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罗和巴拿巴分道扬镳 15:36-41
(一)保罗建议巴拿巴去探望以往宣教過的城市。15:36
●「看望」:「探望」。
◎这里指出第二次旅行布道的发起人是保罗。并且原意是重访第一次宣
教旅行時所建立的教会。
(二)保罗和巴拿巴为了是否带马可同行起了争论。15:37-38
●「马可」:参考 徒 12:12 。
●「有意」:「希望」、「坚持要」。
●「以为」:「认为合適」、「值得」。
(三)巴拿巴带马可去居比路,保罗找了西拉去叙利亚、基利家等地。
15:39-41
●「争论」:原文指「激烈的争论」。
●「走遍」:原文就是 徒 8:4 的「经過」,路加惯常用来指「宣教旅
程」的用字。
●「叙利亚、基利家」: 徒 15:23 中要求把耶路撒冷大会决议传达到
的地方。所以保罗和西拉是先要执行耶路撒冷
大会交付的工作再进行宣教旅程。
◎自此之后圣经没有记载保罗和巴拿巴还有任何同工,因此这個分裂很
可能是永久性的分裂,而非暂時性的分開。许多人推測马可的事件是
不是这次分裂的唯一因素,而且如果 加 2:11-21 的事件刚刚发生過
,可能两人的心结都还在。当然,这只是一個推測。
◎有意思的是保罗和巴拿巴虽然起了争论,彼此分裂,但教会还是为他
们祷告。这里虽然只记载教会为主角保罗祝福,看起来教会也不会不
为巴拿巴祷告祝福。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因为我们难免遇到教会
中发生争论,其中或许有对有错,也有時候是双方都有道理。我们并
不一定要选边站,大可以接纳争论分裂、也是神所允许的。另
提后 4:11 说明巴拿巴的坚持也不是错误的,保罗承认马可成为福音
上有益的同工。
二、再回特庇与路司得 16:1-5
(一)保罗在路司得找到提摩太成为宣道队同工,并为他行了割礼。16:1-3
●这趟旅程是以陆路为主(巴拿巴走海路)。
●「提摩太」:字义是「荣耀神」的意思。很可能是保罗第一次宣教旅
程時信耶稣的( 提前 1:2 林前 4:17 )。
●「是」希利尼人:动词型态是「過去不完成式」,表达提摩太的父亲
应該是已经過世了。
●「称赞」:「证实」、「证明」。意即提摩太的表现蒙大家认可。
●「行了割礼」:当時提摩太这样母亲是犹太人,父亲不是的人。算不
算犹太人?可能还有相当的争议(到了后期,就算是
犹太人),保罗为了消弭未来可能遇到的质疑,让犹
太人不至於因为提摩太没受割礼(算是叛教者)而不願
听信福音,所以为提摩太补行割礼。
◎提摩太住在路司得,但好名声连讲不同语言的「以哥念」信徒都传出
,想必这人的事奉一定及於周遭一带地区。
(二)保罗一行人把耶路撒冷大会的决议交给各地教会遵守,坚固教会的信心
。16:4-5
三、马其顿的呼声 16:6-10
(一)圣灵禁止保罗一行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转进到弗吕家、加拉太....
