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罗会见耶路撒冷教会领袖 21:18-26 (一)保罗一行去见雅各和长老群,述说自己的工作状况 21:18-19 ●「长老们」:指「所有的长老」。 ●「传教」:原文是「服事」,应該包含传福音与募集捐款这些事。
(二)长老们表达保罗的处境危险,并建议解决之道。21:20-25 ●「兄台」:「兄弟」、「弟兄」的意思。 ●「犹太人中信主....热心」:这里是表明耶路撒冷的福音工作也非常成 功,但是信主的人多半是热心律法的人, 所以可能对保罗不利。 ●「他们听见人说」:「他们被告知说」。 ●「有願在身」:也是「拿细耳人的願」 民 6:1-21 。 ●「一同行洁净的礼」:保罗本来也要还願,就算不是还願,保罗从外邦 回来,也接触過死尸 20:7-12 ,所以也要一同 行洁净的礼。 ●「都是虚的」:「都是没有的事」。 ◎显然耶路撒冷教会的领导者了解也认同保罗的福音工作,但是一般信徒 被谣言误导,以为保罗要求犹太人叛離犹太教。事实上保罗并未要求犹 太人叛離犹太教,只是说明非犹太人不需要先变成犹太人才能得救。 ◎长老们的建议相当中肯,保罗行律法规定的洁净礼,让犹太人放心。长 老群也保证外邦人不需要行保罗所行的律法,只要依照十五章的决议去 行即可。
(三)保罗遵命带四個人去圣殿行洁净的礼。21:26 ◎保罗也願意顺服长老的意见,不坚持自己并不需要这样多此一举。
二、保罗被逮捕 21:27-40 (一)亚西亚来的犹太人误会保罗带希腊人进圣殿,因此鼓动众人抓保罗。 21:27-29 ●「亚西亚」:罗马的一個省份,主要的都市就是以弗所。 ●「聳动」:原文的時态显示是「不断的煽动」之意。 ●「糟踐」:原文是「针对」的意思。 ●「带著希利尼人进殿」:外邦人院和以色列人院之间有铭文记载, 警告外邦人进入以色列人院就会被处死。
(二)耶路撒冷发生动亂,罗马军官出来制止动亂。21:30-32 ●「殿门立刻都关了」:可能为了怕沾染外邦人的污秽,或者是避免暴 乱影响殿内的敬拜。 ●「營」:是罗马军队的单位,一個团有六千人,由十個營组成。每個 營有六百人,由一位千夫长管理,每個營有六個百夫长,每 个百夫长管理一百個士兵。 ●当時耶路撒冷的罗马兵,是驻守在安东尼亚碉堡中,位於圣殿的西北 方。当時驻守著七百六十名步兵、二百四十名骑兵。
(三)罗马千夫长把保罗带进營楼,保罗要求向百姓说明。21:33-40 ●又「問」:原文的時态表示出这是「不断的追問」。 ●「台阶」:指圣殿外院连接安东尼亚碉堡的台阶。 ●「可以不可以」:原文是「是否合法」。 ●「那埃及人」:西元五十四年時,这埃及人以先知的身分领了三万 人(根据约瑟夫的计载)进入旷野,后来被罗马军队 击败。 ●「无名小城」:指「不重要的城市」。 ●「用希伯来话」:应該是指「亚蘭文」。 ◎保罗在 21:37-39 对千夫长说的是优美的希腊文,显示出他的教养 。但保罗才刚刚逃離死亡,还没进入安全的碉堡中,就急著要向百 姓说话,这种勇敢积极的心态,实在是令人动容。 ◎在保罗被抓的状况中,没有看见耶路撒冷教会伸出援手大力救援, 看来耶路撒冷教会是为了教会的「合一」而避免碰触保罗这個棘手 的人物。以耶路撒冷教会的立场来说,信耶稣与行律法的关系如何 并不重要,大可以避免去谈论这個問题。但对真理偏差的认识,终 究在保罗被抓这件事情上,显出其导致整個教会的力不从心。
