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马太福音 第二十二章(3)

马太福音——注释 by 佚名

【太22:8】“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灵意批注﹞“所召的人不配,”‘所召的人’指犹太人;‘不配’指他们不接受神的救恩。 犹太人因弃绝主耶稣的救恩,置他们自己于‘不配’的地位上(参徒13:46)。

﹝话中之光﹞(一)人一面是因‘不肯’(3节)和‘不理’(5节),而显出他们“不配”;而另一面也是由于“不配”,所以才会拒绝。

(二)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就不服神的义(参罗9:31;罗10:3),所以“不配”得着因信称义的恩典。 凡在神的备办以外另有追求的,就是在神面前“不配”的人。

(三)“不配”的人对于神所备办‘丰满的基督’的态度乃是:

1. ‘到自己田里去’(5节)──依靠人工,自己养活自己。

2. ‘作买卖去’(5节)──设法钻营,谋取属世的富裕。

3. ‘拿住、凌辱、杀了’(6节)──坚决拒绝属灵的信息。

【太22:9】“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原文字义﹞“岔路”宽阔的路(highway),出口(exit)。

﹝文意批注﹞“往岔路口上去,”‘岔路’是指当时宽阔的公路,或是赶集的市场。

﹝灵意批注﹞由于犹太人拒绝神的恩召,神只好转向外邦人(参徒13:46;罗11:11)。

“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表示我们外邦信徒的得救,并不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追求,乃是出于神恩典的邀请。

﹝话中之光﹞(一)我们这些外邦信徒,本来都是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然而竟蒙了恩典。

(二)人在“岔路口上”犹豫不决时,最容易接受别人的指引;正身陷在困境中的人,最容易接受福音。

【太22:10】“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文意批注﹞“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即指召请的对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人或坏人,只要肯来就可。

﹝话中之光﹞(一)我们本来随众人拥进那引到灭亡的宽门“大路上”(参七13),但如今竟得成为神的宾客,这是何等的际遇,何等的高抬!

(二)救恩不是出于行为,乃是本乎恩典(参弗2:8-9),因此既往不究,不论我们已往的‘善恶’,都可以蒙恩。

(三)“不论善恶”说出救恩的原则,完全越过人的光景──善的和恶的,都能够蒙恩──罪人中的罪魁,也能蒙神怜悯(参提前1:15-1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太22:8】“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灵意批注﹞“所召的人不配,”‘所召的人’指犹太人;‘不配’指他们不接受神的救恩。 犹太人因弃绝主耶稣的救恩,置他们自己于‘不配’的地位上(参徒13:46)。 ﹝话中之光﹞(一)人一面是因‘不肯’(3节)和‘不理’(5节),而显出他们“不配”;而另一面也是由于“不配”,所以才会拒绝。 (二)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就不服神的义(参罗9:31;罗10:3),所以“不配”得着因信称义的恩典。 凡在神的备办以外另有追求的,就是在神面前“不配”的人。 (三)“不配”的人对于神所备办‘丰满的基督’的态度乃是: 1. ‘到自己田里去’(5节)──依靠人工,自己养活自己。 2. ‘作买卖去’(5节)──设法钻营,谋取属世的富裕。 3. ‘拿住、凌辱、杀了’(6节)──坚决拒绝属灵的信息。 【太22:9】“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 ﹝原文字义﹞“岔路”宽阔的路(highway),出口(exit)。 ﹝文意批注﹞“往岔路口上去,”‘岔路’是指当时宽阔的公路,或是赶集的市场。 ﹝灵意批注﹞由于犹太人拒绝神的恩
召,神只好转向外邦人(参徒13:46;罗11:11)。 “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表示我们外邦信徒的得救,并不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追求,乃是出于神恩典的邀请。 ﹝话中之光﹞(一)我们这些外邦信徒,本来都是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然而竟蒙了恩典。 (二)人在“岔路口上”犹豫不决时,最容易接受别人的指引;正身陷在困境中的人,最容易接受福音。 【太22:10】“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文意批注﹞“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即指召请的对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人或坏人,只要肯来就可。 ﹝话中之光﹞(一)我们本来随众人拥进那引到灭亡的宽门“大路上”(参七13),但如今竟得成为神的宾客,这是何等的际遇,何等的高抬! (二)救恩不是出于行为,乃是本乎恩典(参弗2:8-9),因此既往不究,不论我们已往的‘善恶’,都可以蒙恩。 (三)“不论善恶”说出救恩的原则,完全越过人的光景──善的和恶的,都能够蒙恩──罪人中的罪魁,也能蒙神怜悯(参提前1:15-16)。