直到特罗亚。16:6-8
●「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学者有南北加拉太之争,主要的分
歧点在於是经過「弗吕家地区」(亚
西亚省与加拉太省交接的地区)、「
加拉太省」(北加拉太)还是经過「
弗吕家与加拉太接壤的地区」(南加
拉太)。
●「每西亚」的边界:位於小亚细亚西北端的地方,包括亚大米田
27:2 、特罗亚即亚朔 20:13 等都市。
●「庇推尼」:罗马的一個省份,在「每西亚」地区东北方。人口稀
少。
●「特罗亚」:全名是「亚历山大特罗亚」,是一個海港,位於每西
亚西南。是一個罗马殖民城市,享有许多特权。
◎这里没有记载圣灵如何不许保罗往某处去,不過可以看出保罗一行
人并不因圣灵禁止而丧气,反而四处尝试,要找出圣灵所指示的道
路。看起来圣灵也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指引,并没有在一開始
就告诉保罗一行终究会到马其顿去。这個例子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
亮光,当我们寻求神的心意時,也应該积极四处尝试,顺服神一步
一步的带领。
(二)保罗夜间看到马其顿人要求帮助的异象,就决定往马其顿去。16:9-10
●「马其顿」:巴尔干半岛北方的罗马省份,也就是希腊文化的发源
地。
●「以为」:「下结论」、「证明」、「显明」。有「一起下结论」
的意义。
● 16:10 的「我们」,显示作者路加在此時加入宣教团队。
◎经過了一段時间的四处碰壁,保罗一行人在特罗亚看到异象,自然
会积极采取行动。
四、腓利比的福音工作 16:11-40
(一)往腓利比的旅程与吕底亚的信主。16:11-15
1.保罗一行由特罗亚经撒摩特喇、尼亚波利到腓立比。 16:11-12
●「一直行」:航海术语,「顺风而行」的意思。
●「撒摩特喇」:是爱琴海东北方的一個小岛,是当地船只夜间停
泊避险的地方。
●「尼亚波利」:是一個海港城,是腓立比的出口港,有罗马大道
经過,位於腓立比城东面十六公里处。特罗亚到
此城大约200公里遠。
●「腓立比」:此城附近有铜矿和產量很高的金矿,后来亚历山大
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重建此城(约西元前360年)。此
城为罗马的殖民城,拥有免税权。且罗马皇帝用此
城来安置退伍军人,此城也是一条罗马大道的起点
。
●这一「方」:「部份」、「区域」的意思。
●「头一個城」:腓立比属於马其顿第一区,第一区的首府是「暗
妃波里」,因此这「头一個城」可能指著腓立比
居民以城市为荣的心态,或者是指腓立比是保罗
传福音到这一区的头一個城。
●「驻防城」:原文是拉丁文,「殖民地」的意思。事实上罗马将
腓立比城当成是军事用途的殖民城市。
2.到了安息日,布道团对妇女讲道,吕底亚信主,并且留布道团在她
家住。16:13-15
●「河边」:应該是腓立比西面两公里左右的加格斯河(Gangites
River)。十個犹太男人可以组成会堂,腓立比显然没
有十個犹太男性。
●「知道」:「相信」、「假设」、「假定」。表示保罗一行也不
是完全确知犹太人聚会的地点。
●「坐下....讲道」:犹太的拉比是坐下来教导的。
●「吕底亚」:一個很平常的名字,「辛勤劳动」的意思。这应該
是一位外邦妇女,而非犹太人。
●「紫色布」:罗马官服就是紫色料子,这也是当時有钱人穿的衣
料。
●「卖紫色布疋的妇人」:有人指出这一行的妇女,很多原本都是
奴仆,而后被主人释放成自由人。
●「推雅推喇城」:原名「吕底亚地」。属於亚西亚省,是一個军
事要塞,位於罗马大道上,工商业发达。該城
以出產紫色染料闻名。
●「是推雅推喇城的人」:不一定指吕底亚居住於推雅推喇城,而
可能是指吕底亚来自於推雅推喇城。
●「素来敬拜神」:原文无「素来」,「敬拜」特指皈依犹太教的
外邦人。
◎保罗在欧洲为神得到的第一批信徒是女性,而且这是圣灵引领而
来的成果,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二)保罗赶鬼,导致被打而且被关在监狱中。16:16-24
1.有一個被鬼所附的女仆跟随布道团喊叫,保罗就进行赶鬼。
16:16-18
●「使女」:「婢女」、「女仆」。
●「巫鬼」:原文是「一個灵,Python」,Python是「蛇」的意思
。原指希腊神话中的一条蛇,守护德尔飞(Delphi)的
神谕,后被阿波罗所杀此字也可以解释成「腹语者」或
「占卜者」。
●「用法术」:指「在情绪激昂下说的预言」,在此也就是「占卜