三、保罗在犹太人面前的自我辩白 22:1-21 (一)保罗陈明自己的背景是法利赛人。22:1-3 ●「诸位父兄」:表明保罗与犹太教的传统认同,即使这些人是逼迫 他的,他还是认为这些人是他的「骨肉之亲」。 ●「分诉」:「辩护」、「回覆」。 ●「希伯来话」:应該是当時通用的「亚蘭文」。当時大部份散居在 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都不懂亚蘭文,因此保罗用 亚蘭文说话会引起群众的注意与认同。当然,这篇 演讲最后还是被路加翻译成希腊文的形式出现在使 徒行传。 ●「长」:「养大」、「培育」、「训练」。 ●「这城里」:指「耶路撒冷城」。法利赛人的培育,都在耶路撒冷 城。 ●「迦玛列」:此人的祖父Hillel是法利赛两大门派之一的创始人, 家学渊博。他也是保罗的老师,后来成为公会的领导 人。 ●「严紧」:「正确」、「精准」。 ●「受教」:「受训练」、「被教导」、「学习」。 ◎保罗在此认同逼迫他的犹太人是他的父兄,用他们的语言讲话,又 说他们目前的举动是「热心事奉神」。表示他相当体谅犹太人今天 做这样行为背后的动机。
(二)保罗陈明自己由逼迫者变成基督徒的過程。22:4-16 ○ 徒 9:1-20 ◎保罗在 22:4 表达出自己当時的确是对基督徒赶尽杀绝。 ●「大祭司和众长老」:指「該亚法」与「犹太公会」。不過这時該 亚法已经不是大祭司,亚拿尼亚 23:2 才是 大祭司。当然,該亚法也很可能还活著,也 被尊称为大祭司。 ●「锁拿」:「捆绑」。 ●「晌午」:「正午」。表示这光实在很强大,连中午的日光都被遮 盖過去了。 ●「主」阿:犹太人一般不称耶稣为主,而称基督。因为主通常是称 呼耶和华的。 ●「派」:「命令」、「决意」、「指派」。 ●「那义者」:指耶稣,这個称呼有弥赛亚的意涵。 ●「万人」:「所有人」。
(三)保罗说明上帝差派他往外邦人那里去传福音。22:17-21 ●「魂游象外」:「狂恍」、「出神」。指「进入一种超越常态的经历 ,有如灵魂離開自己一样」。 ◎这里指的应該跟 徒 9:26-30 ,保罗信耶稣后第一次回到耶路撒冷所 遭遇的事情。 ◎当耶稣要保罗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罗还想拿自己過去的经历来跟耶稣 争论,希望自己留在耶路撒冷传道,这就表明他其实很希望能够传福 音给犹太人,但是上帝就是要差派他往非犹太人那里去传福音。
四、保罗被罗马千夫长收押 22:22-29 (一)犹太人听到上帝差遣保罗到外邦人处去,就群情激愤要杀保罗。 22:22-23 ◎犹太人听到上帝要差派保罗往非犹太人那里去传福音,就难以忍受了 ,不让保罗继续说下去(事实上保罗还没有讲到关於污秽圣殿的問题) ,就叫嚣要除掉保罗。因为保罗这种说法等於是说上帝放弃对犹太人 独特的眷顾,把恩典也赐给非犹太人,这样犹太人上帝选民的优越感 就失去了。
(二)千夫长命人将保罗收押,并且用鞭子拷問保罗,保罗表明自己是罗马公 民,於是免於被鞭打。22:24-29 ●「拷問」:一法律用词,意思是「盤問嫌疑犯,以获得实情」。 ●「鞭打」:用镶有金属或骨头的皮鞭鞭打,这种刑罚只能用在奴隶和 非罗马人身上,罗马公民不能被鞭打。 ●「你要做甚么」:「你要怎么办呢?」。 ●「用许多银子才入了罗马的民籍」:千夫长的罗马公民籍大概是在革 老丢年间买的,罗马史家记载革 老丢皇帝卖罗马公民籍获得许多 钱。 ●「我生来就是」:单单生於大数不能成为罗马公民,必须像腓立比一 样的罗马驻防城才能一出生就是罗马公民。保罗的 家族可能因为其父亲或祖父对罗马政府有重大貢献 才能成为罗马公民,而保罗则是出生就继承罗马公 民权。 ◎千夫长告诉保罗得到公民籍的途径,可能不是用来讽刺保罗,而是表 明他自己是费了很大心血才获得公民籍,顺便要問問保罗到底是怎样 得到公民籍的。路加笔下的罗马政府还算是具有公平正义的一個体系 ,当問明了保罗的罗马公民身分,就立刻停止了对保罗的鞭打刑罚。
