为大祭司,在西元十六年被革
职。
該亚法:西元十八年被立为大祭司,是亚那的女婿。
但在犹太人的心中亚那仍为合法大祭司。
●「约翰、亚力山大」:目前并不清楚这两人的身份,不過在当時应該是
众所周知的人士。D典把约翰作「约拿单」,「
约拿单」是亚那的一個儿子,西元37年担任大祭
司。
●「站在当中」:当時犹太公会的座位成半圆形,被审問者站在当中。
●「用甚么能力」:「用那一种类的能力」。
(四)彼得被圣灵充满,回答以「因死里复活的基督耶稣之名」。4:8-12
●「充满」:是被动型态,「被充满」。
●「善事」:「好行为」、「服务」。曾用来表示富有的人对整個城市
提供服务。治病,当然是「善事」。
●「查問」:指「法律上的审問」。
●「痊愈」:与 4:12 的「得救」是同一個字,应該是彼得准备用「身
体的痊愈」来说明「全人的救恩」根源都是耶稣。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引自 诗 118:22 。
●「你们」匠人:旧约经文没有「你们」,加入这一词是用来指責公会
的成员,有如是建造以色列国的「匠人」,却弃掉了
耶稣。
●「房角的头块石头」:指位於角落,决定两边位置的巨大基石,或指
墙顶上,最中间并支撑整体的石块。
◎这里特别记载彼得被圣灵充满,应該是显示彼得需要上帝特别的恩典
才能突破他原来对官府的惧怕。他原来表现的三次不认耶稣,其实就
显示出他对政府权势的畏惧。由此可以看出上帝对人的怜悯与接纳,
在彼得最弱的那個点,圣灵主动充满他来给予协助。
(五)官长们了解彼得约翰的背景是没有学問的人,又发现他们有胆量,而且
行了明显的神迹,就无话可反驳。4:13-14
●「胆量」:指「坦然无惧的公開将真理阐明」。
●「没有学問」:本意指「文盲」,后来指「没有受過正式教育的人
」,这里指「没有受過文士训练」。
●「小民」:原意是「没有受過训练的人」,也就是「普通人」的意思
。
●「认明」:原文的時态显示公会成员是「渐渐明白過来」。
(六)长官支開彼得、约翰后,议决恐吓禁止他们讲论教训别人。但彼得与约
翰回答以:「应該听从神、不听从人」,表达还是要继续教训人。长官
们也无计可施。4:15-22
●「恐吓」:「警告」、「威胁」的意思。
●「总」不可:「全然的」、「绝对的」。
●「酌量」:「凭断」、「裁量」、「决定」。
●「他们诚然行了」:「通過他们发生了」。
●「神迹」:原文是「记号」。
◎路加怎么会知道公会的秘密商议?这点我们并不清楚。不過很有可能
是公会里面也有同情教会的人士(如:尼哥底母、约瑟等),路加可以
由他们了解这些内情。
(七)教会对彼得被捕事件的反应 4:23-31
1.彼得约翰被释放后,回到信徒那里报告事情经過。4:23
●「会友」:「自己的人」,常常用来指「同一個家庭的成员」或「
同一国家的同胞」。
2.教会同心祷告:众人抵挡基督是圣经的预言,求神给他们胆量与神迹
让他们可以传扬神的道。4:24-30
●「主阿」!你是造天....:这個「主」字是古字,新约与七十士译
本很少出现,因为这個字带有专权独裁
的主权意味。当時的奴隶就是用这個字
称呼主人。但这個字在这里正好可以表
达神统管一切的主权。
● 4:25-26 引 诗 2:1-2 。
●「争闹」:原指「野马的嘶叫」,后来指「吵闹」、「狂怒」。
●「虚妄的事」:「虚空的东西」、「无效的东西」。
●「鉴察」:「注目」、「关注」。
●「伸出你的手」:这里把神迹与醫病的能力当成是上帝的手介入的
结果,而非是個人敬虔、能力所换取的。
◎这個祷告里面把「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当成「
君王、臣宰、外邦、万民」的应验。
◎初代教会很谨慎的把神迹奇事当成是上帝的主权介入的表现,而且
目标是为了「传讲神的道」或「福音」,而非为了基督徒的人身好
处。这一点,是我们应該要再去思考的。