」的意思。
●「至高神」:犹太人用这個希腊字表达「耶和华神」,但希腊人用
此自称乎「宙斯神」。这里没有多少犹太人,所以听
众听见的领会是「保罗一行是宙斯神的仆人」,而非
「保罗一行是耶和华的仆人」。
◎这里没有说明保罗一開始为何没有先赶鬼,而是到了幾天后才动手
。很可能是保罗一開始不希望与当地人有太多的冲突。
2.女仆的主人因为获利的机会失去,就抓住保罗和西拉,在官员面前
告他们。官员判定責打和监禁的刑罚。16:19-24
●「揪住」:「抓住」的意思。
●「市上」:「市场上」,該处为一個广场。
●「官长」:罗马殖民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衔,此处是复数,因为
罗马的都市都由两位最高首长管理。
●「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传不符合罗马法律或习俗的
信仰。
●「吩咐」:原文時态是表达「不断的吩咐」,这也可能是保罗没
有表明他是罗马人身分的原因,因为在群情激愤下,
市长不断的要求属下責打犯人,犯人恐怕连辩白的机
会都没有。
●「禁卒」:管理监狱的人。屈梭多模说这人就是「亚該亚的司提
反」 林前 16:15 。
●「内监」:是需要严密看守的重罪犯关的地方。环境很不好,除
非有人打開门,否则是不透空气与光线的。
●「木狗」:「脚镣」。
◎看起来保罗和西拉并没有故意要找苦难受,只是当他们活出基督
的生命時,难免和一個迷信罪恶的時代有所冲突。主人们只为了
自己的利益,不顾女仆的健康、生命,也不惜用冠冕堂皇的理由
来掩盖自己因为失去利益而导致的忿怒。看来这些主人跟地方官
大概平日关系不错,所以用那些不是很明确的罪名都可以将对手
弄到棍打下监。 (三)狱卒全家信主的经過。16:25-34
1.保罗和西拉在监狱中祷告唱诗,囚犯也都注意听。16:25
●「唱诗赞美」:原文的時态表示他们是不断的唱诗赞美神。
●「侧耳而听」:「倾听」、「刻意的听」的意思。
◎保罗和西拉为了拯救使女导致如此不堪的遭遇,他们却还唱诗
2.突然发生大地震,导致监牢的门都打開,囚犯的锁炼松開,狱卒想
要自杀,被保罗阻止。16:26-28
●「以为」:「相信」、「假设」。
●「自杀」:罗马法律规定狱卒让犯人逃走要处死,所以狱卒选择
先自杀。
3.狱卒問保罗、西拉怎样才能得救,保罗要求他全家信主,并讲道给
狱卒一家听。狱卒一家信主,得著喜乐。 16:29-34
●「跳进去」:「跳进去」、「冲进去」、「闯进去」。狱卒很可
能认为地震是根源於保罗一行人。
●「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必须」。
●「才可以得救」: 徒 16:17 ,可能禁卒知道使女的宣告。
●「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原文是「你和你一家都
当信主耶稣,必得救」
。
◎保罗、西拉是把传福音放在自己身体需要之前,禁卒是把传道人
身体的急需放在自己受洗之前,之后又妥善的招待传道人。这种
关系,真是一件美事。
(四)保罗出监狱后质問官长,劝慰弟兄后,離開腓立比。16:35-40
1.天亮后市长要释放保罗、西拉,他们拒绝,并表明罗马人的身分。
要求市长亲自来领他们出监。 16:35-37
●「差役」:「在行政长官前携带束棒,佩章的罗马官员」。
●「平平安安的去」:这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用的問安语,所以显示
出禁卒满意市长的决定,希望保罗、西拉就
此脱险。
●「私下」:「秘密的」、「暗暗的」。
●「撵我们出去」:「把我们驱逐出去」。
●「这是不行的」:「绝对不可」。
●罗马公民受罗马法律保护,地方官员不能杀害、虐待和毒打罗马
人,因此腓立比市长是犯了罗马法律。当然冒充罗马公民的处罚
也是死刑。
2.市长们害怕他们罗马人的身分,就亲自来领他们出监。保罗一行
劝慰了弟兄,就離開腓立比了。16:38-40
●「劝」他们:「请求」、「平息」或「抚慰」。
●「请他们離開那城」:应該是怕惹出更多事情。
◎不過路加似乎留在腓立比 徒 20:5-6 ,提摩太也没跟著保罗去
帖撒罗尼迦。
◎保罗最后坚持他的罗马公民身分必须被尊重的原因,可能是希望
腓立比城的基督徒不要被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希望被留下不
良纪录影响宣教工作。让罗马官员知道自己理亏,也会让他们不
敢随意恶待新生的腓立比基督教会。与拥有管理权的政府打交道