五、保罗被罗马千夫长收押 22:30-23:11 (一)千夫长招聚犹太公会成员来了解保罗的案情。22:30 ◎这次公会開会的地点应該在安东尼亚碉堡附近,而不在公会惯常開会 的地方,所以千夫长可以在混亂時立刻把保罗救出来。
(二)保罗陈明自己是评良心做事,却被大祭司命人掌嘴。保罗抗议这样违背 律法的私刑。23:1-5 ●「弟兄们」:表明自己也是犹太人,并且表明自己不是犯人,而是与 公会众人平起平坐的。 ●「良心」:本意是「共同拥有的知识」,后来引申为「良心」、「良 知」的意思。 ●「大祭司亚拿尼亚」:西元四十七年到西元五十九年间当大祭司。这 人在西元五十二年到罗马去为自己辩护,因为 撒马利亚人控告他。西元六十六年左右被犹太 人国族激进派所杀。 ●「打他的嘴」:这对犹太人来说是一种「侮辱」的举动。 ●「粉饰」:「粉刷」。 ●「粉饰的墙」:当時的墙壁,面对街道的一面都是刷白的,以做为美 观之用,但是其他的部份就不白了。保罗说这话的意 思是指責对方「虚有其表、假冒伪善」。 ●「神要打你」:西元六十六年亚拿尼亚被刺杀,实现了这個咒诅。 ●「坐堂」:「坐著」、「坐下」。 ●「违背律法」: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意思是「触犯法律」、「违法 」,是相当强烈的字眼。 ●「不晓得他是大祭司」:这应該是一种讽刺,意思是会做这样事情的 人,不可能是大祭司。保罗当然知道公会中 谁担任主席。 ●「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引自七十士译本 出 22:28 。
(三)保罗利用公会中撒都該人与法利赛人之间的矛盾,引发公会成员的混亂 。千夫长只好将他带離公会成员。23:6-10 ●「两样」:「两样」或「全部」的意思。 ●「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過话」:大概是指保罗在大马色路上的特殊 经历。 ●「兵丁」:原文是单数,指「一队士兵」。 ◎保罗的发言,不但是为了分化公会中的两派成员,也是为了向千夫长 显示出他被打乃是为了犹太教派中的争论,而非是违反了罗马法律。
(四)耶稣应许保罗将在罗马为他作见证。23:11 ●「放心」: 「鼓起勇气」。 ◎这里也显示保罗可能陷落在惊慌害怕之中。保罗曾经是犹太教的狂热 份子,所以似乎比较会对犹太人的狂热感到害怕,这里是一次, 18:1-11 那里是一次。
六、暗杀与營救保罗的行动 23:12-23:35 (一)有四十多個犹太人发誓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 23:12-13 ◎这里的意思就是跟保罗「誓不两立」。不吃不喝也会死,所以就是 要看结局是自己死还是保罗死。不過当時的犹太人有「合理的解除 誓约」方式,因此最后这四十個人应該也不会饿死或渴死。