3.祷告后,聚会的地方发生地震,信徒被圣灵充满,放胆讲道。4:31
●「被圣灵充满」:原文時态也是被动动词。,跟五旬节的「充满」
一样。这里圣灵充满的表现就是「放胆讲论神的
道」。
●「讲论」:原文的時态显示这是「不断的讲论」、「持续的讲论」。
◎这些人都已经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過了,现在又再一次「被圣
灵充满」,而且表现不同。这就表示「被圣灵充满」跟「圣灵内住」
不太一样,前者可能是多次的,圣灵视需要给与的。后者则是得救
时一次给与而不更改的。
四、教会生活与罪恶的惩治 4:32-5:11
(一)当時教会中凡物共用,使徒大有能力,信徒众人蒙大恩、没有缺乏。
4:32-35
●「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指信徒不坚持自己对财物的
拥有权(当然这就表示他们
还是拥有这些财物)。
●蒙大「恩」:「恩典」、「喜爱」。也有可能这里是说信徒蒙百姓的大
喜爱。
●「人人」:原文是「凡地主和屋主」。这应該是一种概略性的说法,例
如 12:12 马可的母亲就保有房子。
◎不管「人人卖田產」这种说法到底有多「概略」,至少教会、使徒所受
到的尊重是跟今日的状况大不相同的。一方面信徒也不太可能願意把自
己的东西当成跟大家共有,即使共有,也不敢全部交给教会。看起来責
任并不完全在信徒的信心低落,教会能不能有效、忠实的处理奉献,也
是会被人质疑的。
(二)巴拿巴也卖了田地,参与凡物共用的生活。4:36-37
●「利未人」:专门在圣殿服事神的支派,律法规定不能拥有田產,但
这律法后来应該已经被废止。民 18:20 申 10:9
耶 32:7 。
●「居比路」:现今之「塞浦路斯」,地中海东北的一個海岛。是地中
海第三大岛,资源土產都丰富,犹太移民也不少。
●「巴拿巴」:第一個「巴」是「儿子」的意思,「拿巴」是「劝慰」
、「指导」、「劝勉」的意思。
(三)亚拿尼亚与妻子撒非喇也卖了田地,但留下部份金钱,欺骗使徒说是全
部奉献,导致被神处罚死亡。5:1-11
● 5:1 最前面有個「然而」合和本圣经没有翻译出来。
●「田產」:原文没有冠词,指一份田產,而不一定是所有的田產。
●「亚拿尼亚」:字义是「耶和华所恩赐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希伯来
名字。
●「撒非喇」:字义是「美麗」。
●「私自留下幾分」:「私下保留一部分」。
●「欺哄」:「欺骗」、「说假话」。
●「仆倒」:「跌落」、「伏倒」。
◎ 5:8 中彼得的問题其实是给撒非喇机会,让她有机会可以自白说出
实话。但撒非喇还是执意说谎,终究步她丈夫的后尘。
●「教会」:原文可指「市民的集会」或「以色列会众」,在七十士
译本中被用来当「子民」、「群体」的意义。
●信徒犯罪导致肉身死亡的教导可见 林前 11:29-30 约一 5:16 。
◎我们很难确定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是否得救,死亡的惩罚并不一定等同
於「地狱」的审判。不過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注意的,亚拿尼亚夫妇不
是奉献不多,也不是因为没有完全奉献被惩罚,而是因为没有完全奉
献却声称完全奉献。当前的教会,许多奉献多的人权力就大,就会意
图要影响教会或机构的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中,钱财被過份的看重,
这是一种危机。奉献多寡,与灵命、真理、权柄,并不是一定正相关
的。
◎神对罪恶的审判导致教会内外的人的「惧怕」或「敬畏」,今天教会
内外的人会「敬畏」或「惧怕」神吗?可能教会真的很少处理信徒罪
的問题了。