,似乎也需要一点智慧。
五、帖撒罗尼迦的福音工作 17:1-9
(一)保罗和西拉来到帖撒罗尼迦。 17:1
●「经過....来到」:由腓立比到帖撒罗尼迦约有三天的路程。
●「暗妃波里」:是马其顿省第一区的首府,距離腓立比约53公里。
●「亚波罗尼亚」:距離暗妃波里约48公里,距離帖撒罗尼迦约61公
里。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帖撒罗尼迦都在罗
马大道上,保罗大概就是沿著罗马大道前进大约
160公里。
●「帖撒罗尼迦」:此城位於查士的半岛的西端,是马其顿省的重要
海港,也是马其顿省的首府。此城有罗马大道贯
穿,商业繁盛。此城是西元前315年由亚历山大大
帝手下的大将军所建,并以大将军的妻子(亚历山
大的姊妹)名字命名。西元前168年,此城成为马
其顿第二区的首府,西元前146年成为马其顿的省
会。西元前42年变成自由城,是马其顿省最繁荣
的城市。
(二)保罗按照惯例进会堂与犹太人辩论,有许多人因此信了耶稣。17:2-4
●「素常的规矩」:「惯於」、「习惯地做」。
●「圣经」:当然是指著「旧约」。
●「讲解」:「打開」、「解释」、「诠释」。
●「尊贵的妇女」:意思是「女性的上流人士」,或者是「上流人士的
妻子」。
(三)不信的犹太人找了人闹事,在找不到保罗的状况下,抓住耶孫等人到
地方官处,控告保罗。地方官准许了耶孫等人的保释。17:5-9
●「市井匪类」:指「在市场上闲逛的恶人」。
●「搭伙成群」:意思是「招聚成群」的意思。
●「耶孫」:这個希腊名字的意义是「将要醫治的人」,如果是犹太人
的话,其表达出犹太名字就是「耶书亚」的意思。
●「地方官」:「市长」的意思,考古学在此城中找到西元前30年-西
元140年之间的刻文,其中就出现了这個没有在其他文
献中出现的官衔,证明路加所记载的是事实。
●「天下」:「有人居住的世界」、「罗马世界」。
●「收留」:「当贵宾款待」、「接待」。
●「惊慌」:「陷入混亂」、「深受困扰」。一方面是指控的罪名是严
重的叛亂罪,却又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因此不容易处理。
●「保状」:原本是「足够的」,这里当名词用,意思是「担保人」或
「保释金」。这里应該是「保释金」的意思。
◎地方官员不一定都敌对福音或传福音的人,帖撒罗尼迦的官长很有智
慧的处理了群众的暴亂,依法处理相关的事宜。因此我们也不需要假
设政府都是敌对基督徒的,徒然为自己多制造敌人。
六、庇哩亚的福音工作 17:10-15
(一)保罗和西拉夜间往庇哩亚去,还是先进犹太会堂传道。庇哩亚的人天天
查考圣经,要检验保罗所传的是否是真。 17:10-12
●「打发」:「差遣出去」的意思。
●「庇哩亚」:距離帖撒罗尼迦西南方约80公里。也就是今日的Verria
,算是马其顿第三区中的大城。当時人口约有六千。
●「贤於」:「出身良好」、「心灵尊贵的」、「思想高尚」。
●「甘心领受」:字义是「全然热心接受」。
●「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这些事情是否是如此」。
◎「天天查考」:不单只是在安息日才查考圣经、听道,这样的积极心
态,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二)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继续追踪保罗要阻止他的福音工作,保罗就往雅典
去,暂留西拉和提摩太在庇哩亚。17:13-15
●「雅典」:位於亚該亚省,距離爱琴海边8公里,是国际名城。但亚
該亚的省会是哥林多而非雅典。此城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城
市,也是希腊文明的摇篮,西元前443-429年是雅典的黄
金時期。西元前146年罗马征服雅典,保存了雅典一切的
文化,并维持其自由城的地位。
●「速速」:原文是「最高级的『立刻』」,意即保罗要西拉和提摩太
「火速」到雅典来。
◎庇哩亚当地的犹太人并不极力反对保罗的福音行动,反倒是帖撒罗尼
迦的犹太人积极的逼迫保罗直到庇哩亚。而且看起来主要的对象只是
保罗,而非整個宣教团队。因此 徒 17:5 讲犹太人逼迫的理由是「嫉
妒」,看起来是很有可能的。
七、雅典的福音工作 17:16-34
(一)保罗等候同工的時候,看到雅典满城都是偶像,就心中著急,就在会堂
与市场跟所遇见的人辩论,也跟希腊哲学两派的学者辩论。17:16-18
●「著急」:「愤慨」、「怒火中烧」、「被刺激」。原文是未完成式