(二)暗杀计劃是透過公会假意审讯保罗,在运送犯人的過程中杀死保罗。 23:14-15 ●「你们这里来」:指要求千夫长把保罗由安东尼亚碉堡送到公会 惯常開会的地方。 ●「详细」:「更精准的」。 ●「察考」:「判定」、「裁决」。 ◎看起来这些公会的成员也默许了这样的事情,准备透過非法的方式 谋杀保罗。
(三)暗杀计劃被保罗的外甥得知,就告诉保罗再转知罗马千夫长。 23:16-22 ●「外甥」:原文是「姊妹的儿子」。 ●「少年人」:指二十到四十岁的男性。 ●「拉著他的手」:可能是要表达友善,给与这個犹太青年信心(免 得他被官府的权威吓到),好让他可以充份表达 所知道的事情。 ●「约定」:「连合在一起」、「达成共识」。 ◎这里没有说明保罗的外甥怎样得知这個消息,但保罗和保罗的亲人 没有向其他犹太人或者向教会求助,表明了这两方人马都不帮助保 罗(或者根本就是敌对保罗),反倒是罗马政府保护了保罗。
(四)千夫长就准备派兵将保罗移送到該撒利亚去,并预备相关的文书说明原 委,将囚犯转给巡抚。23:23-30 ●「該撒利亚」:是犹太省的省会,也是巴勒斯坦的行政中心,罗马总 督的所在地。位於耶路撒冷西北105公里左右,城里的 居民大多是非犹太人。 ●「步兵」:全副武装的罗马团兵,也就是「重装步兵」。 ●「马兵」:就是「骑兵」。 ●「长枪手」:详细的军种不详,可能是轻武装的长枪手。 ●「今夜亥初」:晚上第三小時,也就是晚上九点的意思。 ●「护送」:「安然经過」、「救拔」的意思。 ●「巡抚」:指罗马派来管理犹大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腓力斯」:西元五十二到五十九年任犹太巡抚。他本是奴隶,后来 变成自由人。他靠其哥哥Pallas (皇帝面前的宠臣)帮 助得著巡抚的职务,这人后来因为对犹太人镇压過分, 被召回罗马,结束了从政生涯。这人的第三任妻子土西 拉是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女儿。 ●「革老丢吕西亚」:千夫长的名字,这千夫长是希腊人,「革老丢」 是因为这個千夫长於革老丢年间入罗马籍時,按 照当時的习惯以在位君王的名字为自己取名。 ◎千夫长於晚上动员大批军力才不会惊动太多犹太人。千夫长的信稍稍 扭曲事实,表明自己英勇抢救了罗马人(遮掩自己差点误鞭打罗马人) ,强调自己的办事能力,这应該是为了得到巡抚的赞赏与注意。
(五)於是保罗先被带到安提帕底,再转送該撒利亚,最后被放在希律建 的宫殿内。 23:31-35 ●「安提帕底」:在耶路撒冷西北五十六公里处,位於犹大省与撒 马利亚省边界,是在由耶路撒冷往該撒利亚的路 上。这城常常有罗马驻军,这一批军队大概一個 晚上就可以由耶路撒冷到达此城。 ●「便叫保罗站在他面前」:「便把保罗交给他」。 ●「看了」:「阅读」或「朗读」。如果是朗读的意思,那这应該就是 一個法律程序,在囚犯面前公開朗读公函。 ●「基利家」:罗马省份,省会就是「大数」。巡抚询問的目的是要确 认自己是否有管辖权。基利家省也是叙利亚区的省份, 腓力斯可以处理这一区的事务。 ●「希律的衙门」:大希律建的宫殿,后来被当成是罗马的行政总部。 ◎千夫长这种作法,是为了让耶路撒冷驻军大量减少的時间缩短,且在 距離耶路撒冷近的地方,用大量军队保护。到了安提帕底,被攻击的 机会减少,就仅用快速的骑兵护送,避免被步兵拖慢速度,可以快速 把保罗交给巡抚,达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