五、教会继续发展与使徒第二次被补 5:12-5:42
(一)使徒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信徒同心合意,百姓尊重信徒,愈来愈多人
信耶稣。5:12-16
●「指望」彼得:「以致」、「好叫」。
●「缠磨」:「缠附搅扰」。
◎「没有一個敢贴近他们」:大概是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之死的影响。
(二)大祭司一伙人忌妒使徒,就拘捕他们。但天使却放出使徒来,要求使
徒到圣殿传道。5:17-20
●「他的一切同人」:「他的同党」。
●「忌恨」:「忌妒」或「热心」的意思,这里应該是前者。
●「外监」:「公立的监狱」、「公家的监狱」。
●「监门」:原文是复数型态,指的就是由使徒被拘禁的地方到外面
所有的监门。
(三)公会成员在监狱中找不到使徒,却在圣殿中找到,就把使徒带来公会
。5:21-26
●「天将亮的時候」:「黎明」,犹太人有献早祭的习惯,这時候应
該就是献早祭的時间。
●「差役」:指的应該就是「公会的警卫」,原文是复数,指的是「
一组警卫」而不是「一個警卫」。
●「极妥当」:「全然安全」。
●「看守的人」:「监狱警卫」,原文也是复数。
●「心里犯难」:「困惑」的意思。
●「不知这事将来如何」:「这事将会如何发展呢?」。
●「强暴」:「猛力」、「暴力」。这里也显示出前两次逮捕使徒時
,大概少不了暴力相向。
◎显然监狱不会没有守卫,但天使救出使徒的事,显然公会的成员与
监狱的守卫并不知情,让这個神迹显的更为神奇。
(四)大祭司在公会中质問使徒为何不听禁止继续传讲耶稣。5:27-28
●「严严的禁止」:直译是「以命令来命令」, 4:18 。
●「血归到我们身上」:「要公会为耶稣的死负責」的意思,这也隐
含要求神为耶稣的死报复公会成员的意思。
(五)彼得和众使徒拒绝公会的要求,表示要继续为耶稣做见证。
5:29-32
●「木头」:指一切木制品,常用来指十字架,因为 申 21:23 说
「掛在木头上的人是受咒诅的」。
●「杀害」:原意是「用手除去」,也就是「杀害」的意思。
●「神已经叫他复活」:也有可能是「神已经兴起了他(当弥赛亚)
」。
●「将悔改的心....」:原文的意义是「为了将悔改的心....」。
◎使徒的立场,在 4:19 就已经在公会前说明過,现在也没有改变。
(六)公会的成员想杀使徒,法利赛人迦玛列建议公会任凭使徒,以免误攻
击神。5:33-39
●「迦玛列」:此人的祖父Hillel是法利赛两大门派之一的创始人,
家学渊博。他也是保罗的老师,后来成为公会的领导
人。
●「教法师」:教导律法的人。
●「丢大」: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当非达斯为巡抚時(西元四十四年),
丢大扬言自己有摩西的神力,可使约但河水分開。后来
被非达斯派兵平定,丢大也被处斩。不過这里讲的很可
能是另一個丢大,早於「加利利的犹大」。因为此時大
约是西元三十五年。
●「自夸为大」:「自命不凡」。
●「加利利的犹大」: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其约在西元四年发生。
●「劝」:「劝勉」、「告诉」。
●「不要管」:「保持距離」、「遠離」,原文是命令型态。
(六)公会的成员打了使徒,又禁止他们奉耶稣的名讲道。但使徒们还是不
停的传福音。5:40-42
●「打了」:这种鞭打是打39下,有吓阻的意思。申 25:3 规定只
能打四十下,不能過数,为了确保不会過数,所以打
39下。
●「心里欢喜....受辱」:可见 太 5:11-12 耶稣教训门徒要为受逼
迫而欢喜快乐。
●「不住」:「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