,表达保罗内心是持续的感觉到怒火中烧。
●「以彼古罗」:「伊比鸠鲁」学派,纵欲主义,认为人生存的意义就
是追求今生的幸福,认为世界上都是物质组成的,没
有来世、也没有审判。此学说源自於Epicurus(西元
前341-270年)。
●「斯多亚」:源自於雅典人辛鲁(Zeno,西元前340-265年),禁欲主
义。认为人生在世,要乐天知命、顺其自然,这就是
与非物质的神合作了。其基本上倾向泛神观。
●「学士」:「哲学家」。
◎事实上知识份子常常带有一点骄傲,雅典的哲学家们也是如此,许多
人打心底看不起不是自己派别的看法,更不用说是保罗的看法了。保
罗在 林前 2:1-5 可能记憶起雅典的经验,而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二)有人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要求他讲述这個新的观念。17:19-21
●「亚略巴古」:「亚略斯山丘」、「火星山丘」、「战神之巅」。是
雅典一处多石的高地,在神殿西侧的正对面。这是雅
典议会開会的地方,不過这里只是一個非正式的会议
。
●「新闻」:「新奇的事」。
(三)保罗由「未识之神」对雅典人讲起造物者与福音。17:22-31
●「游行」:「经历」、「经過」。
●「观看」:「仔细地看」。
●「未识」之神:「未知的」。
●天地的「主」:「拥有人」、「所有者」。
●「一本」:原文只是「一」,指著「亚当、夏娃」。
●「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表明了神是历史得的主宰。
●「揣摩」:「摸触」、「摸索」、「探索」。
●「都在乎他」:「在他里面」。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可能是引自一位革哩底诗人
以彼曼尼斯Epimenides的作
品。
●「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原文是「因为我们也是他的亲族」。
●「你们作诗的,有人说」:可能是引自西元前四世纪的西西里诗人亚
里达斯Aratus的作品。
●「神的神性」:原文只有「神性」。这個词常出现於希腊哲学著作中
。
●「世人蒙昧无知的時候,神并不监察」:原文是「神忽略那无知的時
期」。
●「可信的凭据」:「确信」、「确信的根基」。
◎保罗技巧的使用「未识之神」作为橋梁,把造物者的观念引入雅典人
中。陈明造物者不可能是需要人来敬拜、服事的。
(四)听众的反应不一,有人讥笑有人还有兴趣,也有人信从。17:32-34
●「贴近」:「与之联系」、「联合」,意即跟随了保罗。
●「亚略巴古的官」:原文是指「亚略巴古的议员」。
●「丢尼修」:意义是「奉献给酒神」,传说中雅典的第一任主教。
●「大马哩」:「小母牛」的意思。
◎希腊人相信灵魂不灭,但没有身体复活的概念,因此第一次听到保罗
说复活的道理,不少人就会用成见来衡量保罗的福音。
◎保罗这次的讲道是否成功,我们并不清楚,但在路加心目中一定是成
功的。因为保罗只在雅典停留短短的一段時间,路加却花长篇幅纪录
保罗的讲道,而后面保罗在哥林多、以弗所分别工作了十八個月、两
年,路加并没有记载任何保罗的讲道。所以我们可以想见路加一定认
为保罗在雅典的讲道,是保罗在外邦人中讲道的代表作。因此我们也
不必认定保罗这次的讲道是注重「世上智慧的失败之作」。
八、哥林多的福音工作 18:1-17
(一)保罗離開雅典到了哥林多与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同工。 18:1-3
●「这事」:原文是复数「这些事」,应該指在雅典发生的总总事情。
●「哥林多」:雅典西边大约80公里。是一個古城,西元前4000年就已
经有人居住。西元前146年罗马攻入此城,西元前44年
罗马重建此城为殖民城,将许多人民移居到此城。此城
不久之后就成为亚該亚省的首府。但哥林多城的道德生
活低落,当代甚至以「哥林多式生活」来形容生活淫靡
的人。有记载指出此城有一個亚富罗底特女神庙,里面
有数百位庙妓。哥林多有坚革哩(东边)和Lechaeum(西
边)两個海港,商业繁荣。
●「亚居拉」:拉丁名字,意思是「鹰」。
●「本都」:土耳其北边、黑海以南的地方。
●「離開罗马」:这是发生在西元49年的事情,罗马的犹太人发生暴亂
(可能跟基督徒与犹太人间的争论有关)导致罗马皇帝
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城。
●「百基拉」:拉丁名字,意思是「古老的」。
●「投奔」:「接近」、「靠近」的意思。
●「制造帐棚」:当時的帐棚是用皮革或羊毛织成的布做的,保罗可能
是学习当拉比時同時学会了制造帐棚的手工技术。
◎能跟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一同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保罗和亚居拉夫
妻同是基督徒又是同业,可以相互扶持。因此路加特别记载保罗去投
奔他们夫妻。
(二)保罗依照惯例进入会堂传福音,但会堂中的人抗拒、毁谤,保罗就表明
自己将到外邦人中传福音。18:4-8
●「劝化」:「说服」、「劝服」。
●「迫切」:「全然投身」、「全神贯注」的意思。
●「保罗为道迫切」:「保罗专心传道」的意思。可能是西拉和提摩太
带来腓立比教会的捐款。
●「抖著衣裳」:原来是犹太人向外邦人表示断绝来往的举动,保罗用
这样的肢体语言,对犹太人来说是相当强烈的。
●「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保罗引用 撒下 1:16 王上 2:33 中以色
列人熟悉的话来警告以色列人。
●「提多犹士都」:拉丁名字,「犹士都」是「公正的」意思。这人有
可能就是 罗 16:23 的該犹,不過这指的是传福音
的地方,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因此此人也不一定是
該犹。
●「靠近」:「比邻」。
●「基利司布」:这是一個拉丁名字,意义是「卷起的」,这人是保罗
亲自施洗的。林前 1:14
(三)上帝透過异象向保罗表达要他不要怕、继续宣讲福音,保罗就在哥林多
传福音一年半。18:9-11
●「不要怕」:原文的時态显示这是「停止惧怕」的意思,显示保罗处
於惧怕的状态下。
● 18:10 之前有個「因为」,中文圣经省略,说明主同在是保罗不要
惧怕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哥林多城中有很多「神的百姓」。
◎上帝鼓励保罗「不要怕」,就显示保罗的确是在惧怕之中。使徒行传
中可以看出犹太人常常使用激烈的手段对付保罗,甚至危及保罗的生
命安全,所以当福音事工越发展,保罗越感受到自己的安全受威胁。
上帝也体谅保罗的害怕,所以用异象来安慰他。我们常常也是软弱害
怕,倘若我们也委身於上帝,想必願意安慰保罗的神也会願意安慰我
们。
(四)到了迦流作亚該亚省长時,犹太人控告保罗,但省长不予理会,也不处
理犹太人的暴力行为。18:12-17
●「迦流」:生於西班牙,在提比留作罗马皇帝時被父亲带到罗马受教
育,是当時有名的哲学政治家Seneca的长兄。有碑文显示
迦流是在西元51年7月開始当亚該亚省长。此人后来被尼
禄皇帝强逼自杀。
●「方伯」:「省长」,一般任期一年,不過可以延长至两年。
●「耐性听」:「受理投诉」的意思。
●「名目」:「头衔」。
●「撵出」:「赶走」、「赶出」的意思。
◎「所提尼」跟 林前 1:1 的所提尼可能是同一個人,但这時这個所提
尼是不是已经是基督徒,而成为代替保罗被打的人则不一定。有可能
这些犹太人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愤怒,而責怪管会堂的人办事不力罢
了。
九、回程的探访 18:18-22
(一)保罗離開哥林多,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同行。18:18
●「许過願」:可能是「拿细耳人之願」 民 6:1-21 。
●「坚革哩」:位於哥林多城东面约11公里,是一個海港。
(二)保罗把百基拉、亚居拉留在以弗所,自己離開往該撒利亚,又去耶路
撒冷,最后回安提阿去。18:19-22
●「以弗所」:是亚西亚省的一個海港城,位於Cayster River河口
南端5.5公里左右。沿此河流内陆的商品和旅客都是
靠此港作为吞吐港。該城中的亚底米女神(戴安娜
女神)庙被誉为古代的七大奇迹。此城是亚西亚省会
,当時人口约在二十到二十五万之间,是罗马人口第
三多的都市(次於罗马和亚历山大)。
●「就上耶路撒冷去」:原文没有「耶路撒冷」,所以有人认为保罗
只是去問該撒利亚的教会安。但「上去」的
用词常常是用来指去耶路撒冷,「下」则常
常指離開耶路撒冷,因此有可能保罗是去耶
路撒冷还願献祭,顺便跟耶路撒冷教会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